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生;王士雯;傅蕾;李国君;李天德;刘景汉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癌变组在诊断胃癌之前,与癌发生部位相同的粘膜活检病理诊断为中度以上肠上皮化生(18例)或异型增生(34例)的标本,共52例,均为男性,年龄60~79岁(平均67.3岁),随访时间为1年~11年5个月(平均为3年8个月).
作者:伍银桥;王孟薇;尤纬缔;吴本俨;祝庆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观察3-羟基丁酸、3-羟基己酸嵌段共聚[poly(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hexanoate),p(3HB-co-3HH)]对犬骨髓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索p(3HB-co-3HH)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哺乳类动物体内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p(3HB-co-3HH)在DMEM培养液中的浸出液(0.1 g/ml)培养犬骨髓干细胞,绘制细胞生长曲线,MTT测定及用FCM对细胞周期时相进行分析,并在p(3HB-co-3HH)薄膜上培养骨髓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结果:在细胞培养的第2~5 d,细胞增殖明显;MTT测定相对增殖率102%,细胞毒性0级;FCM检测结果显示p(3HB-co-3HH)浸出液培养组增殖期细胞为22.18%,对照组为16.12%.骨髓干细胞在p(3HB-co-3HH)薄膜上培养48 h后观察呈簇状粘附生长.结论:p(3HB-co-3HH)浸出液对犬骨髓干细胞无毒性,细胞在p(3HB-co-3HH)表面生长良好,可作为新型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哺乳类动物体内进行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作者:孙明学;胡平;黄靖香;高峰;卢世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构建人胃癌混合组织cDNA文库,筛选克隆胃癌相关基因.方法:以纯化的poly(A)+-RNA为模板,含NotⅠ切点的Oligo-(dT)15为引物,利用改良的cDNA快速合成方法,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二链,连接连接子,经层析柱纯化去除小片段和多余连接子后,重组于噬菌体载体,行体外包装后以大肠杆菌Y1090行滴度测试及扩增后,建成cDNA文库.结果:构建的cDNA文库,含3.2×106重组子,重组率为96%.扩增后文库的滴度达1.2×1012 pfu/L.结论:成功地构建了人胃癌混合组织cDNA文库,为进一步筛选克隆胃癌的相关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红;王孟薇;杨少波;尤纬缔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Wistar大鼠颅内及皮下接种C6胶质瘤细胞的肿瘤生长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第一组Wistar大鼠及SD大鼠各50只,应用立体定向方法将106的C6细胞接种于大鼠脑尾状核,对比观察接种后不同大鼠生存时间及病理特征.第二组140只Wistar大鼠于颅内接种后3 d、5 d、7 d、9 d、11 d、13 d和15 d各处死20只,观察肿瘤大小及病理学变化.第三组50只Wistar大鼠皮下接种2×106的C6细胞,观察皮下肿瘤生长特点及病理特征.结果:Wistar大鼠颅内接种后平均生存期为(15.9±1.2)d,瘤组织向正常脑组织浸润生长,无明显分界,有肿瘤血管,坏死,卒中发生,S-100及GFAP染色阳性.SD大鼠平均生存期为(18.9±1.8)d,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有明显分界.Wistar大鼠颅内接种后第5~11d肿瘤生长为迅速.Wistar大鼠皮下接种后肿瘤生长稳定,但接种后25 d停止生长并逐渐缩小.结论:Wistar大鼠颅内G胶质瘤模型特征更加接近于人恶性脑胶质瘤,Wistar大鼠皮下接种C6细胞肿瘤生长有自限性.
作者:王晓刚;魏学忠;周定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新形势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状况,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笔者结合研究生队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实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作者:郝燕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异氟烷改善缺血后心肌功能的作用是否与腺苷A1受体有关.方法:5组(n=8)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法灌注.全心缺血20 min,再灌注120 min.记录分析应用异氟烷和(或)腺苷A1受体拮抗剂(DPCPX)后再灌注期舒张末期压(EDP)、左室发展压(DP)、室内压大上升速率(LV+dp/dtmax)和室内压大下降速率(LV-dp/dtmin)的变化.结果:异氟烷明显降低再灌注期EDP增强DP、LV+dp/dtmax和LV-dp/dtmin的恢复(P<0.05).缺血前或缺血后给予DPCPX不能减弱异氟烷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异氟烷增强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后的功能恢复,腺苷A1受体不参与异氟烷引起的心肌保护过程.
