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神分裂症45例复发的原因分析

韩兰英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复发, 遵从医嘱教育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疾病复发原因及对策。方法分析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原因。结果治疗遵从医嘱性是影响复发的重要原因。结论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是必要的,尤其是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遵从医嘱教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耳鼻咽喉疾病的局部护理举措

    目的探究耳鼻咽喉疾病的局部护理措施。方法对患有耳鼻咽喉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护理措施进行讨论。结论对耳鼻咽喉患者的护理,消除临床隐患,确保患者的安全,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徐文艳;白迪;赵竞伊;李雯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邻位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或手术切除病变部位等原因所导致的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取邻位皮瓣技术进行修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因外伤或手术切除病变部位所导致颌面部产生缺损的患者30例,根据其损伤的具体部位和程度,分别采用了颌面及颈部的局部推进皮瓣、鼻唇沟皮瓣等邻位带蒂皮瓣技术进行即刻修复,对其临床资料及其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术后30例患者的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患者的皮瓣区有轻度感染症状Ⅱ期愈合,29例患者Ⅰ期愈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面部形态及功能至少六个月发现,其中1例患者的患侧口角呈轻度歪斜并张口轻度受限;肿瘤患者无复发;所有患者的皮瓣在色泽、质地、轮廓等方面与周围皮肤组织较为匹配,切口部位瘢痕组织平软;面部形态满意度100%,面部功能满意度96.67%。结论对于外伤或手术切除病变部位等原因所导致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在坚持修复时宁近勿远,就近取材原则的基础上,采取邻位皮瓣技术进行即刻修复,不仅手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而且因邻位皮瓣移位方便、血供较好,皮瓣易成活,术后患者的面部形态及功能均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仁欣;王恒琨;郑晓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特点观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特点进行记录,在分析资料和临床的观察过程中总结结论。结论根据髓核突(脱)出的部位、大小、椎管矢状径、病理特点、机体状态及个体敏感性等不同,其临床症状差异可十分悬殊。

    作者:姜益常;韩慧德;王国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基层幼儿眼健康检查的意义和方法

    据调查数据表明,在我国造成幼儿视力残疾的眼病中先天性遗传性眼病占47.95%,屈光不正、弱视占17.95%,角膜病占10.26%,视神经疾病占6.92%,先天性白内障占3.08%,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眼外伤占10.26%,其他占3.58%。根据以上数据说明,在基层医院或保健所开展幼儿眼健康检查应走向程序化、正规化。从初生即开始对幼儿进行视力评估,并按年龄阶段进行跟踪检查,为每一个幼儿建立眼健康档案。因为幼儿不能表述或表述不完全,一些眼病往往被忽略,错过了治疗时机。有些眼病如果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不仅仅是提高视力,为视功能的建立也将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还应加强每一个小儿眼科医生的责任感,不要因为小儿的哭闹,不配合放弃检查。同时,也要加强每一位家长的眼健康教育,提高对小儿眼病的认知度。给孩子健康的眼睛,提高生活质量,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造就孩子一生的幸福。所以,对幼儿眼健康检查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一个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作者:孔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肌标志物联合心电图在急性冠脉综合征53例中诊治应用

    目的探讨心肌标志物(CTnI)和心电图联合应用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52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心电图(ECG)表现和血液中心肌标志物(CTnI)变化规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电图S-T段改变与血液中CTnI阳性患者冠脉血管闭塞率明显较S-T段无改变和CTnI阴性患者的为高,且二者同时出现往往意味着血管闭塞已经达到中重度,提示临床医生应该积极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加重而出现不可逆的心肌梗死。结论ECG和CTnI联合应用,对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佑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边疆地区综合医院产科护士职业安全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对边疆地区综合医院产科护士职业安全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发生的具体原因,探讨有效的防护方法与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边疆地区一所综合医院产科护士22名职业暴露现状进行分析。结果产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为100%,近1年内有76.36%的人接触过患者血液、体液,50%的人有安瓿割伤史,33%的人有针刺伤发生,而针刺伤仅有5%的上报率,并仅限在医院感染办。结论经调查后发现产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报告率低,存在职业安全风险,医院应不断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合理分配产科人力资源,从而保障产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作者:李晓丽;阿米娜?哈斯木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产褥期妇女的康复治疗

