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细胞生长因子组合对内皮祖细胞培养过程的影响

柴俊德;季亢挺;林加锋;唐疾飞;杨鹏麟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内皮祖细胞, 细胞培养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细胞生长因子组合对体外培养过程中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至包被有人纤维连接蛋白的培养皿,按照处理方式不同分为4组:对照组(不添加细胞因子)、VEGF组[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ECGS组[加入VEGF及内皮细胞生长添加剂(ECGS)]、多因子组(加入多种细胞生长因子),6d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集落形成情况,测定黏附能力及收获的EPC数量.结果 VEGF组及ECGS+VEGF组细胞集落形成能力(11.53±1.72、13.10±2.09)均显著强于对照组(5.87±0.55)(均P<0.01);ECGS+VEGF组细胞黏附能力(55.53±18.32)显著强于VEGF组(24.92±4.31)(均P<0.01);多因子组细胞集落形成及粘附能力(33.83±5.10、65.22±10.98)均明显强于其余各组(P<0.05或0.01).VEGF组及VEGF+ECGS组收获的EPC数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85、2.84倍,均显著增加(均P<0.01);多因子组EPC数量虽多于VEGF+ECGS组,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C体外培养时,添加VEGF及ECGS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可显著改善EPC的集落形成及黏附能力,增加EPC的收获数量.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BNP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应用价值

    B型脑钠肽(BNP)在心力衰竭时明显升高,已成为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实验室检查指标[1-2].国外相关文献报道, 右心功能不全时血浆BNP水平也可以明显升高[3-4].目前,国内关于BNP与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报道尚不多.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左、右心力衰竭以及全心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肺动脉高压以及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以了解BNP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应用价值.

    作者:徐曌;张邢炜;励伟芬;李薇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对内皮生长晕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对内皮生长晕细胞(EOC)及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离脐血中单个核细胞,采用贴壁培养法培养EOC,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荧光染色法鉴定其内皮细胞特性.以10μmol/L ADMA及配制ADMA的溶剂(含0.5 % DMSO的EBM-2培养基),分别与第二代细胞孵育72h,检测并对比细胞的凋亡率、增殖能力及血管生成能力.结果 免疫细胞染色后可见细胞表面VIII因子相关抗原、CD34以及Flk-1均阳性表达,DiI-ac-LDL和FITC-UEA-Ⅰ荧光染色后可见双染色阳性细胞均为正在分化的EOC.ADMA组细胞凋亡率[(5.96±0.12)%]显著高于正常组[(1.48±0.03)%](P< 0.01),而细胞增值活性及血管生成活性(0.27、0.02、8.25、0.96)均明显弱于正常组(8.25、0.96、16.25、1.71)(P<0.05或0.01).结论 ADMA能促进EOC凋亡,抑制其增值活性及血管生成活性,其对EOC细胞功能的损伤作用可能是通过氧化应激机制实现的.

    作者:郦铮铮;张怀勤;林以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近视眼Q值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角膜是主要的屈光成分之一,其屈光力占人眼屈光力的3/4.准分子激光手术是利用准分子激光对角膜组织的消融作用,改变角膜前表面形态及屈光力,从而达到矫正全眼球屈光力的目的.全面深入研究和了解角膜形态及全眼球的屈光状态和视觉质量对于提高角膜屈光手术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Q值对于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引导效果在临床上已得到肯定,其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现对在我院行近视屈光手术的79例(158眼)患者的双眼Q值差异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邵利琴;杨亚波;冯蕾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15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并发症的护理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和妊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心力衰竭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已成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子痫前期、子痫是早产、宫内胎儿死亡、死产、新生儿窒息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并发症得到及时控制,我科对15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实行积极有效的产前、产后护理,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幼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膀胱镜直视下等离子柱状电极汽化切割治疗尿道狭窄

    尿道狭窄临床上较为常见,治疗方法也较多,其中直视下尿道内切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而且疗效也较为确切.现对我院收治并采用膀胱镜直视下等离子柱状电极汽化切割术治疗的25例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虞利民;李新德;张卫星;何小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肺韦格纳肉芽肿的CT表现

    韦格纳肉芽肿(WG)是一种少见病,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缺乏特异性,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小血管(包括微小静脉、毛细血管及小动脉)坏死性血管炎,血清学检查表现为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阳性.WG常见于风湿科和肾内科,但当肺部病变出现在肾脏损害或系统损害之前时极易被漏诊,因此如何在肺部表现作为首发症状时即考虑到WG的可能十分重要.本文回顾分析在我院呼吸科就诊的WG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肺部CT表现,以期提高WG的诊断水平,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月花;周建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体外冲击波治疗难治性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在病原体或/和某些非感染因素作用下,导致患者出现以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排尿异常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组疾病[1].该病为青壮年男性常见病和多发病,尽管其治疗方案较多,但该疾病病因较为复杂,因此疗效多不确切,而且易复发.我院对难治性III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ESWT)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慎鸿;沈小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结合OCSP分型、NSE检测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

