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军;姜楠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病理科进行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的13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可分为八个亚型,137例患者中,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49例,占35.8%,弥漫滤泡型乳头状癌41例,占29.9%,高柱状细胞乳头状癌17例,占12.4%,小梁状乳头状癌7例,占5.1%,去分化型乳头状癌5例,占3.6%?,嗜酸细胞型乳头状癌8例,占5.8%,包膜型乳头状癌7例,占5.1%,微小型乳头状癌3例,占2.2%。镜下可见乳头分枝多,癌细胞分化程度不一,核染色质少,无核仁。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常见的类型,预后较好,及早进行病理诊断分析,可以大大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杜晓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血常规检测中常见的误差来源,从而开展相应措施确保准确率。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住院并接受治疗8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运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不同温度、不同采血部位和方法以及存放时间差异的样品进行比较。结果血常规的测定往往会受到存放时间、温度以及方法学的综合影响,标本在采集后4 h与及时测量相比较发现,在立刻测量WBC、RBC、PLT、HGB四指标数值分别为5.21×109/L、4.43×109/L、168.32×109/L以及118.47g/L与4 h后测量数值3.12×109/L、5.21×109/L、303.12×109/L、129.51g/L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与2 h数值间变化不大,2 h内进行相应测定为准确;标本室温保存以及在冰箱冷藏48 h内WBC总数变化不明显;自动稀释器和微量加样器采样结果基本一致,而一次性血红蛋白吸管的结果明显偏低,准确性差。结论医院需要加大对检验人员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熟悉掌握血液样品的各种影响因素,严格把控样本检测前后及过程中的质量关,降低人为因素误差。
作者:周贵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逐年增加,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高血压性脑出血作为脑出血主要的类型,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制定出更加合理科学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是医学界着重探讨的问题。该综述通过研究高血压脑出血病理及病理生理变化,希望能为高血压脑出血的预防与治疗带来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吴建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1.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署名及排序由作者在投稿时确定,投稿后一般不得改动。通讯作者非第一作者时,须注明通讯作者;不注明者,默认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急性加重期慢性肺心病患者施行ICU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6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加强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8.75%)明显低于对照组(22.5%),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加重期慢性肺心病患者施行ICU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其疗效较好,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符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对阿司匹林抵抗(AR)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TIA服用阿司匹林后诊断存在AR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持续服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停用阿司匹林,改用西洛他唑治疗,均持续服用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测定由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观察治疗后复发及进展为脑梗死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AA、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29±2.48)%、(53.29±6.5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可降低AR的TIA血小板聚集率,能够抑制疾病呈进展性发展。
作者:张小喜;田艳荣;邱茜茜;郭晖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该研究主要对比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该项研究对于年龄≥65岁,PANSS≥70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配进入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和利培酮口服液组,并分别用两种药物进行治疗,人际和社会功能量表(PSP)来评价在急性期治疗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其平行轮廓检验F=0.523,P=0.451,说明两组患者PANSS总评分的总体轮廓平行。结论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彭新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巨幼细胞贫血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伴发巨幼细胞贫血,将其分为观察组(n=67)和对照组(n=53)。实验室检查患者叶酸(FA)和维生素B12的水平,胃镜检查时取胃黏膜组织作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结果经胃镜+病理检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维生素B12、叶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感染率为67.16%,对照组Hp感染率为69.81%;Hp阳性患者的维生素B12水平及叶酸水平均显著低于Hp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阳性患者的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显著低于Hp阴性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巨幼细胞贫血有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诱发巨幼细胞贫血,巨幼细胞贫血能加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情。
