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惠平;郎振为;黄德庄;周育森;金荣华;罗朝霞;贺立香
为研究牙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块原代培养方法体外培养人牙髓组织。原代培养组织块在接种后7~10 d开始长出细胞,培养约30 d,细胞形成单层汇合后进行传代培养。传代至第5代测定细胞生物学特征及来源。结果:培养人牙髓细胞呈成纤维样,抗波形丝蛋白染色阳性;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阳性,细胞内ALP总活性随培养天数的增加逐渐增高;细胞Ⅰ型胶原、FN染色阳性;第5代细胞培养至第11天发现细胞生长成结节状,分泌网形胶原样物质,在其表面出现结晶样钙化小点,经Von Kossa染色,呈阳性。实验证明,体外培养的人牙髓细胞为来源中胚层的成纤维样细胞,可分泌ALP、Ⅰ型胶原及FN,在体外可发生矿化,是深入探讨牙髓生理及矿化机制的良好的实验材料。
作者:张海燕;李卫红;李玉晶;刘晓勇;葛丽华;刘俊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探讨气管切开术在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对1997年间我院行气管切开的37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分析。37例患者GCS评分3~8分,其中保守治疗14例,急诊手术治疗23例。气管切开后常规进行了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37例中生存27例,死亡10例,病死率27.0%。气管切开后94.6%呼吸改善,78.4%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完全纠正,18.9% SaO2改善。痰培养显示气管切开后易出现耐药菌株感染,对常用的传统抗生素如青霉素等耐药率高达84.6%,泰能的耐药率低为14.3%。提示早期气管切开可有效改善通气,纠正低氧血症。气管切开后应常规进行痰培养,根据痰培养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生素。经呼吸道给药是防治肺内感染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富壮;王永刚;赵元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探讨异丙酚血药质量浓度(以下简称血药浓度)的检测方法及诱导剂量的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的变化,对22例ASA分级1级的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病人,在静脉注入异丙酚(2 mg/kg,注药时间30 s)后1、2、3、4、5、10、15、20 min抽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结果:从异丙酚和麝香草酚水溶液色谱图、空白血色谱图和病人血样色谱图上可以看出,其中杂质峰、麝香草酚峰和异丙酚峰分离效果好,根据检测结果得到异丙酚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标准曲线,显示:异丙酚的达峰时间很快,给药1 min血药浓度为9.06 mg/L,之后5 min迅速降低,5~20 min代谢则比较缓慢。
作者:陈文;王恩真;王保国;陈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探讨β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对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观察了35例心功能Ⅱ~Ⅲ级OMI患者在服用比索洛尔(2.5 mg/d)前及用药后1~2月末的心率、血压和多普勒超声参数变化。用药后,血压由用药前(20.08/10.64±3.33/2.26) kPa降至(19.42/10.37±2.79/1.86) kPa(P<0.01),心率由用药前(70.66±12.86)次/min降至(64.31±9.84)次/min(P<0.01),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多普勒超声参数E/A显著增加〔用药前0.85±0.18,用药后1.14±0.35(P<0.01)〕,而收缩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SV)、心排出量(CO)、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的变化不明显。因此较小剂量的比索洛尔即可明显降低OMI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作者:于东明;李群;王捷;王炯;李继红;张化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研究海马-杏仁核的超微结构改变与颞叶癫痫的关系,对35例颞叶癫痫病人行海马-杏仁核切除术,并对海马-杏仁核组织进行超微结构分析。痫灶区海马神经元以神经细胞固缩、变性为著,并可见有髓纤维的松解和粘连。轴索萌发出的新突出物、微管及微丝在无髓纤维上不规则排列和缠绕。神经毡内突触前终末兴奋性递质小泡增多,嵴消失,粗面内质网扩张,多聚核糖体解聚,并可见大量脂褐素及脂滴,星形细胞轻度水肿。提示颞叶癫痫发作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理生化改变所引起暂时性脑功能失调,其病理改变在颞叶癫痫的形成和持续状态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阎丽;栾国明;孙异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以国产亚麻籽(低、中、高3种剂量)喂饲Wistar大鼠32 d,观察其对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总胆固醇的比值(HDL-C/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及动脉硬化指标(AI)的影响,并与高脂饲料组和基础饲料组进行比较。结果,亚麻籽粉低、中、高剂量组的TC和LDL-C均显著低于高脂饲料组(P<0.05);中、高剂量组的TG、Apo-B及AI显著低于高脂饲料组(P<0.05),HDL-C/TC、AI显著高于高脂饲料组(P<0.05),而HDL-C则与高脂饲料组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富含α-亚麻酸的国产亚麻籽具有良好的降低血脂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作者:林华;沈家琴;信东;王庶;任典旭;王惠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探讨血清肌钙蛋白T(cTnT)在无症状尿毒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分别抽取尿毒症非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组透析前和透析后、骨骼肌损伤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尿毒症合并心功能不全组病人的静脉血,以双抗体夹心法测定cTnT值,同时检测各组血肌酐(Cr)、肌酸磷酸激酶-MB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羟丁酸脱氢酶(HBD)。结果显示:心肌梗死时,由于心肌大面积坏死致cTnT质量浓度明显升高;尿毒症合并心功能不全时cTnT质量浓度升高,但随心功能不全缓解,cTnT质量浓度恢复正常。而尿毒症非透析组、血透组透析前和透析后病人cTnT质量浓度与肾病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测定无症状尿毒症患者的cTnT对判断心肌受损无特殊临床意义。
