学术投稿

肾移植术后发生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探讨和分析(附14例报告)

曲星珂;王晓峰;黄晓波;李晓丹;李钧;张晓威

关键词:肾移植, 尿道上皮, 癌, 膀胱肿瘤, 输尿管肿瘤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1991年5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435例肾移植术受者中发生恶性肿瘤的12例患者,以及外院接受肾移植后发生恶性肿瘤的2例患者资料,对肿瘤发生率、恶性肿瘤类型、术后肿瘤诊断时间、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及预后等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院肾移植术后发生肿瘤12例,发生率2.8%.全部14例恶性肿瘤中,11例为尿路上皮癌,占78%(6例肾盂癌合并输尿管尿路上皮癌、2例原发输尿管尿路上皮癌、3例原发膀胱尿路上皮癌),另外甲状腺癌、结肠癌、淋巴瘤各1例.除1例淋巴瘤患者行化疗外,其余13例患者均行肿瘤根治术,其中10例术后情况良好,2例于1年内复发行二次手术(其中1例复发后肿瘤较大失去手术机会于半年后死亡),另有1例反复复发术后3年死亡.结论:肾移植术后的患者高发恶性肿瘤,与其免疫抑制治疗和肾移植术的影响密切相关.肾移植后发生恶性肿瘤(78%为泌尿系肿瘤)的危险性随患者存活时间的延长而迅速增加,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因此对于术后无痛性肉眼血尿、无明显诱因腰部胀痛等,特别是发生肾或输尿管积水、感染等情况,应予以高度重视.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目的:探讨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UT-UC)的技术要点、临床价值和初步经验总结.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的25例UUT-UC患者,其中肾盂癌14例,输尿管癌11例;右侧15例,左侧10例.结果:所有25例患者的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应用标准4或5个穿刺套管,完全腹腔镜下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手术时间120 ~ 180 min,平均时间150 min.术中出血20~100 mL,平均40mL,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4 ~6)天,术后平均随访5.5个月(1~12个月),在随访时间超过3个月的19例患者中,1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因膀胱肿瘤复发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 urethral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ur,TURBT).结论:经腹腔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UUT-UC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刘荣耀;赵鹏举;李学松;谌诚;陈晓鹏;姚琳;郝瀚;张崔健;郝金瑞;何志嵩;周利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经皮经尿道输尿管镜输尿管会师手术在医源性输尿管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输尿管会师手术在治疗医源性输尿管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1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连续收治因妇科腹腔镜手术导致输尿管损伤患者14例,平均年龄46(24~71)岁,双侧损伤1例,右侧损伤10例,左侧损伤3例.全部15侧损伤中输尿管瘘合并梗阻9侧,单纯输尿管完全梗阻6侧.腹腔镜术后确诊输尿管损伤中位时间20(0~207)d.B超显示患肾平均积水宽度3.0(2.5~4.2) cm,9例尿瘘患者引流液或阴道溢液肌酐水平平均值2439(655 ~6317) μmol/L.逆行加肾造瘘造影显示患侧输尿管完全梗阻,部分可见尿瘘,导丝无法通过损伤段输尿管.经肾穿刺于近端输尿管留置导丝,使用输尿管镜于透视下切开梗阻段输尿管,将损伤部位近、远端输尿管会师,留置输尿管支架,共行手术15次.术后复查B超、立位腹平片、静脉肾盂造影并长期随访.结果:14例患者手术顺利,均成功放置输尿管支架.术后复查B超及立位腹平片,显示肾积水消失、支架位置良好,支架保留时间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548( 185~964)d,随访期间肾积水未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中应增强对输尿管的保护意识;输尿管镜下输尿管会师手术操作简单、微创,可有效治疗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并避免二次开放手术.

