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偏头痛40例疗效观察

魏巍

关键词:偏头痛, 川芎茶调散
摘要:以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偏头痛患者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08年9月~2009年12月收治偏头痛患者40例,均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1].40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男7例,女13例;年龄18~65岁,平均35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10.2年;其中无先兆偏头痛11例,有先兆偏头痛9例.对照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16~62岁,平均37岁;病程6个月~21年,平均9年;其中无先兆偏头痛12例,有先兆偏头痛8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较性.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及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结果:出院时26例患者19例好转,7例死亡,死亡率36%.结论:对脑出血的患者采取严密观察,正确、恰当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魏国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联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周缘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性皮肤病,神经痛是本病的主要特征之一[1].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属于较剧烈的顽固性疼痛症之一,这种疼痛状况可能严重到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在临床上开展针刺加艾灸联合方法治疗疱疹后神经痛,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作者:张均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要点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之一,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当出现头晕、恶心、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表示出血>400ml;如果有晕厥、冷汗、口干等症状时表示出血量>1200ml;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时,急性失血量在>2000ml.休克指数正常值0.58,表示血容量正常;指数=1,失血量800~1000ml;指数>1失血量1200~2000ml.如果患者在出血前无贫血,血红蛋白在短时间内降至708/L以下表示出血量大(>1200ml).所以熟练掌握本症的临床观察要点是每一位护士、医生必备的知识.就本病的临床观察要点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作者:任彩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永州市健康人群中年龄与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检测永州市健康人群的血红蛋白水平,研究年龄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同时观察本地区糖化血红蛋白的参考区间.方法:在体检的健康人群中测定1547个体,行OGTT测定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用HPLC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用HPLC法检测本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糖化血红蛋白,参考值5.18%±0.72%,在不依赖血糖的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加,每10岁糖化血红蛋白约增加0.1%.结论:永州市健康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范围5.18%±0.72%,且于年龄呈正相关.

    作者:段顺元;李毓琴;刘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偏头痛40例疗效观察

    以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偏头痛患者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08年9月~2009年12月收治偏头痛患者40例,均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1].40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男7例,女13例;年龄18~65岁,平均35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10.2年;其中无先兆偏头痛11例,有先兆偏头痛9例.对照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16~62岁,平均37岁;病程6个月~21年,平均9年;其中无先兆偏头痛12例,有先兆偏头痛8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较性.

    作者:魏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不完全流产的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不完全流产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不完全流产患者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其宫内与肌壁彩色血流和多普勒频谱的监测结果以及二维声像图的特点等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结果:患者经病理均得到了证实,可见不完全流产超声诊断具有极高的准确率.结论:经阴道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不完全流产,具有诊断准确率高、检查迅速、无痛苦等优点,可作为妇产科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谈慧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痴呆症的预防及护理

    老年性痴呆系指由于老年人常患的慢性脑萎缩所致的进行性痴呆.发病隐渐,病程进展缓慢.老龄者的精神衰减是生理功能所致,但并不完全与年龄平行.老年性痴呆是疾病的后果,并非一般精神衰减的必然结局.

    作者:薄金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检测及心率变异性分析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律、心率与心率变异性.方法: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评价11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并分析心率变异性(HRV)的时域指标.结果:111例患者均为窦性心律,心律失常检出率74.77%,房性心律失常53.1%,其次为室性心律失常39.6%和ST-T改变30.6%,13.5%的患者有短暂房性心动过速,0.9%的有室性心动过速,4.5%有房室传导阻滞,4.5%有室内传导阻滞,2.7%检出有异常Q波.各项时域参数值较正常对照组低.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律失常具有高发生率且广谱的特性,房性心律失常多见.HRV明显降低.

    作者:林昕;珊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输液发热反应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输液反应可能导致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危害.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主要有热原反应、液体污染等[1].现就输液发热反应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谢秀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当前不和谐医患关系中医生面临的危机感及应对措施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及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医疗行为作为一种服务形式日渐成为共识,医院面临的考验日益严峻,其中的医患关系更是成为焦点.2007年首都医科大学对全国10城市医患关系典型调查显示,医患关系现状很好或较好、一般、不好或很不好的比例分别为36.4%、42.9%和20.7%[1],目前这个数字有恶化趋势.就目前而言,从不断增加的不良医疗事件中,逐渐意识到,医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职业危机.

    作者:张晓君;高伟;吕海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曲美他嗪联合血脂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极易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因此,有效的治疗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联合血脂康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杨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肛周脓肿患者1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肛周脓肿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患者63例(对照组)与Ⅰ期根治性切开术治疗患者65例(治疗组).分析两组病例术后两年内的脓肿复发情况和肛瘘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脓肿复发或瘘管形成率4.6%(3/65),对照组68.3%(34/63).结论:Ⅰ期根治性切开术较单纯切开引流术后肛周脓肿复发率和瘘管形成明显降低.

    作者:陈永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盐酸溴己新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溴己新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性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静滴,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66%和86.66%,二者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盐酸溴己新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临床症状缓解快,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习培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与急性酒精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与急性酒精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1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和31例急性酒精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急性酒精性胰腺炎较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更易出现SAP、肺损害、脑损害、凝血功能障碍及消化道出血,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急性酒精性胰腺炎的病情更重、病死率更高,其多器官损害更明显.

    作者:陈海琼;黄光明;罗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不同给药方式治疗上颌窦癌43例疗效分析

    上颌窦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占1%~2%.因其发病部位隐蔽,早期患者无特征性症状,故就诊时多为晚期病例,单纯手术疗效差,且常造成患者功能、面容的损毁,加之上颌窦毗邻复杂,手术切除范围受到限制,进一步影响其治疗效果.如何提高上颌窦癌的5年生存率,一直是临床医生努力的方向.2001~2005年对43例上颌窦癌患者进行诱导性化疗+手术+放疗的序贯性综合治疗,取得了5年生存率46.5%的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班新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体会

    支气管哮喘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并与护理相结合,对患者预后会取得满意效果,以5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实践内容为基础,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策略做一个体会性的总结.

    作者:彭春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体会

    近年来,随着脑卒中发病率不断升高,脑卒中的致残率也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为了使偏瘫患者早日回归生活,回归社会,2009年3月~2011年5月对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安红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医院药学的转型与发展

    以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内容为切入点,分析医院药学的现状,提出了新时期药师的责任及医院药学的定位与发展趋势[1].

    作者:陈克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浅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由于老年患者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浅易滑动且回血缓慢,皮肤组织松软,常规针头输液容易失败,加上老年患者多种疾病并存,用药种类多,病情反复发作,输液量大,浅静脉留置针因其操作简便,管腔柔软,能较长时间留置血管内,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而在临床上广泛使用.2009年1月~2011年9月应用浅静脉留置针给108例内科老年患者行静脉输液,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建立并保持长时间的静脉通道,保证了老年患者在治疗上药物的及时应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美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门静脉血栓引起的难治性腹水1例

    门静脉血栓并非是常见的病症,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肝硬化、门静脉周围淋巴管炎、门静脉血流减少、肝组织纤维变性、门静脉硬化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其发病年龄很广,从婴儿到成人均可发病.在肝硬化的患者中,门静脉血栓的发病率高达24%~32%,目前肝硬化已被公认是成人门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其血栓若发生于门静脉主干及其属支,临床上常出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而且出血量较大,也是腹水形成的一个诱因.腹水生长速度迅速且难以消退,1天出水量8~20L,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以及肝肾综合症、肾功能衰竭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现报告运用中西医结合法成功救治1例门静脉血栓引起的难治性腹水病历报告.

    作者:刘占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