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燕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以儿童为高发人群,该病流行特征十分复杂,预防和控制工作面临着很大难度,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探讨相应的预防控制对策,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刘学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8月内江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均分为2组(n=48)。对照组给予青霉素治疗,观察组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可提高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治疗疗效。
作者:陈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中无创临时起搏技术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患者时的疗效,为提高该病症的急救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的缓慢型心律失常(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以上)和心脏停搏的患者103例,分组进行无创起搏及药物治疗后观察。结果起搏组中A 1组24例心跳停搏患者中13例起搏成功,起搏成功率为54.1%。平均起搏阈值为(81.25±17.58)mA。起搏组中B 1组29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中28例心脏起搏成功,平均起搏阈值为(68.45±10.87)mA,成功率为96.5%,所有进行无创临时起搏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药物组中A 2组24例心跳停搏患者中有5例抢救成功,成功率为20.8%;B 2组26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中有17例患者经静点异丙肾上腺素心率提升,血压上升可以减轻头昏,昏厥症状,治疗有效率65.3%;起搏组和药物治疗组抢救成功率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应用无创临时起搏,治疗效果好。特别适合于狭小抢救空间,缺乏众多医护人员的院前急救应用,为院前急救心脏急症患者开辟新的抢救途径。因此临床实践中应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汪兴玲;张兴毅;甘白水;林罗此;黄勇谋;刘红丽;邓庆中;韩东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中随机选择96例,随机均分为2组(n=4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记录,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和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中,治愈37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略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满意率97.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联合的健康教育的方式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前容;何亚东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营养教育对改善孕妇饮食行为和营养状况的效果。方法指定1~2名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教育经验的营养师采用集中授课形式对100例孕妇进行营养教育,每周进行一次学习,每次学习2 h。对教育前后孕妇饮食行为及营养状况(Hb、aTFR、SF、血清VA、BGRAC)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孕妇经营养教育前饮食行为评分仅为(79.65±4.38)分,教育后则显著提高至(91.23±2.56)分;其血清中铁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血清VA水平均较教育前显著提高,而其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较教育前显著下降,教育前后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实施必要的营养教育,可显著改善孕妇饮食行为,提高其营养状况,保障孕妇自身健康及胎儿成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终确保孕妇产后尽快恢复健康,提高孕妇及胎儿生活质量。
作者:张蓉;赵锐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条件的逐渐完善,民众的就医意识在逐年地提高,原本不易被发现的消化性溃疡检出率也越来越高。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则是为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相关的诊断与治疗也随着医疗条件的进步而有了长足的进展。笔者就十二指肠溃疡与幽门螺杆菌相关诊断治疗的临床进展进行综述,以更好地提高临床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效果,为临床的学者提供参考和意见。
作者:黄云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石苇散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2月重庆北碚区静观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100例尿路结石患者,均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观察组患者采取石苇散加减治疗,1剂/d,连续服用3个月;对照组口服金钱草冲,1剂/d,连续服用3个月,对比分析这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个治疗周期的治疗,以上患者均取得一定治疗成效。在临床疗效上,观察组治愈30例,治愈率为60%;好转16例,好转率为32%;无效4例,无效率为8%,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愈15例,治愈率为30%;好转26例,好转率为52%;无效9例,无效率为18%,总有效率为82%。2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尿路结石患者采取石苇散化裁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国庆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了解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及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确诊为肝硬化合并SBP的206例病例。分析其人口学、常见临床指标及预后特点。结果 SBP患者主要仍为乙肝患者,涉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有138例。腹腔积液培养以革兰阴性菌多见,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34%。结论 SBP仍是临床常见肝硬化危重症,仍需强调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何伟锋;李斌;黄文峰;余中贵;林占洲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阴道B超与腹部B超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效果,为临床影像学检查提供参考。方法以珠海市高新区金鼎卫生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共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手术或病理检查确诊,按照自愿原则将120例患者均分为阴道B超组和腹部B超组(n=60),阴道B超采用阴道超声诊断仪进行扫描检查,腹部B超组采用腹部超声诊断仪进行扫描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异位妊娠诊断的准确率。结果腹部B超组诊断符合率78.33%(47/60),阴道B超组诊断符合率96.67%(58/60),阴道B超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腹部B超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结论阴道B超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结果更为及时、准确,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张连凤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尖锐湿疣的有效率,探讨和研究应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配合CO 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清远市慢性病防治医院收治的8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n=40)。观察组给予单用CO 2激光治疗,治疗组在CO 2激光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4周作为1个周期,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配合CO 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燕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与临床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疗效,加强医务人员对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认识,有效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方法选取河南省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经临床明确诊断的42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机械通气与临床护理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定期吸痰的方法,经过1周的救治,了解颅脑损伤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2组对象的死亡率。结果实验组PaO 2、PaCO 2、SaO 2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75.00%,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为87.50%,实验组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与临床护理在救治颅脑损伤患者的过程中有积极的作用,能有效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倩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调查武警部队战士个性特征。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武警某机动部队419名战士进行测查。结果该武警机动部队战士个性特征以外向稳定为主,有71例情绪典型不稳定、32例典型倔强,极度内向19例,情绪极度不稳定23例。多血质171例,抑郁质115例,粘液质68例,胆汁质65例。结论该武警机动部队战士人格特征以外向稳定型为主,但内向不稳定型比例也较高,存在一定数量的极度内向和情绪极度不稳定的人员,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跟进工作。