    作者:李钧;王晓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复杂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附1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1例39岁女性,确诊复杂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累及宫颈、两侧宫旁、子宫骶韧带、左输尿管、左卵巢、Douglas凹、直肠阴道膈及阴道,临床表现似晚期宫颈癌.患者以下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和发现宫颈肿物收入院,经宫颈锥切术和腹腔镜检查确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3个月后行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治手术和输尿管粘连松解术,有效切除病灶并缓解肾积水,术后2年随访检查未复发.结论: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累及宫颈且与宫颈恶性肿瘤难以鉴别时,应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

    作者:蒋国庆;高雨农;高敏;郑虹;燕鑫;王文;安娜;曹崑;孙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影响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后结果的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后复通率的可能术中因素.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男科中心共对73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行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患者平均年龄31(23~48)岁,平均梗阻时间50.9(2~180)月.术后根据患者的术中情况分别对吻合数量、吻合部位和附睾液3个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双侧吻合53例,单侧吻合20例;头部吻合19例,体部吻合46例,尾部吻合8例;附睾液中找到活动精子伴附睾液持续流出55例,不动精子伴附睾液量少18例.术后3个月开始复查精液常规,精子密度>1×104个/mL证实为精道复通.结果:20例患者失访,有53例患者成功随访,患者平均随访13.8(4 ~22)个月,其中38例患者术后精液中出现精子,总体复通率为71.7% (38/53).精子密度为(1~48)×106个/mL,活力0%~65%(a+b级).双侧和单侧吻合的复通率分别为80.5%和41.7%;头部、体部和尾部吻合的复通率分别为38.5%、78.8%和100%;附睾液中活动精子和不动精子的复通率分别为83.7%和40%.17例患者配偶自然怀孕,自然怀孕率33.3% (17/53).结论:除了显微吻合技术外,双侧吻合、体尾部吻合和流动的附睾液中找到活动精子均可以明显提高复通率.

    作者:彭靖;袁亦铭;张志超;高冰;宋卫东;辛钟成;郭应禄;金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肾移植术后发生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探讨和分析(附14例报告)

    目的:分析、总结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1991年5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435例肾移植术受者中发生恶性肿瘤的12例患者,以及外院接受肾移植后发生恶性肿瘤的2例患者资料,对肿瘤发生率、恶性肿瘤类型、术后肿瘤诊断时间、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及预后等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院肾移植术后发生肿瘤12例,发生率2.8%.全部14例恶性肿瘤中,11例为尿路上皮癌,占78%(6例肾盂癌合并输尿管尿路上皮癌、2例原发输尿管尿路上皮癌、3例原发膀胱尿路上皮癌),另外甲状腺癌、结肠癌、淋巴瘤各1例.除1例淋巴瘤患者行化疗外,其余13例患者均行肿瘤根治术,其中10例术后情况良好,2例于1年内复发行二次手术(其中1例复发后肿瘤较大失去手术机会于半年后死亡),另有1例反复复发术后3年死亡.结论:肾移植术后的患者高发恶性肿瘤,与其免疫抑制治疗和肾移植术的影响密切相关.肾移植后发生恶性肿瘤(78%为泌尿系肿瘤)的危险性随患者存活时间的延长而迅速增加,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因此对于术后无痛性肉眼血尿、无明显诱因腰部胀痛等,特别是发生肾或输尿管积水、感染等情况,应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曲星珂;王晓峰;黄晓波;李晓丹;李钧;张晓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新型移动式家庭电子尿流率仪和Laborie尿流率仪临床检测结果比较

    目的:设计移动式家庭电子尿流率仪检测系统并与传统的方法进行比较.方法:本研究设计的系统包括采集器、导流器、智能手机、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分析和绘图、数据库存储技术等,具备自动收集患者排尿信息的功能.患者排尿的信息由采集器经蓝牙发送到智能手机,再由智能手机直接储存并无线发送到医院的工作站.对尿流率仪(简称Laborie尿流率仪)进行多次实验室单纯容量及临床患者实际尿流率测定并与Laborie尿流率仪进行比较,采用Bland-Altman方法对两种尿流率仪的一致性进行评估,测定了38例有下尿路症状的门诊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21 ~37岁,平均年龄25.5岁.检查1次者19例,2次者19例;共检查57次.结果:该系统能正确地收集和分析排尿时间、尿流率、尿量,并自动报告尿流参数,100、200、300、500和800 mL容量测定与正常值的误差均低于5%.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和排尿量分别有12.28%、5.26%和3.51%的点在95%可信区间以外,而在可信区间内,差值的大绝对值分别为0.38 mL/s、0.70 mL/s和2.90 mL,均符合国际尿控协会的规定.结论:新型移动式家庭电子尿流率仪与Laborie尿流率仪具有一致性,是一个集准确可靠、实时方便和易管理于一体的崭新的检测系统.与传统的检查相比同样无创、可靠,并具有可携带、可院目的:外应用、可同时记录排尿日记的优点.