    产褥期是妇女产后康复、新生儿健康成长及母乳喂养是否成功的关键时期,在产褥期妇女生理、心理上就会相应发生较大的变化,因而,科学的产后康复治疗以及保健服务十分有利于产妇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那么如何能够使产褥期妇女尽快康复呢?这将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作者:冯艳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婴幼儿肺炎合并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合并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我科治疗的婴幼儿肺炎合并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27例进行研究,密切观察患儿的原发病,结合临床治疗实施各项处理,感染性肠炎加强消毒隔离,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此组患儿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控制感染,终在不同时间内得到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对于婴幼儿肺炎合并轮状病毒肠炎加强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儿的康复速度。

    作者:李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妊娠高血压疾病51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51例进行产前、产时、产后全方面护理。结果经积极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均治愈出院。结论科学的护理对减少妊娠高血压疾病围生期孕产妇死亡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素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镇痛分娩及特殊体位矫正胎方位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镇痛分娩及特殊体位矫正胎方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1例进入临产后,确认为枕后位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自然分娩,观察组71例实施特殊体位矫正胎方位并采用镇痛分娩,观察两组的分娩情况。结果对照组顺产13例,剖宫产57例,有9例出现宫内窘迫,3例发生新生儿窒息;观察组顺产59例,剖宫产12例,有2例出现宫内窘迫,未出现新生儿窒息。结论采用镇痛分娩及特殊体位矫正胎方位的产妇,顺产率高,并且降低了剖宫产率和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刘素晓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放射性肠炎的中西医治疗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近20年来癌症呈现年轻化、发病率和死亡率“三线”走高趋势,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312万例,每分钟就有6人被确诊为癌症[1]。随着放疗技术近年来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RE)的发病率也随之呈上升趋势,本文笔者就放射性肠炎的综合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金京哲;孙育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键盘突出症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0例患者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西医治疗及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干预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对于腰间盘突出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加之配合临床中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患者的疼痛不舒适现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崇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妊娠合并症的治疗体会分析

    目的研究妊娠期间合并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方法对妊娠期间发生并发并发症的患者进行治疗,针对不同的治疗方案所产生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论对妊娠合并症的治疗可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的方式。

    作者:曲鸿宇;程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抢救成功1例

    患者丁芝兰,女,67岁,体重kg160/106mmH,心率84次/分,ASA:III级,术前诊断左侧巨大脑膜瘤。拟行开颅行脑膜瘤切除术。上午8点接入手术室,开放两条静脉,8点15分开始诱导,面罩吸氧去氮5分钟,静注咪达唑仑10mg,依托咪酯2mg,芬太尼0.1mg,维库溴胺8mg。经口腔明视下插入7.5号气管导管,固定后接麻醉机机械通气,术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根据各生命体征变化调解麻醉深度。8点35分开始手术,8点55分输血,9点5分发现血压明显下降80/40mmH,心率增快125次/分,再次核对血型,发现血型不符,(患者是“O”型血,术前准备的是“O”全血,而输的是“B“红细胞悬液)30分钟后可见肉眼血尿,处理:复查立即停止输血,减浅麻醉,将尿样送检验科,尿常规示:潜血+3200Cell/uL,红细胞(RBC)2个/HP,蛋白(PRO)+10.3g/L 酸碱度(pH)6.5,静脉注地塞米松10mg,30分钟后重复静注10mg,大量输入复方氯化钠林格液500ml,聚明胶肽1000ml,0.9%氯化钠2700ml,碳酸氢钠1g静注,先注入麻黄素15mg血压为95/55mmH,心率114次/分,随后血压仍不稳定,静点多巴胺80mg+间羟胺20mg+0.9%生理盐水250ml静点,血压回升不明显,即给肾上腺素0.1mg静点,血压维持在120~100/60~50mmH之间,速尿20mg静注,10分钟后重复静注10mg。氯化钾1g加生理盐水300ml缓慢静点,9点55分血压120140/80~95mmH之间,心率90-95次/分,尿的颜色变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10点30分又静注地塞米松10mg,碳酸氢钠2.5g,11点30分手术结束,查尿常规示:酸碱度(pH)8.0,潜血(BLD)+125Cell/uL,红细胞(RBC)3个/HP,蛋白(PRO)阴性,术中尿量2250ml,11点45分自主呼吸恢复,静注新斯的明1mg+阿托品0.5mg、佳苏仑50mg,12点病人完全清醒拔出气管道,观察10分钟,血压150/95mmH,心率96次/分,呼吸19次/分,血氧饱和度95%,送回重症监护室。术后随访三天:第一天尿常规:酸碱度(pH)5.6,潜血阴性,红细胞(RBC)0个/HP,蛋白(PRO)阴性,尿素氮(BUN)3.56mml/L,肌酐(CRE)55uml/L。术后第二天、第三天尿常规查无红细胞,无蛋白,查肌酐、尿素氮正常肾功能无损害。26天后康复出院。