作者:姚立农;张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临床病例女性患者,25岁.因剑突下疼痛1 h就诊.当日晨2时许,患者觉剑突下钝痛,进行性加剧,无放射;恶心,呕吐所进食物.病前4 h,患者曾蹲位搓洗衣物1 h,未觉不适.既往无结核病史.月经规律,未避孕.体检:BP17.7/¨.5 kPa.巩膜无黄染.腹平、软,剑突下局限性压痛,无反跳痛,莫菲征阴性,肝脾肋下未及,未扪及包块,肝区无叩痛.实验室检查:血HGb 92 g/L,WBC 6.5×109/L,N 0.72,PLT 90×109/L.尿RBC(一),WBC(一),GLU(++),KET(+).血糖,肝功,胆红质,淀粉酶,电解质正常.
作者:武建军;计达;苏绍萍;沈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分裂酶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系统(MAPK)特异阻断剂PD098059对心肌细胞活力与增殖能力的影响,探讨细胞内信号传递通路的阻断是否能有效地干预细胞能量代谢,为寻找新的心衰的预防与治疗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根据活细胞线粒体在能量代谢过程中可作用于MTT产生蓝紫色结晶产物formazan这一原理,应用比色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培养心肌细胞的活力的影响和PD098059的干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在12 h之内使formazan产物的OD值逐渐上升,12 h达到高峰,此后开始下降,至24 h已低于正常水平,它们的OD值之间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PD098059可以显著的拮抗AngⅡ对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结论:该结果提示PD098059可以显著的拮抗AngⅡ对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这对了解AngⅡ在心功能不全代偿和心衰发生中的作用及临床上应用细胞内信号系统阻断剂治疗和预防心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陈光辉;祝善俊;祝之明;叶梅;刘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等位基因与不同葡萄糖耐量中血清瘦素及其它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无亲缘关系,不同葡萄糖耐量198例北京地区汉族人的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等位基因,同时分析其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等位基因型的瘦素水平无显著差异,而在葡萄糖耐量减低(IGT)男性,Gln223Arg等位基因有较高的胆固醇水平[(7.26±1.95)和(5.31±1.31)mmol/L,P=0.04]和较高的收缩压[(18.8±1.2)和(17.2±1.6)kPa,P=0.03].结论:瘦素受体Gln223Arg基因多态性与不同葡萄糖耐量的血清瘦素无关,但与机体代谢有一定关系.
作者:李剑;陆菊明;潘长玉;颜光涛;郝秀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其受体的水平与胃癌细胞恶性程度、肿瘤大小、浸润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ELISA技术半定量、平行地检测了30例胃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IL-6及其受体的水平,并综合分析了IL-6及其受体与胃癌临床生物学指征的相关意义.结果:IL-6和IL-6R,在30例胃癌组织中,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在伴有淋巴结转移、浸润到肌层和浆膜层及临床分期较晚的胃癌组织中均明显增高;IL-6在分化低、肿瘤较大的胃癌组织中也显著增高.结论:在胃癌组织中,IL-6及IL-6R的水平明显增高,且与胃癌的临床生物学指征相一致.对IL-6/IL-6R水平的检测是预示胃癌细胞恶性程度和浸润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治,判定预后.
作者:李冰;陈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根据肝门部胆管癌的病理特点,在行根治性手术时可能需采用肝十二指肠韧带的整块切除.本研究为了解用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血流后对肝脏微血管和组织学的影响.方法:建立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脏血流的梗阻性黄疸大鼠实验模型,通过该模型对大鼠肝脏微血管和组织学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行门静脉动脉化手术后一个月血管铸型标本和墨汁灌注标本均显示肝窦略变粗,较正常更为充盈,虽有一定的变形,但仍呈放射状分布在中央静脉的周围.墨汁灌注标本显示为肝窦内墨汁灌注欠均匀,颜色略显不规整.肝脏组织可顺利恢复正常.结论:门静脉动脉化在近期内对肝脏的微血管及组织学不造成明显的损害.
作者:陈永亮;黄晓强;黄志强;王迎宾;黄洁;王燕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nterior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aPVR)病理状态下房水经葡萄膜巩膜流出量的变化,从房水动力学的角度揭示aPVR引起慢性低眼压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培养的同种兔皮肤成纤维细胞制作aPVR引起慢性低眼压的动物模型.于术后14 d、28 d和56 d分别测定房水经葡萄膜巩膜流出量(uveoscleraloutfloW,Fu).结果:术后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房水经葡萄膜巩膜流出量无明显差别,但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术后4周、8周实验组房水经葡萄膜巩膜流出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aPVR病理状态下,低眼压的形成与房水经葡萄膜巩膜流出量增加有关.
作者:刘百臣;张卯年;刘铁城;彭秀军;赵玉兰;廖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临床病例女性患者,65岁,发热伴消瘦四月余,抗炎治无效收入院.体检: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右肾区叩痛(一).化验:Hgb 51 g/L,ALP明显增高;尿LEU100×10-5/L,ERY 250×10-6/L,尿培养(一).影像学检查: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示右肾中部饱满;腹部CT平扫右肾中部肾实质增厚、限局性隆起,增强后右肾中部见一与正常肾实质界线清晰、相对低密度的类圆形团块影,部分突出于肾实质外,大小约3 cm×4 cm,密度均匀,CT值为84 Hu(正常肾组织CT值为114 Hu),腔静脉旁可见小淋巴结,肝脏、脾脏、胰腺正常;B超右肾均匀低回声实性占位病变.