作者:陈向东;彭立人;刘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随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相继问世以及对其研究的逐步深入,为了更客观地评价降压终点、发现新的、有效的降压药物以及进一步阐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高血压的关系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者:邸茹杰;华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评价和比较氯沙坦、福辛普利和硝苯地平控释剂对原发性高血压(简称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分别应用以上3种药物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酶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vWF)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一氧化氮(NO)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NO/E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种药物治疗4周后,血浆ET、vWF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但vWF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NO及NO/ET较治疗前及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0.01);与氯沙坦和福辛普利组相比,硝苯地平控释剂组血浆GMP140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提示以上3种药均能有效改善高血压病早期的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硝苯地平控释剂对GMP140的改善作用优于氯沙坦组和福辛普利组。
作者:华琦;邸茹杰;邢绣荣;刘荣坤;何士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探讨血、尿内皮素水平在肾性高血压及肾脏疾病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对正常人和慢性肾炎患者血浆内皮素(PET-1)、24 h尿内皮素排泄量(UET-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尿β2-微球蛋白(β-m)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PET-1和UET-1水平均升高,且PET-1或UET-1与平均动脉压(MAP)和β-m呈正相关,与Ccr呈负相关。提示:血、尿内皮素均参与肾性高血压形成和肾脏病的进展。
作者:石蕾;赵轶文;张小平;单若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探讨峡部裂对腰椎水平面稳定性的影响,将取自6具新鲜尸体标本的11个脊柱功能单位(FSU)分别在完整状态和峡部裂状态下进行剪切应力加载实验。结果:峡部裂较完整FSU水平稳定性显著下降(P<0.01)。提示:峡部裂使腰椎失稳,抗剪切力能力下降,造成椎体滑脱倾向。
作者:李锦军;赵易;王炳强;李东;杨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1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Ⅱ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MI)及无并发症的Ⅱ型糖尿病(DM2)的相关情况,同时观察血清ACE水平与ACE基因多态性及疾病的关系。对82例MI、86例DM2和84例健康人(对照组)用PCR方法进行了ACE基因内含子16插入/缺失多态性的检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血清ACE水平。结果 MI组D等位基因频率0.52,DD基因型频率0.32,与对照组(0.36,0.15)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DD基因型对MI的比数比为3.01(95%可信区间为1.28~7.04,P<0.01);DM2组基因型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中DD基因型个体血清ACE水平高,II基因型低,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呈相关性(r=0.65,P<0.01)。说明ACE基因缺失多态性参与中国人DM2合并MI的发病,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杨凌;王健军;王阳;许毓申;胡红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科从1996年以来,对中、晚期胃、大肠癌术后早期应用5-FU+卡铂联合腹腔化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雷雨激;张树友;王科;曹得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女,58岁。因胸闷、心悸1周,加重伴呕吐、腹泻1 d,于1999年6月10日急诊收入院。既往体健。入院查体:BP 13.3/9.3 kPa,HR 92 次/min;无颈静脉怒张,心界扩大,心音低钝,P2>A2,各瓣膜区未闻病理性杂音;右肺第5肋以下叩浊,呼吸音低;腹胀,全腹压痛,无反跳痛,肝浊音界不大,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无奇脉;ECG示低电压,T波低平倒置。诊断:急性胃肠炎,冠心病?予静点硝酸甘油10 mg,qd,立复星0.2 g,Bid及补液治疗。入院当天查ALT 116 U/L(正常0~40 U/L),AST 103 U/L(正常0~40 U/L),乙肝标志物均(-),血尿便常规均(-),便培养(-)。