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泊酚手控和靶控输注在无痛人流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比较分析

吴晓岗

关键词:丙泊酚手控, 靶控输注, 无痛人流手术, 麻醉
摘要: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给药与手控静脉给药麻醉对无痛人流手术的影响。方法将300例人流手术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院靶控输注泵推注丙泊酚,靶质量浓度设定为6~7 mg/L,维持时靶质量浓度设定为4~5 mg/L,手术结束时停止输药;对照组院手控静脉推注给药,丙泊酚诱导量2~2.5 mg/L,手术期间追加丙泊酚50 mg左右;分别观察两组诱导、苏醒时间、总药量、麻醉效果及诱导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诱导、苏醒时间、用药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诱导后平均动脉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降更严重;麻醉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手术可减少麻醉用药量,缩短麻醉诱导、苏醒时间,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的来源与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血常规检测中常见的误差来源,从而开展相应措施确保准确率。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住院并接受治疗8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运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不同温度、不同采血部位和方法以及存放时间差异的样品进行比较。结果血常规的测定往往会受到存放时间、温度以及方法学的综合影响,标本在采集后4 h与及时测量相比较发现,在立刻测量WBC、RBC、PLT、HGB四指标数值分别为5.21×109/L、4.43×109/L、168.32×109/L以及118.47g/L与4 h后测量数值3.12×109/L、5.21×109/L、303.12×109/L、129.51g/L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与2 h数值间变化不大,2 h内进行相应测定为准确;标本室温保存以及在冰箱冷藏48 h内WBC总数变化不明显;自动稀释器和微量加样器采样结果基本一致,而一次性血红蛋白吸管的结果明显偏低,准确性差。结论医院需要加大对检验人员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熟悉掌握血液样品的各种影响因素,严格把控样本检测前后及过程中的质量关,降低人为因素误差。

    作者:周贵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早期纠正慢性肾脏病患者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早期纠正慢性肾脏病患者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该院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符合慢性肾脏病2、3期且TCO2跃22 mmol/L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NaHCO3片1.0~1.5 g/d,分次口服,同时给予产碱的水果蔬菜。主要观察指标为血尿素氮、血肌酐、血pH值、血TCO2、电解质及血压。结果治疗组血pH值、血TCO2有所提高,血尿素氮、血肌酐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血pH值、血TCO2进一步下降,血尿素氮、血肌酐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电解质、血压均无明显变化。结论NaHCO3片和产碱的水果蔬菜饮食疗法能纠正血浆TCO2跃22 mmol/L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代谢性酸中毒,并延缓肾功能进展,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且不引起电解质紊乱及血压升高。

    作者:田秋菊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金黄散与比亚芬治疗放射性皮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比较金黄散与比亚芬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该院于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82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金黄散防治,给予对照组患者比亚芬防治,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接受不同治疗方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略低于对照组的9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期间出现2例不良反应,对照组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金黄散用于治疗放射性皮炎,可减轻皮肤受损程度,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均不逊于比亚芬,此外金黄散还具有购买方便、价格低廉等优势,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俐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头位难产产妇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自然分娩及助产护理,实验组实施徒手旋转抬头助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24例自然分娩,占60%;12例阴道助产,占30%,显著高于对照组(30%自然分娩,20%阴道助产)(P<0.05);实验组剖宫产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为50%)(P<0.05);实验组第二产程时间为(24±3)min,显著短于对照组(38±7)min(P<0.05);实验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P<0.05)。结论头位难产产妇分娩过程中采用徒手旋转抬头位置助产护理效果理想,能够促进第二产程加快,降低剖宫产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蔡群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术前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术前护理,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的术前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经过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概率为46.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概率为74.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0%;对照组为42.0%,对比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护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手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日后的术前护理中,应对患者实行积极的综合性护理,为临床治疗及患者后续康复,提供更大的帮助。