    影响脑梗死病情轻重和预后的决定因素是闭塞血管的大小,起病的急缓,梗死灶的位置、范围、侧支循环的代偿能力等.OCSP分型方法根据大神经功能缺损将缺血性卒中分为完全前循环、部分前循环、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而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检测脑早期缺血缺氧性损伤和预后评估的敏感指标.目前国内有关结合OCSP分型和NSE检测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报道较少.为此,我们以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5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结合OCSP分型、NSE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俊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姜黄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p5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p53 表达的影响.方法 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姜黄素处理组(CU组)和对照组(SC组),分别于再灌注后2、6、24、72h和7d时观察大鼠视网膜和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的凋亡情况,并检测视网膜Caspase-3 酶的表达活性及p53基因的表达情况. 结果 各组模型均制作成功,细胞组织学检查可见CU组损伤明显轻于其他组.CU组视网膜和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细胞凋亡数量均显著多于SH组(均P<0.01),但显著少于IR组(P<0.01);CU组p53表达水平及Caspase-3 酶活性均显著强于SH组(均P<0.01),但显著弱于IR组(P<0.01).结论 姜黄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调控凋亡相关基因p53 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王赛斌;姬斌;陈碧新;张明英;黄晓燕;杨德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急性硫化氢中毒患者心肌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我市渔业发展迅速,但大部分渔民防范意识较为淡泊,常因进入密闭鱼舱作业吸入鱼类腐烂产生的硫化氢气体而中毒.现对我院收治的急性硫化氢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周贤根;林文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CRT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心衰)及心房颤动(房颤)是两种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其中心衰患者新发房颤率为2%~5%,病情严重者发病率更高.目前,心衰合并房颤的佳治疗方法仍未确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心衰合并房颤的治疗具有确切的疗效.本文现就目前CRT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宇星;徐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AH Plus糊剂一次法充填根管疗效观察

    随着根管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材料的不断改进,根管治疗术一次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当根充糊剂超出根尖孔,即会出现术后疼痛、肿胀等反应,因此理想的充填方法较为重要.现对本院采用AH plus糊剂和常规根管充填糊剂在根管治疗一次法中的疗效作一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潘恒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后急性期、恢复期或后遗症期伴发的抑郁状态,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PSD与诸多因素有关,它不仅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而且加重了患者的精神痛苦和死亡率上升,因此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笔者通过对183例脑卒中患者的调查,探讨PS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作者:朱敏初;朱文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疗效观察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过程中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也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结果及主要的死亡原因[1].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与其生活质量及疾病的转归密切相关,但临床治疗过程中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不良问题却往往被忽视.营养不良尤其是低蛋白血症既可以导致患者免疫功能进一步减退,生活质量降低,增加并发症和医疗费用,也可以造成感染难以控制,进而导致死亡率增加[2].我院对收治的部分心力衰竭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以观察其对心力衰竭患者部分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影响,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美齐;罗秀英;孙仁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氟哌啶醇合并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近年来抗精神病药与抗抑郁药合用治疗精神分裂症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治疗机制尚未完全明了,通常基于阳性症状与中枢多巴胺(DA)功能有关、阴性症状与中枢5-羟色胺(5-HT)功能有关的理论.国内外有学者尝试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氟西汀合并抗精神病药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取得一定疗效[1-2].氟哌啶醇主要作用于DA受体[3],与其他受体的亲合力非常低,西酞普兰则几乎仅与5-HT受体结合,故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性、双盲对照研究方法,以作用受体相对单一的氟哌啶醇加用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探讨抗精神病药与抗抑郁药合用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及其机制.

    作者:黄文武;土晓东;李方敏;叶鑫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干眼的个体化治疗

    干眼是由于泪液的量或质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而导致眼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1],作为眼表疾病的一种,在门诊中较为常见.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眼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眼红、畏光以及视疲劳等.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的普遍使用、城市空气的污染以及人口的老龄化,部分人群泪液分泌功能下降,干眼发病率有所增加.现对我院收治的干眼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应夏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703例女性尖锐湿疣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尖锐湿疣系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致使生殖器(包括子宫颈、阴道壁、阴道口处女膜)、尿道口、会阴部、肛门口部位表皮瘤样的增生,目前其发病率在我国性传播疾病中居第3位,但有逐渐增高趋势,而且与癌变有关,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4].本文对2002年以来在本中心就诊的703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制定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的管理方法和预防控制疾病传播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葛进满;张秋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在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因创伤、外科手术、感染等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在ICU患者中较为常见.MOF病情危重且进展迅速,死亡率高达80%,4个以上器官衰竭者死亡率达100%[1].MOF已成为ICU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对MOF发病机制的不断认识以及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BP)的不断提高与完善,CBP治疗领域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肾脏病领域.其中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已广泛应用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MOF等重症患者的救治,并成为重症患者血液净化的主要模式[1-3].现将本院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MOF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孔园珍;单彩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物理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疗效观察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TMJD)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疼痛、下颌运动异常及关节杂音为主要临床症状,可累及颞下颌关节或/和咀嚼肌群,导致颞下颌关节结构和功能破坏.目前,国内外对该病的治疗多趋向于保守、可逆和非侵入性治疗,其中物理治疗是主要方法之一[1].我科自2005年采用超声波药物透入联合超短波配合运动疗法治疗TMJD,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ⅠB~ⅡA期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目的 分析探讨早期期宫颈小细胞癌(SCCC)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和预后,为临床进一步了解SCCC提供帮助.方法 对于肿瘤直径大于4cm的患者先行2~3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化疗方案为EP(铂类+VP16)或VAC (长春新碱+阿霉素+环磷酰胺),手术方式为子宫广泛性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如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则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后辅助化疗4~5个疗程,化疗方案仍为EP或VAC,部分患者辅助放疗.结果 IB1期10例、IB2期2例、IIA期8例,深间质浸润、脉管及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5%、40%、25%;Syn、NSE、CgA阳性率分别为75%、90%、80%,CerB2、p53阳性率分别为30%、35%.单纯放疗及手术治疗各1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5例,术后辅助化疗3例,辅助放疗或同步放化疗15例.平均随访36个月,11例患者出现淋巴结和远处转移,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和50%,平均生存期41.7个月.结论 SCCC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深间质浸润、脉管、淋巴转移率高,常早期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术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放化疗可以一定程度的改善预后.

    作者:刘兰芳;孙海燕;殷卓敏;方铣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