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萍
目的 探讨胸腰椎结核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对该院2006—2011年接受手术治疗的14位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4位患者在畸形矫正、神经症状改善、结核病变控制、脊柱稳定性重建方面在近期和远期都取得了显著疗效,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 胸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是一种成熟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和冀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对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 抽取该院2011年1-4月份临床药师干预前普外科所有手术病历(共122份)作为对照组,另抽取2012年同期干预后手术病历共147份作为观察组,对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在药物品种选择、术前给药时间和术后预防用药时间等方面都更为合理;观察组术后平均预防用药时间为(2.6±2.1)d,与对照组(5.4±3.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师跟随临床查房,实时督导临床用药,能够提高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王文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5例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设立为A组,另选择同期35例应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设立为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手术观察指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确切,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莫时俊;潘志国;刘桂平;蒋忠诚;文信;王万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巴氯芬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54例,均合并有中、重度及张力增高.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巴氯芬片进行进一步治疗.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shworth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巴氯芬治疗脑损伤后肌痉挛,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肌张力增高现象.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于建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结合血肿穿刺治疗颅内出血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对该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30例患者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患者中有23例患者是蛛网膜下腔内部出血合并患者颅内血肿,另外,7例为皮层下出血.结果 30例患者中.经治疗均得到有效治疗达到满意结果,未有出血死亡病例以及出血现象.结论 结合血肿穿刺治疗是治疗该项疾病的一种有效措施,安全可行,为进一步合并颅内出血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进而开拓出神经介入相关适应症.
作者:何国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置管放腹水联合新鲜血浆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对肝肾功能影响.方法 98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观察组50例.两组均行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置管放腹水,1次/d,1 000 mL/次,治疗组输注新鲜冰冻血浆200 mL,1次/d;对照组输注白蛋白10 g,1次/d.均于补液结束后应用速尿40 mg静脉推注,疗程为10 d.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是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治疗组肝肾功能异常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置管放腹水联合新鲜血浆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对肝肾功能改善具有良好作用.
作者:王爱军;李广平;张瑞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研究血清心肌酶水平测定及分析对于中枢神经感染患者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自2009-2012年间所收治的80例中枢神经感染患者的临床检测治疗记录进行了回溯式统计分析.结果 发现主要在AST、LDH、CK方面,病毒组较结核组与正常组存在显著升高差异.且病毒组血清心肌酶显著异常升高例数为病毒组32例(69.6%),结核组8例(23.5%),对照组异常升高则有5例(12.5%),病毒组较结核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中枢神经感染患者在病发时期血清心肌酶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患者,且血清心肌酶的水平与严重程度之间呈正比,可以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检测的判断指标.
作者:戴普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脑肿胀并硬膜下血肿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发际内额部切口手术治疗方式,对照组使用常规去骨瓣减压血肿方式,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重点对发际内额部切口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结果 在术后基本情况方面,观察组死亡率13.33%,重残6.67%,良好63.33%;对照组死亡率25.00%,重残12.50%,良好41.67%.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脑积水、脑软化、脑积液以及颅内感染上,观察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另外,对照组在脑膨出和癫痫并发症上,各出现1例患者.整体效果,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际内额部切口手术治疗方式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肿胀并硬膜下血肿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陶云川;邓光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析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LSC)在困难性胆囊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困难性胆囊切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LSC)组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情况、胆囊窝积液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C在困难性胆囊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风险.
作者:杜云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omputed Radiography,CR)与数字X线摄影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DR)成像性能特点,探讨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指导临床上科学合理的应用.方法 统计资料来源于该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CR、DR摄片共1628张,并按统一的评片标准进行质量评估和分类,并统计各级片所占比率,比较各自成像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结果 CR的优质片率为90.63%; DR的优质片率为95.93%.结论 CR与DR具有不同的临床应用价值,CR使用范围灵活、广泛,无需改变现有设备,且费用较低;DR比CR空间分辨率更高、成像更快,支持动态观察,DR优质片率高于CR.