    作者:关志忱;邓小林;张黔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无性生活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

    目的:收集无性生活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no sexual life,ED-NS)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简单问卷研究其临床特点.方法:根据现有ED概念,将无性生活勃起功能障碍研究范围限定于6个月内无性生活且主诉勃起功能减退的患者,共收集患者61例,同时选择6个月内无性生活的正常健康男性57例作为对照.ED-NS患者平均年龄(26.2±4.3)岁,正常对照组平均年龄(24.9±4.1)岁,2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设定了1组调查问题,嘱患者根据6个月内的情况填写调查问卷,简要回答“是/否”,问题涉及性欲、平时勃起情况、夜间勃起情况、视听觉性刺激下勃起情况、异性相处条件下勃起及自信心情况、手淫时勃起情况等多个方面,共16个问题.根据各个问题组间频数分布情况,行四格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ED-N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共有13项问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涉及平时性欲(x2 =35.891,P<0.05)、勃起信心(x2=75.608,P<0.05)、阴茎硬度(x2 =54.433,P<0.05),夜间勃起(x2=29.815,P<0.05)、异性相处时勃起硬度(x2=21.211,P<0.05)、勃起信心(x2= 70.445,P<0.05),视听觉性刺激下勃起硬度(x2=34.422,P<0.05)等.ED-NS与正常对照组间在涉及手淫问题时,均有调查者否认手淫习惯.结论:通过此项研究,我们提出了1种新概念——无性生活ED,其定义为:6个月以上无性生活且阴茎勃起硬度下降、时间缩短,缺乏勃起信心而无法尝试性生活.可通过问卷法评价ED-NS患者的勃起功能,但尚待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志超;袁亦铭;彭靖;高冰;宋卫东;辛钟成;郭应禄;金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人睾丸间质细胞结构及StAR和P450scc蛋白表达的变化

    目的:观察老年人睾丸间质细胞结构以及类固醇激素合成快速调节蛋白(steroidogenic acute regulatoryprotein,StAR)和胆固醇侧链裂解酶(cholesterol-side-chain cleavage enzyme,P450scc)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探讨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机制.方法:青年人(20~30岁)及老年人(70~90岁)睾丸标本各10例,对患者进行AMS(Aging Male's Symptoms)评分.应用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学变化,电子显微镜观察睾丸间质细胞的超微构改变,Westernblot法比较青年组和老年组睾丸组织中StAR和P450scc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并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总睾酮水平的差异.结果:老年组AMS评分显著高于青年组(61.25±7.08 vs.20.75±3.73,P<0.001),且血清总睾酮水平显著低于青年组(3.12±0.58 μg/L vs.6.29±1.17 μg/L,P<0.05).HE染色显示,老年人睾丸呈老年退行性改变,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老年睾丸间质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消失.睾丸组织中StAR和P450sc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人睾丸间质细胞结构、线粒体的损伤,以及StAR和P450scc蛋白表达水平的下降等病理变化均与老年人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症状和血清总睾酮水平变化密切相关,其确切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作者:李维仁;韩勃萱;刘涛;李广永;周峰;巩艳青;高喆珠;崔万寿;白光一;辛钟成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伴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的唾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受试者分为4组:T2DM/OLP组29例,T2DM组39例,OLP组21例,健康对照组43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的方法检测4组受试者唾液中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1)T2DM/OLP组的唾液IL-6水平[(12.30±16.03) g/L]显著高于T2DM组[(6.29±5.91) ng/L]和OLP组[(3.64±4.47) ng/L],P<0.05;OLP组的唾液IL-6水平(3.64±4.47ng/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7.91±4.05ng/L),P<0.001;T2DM组的唾液TNF-α水平(8.80±8.41 ng/L)显著低于OLP组(14.02±9.65 ng/L)和健康对照组(15.02±6.13 ng/L),P<0.05.(2) T2DM/OLP组唾液TNF-α水平与唾液pH值呈显著性负相关,r=-0.593,P<0.01;在健康对照组,受试者的腰围与唾液IL-6水平(r=0.318,P<0.05)和TNF-α水平(r=0.312,P=0.05)分别呈显著性正相关.(3) OLP患者唾液IL-6、TNF-α水平与OLP临床分型亦显著正相关,P<0.05.(4)当T2DM和OLP协同作用时,减弱了T2DM对唾液TNF-α水平的影响,而增强了T2DM对唾液IL-6水平的影响(P<0.05).结论:当T2DM并发OLP时,两者的协同作用可能使唾液IL-6水平显著升高;唾液TNF-α水平和口腔局部酸碱度有关.