    作者:牛月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和饮食治疗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饮食治疗在糖尿病(DM)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我院270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结果正确应用健康教育和饮食治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主动地自我照顾和管理好饮食,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健康教育与饮食指导非常重要。

    作者:丁正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及特点分析

    目的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规律以及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此次收治的184例患者在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之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患者在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发生不良反应的人群中,男性多于女性,并且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多,占58.7%。此外,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也在不断增加。结论在临床上,给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要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进行,同时要严格遵医嘱,要科学、合理地选择药物,同时要正确地选择药物服用途径,保障用药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和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学萍;韩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晚期胃癌化疗中应用伊利替康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中的1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伊立替康进行化疗,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18例患者化疗有效率为50.0%,效果较为明显,但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结论伊立替康作为化疗药物应用于晚期胃癌化疗,效果良好,在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治疗信心上临床表现较为卓著,虽然临床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但其仍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作为晚期胃癌化疗药物。

    作者:傅文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足口病的治疗进展

    手足口病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及手足皮肤、口腔黏膜、臀部出现水痘样疱疹。本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疾病,柯萨奇病毒A16型(Cox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为常见的两种病原体,易感人群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2009年山东菏泽地区曾经大范围出现手足口病疫情,疫情严重时,山东大学齐鲁儿童院住院患儿达到180多例。因抗病毒药物在24~48小时内使用佳,很多患儿被确诊为手足口病时,已错过佳治疗时期,病毒侵犯心、脑、肾等人体比较重要的器官,患儿并发心肌炎、肺水肿、病毒性脑膜炎、脑脊髓膜炎、弛张性麻痹等。虽然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多数情况下是对症治疗,但对早期治疗和联合用药对并发症还是很有效的。现将手足口病的治疗进展概述如下:

    作者:桑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Let-7及其在肺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MicroRNAs(miRNA)是一组长度约19-24nt的非编码小分子RNA,以非完全互补方式与靶基因mRNA的3′非码区结合,发挥转录后调控功能,let-7家族是其中一员。Let-7在肺癌中表达普遍降低,多种其靶向的癌基因表达升高,导入let-7对肺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开发抗癌方法中有可能成为很好的靶点或者强有力的介入工具,将其应用于癌症诊治的兴趣不断增加。本文主要对let-7在肺癌中的诊断,预后判断,治疗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作者:周晓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析肺结核病的CT诊断

    目的讨论肺结核病的CT诊断。方法根据患者的CT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 CT扫描可显示胸部的横断层面的影像,补充了普通胸部摄影的不足,构成了三维图像(3-D即3 dimension),组织器官、病变的影像互不重叠。对病变内部结构、边缘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均可提供更加精确的信息。对病变密度不仅可以以浓淡来显示,并可进行测量,该部图像的CT值(Hu),这不仅对确定病变性质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资料。CT检查在结核病诊断中应用更加普遍,更是胸部疾病鉴别诊断中重要的一种影像检查。

    作者:于春雷;王玉刚;范子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