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忠梅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质量浓度下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脊膜外腔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分娩的足月妊娠产妇共90例,依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A、B、C3组,予以0.1%罗哌卡因的同时分别联合0.2 μg/mL、0.4 μg/mL、0.6 μg/mL舒芬太尼镇痛,对比镇痛效果、产程、出血量、胎儿状况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镇痛10 min、20 min,B、C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且镇痛20 min,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A、B两组第一产程明显短于C组(P<0.05);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C组,B组出血量少于C组(P<0.05).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质量浓度相对越高镇痛效果越好,第一产程时间也越长、术中出血量越多,质量浓度达到0.6 μg/mL后,不良反应率也随之上升.
作者:张运宏;贾俊香;姚向国;梁小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分析乳腺肿物粗针吸细胞学与组织学进行,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在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乳腺肿块疾病患者551例,对其采取乳腺肿物粗针吸细胞学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而后对这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良性病变者461例,确诊为恶性病例者69例,组织学检查确诊为良性病变472例,恶性病例79例.显然细胞学诊断乳腺良性病变的准确率为97.67%,诊断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87.34%.结论 在对乳腺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合理展开针吸细胞学检查可使诊断率得以提高,该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相对较高,值得关注.
作者:王乃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国内人均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但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病率却一直持续不下,因此,必须提高对该病的重视程度.该综述针对该病的内科治疗进行了分析,首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致病原因及发病机制进行分析,然后就其诊断标准进行研究,进而详细对其内科治疗进行阐述,包括一般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131I治疗,以此探究出甲亢的内科治疗方式.通过该次研究,以期为相关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作者:陈琼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该研究主要就喉咽返流疾病的临床诊断情况展开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方法 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110例疑为喉咽返流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返流检查积分量表(RFS)以及返流症状指数量表(RSI)来对其进行评估,其中有72例患者的评估结果为阳性,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多潘立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咽喉反流疾病进行临床诊断时,RFS以及RSI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评估,采用短期质子泵来进行试验性抑制治疗,在对此类患者可以对此类治疗方式可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刘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研究针对癌症癌痛问题进行了阐述.通过对癌症患者资料的分析,总结了造成癌痛的主要因素、癌痛的临床特点、癌痛程度的临床评估等问题,并对如何减轻癌症患者癌痛的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讨论,总结了癌痛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手段,为减轻癌症患者疼痛,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作者:刘晓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 对该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的8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医院常规肠溶性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之下,再同步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 联合治疗的实验组治愈率与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血小板的活化功能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高新;刘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98例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9例,两组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手术治疗,在围术期给予观察组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给予参考组患者常规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围术期内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率,降低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效果显著.
作者:段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将氟桂利嗪、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使用,提高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方法 抽取该院治疗的150例偏头痛患者,对所有的偏头痛患者都进行3d的停药处理之后进行联合用药治疗.在治疗之前为患者检测头颅CT、颈CT、神经系统,经检查脑内无肿瘤、血管无畸形,切非颈椎压迫所致头痛.抽取该院15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即治疗组、减药量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氟桂利嗪5~10 mg,每晚睡前服,养血清脑颗粒4 g/次,3次/d要求口服;减药量组给予氟桂利嗪5~10 mg,每晚睡前服,养血清脑颗粒的剂量由4g/次,3次/d下降到2 g/次,1次/d,要求口服;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5~10 mg每晚睡前服.结果 经过4个星期的疗程,治疗组患者治愈21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92%;减药量组患者治愈16例,显效11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88%;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82%,患者偏头痛症状下降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服药期间未见头颅CT、颈CT、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变化.结论 氟桂利嗪联合养血清脑颗粒能明显治疗偏头痛病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陈钢;高晓艳;刘爽;周萍萍;谷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治疗,给予强心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曲美他嗪药物来治疗患者.通过左室射血分数(LVE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心功能分级等指标来评价曲美他嗪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中的LVEF、SOD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明显改善心功能.实验组(92%)治疗疗效好于对照组(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曲美他嗪在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上具有确切的疗效.
作者:郑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以60例支气管舒张试验呈现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试验的结果和他们临床病例的综合研究分析,探索会影响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的因素.方法 选取60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肺通气功能和支气管舒张试验,通过患者临床资料和试验结果分析.结果 患者病程、抽烟时间越长,患者所占比例越高;哮喘患者病程、抽烟时间长短和试验中FEV1改善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患者肺功能和用药情况和FEV1之间不存在线性回归关系;且不同病程的患者对FEV1改善率影响不一致,其中中病程度影响明显,短病程组次之,长病程组影响小.结论 支气管舒张性试验是测定患者气道可逆性的有效、科学的方法,其中患者病程、抽烟、肺功能和用药情况等因素会对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造成影响,其中患者病程情况对试验结果影响作用大,有效的支气管舒张药物的服用可以改善病症发作时气道痉挛和肺功能指标情况,使得患者病情得以控制.