    作者:刘洋;金建秋;袁振芳;刘晓松;曹婕;郭晓蕙;刘宏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对内皮细胞eNOS表达和NOS活性的影响

    目的:用过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猪动脉内皮细胞(porcineaorta endothelial,PAE)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和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eⅡ)对PAE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表达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thase,NOS)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PAE中转染EGFR并筛选稳定株,分别用12.5 μmol/L的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处理PAE和PAE-EGFR细胞48 h,观察各组细胞eNOS的表达变化;另在淫羊藿苷或淫羊藿次苷Ⅱ处理PAE和PAE-EGFR细胞时,分别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共同处理细胞,观察各组细胞eNOS的表达变化;检测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处理前后PAE和PAE-EGFR细胞NOS的酶活性改变,并以西地那非作为对照.结果:Western blot显示PAE-EGFR细胞表达eNOS的基础值要比PAE细胞高,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处理时PAE和PAE-EGFR细胞株中都能引起eNOS表达增加,并且在PAE-EGFR稳定株中eNOS的表达量比PAE细胞明显提高(P<0.01);在表达EGFR的PAE-EGFR细胞中,当淫羊藿次苷Ⅱ的浓度达到10-8 mol/L时,NOS活性增加到( 15.37±1.49) u/mg,比PAE细胞高4.66 u/mg.在药物浓度达到10-7,10-6和10-5 mol/L时,淫羊藿次苷Ⅱ对PAE-EGFR细胞NOS活性的影响较PAE细胞显著增加(P<0.01);淫羊藿苷也能增加PAE和PAE-EGFR细胞的NOS酶活性,但是其效果比较淫羊藿次苷Ⅱ组平均低20%,而西地那非没有显著影响NOS酶活性.结论: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可上调PAE和PAE-EGFR细胞eNOS的表达和提高NOS活性,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可能具有改善作用,而且淫羊藿次苷Ⅱ的效果优于淫羊藿苷,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AE细胞的EGF-EGFR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刘涛;覃新程;李维仁;周峰;李广永;辛华;巩艳青;辛钟成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根治性膀胱切除结合淋巴结扩大清扫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浸润性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结合盆腔以及腹膜后淋巴结扩大清扫患者的预后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研究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同时进行淋巴结扩大清扫的32个连续病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分析行淋巴扩大清扫患者的预后情况,以及分级、分期、淋巴结情况等可能相关影响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32例术前活检(或者经尿道电切术,trans urethral resection)病理诊断为膀胱浸润移行细胞癌的患者,在随访中,肿瘤进展6例(18.8%,6/32),死亡4例(12.5%,4/32),总体生存率为87.5%(28/32).32例病例中,17个月、3年生存率分别为(88.7±12.1)%(20/23)、(81.8±17.0)% (14/16).从病理分级上看,G2级6例,G3级26例,其中死亡病例均为G3级,G3级3年生存率为74.6±23.9%(7/11)(肿瘤分级的不同水平检验生存分析等同性P>0.05).从病理分期分析,T1、T2分期没有随访期内的死亡事件,T3期17个月生存率为(60.0±42.9)%(3/5),T4期8个月生存率为(87.5±22.9)%(7/8)(肿瘤分期的不同水平检验生存分析等同性P<0.05).32例中淋巴结阳性9例(28.1%,9/32),阴性23例(71.9%,23/32),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22.8个.淋巴结阳性患者17个月生存率(50.0±44.6)% (3/5),淋巴结阴性患者3年生存率(92.3±14.5)% (12/13)(淋巴结不同水平检验生存分析等同性P<O.05).淋巴结密度小于20%患者3年生存率(88.8±15.4)%(12/14),大于20%患者8个月生存率(66.7±53.3)%(2/3)(淋巴结密度不同水平检验生存分析等同性P<0.05).结论:行根治性膀胱切除结合盆腔及腹膜后淋巴结扩大清扫可以有效改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预后;肿瘤分期、淋巴结状况及淋巴结密度与预后生存密切相关.

