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合OCSP分型、NSE检测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

黄俊军

关键词:OCSP分型, NSE, 检测, 急性脑梗死, 住院患者, 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 预后评估, 缺血缺氧性损伤, 神经功能缺损, 腔隙性脑梗死, 前循环, 缺血性卒中, 研究对象, 神经内科, 敏感指标, 临床意义, 决定因素, 近期预后, 患者预后, 分型方法
摘要:影响脑梗死病情轻重和预后的决定因素是闭塞血管的大小,起病的急缓,梗死灶的位置、范围、侧支循环的代偿能力等.OCSP分型方法根据大神经功能缺损将缺血性卒中分为完全前循环、部分前循环、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而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检测脑早期缺血缺氧性损伤和预后评估的敏感指标.目前国内有关结合OCSP分型和NSE检测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报道较少.为此,我们以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5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结合OCSP分型、NSE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临床意义.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存期越来越长,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但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心脑血管病变、感染及营养不良等问题日益突出,极大的影响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本文现就于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讨论其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报道如下.

    作者:何灵芝;陈红波;马红珍;鲁科达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抗氧化剂治疗对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抗氧化剂治疗对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透析中心的84例腹膜透析患者,测定不同透析处方治疗组(维生素E治疗组、普罗布考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KT/V、残肾内生肌酐清除率等相关指标,并作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3组间各检测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普罗布考组hs-CRP水平[(4.47±2.21)mg/L]均显著低于维生素E组及对照组[(6.03±2.23)、(6.27±2.16)mg/L](P<0.01),各组间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抗氧化剂普罗布考对微炎症状态的改善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

    作者:徐群红;费晓;王鸣;谢祥成;朱秋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平板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测女性冠心病分析

    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发病、临床表现以及预后等方面,均存在与男性患者不同的特点,目前已越来越受关注.24h动态心电图 (Holter)与平板运动试验(TET)是诊断CHD常用的的无创检查方法,但由于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及假阴性,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现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同时行冠脉造影(CAG)、Holter及TET的女性CHD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以CAG结果为标准,评价Holter或/和TET对女性CHD的检测价值.

    作者:厉伟东;孙小平;江力勤;钱钢;唐关敏;陈浩;胡惠林;韩炳江;傅国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体外冲击波治疗难治性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在病原体或/和某些非感染因素作用下,导致患者出现以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排尿异常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组疾病[1].该病为青壮年男性常见病和多发病,尽管其治疗方案较多,但该疾病病因较为复杂,因此疗效多不确切,而且易复发.我院对难治性III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ESWT)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慎鸿;沈小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国南方汉族人A及AB血型的基因亚型研究

    目的 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A及AB血型的基因亚型分布,为实现跨ABO血型器官移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健康南方汉族成人体检者A型血330份,AB型血140份,提取DNA,采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检测其基因亚型,将4种引物混合物同步扩增,根据PCR-SSP反应产生的特异性阳性条带判定相应的基因亚型.结果 A型样本分型成功327份,AB型样本分型成功139份.A型血基因亚型以A/A201、A/O及A201/O较常见,占95%以上,而A201/A201及A/A不到5%;AB型血中A/B及A201/B基因亚型所占的比例较为接近,分别为54%和46%.结论 中国南方汉族人A型血存在多种基因亚型,其特点明显不同于欧美白人,不同亚型之间的抗原性差异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肖家全;吕火祥;曾程;任黎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ⅠB~ⅡA期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目的 分析探讨早期期宫颈小细胞癌(SCCC)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和预后,为临床进一步了解SCCC提供帮助.方法 对于肿瘤直径大于4cm的患者先行2~3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化疗方案为EP(铂类+VP16)或VAC (长春新碱+阿霉素+环磷酰胺),手术方式为子宫广泛性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如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则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后辅助化疗4~5个疗程,化疗方案仍为EP或VAC,部分患者辅助放疗.结果 IB1期10例、IB2期2例、IIA期8例,深间质浸润、脉管及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5%、40%、25%;Syn、NSE、CgA阳性率分别为75%、90%、80%,CerB2、p53阳性率分别为30%、35%.单纯放疗及手术治疗各1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5例,术后辅助化疗3例,辅助放疗或同步放化疗15例.平均随访36个月,11例患者出现淋巴结和远处转移,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和50%,平均生存期41.7个月.结论 SCCC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深间质浸润、脉管、淋巴转移率高,常早期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术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放化疗可以一定程度的改善预后.