作者:杨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和比较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CD14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子宫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及健康人子宫内膜中表达及定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0例异位子宫内膜及其18例同期在位子宫内膜和15例健康人子宫内膜组织中的CD147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异位子宫内膜标本中CD147表达增强,以膜分布为主;而无论有无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子宫内膜中CD147表达无差异.结论:CD147分子表达在异位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存在明显差异.CD147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王丽;李亚里;田方;孟元光;肖凤君;许道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从基因水平上探讨加速度反复暴露对前庭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地面模拟装置,豚鼠于2 G作用下,反复暴露8 d,在+10 Gy作用下测试前庭功能.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对反复暴露后前庭功能正常动物与未暴露动物小脑及脑干组织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19个有差异的cDNA片段,其中6个测序后,在GenBank序列库中进行同源性比较,有1个与人类prefoldin1 mRNA具高度同源性(99%),其余5个无同源序列.结论:加速度反复暴露对豚鼠小脑和脑干基因表达有影响,差异表达基因可能与机体对加速度反复暴露的适应性及抗晕动病能力有关.
作者:梁雪清;刘丽;于立身;纪桂英;王烨;曹颖;罗超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建立持续性高加速度(+Gz)重复作用下颞下颌关节变化的动物模型.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1 Gz组和+10 Gz组,每组12只.应用六九型动物离心机,离心加速度曲线为梯形,+10 Gz峰值持续时间为30 s,G值增长率约为0.5 G/s,间隔+1 Gz 60 s,连续每天5次,每周4 d,共3周.结果:在实验中大鼠能逐渐适应固定和持续性高加速度(+Gz)重复作用,同时,成功地复制出颞下颌关节疾病的病理表现.结论:本动物模型重复性好,是研究正加速度对颞下颌关节影响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作者:尹音;田慧颖;胡敏;马良;姚军;孙振宇;侯军;李传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为适应临床诊断和食品检测的需要,探讨快速检测霍乱弧菌及其分型的方法.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霍乱弧菌肠毒素(CTX)A2-B亚单位靶序列基因,结合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对霍乱弧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检测的3株O139群霍乱弧菌、3株El Tor生物型和4株古典生物型均含有(CTX)A2-B亚单位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其同源(97.1%~98.9%).RAPD中用普通引物将不同弧菌分成2种基因谱;即①O139群和E1 Tor型;②古典型.用重复序列引物进一步将霍乱弧菌分成3型,即①O139群;②E1 Tor型;③古典型.重复实验结果稳定.结论:用PCR结合RAPD检测霍乱弧菌并对其进行分型,操作简便、快速、敏感而且准确,对临床诊断、食品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作者:王军;李跃旗;刘雪松;石建时;于玺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临床病例男性患者,47岁,1993年5月查体发现右前纵隔肿瘤,MIR示为囊性占位性病变,肿瘤为7 cm×5 cm×4 cm,临床诊断胸腺肿瘤,于1993年6月16日在胸腔镜下行肿瘤切除术,术中无意切破肿瘤,流出褐色液体,在镜下全切肿瘤并行胸腔冲洗;术后病理报告为纤维组织囊壁,可见上皮细胞.术后患者未予任何治疗,一直正常上班.1994年10月复查,MRI示右上纵隔4.5 cm×4 cm× 3.5 cm实性肿块,右侧后胸膜多个转移灶,临床诊断恶性胸腺瘤并胸内广泛转移,于1995年11月29日开胸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大直径8 cm×7 cm×6 cm;小直径0.5 cm,共20余个;术后病理为恶性胸腺瘤.
作者:周桂霞;王秋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减压后脑肿大早期弥散加权和T2加权MRI的变化过程,探讨减压后脑肿大早期是否发生脑水肿.方法:应用弥散加权和T2加权MRI对6只猫作实验前和减压后2 h、4 h、6 h动态观察.结果:MRI均显示减压后肿大的脑组织明显向对侧移位,且随时间推移,移位程度加重;减压后2 h,肿大的脑组织在弥散加权MRI上就呈现为低强度信号区;减压后4 h,肿大的脑组织在T2加权MRI上才呈现为高信号区.结论:减压后脑肿大早期(<2 h)肿大的脑组织就发生了血管源性水肿.
作者:朱儒远;许百男;周定标;安宁豫;张志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材料和方法1.1 骨磨片制备新鲜牛股骨皮质锯成6 mm×6 mm×200 μm的小块,再磨成10μm厚.
作者:吴宗键;王继芳;黄靖香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