    作者:刘向征;申克辉;晏旭东;虞巍;郭应禄;何群;席志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16222名中国男性的年龄相关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参考值范围(附专家点评)

    目的:建立中国健康男性的年龄相关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参考值范围.方法:从2004年7月至2008年12月,收集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6222例男性的血液样本,受检者均无下尿路症状.采用发光免疫分析仪以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PSA水平.按10年及5年分组,计算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和95%百分位数.结果:16222例男性的PSA均数为0.986 μg/L,标准差1.190,第一四分位数0.494μg/L,中位数0.721 μg/L,第三四分位数1.095 μg/L,四分位距0.601 μg/L.按统计学方法计算得出无症状男性PSA 95%百分位数为2.375 μg/L;低于2.5 μg/L的15498例,占95.472%;2.5 ~ 10.0 μg/L的699例,占4.306%;如以4.0 μg/L为参考值,低于4.0 μg/L的15948例,占98.244%;4.0~10.0 μg/L的249例,占1.534%;大于10.0 μg/L的36例,占0.222%;各个年龄组的95%百分位数分别为,10~19岁0~1.067 μg/L;20 ~29岁0~1.818 μg/L;30 ~39岁0~1.914 μg/L;40 ~49岁0~2.001 μg/L;50~59岁0~2.900 μg/L;60 ~69岁0~ 5.862μg/L;70 ~ 79岁;0~8.536 μg/L;80岁以上0~12.869 μg/L,并且各年龄组间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显示,现阶段中国人PSA均数为0.986 μg/L,95%百分位数为2.375μg/L.各个年龄组的PSA水平与既往国际广泛接受的Oesterling标准也存在差异,60岁以下PSA水平低于欧美人,60岁以上PSA水平高于欧美人,该现象提示60岁以下异常临界点设在2.5μg/L为宜,60岁以上可继续把4μg/L作为异常临界点.

    作者:GUAN Meng;孙烁磊;XIE Ri-hua;黄志平;WEN Shi-wu;关志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经腹腹腔镜经肠系膜入路复发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再成型术的可行性分析(附5例报告)

    目的:探讨经腹腹腔镜经肠系膜入路复发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再成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年5月至2008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经腹膜后开放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成型术后复发的患者5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19 ~ 32岁,平均24.5岁.狭窄复发发生于术后3~16年,平均7.8年.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部酸胀不适,影像学检查显示为典型的UPJO,肾动态扫描示肾排空缓慢,注射呋塞米后有不同程度的排空.手术采用经腹腹腔镜经肠系膜入路,于小肠系膜根部患侧近肾蒂处纵向切开系膜及后腹膜,游离显露肾盂输尿管连接部( ureteropelvic junction,UPJ),注意避免损伤肠管和肠系膜血管.常规切除UPJO,并行Anderson~Hynes法2针连续缝合,吻合肾盂和输尿管.结果:手术时间105~230 min,平均为165 min;术中出血量为50~ 120 mL,平均为75 mL;术后第1日患者即可下地活动,术后第4~5日撤除引流管;术中和术后未发生副损伤和并发症.截止至2010年10月,随访33 ~49个月,平均37.5个月,影像学及利尿肾动态检查示UPJ排空通畅.结论:对于腹腔镜经验丰富的医师,经腹腹腔镜经肠系膜入路复发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再成形术是可行和安全有效的,但对于初学腹腔镜者则需慎重选择此术式.

    作者:周利群;张仲一;李学松;何志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肾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经脐单孔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的安全性与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2010年6月至2010年10月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脐单孔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10例,经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15例.比较两组在一般情况、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差异.经脐单孔途径应用自制单孔装置,切除标本置入取物袋,在脐部切口取出;经后腹腔途径应用传统三套管操作,标本置入取物袋,经腰部扩大切口取出.结果:两组间比较显示经脐单孔途径与经后腹腔途径在手术时间、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pain scale,VA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无血肿、感染、肠梗阻、切口疝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 ~ 10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安全、有效,切口隐蔽,适于年轻或对切口美观要求高的患者.