    作者:曾卫;苏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本刊作者署名和单位的写作要求

    1.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署名及排序由作者在投稿时确定,投稿后一般不得改动。通讯作者非第一作者时,须注明通讯作者;不注明者,默认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围生期心肌病治疗前后的超声观察及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观察围生期心肌病治疗转归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了35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6个月后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测定了左心室舒张末期经(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经(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收缩率(FS)、二尖瓣峰值速度比率(E/A)、心室等容舒张期和等容收缩期之和与心室射血时间比值(Tei指数)、综合病程、病史、临床表现综合分析。结果围生期心肌病患者治疗前左心室扩大、Tei指数增高者检出率均为100%,明显高于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后;治疗前LVEF、LVFS测值减低者检出率均为100%,明显低于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后。治疗前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膜口反流的检出率分别为100%,74.3%,57.1%,51.4%,明显高于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后。结论心脏彩超能够观察围生期心肌病的临床转归,对围生期心肌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后随访观察均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该研究主要对比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该项研究对于年龄≥65岁,PANSS≥70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配进入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和利培酮口服液组,并分别用两种药物进行治疗,人际和社会功能量表(PSP)来评价在急性期治疗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其平行轮廓检验F=0.523,P=0.451,说明两组患者PANSS总评分的总体轮廓平行。结论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彭新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按时取穴针灸在治疗失眠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按时取穴针灸对治疗失眠的效果作用。方法选取60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按时取穴针灸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辩证取穴针灸治疗,通过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PSQI评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PSQI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眠患者采用按时取穴针灸治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赵淑潭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MRI与关节镜对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诊断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MRI与关节镜检查对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来该院就诊并拟诊为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共82例,其中左膝35例,右膝47例,分别进行MRI与关节镜检查。结果关节镜检查阳性79例,阴性3例,MRI检查阳性77例,阴性5例,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基准,关节镜检查诊断半月板损伤的敏感性为93.90%,准确性为98.70%,特异性为100.00%,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I检查诊断半月板损伤的敏感性为96.20%(P>0.05),准确性为95.12%(P>0.05),特异性为66.67%(P<0.05)。结论MRI能较准确的诊断半月板损伤,较关节镜检查具有无创特点,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岳瑞杰;张建保;吴丽;刘备军;高翔;潘小磊;冯谊;高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临床探讨

    目的:对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抽选2011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治疗的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推拿手法治疗,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时期该院使用针刺治疗的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5.7%,对照组是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腰椎间血液循环,减轻患者神经根的压迫,松懈病变组织的粘连,防止纤维化的形成,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顾云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脑脊液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G检测在儿童病毒性脑炎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白蛋白比值(QAlb)、IgG和IgG指数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分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病毒性脑炎组按临床特点分为轻症病毒性脑炎组和重症病毒性脑炎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和脑脊液的白蛋白、IgG,计算QAlb和IgG指数,判断病毒性脑炎患儿血脑屏障功能状态及免疫球蛋白鞘内合成情况与临床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病毒性脑炎组的QAlb高于对照组;重症病毒性脑炎组的QAlb较轻症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病毒性脑炎组脑脊液IgG、IgG指数比轻症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病毒性脑炎组患儿的血脑屏障功能损害程度、鞘内IgG合成情况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检测脑脊液和血清中白蛋白、IgG,计算QAlb和IgG指数能反映病毒性脑炎患儿血脑屏障功能状态及IgG鞘内合成情况,为判断病毒性脑炎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提供相关依据。

    作者:纳玉辉;熊晶晶;张彩营;戴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菌群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9月该院血液透析中心中心静脉置管患者398例的临床资料,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菌群分布,分析年龄、原发病、置管部位及留管时间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关系。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有52例,感染率达到13.1%。革兰氏阳性菌34例,占65.38%,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18例,占34.62%,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患者年龄<50岁感染率7.48%,≥50岁感染率16.33%(P<0.05);糖尿病肾病感染率19.72%,非糖尿病肾病为9.38%(P<0.05);股静脉置管感染率24.14%,明显高于颈内静脉10.25%及锁骨下静脉5.26%(P<0.05);置管时间≥2周较≤1周、1~2周组患者感染率明显增高,18.43%(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高龄、糖尿病肾病、置管时间≥2周及股静脉置管都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诱因。

