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红;郭凤玲;郭亚玲;邓慧敏
目的:统计我院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64例上报的adr 从患者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论以老年患者居多;临床表现以皮疹和瘙痒居多,均为静脉滴注。结论,加强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实行个体化给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刘连华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发生吞咽困难的患者126例,随机分组,分为 a 组(电刺激组)和 B 组(针灸组),两组临床用药完全一致,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比较电刺激组及针灸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a 组显效率为40.9%,总有效率为86.4%,与 B 组比较差异具显著性。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一种有效方法,疗效确切,操作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辛淑娟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讨论分娩期焦虑妇女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护理与健康教育。结论焦虑较重的产妇往往伴有分娩并发症。因此,减轻焦虑成为产程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作者:宋兵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 dr 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按 dr 的常规护理方法进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 dr 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出院后定期眼科复诊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 dr 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蔺媛媛;李莉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计划免疫落实情况。方法调查流动儿童监护人,询问疫苗接种情况并记录个案调查表。结果五种疫苗接种率分别为卡介苗86.8%、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83%、百白破疫苗78.3%、麻疹疫苗70.8%、乙肝疫苗54.7%。结论开展流动儿童计划免疫调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是提高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周微青 刊期: 2014年第32期
根据导管滑脱的危险因素,我院护理部携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设计了住院患者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表,使用该评估表对呼吸科75例住院置管患者进行了风险评估,确定导管滑脱的危险度,并根据导管滑脱的危险程度采取针对性的防滑脱措施,减少护理差错事故,保证护理安全。导管滑脱风险评估表的应用,使呼吸科的导管护理更加的规范化、专业化,加强了呼吸科护士对留置导管的风险评估和预测的意识,大程度的降低了导管滑脱的发生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导管护理安全。
作者:聂桂娥;张小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aid)检测项目及方法与临床应用,aid 病人被检血清、体液中中存在不同性质特异性的自身抗体,一种或多种高效价自身抗体的检出是是诊断 aid、治疗监测、预后等的重要指标。方法我们收集115例病人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检测 ana 谱、anca、asMa、lKM-1、lc-1、aMa/aMa-M2、sla/lP、PMl、ica、Gad、tPo、Pca、Panca 等36项自身抗体检验项目,根据荧光类型不同对特定自身抗体指示作用的差异,结合临床 aid 患者症状进行检测数据统计学分析,方法比对,重新建立起始稀释度及参考值范围。有效应用自身抗体检测指标,与检测方法学科学、有机的结合判断。结果通过建立经典的间接免疫荧光法结合现代的酶联免疫法和线性免疫印迹法等检测新技术,使临床常规筛选试验和特异性抗体确认试验,避免了方法学问题引起的临床误诊、漏诊。结论通过 aid 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体系的建立,引入临床症状、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有关的新指标,在帮助临床诊治工作中发挥很好的作用。
作者:陈艳芝 刊期: 2014年第32期
小儿腹泻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临床主要采用具有补充微量元素、调节肠道菌群或保护消化道黏膜作用的西药及中药内服、外治、针剂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本文将近年来有关小儿腹泻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作以综述。
作者:吴庆灵 刊期: 2014年第32期
护士作为医疗系统的重要组成人员部分,担负着繁重的护理、输液、巡视等诸多工作,本文浅析引起注射室护士压力源的若干因素,及可采取的预防应对方法。
作者:覃晓兰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骨折后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术前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观察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解除思想顾虑,教会必要的锻炼方法,积极配合手术。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积极配合手术,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出血量、术后发热时间、疼痛程度、切口渗血情况,预防各种并发症,进行及时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结果32例患者顺利渡过手术期,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大为减少,手术成功率提高。结论护理质量的提高,使老年人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大为减少,病死率明显降低,是手术成功和肢体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殷秀玲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手术中采用术前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接收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施加术前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经治疗后,对照组术前肿块缩小率3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70.0%,术后切口愈合优良率66.7%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3%,复发率3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7%(P 均<0.05)。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手术中采用术前辅助治疗后,有利于缩小炎性肿块,加速切口愈合,且复发率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穆延来 刊期: 2014年第32期
本文根据现有农村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情况,指出了现有食堂卫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学校食堂投入、完善卫生设施,加强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培训,进一步完善农村小学食堂的卫生监督监测与管理工作。
作者:董殿军;吴学香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气囊止血带在上肢佳充气时压力方法将血氧检测仪的感光探头夹在中指上,然后按该处的动脉压力在相加10%、20%、30%等依次作为止血带加压的气压力。用驱血带驱血后快速充气,观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相加10%的充气压力其学氧饱和度测得在75%~95%,能见到比较规则的波形,相加20%的充气压力其血饱和度在6%~87%,有时没有出现血氧饱和度数字,能见到不规则的波形。相加30%的充气压力其血氧饱和度未测出,波形为一直线。结论经临床使用,上肢使用自动气压止血带时,根据术前测量的上肢血压,上肢压力高于收缩压4-6.7kpa,即为较合适的压力。
作者:柳晓兰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通过对135例重症肝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一步进行分析重症肝炎的临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重性肝炎135例诊治情况。结果本组135例重症肝炎病例死亡35例,平均住院天数30天。结论及时、早期、正确的治疗是扼制病情预后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萍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结合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现状,探讨如何通过改进教学方法突破中医教学的瓶颈,更好地引导西医院校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医的思维方法。
作者:郭晓冰;王红明;吴云华;许东云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对蚕豆病的护理进行小结,对临床护理总结经验。方法对我科5月收治的一名蚕豆病患儿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将患儿疾病过程中的出现的症状,采取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等进行归纳。结论护理及时,疾病恢复。
作者:李园园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为了避免施康液消毒时对人体的损害和对物品的腐蚀以及查证75%乙醇能否有效消毒及浸泡消毒的有效时间段。方法随机抽取160根被污染的体温计,随机分成8组,每组20支。其中四组分别于敞口8小时75%单方乙醇、敞口12小时75%单方乙醇、敞口24小时75%单方乙醇、新开启75%单方乙醇中擦拭后即拿出涂平皿,浸泡时间计为0小时;另四组分别于敞口8小时75%单方乙醇、敞口12小时75%单方乙醇、敞口24小时75%单方乙醇、新开启75%单方乙醇浸泡30min 后拿出涂平皿。结果用新开启的75%单方乙醇擦拭及浸泡30min 体温计和敞口放置8小时后的75%乙醇浸泡30min 体温计都无细菌检出。结论用新开启的75%单方乙醇擦拭及浸泡30min 体温计和敞口放置8小时后的75%乙醇浸泡30min 体温计都达到消毒效果,但临床护理工作中,使用75%乙醇浸泡体温计,每8小时(每班)更换一次为实用、理想的方案。
作者:董慧芳;李荷君;袁莉 刊期: 2014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原发性高血压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循环酶法对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8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 Hcy 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的血清 Hcy 含量为(19.13±4.26)μmol/l,正常对照组血清 Hcy 含量(14.25±2.14)μmol/l。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 Hcy 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 Hcy 血症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金海 刊期: 2014年第32期
本文结合临床实际及文献,对基层医院护士输液操作不当导致输液发热反应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对今后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段道朋;冯丹 刊期: 2014年第32期
本文收集本院2011年以来 x 线诊断为贲门癌并经胃镜病理证实的45例贲门癌患者进行分析,并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易造成误诊的情况。
作者:刘松山 刊期: 2014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