作者:赖玲;廖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美托洛尔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 择2008年1月-2012年4月期间于该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观察组给予美托洛尔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胺碘酮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压、心率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窦性心率转复率和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血压及心率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窦性心律转复率和临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能够及时安全有效控制快速心律失常的心室率,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组,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燕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彩超征象.方法 选取该院2007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甲状腺肿瘤的患者122例,经过彩超检查及实验室病理检查,其中60例患者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为甲组;62例患者明确诊断为良性肿瘤患者为乙组,对两组患者的彩超征象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彩超征象特点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甲组病变为低回声的患者52例,占甲组患者的86.66%;病变不规整并且边缘欠光滑的患者45例,比例为75.00%;病灶内显示钙化灶的患者为30例,比例为50.00%;甲组患者检查结果显示其病灶内血流信号的特点为高阻力征象;乙组病变为低回声的患者5例,占甲组患者的8.06%;病变不规整并且边缘欠光滑的患者4例,比例为6.45%;病灶内显示钙化灶的患者为3例,比例为4.83%;乙组患者检查结果显示其病灶内血流信号的微弱.对比两组患者的彩超检查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彩超检查可有效的为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患者,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尹蔚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对颞叶脑创伤外科临床治疗进行总结性分析.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入住该院的颞叶脑创伤患者148例.其中,男82例,女66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47岁.患者受伤到入住该院的时间短为20 min,长为4h,平均时间为2.75 h;入住该院后进行GCS评分.所有患者均经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进行确诊为颞叶脑创伤与脑内血肿.14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使用规范的外伤大骨瓣减压法,18例患者使用规范的双侧去骨瓣减压法.结果 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121例(81.77%)、中度残疾13例(8.78%)、重度残疾10例(6.76%)、植物性死亡2例(1.35%)、死亡2例(1.35%).结论 尽早对颞叶脑外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有效避免延误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的伤残率、死亡率.
作者:黄盛坤;李友新;胡伟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和比较超声检查和MR检查在肩袖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关节镜证实肩袖撕裂,且术前同时接受MR及超声检查的患者48例,其中左肩20例,右肩28例,男性31例,女性17例,分别评估超声及MR检查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关节镜证实肩袖的完全撕裂、部分撕裂分别为18例和30例.在肩袖完全撕裂中,超声和MR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8.9%(16/18)和94.4%(17/18).在部分撕裂中,超声和MR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6.7%(23/30)和90.0%(27/30).结论 超声和MR检查在肩袖撕裂的诊断上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超声诊断肩袖撕裂的准确性略低于MR,尤其在部分撕裂的诊断.
作者:陈亮;丁永生;薛峰;周自明;袁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儿童急性中毒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82例急性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不同,将患儿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比较分析不同年龄试验组患儿急性中毒临床特征.结果 儿童急性中毒以学龄前儿童比例较高,男多于女,冬夏季比例相对较高,农村比例较高,以药物误服为主要原因,毒物种类以药物中毒比例高,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主.不同年龄组患儿在中毒原因和毒物类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婴儿组药物误服比例高,因自杀中毒主要发生在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农药、杀鼠药和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幼儿、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酒精中毒主要发生在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结论 急性中毒儿童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特征.处理急性中毒儿童应考虑年龄相关临床特征,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
作者:李瑞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基础护理学是研究临床各科疾病护理中共性问题的学科,是专科护理学的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如何使学生熟练掌握过硬的基础护理理论和技术操作技能是教学中的关键.该文结合基础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探讨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
作者:苏洪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骨科专科对年轻护士的培养.方法 对2012年1月-2012年11月该院骨科新进护士26人进行专科、系统性的培养.采用集体培训、一对一培训、疑难解答的方式.结果 该组年轻护士护理理论和护理技能操作考试全部合格,得到医院高年资护士及医生的好评,在患者满意度方面,对年轻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达到93.8%(30/32).结论 通过专业性、系统性、循序渐行式的培训,可以培养出合格的骨科护士,给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何进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床旁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r Radiography,CR)在新生儿CC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116例新生儿CCU患儿的116例床旁CR胸片表现,并加以总结.结果 全部床旁CR胸片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其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75例,吸入性肺炎13例,湿肺综合征11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阴性15例.结论 床旁CR胸部摄影在新生儿CCU患儿疾病诊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作为常规检查之一.
作者:王国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在辅佐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均口服茵栀黄口服液3 mL,3次/d,治疗时间为7~10 d.治疗后,对整体疗效以及胆红素下降情况、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7d后,治疗总有效为58例,占96.67%.其中,有效5例,占8.33%;显效53例,占88.34%;无效2例,占3.33%.在治疗的第1~7天中,胆红素降低速度极为明显.另外,治疗中仅有少数患者出现腹泻现象,经简单治疗后症状消失,其他不良反应均未出现.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普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手部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但因意外发生烧伤状况时,由于经常处于裸露状态,手部出现烧烧的概率相对是较高的.本文对手足部深度烧伤的整形修复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刘铭然;孔瑞枫;朴宏鹰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