    作者:郭林;贺小霞;刘学静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七氟醚不同处理方式在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手术中对心肌肌钙蛋白的影响及心肌保护的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七氟醚预处理和后处理在经体外循环下(CPB)法洛氏四联症(TOF)根治手术中对患者心肌保护的效果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行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手术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Ⅰ(n=16),2%七氟醚预处理组Ⅱ(n=16),2%七氟醚后处理组Ⅲ(n=16),其中对照组全程采取全凭静脉麻醉。采集手术切皮时,手术结束后6,12,24 h,测定患者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并记录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情况。结果3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手术切皮前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1组比较,2组,3组在手术结束后4,12,24 h血浆心肌肌钙蛋白测定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临床观察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3组在各时间点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以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作为心肌保护的指标时,七氟醚缺血预处理组和七氟醚缺血后处理组均能显著降低心肌肌钙蛋白的浓度,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起到心肌保护作用,而两种处理方法在心肌保护方面未见明显差异。

    作者:王韬甫;宋志冰;刘功俭;刘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血栓弹力图对分析创伤骨折围手术期凝血状态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下肢创伤性闭合骨折患者术前及术期凝血变化规律。方法选取该院30例下肢创伤性闭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检测两组的凝血功能状态。结果对照组TEG都处在正常的范围内,观察组Ⅱ2d、Ⅱ6d、Ⅱ10d和Ⅱ16d分别和对照组进行比较,R和K的时间都变短,α角、MA及G都增大,CI会延长,R时间延长,α角、MA及G都增大,Ⅱ6d和Ⅱ10d分别与Ⅱ16做对比,α角、MA及G都增大,Ⅱ16d与Ⅱ2d做对比,α角和MA的参数都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股骨骨折前后凝血功能均有变化,严重为骨折后的第2周或术后的1周内,将血栓弹力图应用于创伤骨折围手术期凝血具有一定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魏传宁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重症肺炎患者脑钠肽、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脑钠肽、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为重症肺炎患者的救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重症肺炎患者116例,根据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n=48)和存活组(n=68)。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治疗后第3、5、7 d时血脑钠肽、乳酸水平变化和APACHEⅡ评分变化情况。并对血脑钠肽、乳酸水平与APACHEⅡ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存活组入院后第3、5、7 d APACHE II评分、血乳酸、BNP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死亡组入院后第3、5、7天 APACHE II评分、血乳酸、BNP水平明显高于入院时。存活组入院后不同时间点的APACHE II评分、血乳酸、BNP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 BNP与A-PACHE II评分呈明显的相关性(r=0.846,P=0.00),乳酸水平与APACHE II评分呈弱的相关性(r=0.364,P=0.00)。结论动态检测BNP水平能更好的预测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而血乳酸动态监测可作为辅助指标,以指导治疗,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钱军;姜楠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1.题名应以准确、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一般不设副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探讨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以椎间盘镜手术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以开放手术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更佳,虽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王永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问题之一,是由于胆红素生产过多,排泄较差,而导致的体内胆红素积聚。为防止胆红素过高所导致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现高胆红素血症需及时治疗。该研究对近几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方法及新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提供参考。

    作者:许文波;周丽;陈玲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在输尿管结石患者中,应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30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方案,观察组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石直径在1 cm以上,观察组的结石排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直径在1 cm以下,两组结石排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位于输尿管上段,两组在结石排净率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位于输尿管中下段,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排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输尿管结石患者而言,两种治疗方案各有利弊,应该根据病情合理选择。如果结石位于上段且直径在1 cm以下,可以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如果结石位于中下段且直径在1 cm以上,优先推荐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

    作者:白红庆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