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秋菊
目的:探讨和分析临床上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临床疗效以及术后患者的康复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科接受治疗的9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实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实行手法复位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0~30个月,观察组治疗的优良率为9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结论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时,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刘应旭;朱春冀;吴晓晗;贺晓岚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术前护理,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的术前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经过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概率为46.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概率为74.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0%;对照组为42.0%,对比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护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手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日后的术前护理中,应对患者实行积极的综合性护理,为临床治疗及患者后续康复,提供更大的帮助。
作者:曾卫;苏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I在隐性骨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整群选取103例可疑隐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X线片,MRI,螺旋CT检查,经多名医师综合判定患者是否为隐性骨折,并分析MRI、CT对不同类型隐性骨折早期诊断的价值,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MRI对疲劳骨折、隐性创伤骨折和隐性骨内骨折早期诊断的敏感度要明显高于CT,而CT则对衰竭骨折的诊断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就特异度而言,CT对疲劳骨折、衰竭骨折以及隐性创伤骨折的早期诊断均有较高的特异度。结论MRI、CT对不同类型的隐性骨折诊断中各有独特的优势,为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在临床上应将二者联合应用对隐性骨折的早期诊断。
作者:张富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临床运用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二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并对其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3月该院儿科门诊收治的8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成两组进行比较,每组各位40例。2组患儿均统一接受一般常规治疗,对照组另使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基础上使用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同时对2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2.5%,可明显看出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10),对照组为7.5%(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适合儿童临床用药的推广。
作者:杨霞;张艳秋;袭艳华;于睿淼;张帆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下肢创伤性闭合骨折患者术前及术期凝血变化规律。方法选取该院30例下肢创伤性闭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检测两组的凝血功能状态。结果对照组TEG都处在正常的范围内,观察组Ⅱ2d、Ⅱ6d、Ⅱ10d和Ⅱ16d分别和对照组进行比较,R和K的时间都变短,α角、MA及G都增大,CI会延长,R时间延长,α角、MA及G都增大,Ⅱ6d和Ⅱ10d分别与Ⅱ16做对比,α角、MA及G都增大,Ⅱ16d与Ⅱ2d做对比,α角和MA的参数都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股骨骨折前后凝血功能均有变化,严重为骨折后的第2周或术后的1周内,将血栓弹力图应用于创伤骨折围手术期凝血具有一定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魏传宁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S组及±达拉奉组,制备SD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达拉奉组在造模后即刻和12h分别给予±达拉奉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NS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比较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SOD、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NS组与±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74±0.56)、(1.38±0.22)分均明显升高(P<0.05),而与NS组比较,±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则明显下降(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NS组与±达拉奉组SOD活性分别为(113.29±7.61)、(144.93±10.48)U/mL明显下降(P<0.05),而与NS组相比较,±达拉奉组SOD活性明显增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NS组与±达拉奉组MDA水平分别为(3.71±1.24)、(2.25±0.98)nmol/mL明显升高(P<0.05),而与NS组相比较,±达拉奉组MDA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韩春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在输尿管结石患者中,应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30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方案,观察组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石直径在1 cm以上,观察组的结石排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直径在1 cm以下,两组结石排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两组在结石排净率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位于输尿管中下段,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排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输尿管结石患者而言,两种治疗方案各有利弊,应该根据病情合理选择。如果结石位于上段且直径在1 cm以下,可以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如果结石位于中下段且直径在1 cm以上,优先推荐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
作者:白红庆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比较MRI与关节镜检查对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来该院就诊并拟诊为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共82例,其中左膝35例,右膝47例,分别进行MRI与关节镜检查。结果关节镜检查阳性79例,阴性3例,MRI检查阳性77例,阴性5例,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基准,关节镜检查诊断半月板损伤的敏感性为93.90%,准确性为98.70%,特异性为100.00%,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I检查诊断半月板损伤的敏感性为96.20%(P>0.05),准确性为95.12%(P>0.05),特异性为66.67%(P<0.05)。