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诊断卵巢囊性畸胎瘤1例

仁青草

关键词:超声诊断, 卵巢, 子宫后位, 月经紊乱, 阴道, 活动度, 妇科检查, 病历资料, 后穹隆, 外阴, 痛经, 结节, 患者, 后壁, 宫颈, 不饱
摘要:病历资料患者,女,46岁,因月经紊乱伴痛经5年余,加重2年就诊,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通畅,阴道前后穹隆不饱满,宫颈轻度肥大,呈Ⅱ度糜烂,子宫后位正常大小,后壁凹凸不平,质硬,活动度差,骶韧处扪及约0.5cm×0.1cm大小的数个结节,左侧附件条状增粗,活动差,压痛,右侧附件区未扪及异常.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老视治疗的新进展

    随着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重,老视已经变成一个严重影响到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问题.关于老视的矫正方法日趋多样化,具体分以下几种:带框架的凸透镜是老视的矫正中常见的方式,其中包括传统的单焦镜及近几年出现的双焦、渐变多焦镜及衍射镜等;屈光手术矫正可分成角膜屈光术、晶状体摘除术联合可调节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以及巩膜屈光术.其中角膜屈光术分为激光角膜术、角膜层间植入物手术以及传导性角膜成形术.其中IOL植入术中的IOL可分为单焦和多焦调节两种型号,此类手术可引起眩光以及光晕等症状,效果需进一步的观察;巩膜手术的视觉完整性并不理想,且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几率很高,仍需一定的临床效果观察;与此同时monovision(MV)已经被频繁的引入到了对于老视的矫正手术中,并且获得较好疗效.关于老视矫正的方法的多样化为不同需求的患者提供更好、更全面的选择.面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层次的需求,老视的治疗理念以及矫正方法也日趋多样化.

    作者:宋宝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86例诊治与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与护理经验.方法: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84例患者成功止血82例,成功率97.6%,出院随访3个月未发生再次出血.患者平均住院天数7.0±10天,平均住院费用2614±710元;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81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98.8%.结论:及时止血、加强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焦永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良性卵巢囊肿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良性卵巢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囊肿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5例开腹手术治疗良性卵巢囊肿病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除范围无显著差异.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排气时间、镇痛程度及术后恢复情况均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康复快,可作为治疗卵巢良性囊肿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润花;赖爱鸾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左臀部骨筋膜室综合征并发急性肾衰、坐骨神经损伤治疗护理体会

    目的: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法是保证骨筋膜室综合征并发症的关键.方法:采取术前术后观察、监测对症治疗等全面精心护理.总结:及早减压骨筋膜室,纠正肾衰糖尿病,修复神经损伤,实施全面护理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保证.

    作者:刘鑫;刘力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门诊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以及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比较麻醉组和对照组在胃镜检查中的反应及检查前、中、后BP、HR及PO2的变化.结果:从注射丙泊酚至意识消失时间5±10秒,胃镜检查治疗时间3~7分,意识恢复时间1±5.5分,定向力恢复时间15±3.1分.麻醉组恶心、呕吐、咳嗽、躁动发生率为2.6%,对照组为95%.麻醉组耐受性好.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胃镜检查,安全性高,耐受性好,舒适性好,提高诊断率.

    作者:段宏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高血压患者用药策略及护理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我国高血压患者正在持续上升,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率已居首位[1],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刻不容缓.药物治疗仍是惟一有效降低患者血压的方法,应合理正确使用降压药物.现将高血压患者的用药策略及护理总结以下几点.

    作者:王大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胃癌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对43例胃癌根治术进行围术期全面系统护理.结果:43例患者中2例出现切口感染,3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漏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全面系统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预后.

    作者:孙晓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桥本氏病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总结桥本氏病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46例桥本氏病的诊断治疗情况和手术体会.结果:46例患者经穿刺细胞学检查、术后病理检查均为桥本氏病;其中以第一诊断为桥本氏病入院者28例,经服激素和甲状腺片治疗多数有效.共手术治疗18例.结论:该病诊断较困难、易误诊漏诊.此病应以保守治疗为主,采用手术要慎重,但又不能漏掉甲状腺癌和腺瘤以及复杂的并发病.

    作者:何行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门静脉血栓引起的难治性腹水1例

    门静脉血栓并非是常见的病症,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肝硬化、门静脉周围淋巴管炎、门静脉血流减少、肝组织纤维变性、门静脉硬化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其发病年龄很广,从婴儿到成人均可发病.在肝硬化的患者中,门静脉血栓的发病率高达24%~32%,目前肝硬化已被公认是成人门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其血栓若发生于门静脉主干及其属支,临床上常出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而且出血量较大,也是腹水形成的一个诱因.腹水生长速度迅速且难以消退,1天出水量8~20L,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以及肝肾综合症、肾功能衰竭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现报告运用中西医结合法成功救治1例门静脉血栓引起的难治性腹水病历报告.