    作者:刘兰芳;孙海燕;殷卓敏;方铣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血液酸碱度比较

    血液酸碱度是人体的一个较为恒定的内环境,临床上对血pH值与脑卒中的关系研究较少,故本文对脑出血患者、脑梗死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血pH值进行比较,分析血pH值与脑卒中的关系.

    作者:裘林秋;史小成;龚文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对内皮生长晕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对内皮生长晕细胞(EOC)及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离脐血中单个核细胞,采用贴壁培养法培养EOC,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荧光染色法鉴定其内皮细胞特性.以10μmol/L ADMA及配制ADMA的溶剂(含0.5 % DMSO的EBM-2培养基),分别与第二代细胞孵育72h,检测并对比细胞的凋亡率、增殖能力及血管生成能力.结果 免疫细胞染色后可见细胞表面VIII因子相关抗原、CD34以及Flk-1均阳性表达,DiI-ac-LDL和FITC-UEA-Ⅰ荧光染色后可见双染色阳性细胞均为正在分化的EOC.ADMA组细胞凋亡率[(5.96±0.12)%]显著高于正常组[(1.48±0.03)%](P< 0.01),而细胞增值活性及血管生成活性(0.27、0.02、8.25、0.96)均明显弱于正常组(8.25、0.96、16.25、1.71)(P<0.05或0.01).结论 ADMA能促进EOC凋亡,抑制其增值活性及血管生成活性,其对EOC细胞功能的损伤作用可能是通过氧化应激机制实现的.

    作者:郦铮铮;张怀勤;林以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喉癌生物治疗的研究和思考

    近二十年来,尽管喉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术后生存率的改善仍然有限.基于头颈部重要血管和颅神经的限制,部分晚期喉癌尤其是治疗后复发的病例,事实上已经失去了再次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加之辅助性放、化疗对鳞状细胞癌敏感性不高,因此根治性手术加术后辅助性放化疗对晚期喉癌的局部控制效果往往并不佳.这正是耳鼻咽喉科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难题,也正是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喉癌生物治疗研究的原因.

    作者:杨蓓蓓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孟鲁司特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

    对于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迁延的患者,临床常采用抗组胺药和抗生素联合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孟鲁司特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具有抑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其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已得到肯定.我院采用孟鲁司特治疗感染后咳嗽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先荣;柴秀娟;周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急性硫化氢中毒患者心肌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我市渔业发展迅速,但大部分渔民防范意识较为淡泊,常因进入密闭鱼舱作业吸入鱼类腐烂产生的硫化氢气体而中毒.现对我院收治的急性硫化氢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周贤根;林文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AH Plus糊剂一次法充填根管疗效观察

    随着根管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材料的不断改进,根管治疗术一次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当根充糊剂超出根尖孔,即会出现术后疼痛、肿胀等反应,因此理想的充填方法较为重要.现对本院采用AH plus糊剂和常规根管充填糊剂在根管治疗一次法中的疗效作一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潘恒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踝臂指数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踝臂指数(AB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2例冠心病患者及64例非冠心病患者分别作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测量其各自的ABI以及相关生化指标(血糖、TC、TG、HDL、LDL、尿酸、C反应蛋白及总胆汁酸),比较并分析ABI与各检测指标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65.54±10.01 VS 58.53±9.42,P<0.05),ABI明显低于对照组(1.0395±0.1394 VS 1.0976±0.1347,P<0.05),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冠心病组中严重病变者LDL明显高于对照组(106.55±77.48 VS 84.00±26.98,P<0.05),ABI显著低于对照组(0.9643±0.1926 VS 1.0590±0.1173,P<0.01),其他指标亦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实时的ABI监测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ABI可以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一项指标.