结论MRI能较准确的诊断半月板损伤,较关节镜检查具有无创特点,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岳瑞杰;张建保;吴丽;刘备军;高翔;潘小磊;冯谊;高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具体措施,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分娩的692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促进母乳喂养的措施,对两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高达100%,对照组281例喂养成功,成功率为81.2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入院待产时,做好宣教工作,向产妇及家属介绍母乳喂养的好处;缓解产妇的心理压力;在分娩前,帮助产妇做好乳房准备;分娩后,协助产妇做到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做好母婴同室及出院护理等措施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骨舒康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7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骨舒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髋部骨密度、血清ALP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髋部骨密度、血清AL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骨密度分别为(0.76±0.07)g/cm、(0.62±0.06)g/cm,较对照组高,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ALP含量为(58.2±23.4)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27.3)U/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骨舒康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时,能显著增加患者的骨密度和血清ALP含量,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郭宁;宫明;于大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方法并进行效果分析,为临床应用超声技术引导PICC置管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观察组采用超声技术引导下的PICC置管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肉眼判断置管方式,比较两种方式的一次成功率,出血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一次成功率、出血情况、静脉炎发生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一次成功率(94.9%)高于对照组一次成功率(85.0%),观察组在出血例数和出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7.3%)低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14.4%),而堵管和血栓形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中,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在成功率方面、出血情况和静脉炎发生率均优于常规方式,有助于提高静脉穿刺质量,缓解静脉炎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李丹;杨晶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急性加重期慢性肺心病患者施行ICU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6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加强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8.75%)明显低于对照组(22.5%),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加重期慢性肺心病患者施行ICU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其疗效较好,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符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论文若系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课题(作者应附证书或文件复印件,并按期编号保存),或者曾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可在题名页标注脚注(左下角)。曾在国内学术会议上报告的论文一般不必注明。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对泻痢康胶囊治疗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使用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和泻痢康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患者的大便总量减少≥50%的例数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1周和2周后研究组的大便次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腹泻量表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泻痢康胶囊治疗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不良反应小。
作者:王蕾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给药与手控静脉给药麻醉对无痛人流手术的影响。方法将300例人流手术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院靶控输注泵推注丙泊酚,靶质量浓度设定为6~7 mg/L,维持时靶质量浓度设定为4~5 mg/L,手术结束时停止输药;对照组院手控静脉推注给药,丙泊酚诱导量2~2.5 mg/L,手术期间追加丙泊酚50 mg左右;分别观察两组诱导、苏醒时间、总药量、麻醉效果及诱导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诱导、苏醒时间、用药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诱导后平均动脉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降更严重;麻醉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手术可减少麻醉用药量,缩短麻醉诱导、苏醒时间,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
作者:吴晓岗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分析疼痛控制护理在促进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16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疼痛控制护理,比较实施后患者的疼痛、伤口肿胀情况、身体康复以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72 h观察组肿胀3-4度、疼痛3-4度所占比例分别为22.5%、30.0%低于对照组的43.7%、46.2%,观察组身体康复以及护理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陈锐 刊期: 2015年第15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问题之一,是由于胆红素生产过多,排泄较差,而导致的体内胆红素积聚。为防止胆红素过高所导致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现高胆红素血症需及时治疗。该研究对近几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方法及新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提供参考。
作者:许文波;周丽;陈玲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3D-TVS在子宫畸形合并妊娠结局的评价。方法应用3D-TVS和TAS观察该院68例不同类型子宫畸形合并妊娠的患者子宫宫底及宫腔的形态,判断子宫畸形的种类,定位孕囊着床位置,评估早产和流产的风险。结果68例子宫发育畸形中不孕者19例,合并妊娠的患者49,其中合并习惯性流产11例,低体重儿8例,早产18例,11例足月产。结论3D-TVS联合TAS可以准确诊断子宫发育异常的种类,观察孕囊着床位置,评价妊娠结局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王雪伟;黄晓云;薛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血常规检测中常见的误差来源,从而开展相应措施确保准确率。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住院并接受治疗8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运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不同温度、不同采血部位和方法以及存放时间差异的样品进行比较。结果血常规的测定往往会受到存放时间、温度以及方法学的综合影响,标本在采集后4 h与及时测量相比较发现,在立刻测量WBC、RBC、PLT、HGB四指标数值分别为5.21×109/L、4.43×109/L、168.32×109/L以及118.47g/L与4 h后测量数值3.12×109/L、5.21×109/L、303.12×109/L、129.51g/L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与2 h数值间变化不大,2 h内进行相应测定为准确;标本室温保存以及在冰箱冷藏48 h内WBC总数变化不明显;自动稀释器和微量加样器采样结果基本一致,而一次性血红蛋白吸管的结果明显偏低,准确性差。结论医院需要加大对检验人员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熟悉掌握血液样品的各种影响因素,严格把控样本检测前后及过程中的质量关,降低人为因素误差。
作者:周贵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病理科进行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的13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可分为八个亚型,137例患者中,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49例,占35.8%,弥漫滤泡型乳头状癌41例,占29.9%,高柱状细胞乳头状癌17例,占12.4%,小梁状乳头状癌7例,占5.1%,去分化型乳头状癌5例,占3.6%?,嗜酸细胞型乳头状癌8例,占5.8%,包膜型乳头状癌7例,占5.1%,微小型乳头状癌3例,占2.2%。镜下可见乳头分枝多,癌细胞分化程度不一,核染色质少,无核仁。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常见的类型,预后较好,及早进行病理诊断分析,可以大大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杜晓敏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