作者:刘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氯胺酮—得普利麻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2011年3月-2012年10月该院收治的60例需要实施下腹部手术的患儿按其意愿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氯胺酮—得普利麻复合静脉麻醉进行手术,对照组患儿使用氯胺酮—地西泮进行手术,观察两组患儿的平均动脉压、心律以及苏醒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经过氯胺酮—得普利麻复合静脉麻醉后,没有产生恶心呕吐或者躁动的情况,患儿的苏醒时间为(14.53±4.21)min,对照组患儿出现了5例躁动的情况,患儿的苏醒时间为(24.3 ±4.84)min,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胺酮—得普利麻复合静脉麻醉能够保证患儿在手术期间呼吸道通畅,且苏醒的时间较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武建斌;陈彪;张永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药剂科在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中的作用.方法 经过对该院药剂科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在2012年之前药剂科并未进行合理的干预措施,而在2012年后对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干预措施,以2011-2012年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从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指标比对,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2012年后,药剂科的干预,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明显得到了改善,严格控制了用药种类、用药剂量以及适应证的范围,也因此降低了患者的用药费用,缩短了住院时间.结论 药剂科的干预措施对临床药物应用改善效果十分有效,既改善了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同时又符合了患者的利益.
作者:黄玉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采用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脊柱结核患者作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就传统开放手术(对照组)与微创手术(观察组)预后加以对比,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褥疮形成等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结核采用微创手术治疗,与开放手术比较,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加快术后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高军胜;张陆;高松明;刘志昂;张保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急性中毒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126例急性中毒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67例患者,对照组59例患者,实验组采取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采取洗胃、导泻等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显效39例,有效23例,无效5例;对照组患者显效23例,有效25例,无效11例.结论 对急性中毒的患者采用血液净化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生存率高.
作者:吴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不同牙周固定术治疗外伤性牙松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120例外伤性牙松脱位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患者进行方丝弓正畸法固定,B组患者进行牙弓夹板固定,C组患者进行金属丝结扎法固定,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显效25例,有效13例,有效率为95%;B组患者显效16例,有效17例,有效率为82.5%;患者显效15例,有效15例,有效率为75%,3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方丝弓正畸法固定的A组治疗效果好.结论 方丝弓正畸治疗外伤性牙松脱位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操作简单、固定稳定,外形美观,可以作为外伤性牙松脱位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张文玲;黄永丽;李新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采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配合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该院接待的105例(总计110侧耳)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其中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有55侧耳.对照组单纯采用中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基础上给予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平均每天进行1次,以10次作为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应间隔1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及对比.结果 研究组53例患者55侧耳听力和(或)耳鸣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27%(48/55),对照组52例患者55侧耳听力和(或)耳鸣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9.09%(38/55),两组总有效率采用统计学分析可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治疗病程短疗效好,且成功率较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很低.结论 对于神经性耳鸣耳聋患者而言,采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配合中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着可靠、安全及有效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永福;阮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氨甲喋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为宫外孕的保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1年1月一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98例宫外孕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198例患者分成三组,米非司酮组66例,氨甲喋呤组66组,联合组66组.米非司酮组单独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氨甲喋呤组单独应用氨甲喋呤进行治疗,联合组应用米非司酮联合氨甲喋呤进行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米非司酮组的治愈率为57.14%,氨甲喋呤组的治愈率为62.12%,联合组的治愈率为92.42%,联合组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米非司酮组及氨甲喋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血HCG降至正常的时间为(14.9±2.2)d,氨甲喋呤组血HCG降至正常的时间为(15.2±2.8)d,联合组血HCG降至正常的时间为(10.3±1.3)d,联合组时间明显短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米非司酮组及氨甲喋呤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米非司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氨甲喋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氨甲喋呤治疗宫外孕临床疗效明显,不增加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婷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CAG的病理检测结果与内镜检测结果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CAG患者50例资料,分别按照文中检测方法进行胃窦粘膜的病理学检测、胃镜检测与幽门螺旋杆菌检测(Hp),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与统计学比较.结果 50例患者中病理与内镜均诊断萎缩者11例(符合率22.0%),两者血管透见诊断符合者7例(符合率14.0%),胃镜下花斑样变化诊断符合病理者27例(54.0%);Hp阳性者(共35例)中肠上皮化生者为24例(68.6%),活动性炎性者为8例(22.9%),显著高于Hp阴性者检查结果(P<0.05).结论 对CAG患者的胃镜诊断价值较低,终通过病理性诊断才能进行确诊.
作者:冯燕;杨畅;胡东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镇居民的疾病发病率有所改变,严重影响生命和健康的创伤、肿瘤和一些慢病等疾病成为主要的威胁.各种疾病中的危重患者由于发病急、病情重、危险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从而得到医学界的更多关注.对此,该研究先从营养支持治疗危重患者现状说起,重点找出目前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对策;并结合现代医学发展趋势,针对不同病症的危重患者,采取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以此满足危重患者的营养需要,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自体骨环形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46例患者依植骨方式的不同分为椎间融合器融合组(A组,26例)与环形植骨融合组(B组,20例),比较两组术后的椎间隙高度、滑脱复位率、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的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优良率采用Nakai评分标准:A组优16例,良7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达88.5%;B组优14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达9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明显增加,但末次随访时椎间高度都有不同程度丢失,A组少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和自体骨环形植骨融合分别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短期内都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两者临床疗效相似.
作者:徐林军;许永涛;汪勇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