    作者:任品芳;王建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联合应用血浆D-二聚体检测和螺旋CT血管造影对缺血性肠病的诊断价值

    缺血性肠病[1]是指结肠和或小肠因供血不足发生的缺血性肠道损害.主要由肠系膜上动脉狭窄、闭塞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所致,是临床一种较少见的急腹症,其发病急骤、病情凶险,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极易延误诊治.血浆D-二聚体是已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其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其血浆中水平可代表体内凝血酶活性及纤维蛋白生成情况,可作为体内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在肺动脉栓塞、夹层动脉瘤、门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过程中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升高[2-4].但在缺血性肠病中的应用少有报道,笔者对临床怀疑缺血性肠病的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D-二聚体联合多层螺旋CT对缺血性肠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曹春宇;方金忠;汤武亨;王善军;李松财;金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色白内障疗效分析

    白内障是一种较常见的致盲眼病,临床上多采取手术治疗.由于白色白内障手术时前囊膜和核的处理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易造成后囊膜破裂和角膜内皮失代偿而影响疗效.自2003年以来,我院探索性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白色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智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爱普列特对老年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中微血管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型5α-还原酶抑制剂爱普列特对老龄雄性SD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的微血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70只已增生老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爱普列特大剂量组(20只)、小剂量组(20只)、非那雄胺组(20只)及对照组(10只),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SABC法检测、对比各组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 爱普列特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及非那雄胺组MVD值(4.35±2.20、6.25±1.29、4.90±1.29)及eNOS(72.27±48.50、163.89±91.40、144.82±80.7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00±2.98、293.58±116.0)(均P<0.05);而且爱普列特大剂量组MVD值明显低于小剂量组(P<0.05),eNOS明显低于小剂量组及非那雄胺组(P<0.05).结论 爱普列特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血管的生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可能是通过下调eNOS及CD34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吴伟;蔡冰;许刚;陈伟;李澄棣;陶志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反应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外乳腺癌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目前国内乳腺癌在女性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居第二位[1].乳腺癌的病程及治疗周期长,预后较差,患者普遍存在经济压力重、相关知识缺乏、形象改变等因素,导致对化疗存在恐惧、抑郁、焦虑等情绪和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本科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护理,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边春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右室舒张末容积测量在老年重度脓毒症患者液体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监测右室舒张末容积在老年重度脓毒症患者液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容量性肺动脉导管监测30例老年重度脓毒症患者进行液体负荷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排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右室舒张末容积指数(RVEDVI)、右房压(RAP)、肺动脉嵌压(PAWP)等,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对液体负荷有反应,14例患者对液体负荷无反应.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液体负荷前后RVEDVI变化值(△RVEDV)与每搏量指数变化值(△SVI)显著相关(r=0.567 ,P<0.02), RAP、PAWP变化值(△RAP、△PAWP)与△SVI无相关关系(P>0.05). 基础前负荷参数RVEDV、RAP、PAWP与△SVI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对老年脓毒症患者进行液体治疗时,容量指标RVEDVI较压力指标PAWP和RAP在反映前负荷状态方面更为可信,但RVEDVI不能作为预测机体对液体反应性的指标.

    作者:虞意华;严静;蔡国龙;龚仕金;戴海文;张召才;陈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软组织平衡技术在成人高位髋关节发育不良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DH)继发骨关节炎有效的方法.而高位DDH(Crowe分型[1]的Ⅲ型和Ⅳ型)常伴有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上移、髋臼骨质严重缺损、股骨发育畸形等形态学改变,远期疗效不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力学特性和病理形态的改变是高位DDH手术失败率远高于其他髋关节疾病的重要原因[2].作适当的软组织松解(软组织平衡技术)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和关节功能,延长假体使用寿命.本院应用软组织平衡技术结合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位DDH,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雷;严世贵;李方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在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因创伤、外科手术、感染等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在ICU患者中较为常见.MOF病情危重且进展迅速,死亡率高达80%,4个以上器官衰竭者死亡率达100%[1].MOF已成为ICU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对MOF发病机制的不断认识以及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BP)的不断提高与完善,CBP治疗领域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肾脏病领域.其中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已广泛应用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MOF等重症患者的救治,并成为重症患者血液净化的主要模式[1-3].现将本院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MOF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孔园珍;单彩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