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文惠
目的:对甲状腺肿物的病理分型以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于我院就诊并且确诊为甲状腺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8例诊断结果显示,甲状腺癌48例(14.5%),其中主要为乳头状癌、滤泡性癌、未分化癌;结节性甲状腺肿124例(37.8%),甲状腺腺瘤98例(29.7%),单纯性甲状腺肿50例(15.2%),甲状腺炎8例(2.8%)。结论甲状腺肿块的定性诊断主要依据是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显示甲状腺良性肿块多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恶性肿块以甲状腺乳头状癌为主。
作者:孙永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0引言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我国中老年男性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特点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我国男性发病率也日益增多,严重地影响了中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我科通过电针针刺肾俞穴、会阳穴,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指数、前列腺体积、大尿流量等指数的综合统计分析,疗效尚可,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雅君;赵立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六分钟步行试验作为一种亚极量的运动耐量试验,经济、简单,运动量和平常生活相符,且可以对病人实际生活能力做客观反映,对患者的心功能做正确评估。该研究想通过观察患者进行六分钟步行试验,从而发现对患者六分钟所行距离造成影响的原因,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达到提高六分钟试验的可靠性。此外,把六分钟步行试验应用在患者每天体力活动的功能代偿能力水平中。
作者:冯素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运用临床护理干预的辅助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共70例,根据简单抽签法将其分成例数相同的2组,将实施常规基础护理者纳入对照组,将在此条件下运用个性化护理干预者纳入观察组,对2组的临床护理结局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退热时间、咳痰消除时间与肺部湿罗音消除时间均要显著性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适症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是8.6%,要显著性小于对照组的22.9%,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运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于尽早解除症状、防范不适症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值得普及使用。
作者:马清华;孙正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对踝关节骨折脱位病例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随机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诊的24例踝关节骨折脱位病例纳入研究,针对其手术治疗资料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结果经手术治疗与随访,24例病例取得了91.7%的临床优良率(包括优、良、可、差各16例、6例、2例和0例),随访期间无骨性关节炎症状出现,骨折愈合时间(47.8±3.7) d。结论为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实施积极的手术治疗,对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确切,值得普及使用。
作者:姜云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细菌培养与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对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从2013年7月到2014年5月,选取我院80例门诊以及住院患者的尿液样本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尿沉渣定量分析和尿液细菌培养对80例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探讨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在临床的诊断价值。结果尿液细菌培养和尿沉渣细菌定量检测的结果分布,尿沉渣细菌定量检测的阳性、阴性占比分别为48.75%(39/80)、51.25%(41/80),与细菌培养的51.25%(41/80)、48.75%(39/80)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尿沉渣细菌定量检测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评价,以尿液细菌培养结果为标准,尿沉渣细菌定量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3.84%、48.78%、51.25%、48.75%、51.25%,尿沉渣细菌定量检测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阴性预测值高于阳性预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不能成为尿路感染的确诊指标,但是可以成为尿路感染快速筛查的指标,具有及时性、准确性,值得临床近一步推广。
作者:徐腾飞;孙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观察其临床效果,探讨和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60例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于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对照组给予以雷尼替丁为主的三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后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为93.3%;对照组Hp根除率为76.7%。治疗后两组患者根除性治疗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在治疗期间出现轻微的胃肠不适反应,对照组有2例出现了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云庆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健康。脑出血的预后取决于出血部位、出血量、全身情况以及是否有并发症。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减少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方法回顾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均未发生压疮和护理不当。结论实施有效科学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及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王艳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针灸与康复运动疗法联合应用在25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中的疗效。方法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中风患者49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24例)和观察组(n=2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给予观察组针灸和康复运动联合治疗。分别接受各自不同方法治疗后,对比两组的后遗症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在接受常规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仅为66.7%,而观察组在接受针灸和康复运动联合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则为96.0%,观察显著高于对照组(X2=5.207,P=0.023)。结论针灸和康复运动联合应用在中风后遗症的疗效确切,促进病情的改善,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作者:胡丽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532绿激光光凝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到2013年5月在我院和其他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和激光治疗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改善和新生血管生长情况。结果激光治疗组视力改善和新生血管生长情况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0%、96.70%,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87.35%、88.06%,差异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32绿激光光凝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好,可阻止新生血管的产生,提高视力,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率少。