    作者:刘占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地黄饮子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地黄饮子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照组单纯使用美多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地黄饮子加减,3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0%,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出现消化道症状等不良反应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黄饮子加减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能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高曦明;邢世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少数民族地区育龄妇女妇科病的现状及干预措施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地区育龄妇女宫颈炎、阴道炎、附件炎、子宫肌瘤、盆腔炎及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情况,提出治疗方案及干预措施.方法:采取集中分点的方式,对25 680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妇女普查普治,并按年龄、文化程度、民族结构进行妇科检查、彩色B超、电子阴道镜检、白带常规及宫颈涂片检查及CTC、HPV分类统计.结果:对25 680例妇女进行的普查,查出疾病12 330例(48.01%);宫颈炎5680例(46.1%);霉菌性阴道炎3560例(28.9%);滴虫性阴道炎1360例(11%);附件炎及附件襄肿960例(7.79%);盆腔炎590例(4.79%);子宫内膜炎150例(1.22%);宫颈癌前病变30例(0.24%).结论:农村妇女宫颈炎发病率高,发病率与文化程度、年龄、生育状况、民族结构、阴道清洁度有密切关系,宫颈炎多并发其他妇科炎症.防治宫颈炎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大力加强农村妇女卫生保健知识、婚育知识和自我防护知识及性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作者:代学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科医院感染管理及质量控制体会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患者数的逐年增多,各个医院的血透室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展.而血液透析室作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其工作性质直接影响到透析患者的预后及医疗效果,感染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为使透析室实施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医院制定了相关制度,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保证医院感染管理及质量控制工作落到实处.

    作者:陈霄;许巧玲;林雅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胎儿脐带绕颈声像图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准确率,分析脐带绕颈与分娩方式、胎儿预后的关系,对临床诊断、治疗和产妇分娩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对162例孕妇产前超声检查检出脐带绕颈与胎儿分娩后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62例孕妇胎儿脐带情况进行检查,其中确诊脐带绕颈98例,诊断准确率95.7%,敏感性98%,特异性91.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脐带绕颈诊断可靠、安全、准确性高,是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正确方法.

    作者:刘英;刘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急诊科职业暴露及防护对策

    临床护士因与患者和污染物品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多,而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重症患者及参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主要场所,亦是暴力常发生的场所,同时又肩负着院前急救的任务各类患者的转运,属于高风险科室.在日常工作中每天都会接触侵入性治疗和护理操作,发生职业暴露的机率很高.因此职业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作者:张春华;寇桂枝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患者坠床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患者坠床的原因,为制定防范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作者:周艳君;袁婷;周金兰;胡晓九;黎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偏头痛40例疗效观察

    以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偏头痛患者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08年9月~2009年12月收治偏头痛患者40例,均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1].40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男7例,女13例;年龄18~65岁,平均35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10.2年;其中无先兆偏头痛11例,有先兆偏头痛9例.对照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16~62岁,平均37岁;病程6个月~21年,平均9年;其中无先兆偏头痛12例,有先兆偏头痛8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较性.

    作者:魏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及口腔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牙周炎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本文旨在调查糖尿病患者口腔组织健康及口腔卫生状况,为提高口腔疾病预防和保健尤其是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口腔保健意识,尽可能降低及预防糖尿病患者口腔牙周炎疾病提供参考意见.方法:调查武威市凉州区火车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慢病管理病例35~75岁240例作为实验组,门诊非糖尿病患者一般病例2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口腔内牙齿缺失状况、牙结石沉积程度、牙齿松动度及是否曾作洁齿保健措施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判断.结果:实验组因牙周病缺牙48.33%,对照组20.83%,两组比较,P<0.01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实验组牙石(++)46.67%,对照组37.5%,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意义.实验组口腔内2颗以上牙松动Ⅱ度47.5%,对照组21.67%,两组比较,P<0.01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实验组曾作洁治20%,对照组20.83%,两组比较,P>0.05差别无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组织健康状况均较差,牙周病作为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同样应引起社区医师及预防保健工作者尤其社区口腔科医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视,糖尿病患者更应该重视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组织健康状况,它对控制糖尿病同样重要.

    作者:杨治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野菊花提取物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免疫功能、自由基水平及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慢性支气管炎(CB)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临床上CB的患病率逐年升高,早期积极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野菊花为清热类药,具有疏风清热、消肿解毒、抗感染、抗病毒的功效,在全国各地(包括甘肃在内)均有出产.本实验旨在探讨野菊花提取物对CB大鼠免疫功能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通过实验揭示其效应及其部分作用机理,为野菊花的临床广泛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黄亚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脑血管疾病在我国是众所周知的中老年人疾病中的三高疾病,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病残率.由于疾病的影响,患者常出现焦虑、恐惧、失眠、自尊的改变、愤怒、挫折感等[1].这些心理不良因素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把心理护理作为全面康复的核心.

    作者:刘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江门市新会区2006~2010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分析

    目的:了解江门市新会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制订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标准和统计标准,对产科医院出生缺陷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监测围产儿49975例,死亡296例,死亡率5.92%,因出生缺陷导致死亡121例,占围产儿死亡的4.088%;出生缺陷儿567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135%,2006~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依次为1.09%、1.23%、1.05%、1.185%、1.113%;出生缺陷前5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尿道下裂、马碲内翻足、并指;产母年龄及居住地与出生缺陷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出生缺陷未能实现逐年减少的目标,今后必须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提高目标人群预防出生缺陷知识普及率,加强各级围产保健质量,提高出生缺陷诊断水平,大限度地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凌艳嫦;郭小芳;聂颖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