入院第2天,患者晨起突感胸闷、喘憋、大汗、大小便失禁。查体喘状,口唇发绀,HR 100次/min,血压0 kPa,双肺呼吸音粗。考虑为休克,予多巴胺治疗,30 min后症状缓解。当时血气分析示:氧分压6.94 kPa,二氧化碳分压4.23 kPa,pH 7.33。经药物治疗后患者胸闷等症状逐渐消失。住院第3天拍胸部X线片提示为心包积液,右侧胸腔积液。腹部B超示胆囊息肉,少量腹腔积液。超声心动图示右室轻度扩大,右房中度扩大,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三尖瓣返流压差5.45 kPa)。住院第5天抽胸腔积液300 mL,胸水培养结果为常规渗漏液之间,结核抗体(-),肿瘤细胞(-)。因心包积液与腹腔积液量少,未抽取。住院第8天超声心动图示右室轻度扩大,右房中度扩大,主动脉瓣轻度钙化,中度关闭不全,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反流压差3.86 kPa),肺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少量心包积液。同天肺部CT示心包积液和少量胸腔积液。同时抽血对甲状腺、免疫系统以及结缔组织疾病等进行检查,均正常。住院第12天做肺血流灌注显像除外肺栓塞引起肺动脉高压。患者第15天抽血做病毒学检查,显示血柯萨奇B4IgM抗体阳性。住院第4周复查胸部X线片及B超均正常,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未见肺动脉高压。ECG显示胸导ST段压低。血ALT 66.5 U/L,AST 54.1 U/L。诊断:柯萨奇病毒感染。
作者:徐晓薇;杜凤和;杨红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筛选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血清48例,采用冰冻组织切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4种自身抗体: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采用巢式PCR法检测输血传播病毒(TTV)核酸。结果显示,48例病人中4种自身抗体阳性总人数22例(45.8%),其中抗-ANA阳性15例(31.3%),抗-AMA阳性5例(10.4%),抗-SMA阳性4例(8.3%),而抗-LKM 未检出阳性。有7例患者终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疾病(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TTV阳性者14例(14/36,38.9%),男女比例2∶1,3例TTV感染者伴有自身抗体阳性。提示非甲~非庚型肝炎中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TTV感染者,TTV感染导致肝损伤的过程中可以伴有自身免疫反应。
作者:郭新会;阎惠平;贺立香;罗朝霞;黄德庄;郎振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研究缺氧预适应小鼠脑匀浆提取液对PC12细胞的影响,在PC12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缺氧预适应小鼠脑匀浆提取液及其去蛋白提取液,检测缺氧24 h和48 h后PC12细胞LDH和MTT代谢的变化。结果发现,未去蛋白的脑匀浆组PC12细胞活性显著增加,而去蛋白组细胞活性未见显著变化。提示预适应脑组织中有某种或某些蛋白质类神经保护性物质生成。
作者:董苍转;吕国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采用对称和不对称PCR法,以地高辛素标记双链和单链探针,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56例肝组织中输血传播病毒(TTV)核酸,以探讨TTV的致病性。发现51例非甲~非庚型肝炎肝组织中TTV总检出率为27.5%(14/51);5例非肝炎肝组织杂交阴性。TTV DNA主要定位于肝细胞核内,受染肝细胞见于急性、慢性和重症肝炎的肝组织。双链探针杂交结果与单链探针检测病毒基因链的结果一致,2例(2/6)例组织TTV基因链与互补链同时存在。提示TTV是导致肝炎的一种新病原, 并且在肝脏内有复制。
作者:阎惠平;郎振为;黄德庄;周育森;金荣华;罗朝霞;贺立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采用特异性引物多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了123例冠心病患者和172例健康对照者的纤溶酶原激动抑制剂-1(PAI-1)基因,并同时测定血液PAI-1质量浓度和活性,体质量指数、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探讨了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冠心病组的缺失型纯合子4G/4G型(47.2%)明显多于对照组(22.1%,P<0.05),4G/4G组的PAI-1质量浓度〔(40.87±0.99) μg/L)〕和PAI活性〔(750±350) U/L〕均高于5G/5G组〔(38.14±1.0) μg/L,(650±270) U/L,P<0.05〕。提示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PAI-1质量浓度及活性具有相关性,并与冠心病的发病过程有关。
作者:傅研;王旭东;翟艳玲;樊峥;杨玲;朱宇清;祁雅慧;赵相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选择2000年9月至12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病人30例,年龄52~79岁,其中男12人,女18人。依据WHO诊断标准,均确诊为冠心病和不稳定心绞痛。入院后均常规检查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凝固时间,均在正常范围。 采用广东天普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低分子肝素钙,剂量为5 000 IU,注射剂量为5 000 IU,2次/d。
作者:徐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自1991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14岁以下的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467例,其中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13例,占2.8%。为提高临床医生对儿童外伤性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的认识,降低因误诊导致的伤残率,对以上13例患者的病历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现介绍如下。
作者:葛明;赵继宗;马振宇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