作者:周玉来;宋国林;付文革;柴晓萍;李勇;严凤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疗效。方法选取江西省丰城市人民医院在2008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1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40),B组(n=40),C组(n=56)。给予A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B组患者采用开腹加防粘手术,C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观察3组患者术后受孕情况和不孕情况。结果对接受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发现,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妊娠69例,妊娠率50.73%,3种手术方式的妊娠率分别为47.8%(65/136)、48.5%(66/136)、55.9%(76/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有一定的疗效,如果患者在手术后的2年内还未怀孕,应该采取其他的治疗方式。
作者:聂爱宏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省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n=47),试验组患者在盐酸依匹斯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静滴,对照组患者仅予以盐酸依匹斯汀治疗,治疗4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有效率为74.5%,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44.7%,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4个月后患者回访发现,试验组患者复发率为22.6%,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42.8%,2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湿疹患者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疗效可靠,复发率低,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夏乐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2型糖尿病并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9例2型糖尿病并心衰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应用常规降糖、抗心衰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89例,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治疗。然后将2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探讨2组患者疗效、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8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57%,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5.51%,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2.86%,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并心衰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并心衰患者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郑敬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82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开放手术与后腹腔镜行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比较2组手术和恢复情况。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道恢复、下床活动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效果满意,安全、有效,且患者术后恢复快,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果;周凤昌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门诊监护意义。方法选取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128例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按照监护地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均为自愿在门诊接受监护者,观察组均为愿意在综合性医院接受监护者。统计2组分娩结局。结果2组孕妇均无死亡病例和严重并发症,观察组围产儿存活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监护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可以筛选病情恶化病例,从而为患者在综合性医院提供参考,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住院费用和来回奔波,我们认为这是门诊监护的意义所在。
作者:叶丹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对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的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了处方质量。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西安市北方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统计、分析。结果有526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其中处方书写不规范426张,用药不适宜74张,超常处方26张,分别占处方比率80.99%、14.07%、4.94%。结论门诊抗菌药物处方问题较多,合格率有待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需加强《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
作者:王俊玲;杨武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叶酸片对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1月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入院时高度怀疑冠心病、且愿意接受冠脉造影(CAG)检查、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入选患者行CAG检查,选取CAG检查正常者作为空白对照组(A组,n=50),将CAG检查诊断为冠心病者随机分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组(B组,n=50)及依那普利片治疗组(C组,n=50)。A组服用安慰剂,B组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C组服用依那普利片,所有冠心病患者常规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合并高血压者服用降压药,合并糖尿病者服用降糖药物,对所有患者在入院第2 d及服药后3个月、6个月测量血Hcy、肝肾功能及心功能。结果 B、C两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心功能差于A组(P<0.05),B组患者服药6个月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下降(P<0.05),心功能显著改善(P<0.05),C组患者服药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明显变化,心功能较未服药时明显改善(P<0.05),但效果劣于B组服药6个月后。所有患者服药半年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与依那普利片对比,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善其心功能。
作者:利定建;孟丽琴;梁健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外胆管癌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自陕西省合阳县医院2008~2013年收治的疑似肝外胆管癌患者共80例,对其进行DWI以及MRCP序列等腹部检查,DWI成像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EPI(SE-EPI)序列,对肝外胆管癌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还有信噪比(SNR)进行测量。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各项诊断指标。结果有52例患者为肝外胆管癌,22例为胆管炎以及6例为胆管结石;49例患者由DWI检测出肝外胆管癌并对其定性,随着B值增大病灶的ADC呈现下降的趋势,SNR也在逐渐下降,B 1000 g/mm 2对应ADC(0.9±0.2)×10-3 mm 2/s,SNR (30.6±8.5),B 800 g/mm 2对应ADC(1.1±0.3)×10-3 mm 2/s,SNR(46.3±10.3),B 500 g/mm 2对应ADC(1.3±0.4)×10-3 mm 2/s,SNR(68.0±15.7),B 300 g/mm 2对应ADC(1.8±0.4)×10-3 mm 2/s,SNR(97.4±21.0),B 100 g/mm 2对应ADC(2.6±0.7)×10-3 mm 2/s,SNR(132.0±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于MRCP的诊断,DWI诊断各项指数对比均具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外胆管癌患者应用DWI进行诊断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病变,在临床上有着极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宁 刊期: 201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