作者:包哈斯图雅;焦景兴;萨日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临床工作中麻醉师合理的应用麻醉性镇痛药的作用。方法选择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共选择228例。对这些患者的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合理使用这类药物对患者的作用。对这些患者的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方式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通过麻醉师在临床中合理使用麻醉性镇痛药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并分析此类药物的用药的规格。结论合理的使用能够在减少患者疼痛感的同时也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的概率,增加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赵祥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内镜下微创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116例60岁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组)58例,对照组(外科手术治疗组)58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内镜取石治疗治愈率为98.28%(57/58),对照组经手术治疗治愈率为93.10%(54/58)。两组数据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内镜治疗残余结石发生率为0%(0/58),手术治疗残余结石发生率为6.12%(3/58)。黄疸消退时间内镜组为(5.15±0.12)d,外科手术组为(9.85±0.32)d,住院时间内镜组为(6.72±0.28)d,手术组为(26.67±3.47)d。结论对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内镜下微创治疗.效果良好,其治疗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技术成熟的医院可大力推广内镜下微创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
作者:王德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对梅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2011年2月-2014年2月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32例早期梅毒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应用青霉素治疗的32例早期梅毒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6个月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88%,试验总有效率为93.75%,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梅毒,总有效率与青霉素相近;阿奇霉素对早期梅毒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咳嗽症状患儿应用孟鲁司特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至2013年收治应用孟鲁司特治疗的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儿50例,设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本院同期收治应用常规方案治疗的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儿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儿应用孟鲁司特进行治疗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对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普及与推广。
作者:刘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研究急救程序在心脏猝死患者急救过程中的作用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接诊的28例心脏猝死患者按照新急救程序进行基本生命急救、高级生命急救和复苏后处理,观察患者急救效果。结果28例患者存活6例,复苏后心跳恢复正常,面色红润,能够进行自主呼吸,瞳孔变小,对光刺激有反应,其中,经现场急救复苏1人,人工呼吸复苏1例,胸外按压复苏1例,入院高级急救复苏3例。结论及早进行急救是心脏猝死患者复苏的关键,应在第一时间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急救。
作者:周喜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不同听力损失类型和年龄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90例(98耳)突发性耳聋患者根据年龄不同分为两组:青中年组15-60岁(42例,47耳)和老年组60-81岁(48例,51耳),分析比较不同听力损失类型和年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不同听力损失类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疗效分别为低频型85.71%、高频型65.52%、平坦和全聋型80.49%,低频型或平坦和全聋型分别与高频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型与平坦和全聋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青中年组与老年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型的疗效好,平坦型及全频型其次,高频型的疗效差,临床上可依据听力损失类型判断疗效。
作者:樊新;修世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出血液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1200例血常规检测结果资料,分析血常规检出血液病123例的临床价值。结果血常规检出123例血液病中红细胞系统疾病91例(73.98%)、白细胞系统疾病18例(14.64%)、出血和血栓性疾病14例(11.38%)。与骨髓穿刺检测结果符合率99.19%(122/123)结论血常规检出血液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与骨髓穿刺检查结合,可以提高准确度,避免误诊漏治。
作者:孙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护患关系是患者与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是护士评估患者执行与处理的途径,是在治疗期间需要维持的相对的短期关系,其终目的是患者的满意和康复。信任是护患关系的主要内容,也是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和护患沟通的前提,有效地沟通可以是语言沟通或沉默的陪在患者身边,轻拍患者的肩部表示关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娴熟的业务技能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
作者:秦香芬;贺占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在治疗黄斑性病变出血性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3例黄斑性病变出血性患者的病史资料。结果93例患者应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2个月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70%,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可显著改善黄斑性病变出血性患者的视力及出血,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与使用。
作者:秦洪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早期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为病例组,同期抽取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被动凝胶颗粒凝集法对支原体抗体进行检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对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对两组儿童的阳性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病例组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有利于尽早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及时实施治疗。
作者:马淑青;曲业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