作者:王义霞;黄燕;兰巧云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比较金黄散与比亚芬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该院于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82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金黄散防治,给予对照组患者比亚芬防治,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接受不同治疗方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略低于对照组的9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期间出现2例不良反应,对照组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金黄散用于治疗放射性皮炎,可减轻皮肤受损程度,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均不逊于比亚芬,此外金黄散还具有购买方便、价格低廉等优势,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俐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3D-TVS在子宫畸形合并妊娠结局的评价。方法应用3D-TVS和TAS观察该院68例不同类型子宫畸形合并妊娠的患者子宫宫底及宫腔的形态,判断子宫畸形的种类,定位孕囊着床位置,评估早产和流产的风险。结果68例子宫发育畸形中不孕者19例,合并妊娠的患者49,其中合并习惯性流产11例,低体重儿8例,早产18例,11例足月产。结论3D-TVS联合TAS可以准确诊断子宫发育异常的种类,观察孕囊着床位置,评价妊娠结局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王雪伟;黄晓云;薛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超声造影当前在甲状腺癌中的诊断鉴别情况和应用前景。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所收治的148例被确诊为甲状腺癌且具有完全病理资料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超声造影当前在甲状腺癌中的诊断鉴别情况,并据此展望其应用前景。结果该研究当中甲状腺癌主要以乳头状腺癌和滤泡性癌为主,分别占53.24%和24.58%,超声诊断的正确率和实际情况比较接近,正确率为83.25%。此外,当前超声造影在诊断甲状腺癌的应用当中,具有显著的应用特点,可以服务于临床实践。结论当前,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癌的诊断应用当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且在未来也具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值得临床推广、发扬使用。
作者:刘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脑钠肽、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为重症肺炎患者的救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重症肺炎患者116例,根据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n=48)和存活组(n=68)。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治疗后第3、5、7 d时血脑钠肽、乳酸水平变化和APACHEⅡ评分变化情况。并对血脑钠肽、乳酸水平与APACHEⅡ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存活组入院后第3、5、7 d APACHE II评分、血乳酸、BNP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死亡组入院后第3、5、7天 APACHE II评分、血乳酸、BNP水平明显高于入院时。存活组入院后不同时间点的APACHE II评分、血乳酸、BNP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 BNP与A-PACHE II评分呈明显的相关性(r=0.846,P=0.00),乳酸水平与APACHE II评分呈弱的相关性(r=0.364,P=0.00)。结论动态检测BNP水平能更好的预测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而血乳酸动态监测可作为辅助指标,以指导治疗,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钱军;姜楠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I在隐性骨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整群选取103例可疑隐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X线片,MRI,螺旋CT检查,经多名医师综合判定患者是否为隐性骨折,并分析MRI、CT对不同类型隐性骨折早期诊断的价值,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MRI对疲劳骨折、隐性创伤骨折和隐性骨内骨折早期诊断的敏感度要明显高于CT,而CT则对衰竭骨折的诊断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就特异度而言,CT对疲劳骨折、衰竭骨折以及隐性创伤骨折的早期诊断均有较高的特异度。结论MRI、CT对不同类型的隐性骨折诊断中各有独特的优势,为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在临床上应将二者联合应用对隐性骨折的早期诊断。
作者:张富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以椎间盘镜手术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以开放手术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更佳,虽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王永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1.着重讨论研究结果的创新之处及从中导出的结论,包括理论意义、实际应用价值、局限性,及其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等。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通过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等。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1.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句,应使用汉字。例如:二倍体、一氧化碳、十一五规划、十二指肠等。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1.题名应以准确、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一般不设副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对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分析与对策进行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该院实验室验收不合格血液标本276份,对其临床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不合格标本出现的原因与对策。结果该组276份不合格标本中来自5359份血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为5.15%,276份不合格标本中包含有样本量少75份,抗凝不全标本56份,溶血标本32份,凝血标本27份,送检不及时导致样品不合格26份,容器不当标本13份受检者准备不足导致标本不合格16例,标签不合理样品16份,标本污染15份。结论导致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较多,相关医务工作者应做好预防对策,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出现率,提高临床检验工作质量,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李明芬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临床运用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二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并对其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3月该院儿科门诊收治的8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成两组进行比较,每组各位40例。2组患儿均统一接受一般常规治疗,对照组另使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基础上使用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同时对2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2.5%,可明显看出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10),对照组为7.5%(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适合儿童临床用药的推广。
作者:杨霞;张艳秋;袭艳华;于睿淼;张帆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中随机性抽取9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91%,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治愈率和减少不良反应,具有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樊民强;李寿勋;黄志成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