    作者:张树栋;马潞林;肖博;肖春雷;黄毅;王国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病理特点的性别差异(附597例分析)

    目的: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病理特点的性别差异.方法:对597例(男性253例、女性344例)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病理特点的性别差异.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67岁(20~94岁).单因素分析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的肿瘤体积更小(P=0.017),局部进展的比例较低(P<0.001),淋巴结转移比例较低(P=0.022),而在年龄构成、肿瘤数目和分级上,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UUTUC患者多为女性,且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肿瘤局部进展的风险相对较低,表明其可能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

    作者:虞巍;赵亚元;沈棋;杨新宇;何群;宋毅;金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伴有肾小球样结构的前列腺癌

    目的:探讨肾小球样结构在前列腺癌病理切片中的形态学特征、发生率、与临床特征的联系以及对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9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诊断、Gleason评分以及TNM分期等,对病理报告伴有肾小球样结构的病例分析其组织学特征,结合文献分析肾小球样结构对前列腺癌诊断、预后的意义.结果:196例前列腺癌标本中3例出现肾小球样结构,其中2例伴有周围神经侵犯,1例伴有骨转移;Gleason评分分别为7分、8分和8分;随访5~15个月,1例已死亡,1例在接受内分泌治疗,1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处于随访中.结论:肾小球样结构是一种少见的前列腺癌病理特征,其形态学特征鲜明,对前列腺恶性病变具有诊断价值并提示较差的预后.

    作者:刘卓;常宝;郭水明;王涛;李明超;杨俊;谌科;杨为民;刘继红;叶章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热休克蛋白70与体外补充镁在家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性作用

    目的:探讨外源性镁离子在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中是否有保护性作用,研究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热休克蛋白70( 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及HSP70-mRNA在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普通级日本大耳白兔90只,体重1.8 ~2.0 kg,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MgSO4补充组和假手术组.经腹正中切口切除右肾成为左侧孤立肾模型.I-R组及MgSO4补充组均夹毕左肾动脉1h,MgSO4补充组在夹毕动脉前及夹毕过程中经耳缘静脉给予2.5%(质量分数)MgSO4 1 mL/( kg·h)灌注.于再灌注后1h、2h、4h、24h、48h和72 h分别取肾皮质组织做免疫组织化学测定3组间各时段HSP70水平,分析其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使用Real time-PCR测定组间不同时段HSP70-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并通过组织学病理检查观察MgSO4是否对IRI具有保护性作用.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在缺血再灌注24h及48 h,I-R组可见部分近段小管中等强度表达HSP70,而MgSO4组24h仅见微弱HSP70表达,48 h未见HSP70表达.Real time-PCR显示两组HSP70-mRNA均在再灌注1h开始上升,2h时达到峰值,24h后明显下降.再灌注1h、2h和4h时I-R组与MgSO4补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检查发现MgSO4补充组肾小管细胞脱落、坏死程度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体外补充镁离子可以显著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并可以降低IRI过程中肾皮质HSP70及HSP70-mRNA的表达.

    作者:肖博;马潞林;肖春雷;陆敏;徐巍;黄毅;张树栋;侯小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相关下尿路症状的治疗

    50岁以上的男性有4种非肿瘤性疾病常见,包括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erectile dysfunction,ED)、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心血管疾病和抑郁症[1],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BPH是导致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的主要病因,ED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相关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secondary to 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LUTS)两者之间有密切相关性,但目前对ED合并BPH/LUTS的研究较少.

    作者:金哲;辛钟成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上尿路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的上尿路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由同一医生完成的66例PCNL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hinese Diabetes Society,CDS)制定的M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合并MS组(病例组)和不合并MS组(对照组),病例组共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52.4岁;对照组共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5.9岁.病例组的结石体积为(7.2 ±1.8)cm3,对照组的结石体积为(6.4±1.3)cm3,P=0.712.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穿刺通道数目、穿刺肾盏情况、通道建立部位、手术时间、清石率、术后发热、输血情况、血红蛋白下降值等指标.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87.1±9.0) min和(87.6±6.0) min,P=0.963;清石率分别为76.9% (20/26)和75.0%(30/40),P=0.859;手术前后两组外周血血红蛋白下降值为(8.4±1.6) g/L和(9.1±1.4) g/L,P=0.739;两组术后发热患者的比例分别为38.5% (10/26)和45.0% (18/40),P=0.599.结论:合并MS并不增加上尿路结石患者行PCNL的手术难度或降低手术清石率,也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田;黄晓波;许清泉;叶海云;马凯;王晓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失功能移植肾切除的不同术式比较

    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出现,肾移植已成为常规手术,1年的移植肾存活率已达90%以上,但移植肾失功能作为肾移植的严重并发症仍然是移植医师所要面临的问题.移植肾切除是处理失功能移植肾的一种选择,此类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且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身体情况差,手术风险较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自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行肾移植929例,其中由于移植肾失功能切除者2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敏;侯小飞;马潞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