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卫生现状调查与规范管理

荣嵘;刘平;张莹

关键词:医院感染, 手卫生, 规范管理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及现场面试的方法,对本院319名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了解手卫生标准的医务人员占47.3%,正确采用六步洗手法的医务人员占41.1%,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后洗手率为64.2%,而接触患者前洗手率仅占42.2%。结论当前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状况亟待改善,规范化管理尤为迫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图书室读者群调查与思索

    目的对泸医附院读者群的抽样调查,以确定医院图书馆建设发展方向。方法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泸医附院读者群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中的信息反馈。结果以不记名的形式,发放调查表200份,涉及医院各个层次人员,回收调查表166份,有效率为83%。结论根据读者需求,优化馆藏,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加强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是医院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

    作者:唐明华;杨长皓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术室体位的安全护理

    手术体位的安置不仅影响手术操作,而且影响麻醉安全,并有可能引起并发症。因此,标准安全体位的制定应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护士共同参与和认可。麻醉医师关注术前体位,考虑麻醉风险,手术医师关注术中体位,手术室护士则充分考虑患者整个手术期的舒适与安全。

    作者:董秋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自拟补肾壮骨汤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壮骨汤治疗肺癌骨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自拟补肾壮骨汤联合抗肿瘤及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抗肿瘤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缓解率、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均<0.05)。结论自拟补肾壮骨汤治疗肺癌骨转移疗效满意,毒副作用轻,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

    作者:高彩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前瞻性观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

    目的前瞻性观察用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的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方法87例患脑卒中偏瘫后出现的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进行了康复治疗,1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个疗程结束后治愈25例,显效24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77%;有3例治疗后肩痛加重,发生率为3%。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出现的肩关节半脱位,用康复治疗能明显减轻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但应注意过度训练会导致肩痛加重,治疗中应加以预防。

    作者:潘卫萍;黄捷;梁锋;黄恒炯;雷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大黄对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及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防治作用

    目的探讨黄对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及对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的100例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1次/8h,鼻饲大黄,根据病情酌情调整大黄剂量;对照组50例,按常规给予西沙必利等胃肠动力药。治疗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持续时间, MODS发病率以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MODS病死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MODS发病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黄对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较好,并能有效降低休克后MOD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杨红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培美曲塞二线治疗32例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非鳞非小细胞肺癌(非鳞癌NCSLC)的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32例晚期非鳞癌NCSLC患者,培美曲塞(500mg/m2)进行静脉滴注,每三周重复一次,并配合其它药物以减轻其毒副作用,主要为地塞米松、叶酸及维生素B12,每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2例患者均进行疗效评价,疗效评价为CR0例, PR5例,SD12例,PD15例,有效率15.6%(5/32),疾病控制率53.1%(17/3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3.3个月,中位生存期8.3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结论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非鳞癌NCSLC疗效肯定,副作用可耐受。

    作者:张玉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除碳酸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重症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为使患者选择适合个体的治疗方法,积极控制疾病,减少或消除危险因素及防止并发症发生,必须重视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日趋延长,老年人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也不断增加,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也就越来越多[1]。护理人员进行专门细致的护理,可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2]。单靠药物难以达到全面有效地控制血糖,而饮食控制在治疗手段中居于首位。为了使老年糖尿病患者得到正确合理的饮食,我科对4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膳食状况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钱绍媛;马玲;李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眼眶爆裂性骨折18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爆裂性眼眶骨折的病情、治疗及手术效果。方法对2008至2012年18例爆裂性眼眶骨折病情、治疗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对没有出现明显复视或眼球转动受限的早期眶壁骨折6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牵拉或活动眼球、功能锻炼。对肌肉嵌顿于骨折缝隙者或已经出现眼球明显凹陷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观察复视、眼球运动、眼球内陷等情况。结果早期牵拉或活动眼球、功能锻炼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眼眶骨折患者复视或眼球转动受限。对12例眼外肌嵌顿于骨折缝隙者或已经出现眼球明显凹陷者进行眼眶骨折修复手术,将嵌入骨折缝隙的眼外肌及眶内容物复位,植人钛板或Medpor骨片遮盖骨折缺损区。术后眼球运动改善,眼球内陷改善,复视基本消失。结论早期牵拉或活动眼球功能锻炼能很大程度缓解眼眶骨折患者出现复视或眼球转动受限。手术是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后眼外肌嵌顿于骨折缝隙者或已经出现眼球明显凹陷者的首先方法。术中充分松解嵌顿的眼外肌及防止术后再粘连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疗效与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及填充物相关。

    作者:符晓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致剧烈头痛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效果以及致剧烈头痛的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此次收治的40例高血压患者设为试验组,对照组为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而导致发生头痛等不良反应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结果在对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经过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头痛等不良反应明显减轻或消失,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上,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作者:普春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大面积脑梗塞的患者63例进行分析讨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动态信息,为患者建立有效的护理计划,实施相关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康复护理等,终均达到预期目标,出院时评估患者的神经、运动以及生活能力。结果此组患者在出院时对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能力进行评分与入院时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大面积脑梗塞的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对大限度的恢复健康,减低致残率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海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脑出血1例

    患者周××,男28岁,因“呕吐、头晕3天”于2013年07月03日16时00分就诊以“呕吐原因待查”收住,患者诉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头晕,右侧卧位时头晕症状可缓解,以变换体位、活动时头晕症状明显,头晕发作时即出现呕吐,呕吐为非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患者无畏寒、发热、腹痛、腹泻、二便失禁、晕厥、呕血等症状,患者在当地卫生室输液治疗,上述症状未见缓解,来我院就诊,途中,患者头晕、呕吐症状加重,呕吐频率为半小时1次,程度剧烈,呕吐物仍为胃内容物,患者自起病来,精神、饮食、睡眠欠佳,二便正常。体重下降不明显。舌苔白腻,脉滑。

    作者:宇光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产后出血13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综合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分娩的13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高危因素及治疗措施。结果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72.31%,胎盘因素占14.62%,软产道损伤占10.77%,凝血功能障碍占2.31%。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龄孕妇、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高血压疾病、疤痕子宫、流动人口、双胎或多胎妊娠、子宫肌瘤、羊水过多、巨大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结论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多种高危因素所致,应针对具体病因综合应用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各种保守性治疗及手术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作者:古玉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特点观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特点进行记录,在分析资料和临床的观察过程中总结结论。结论根据髓核突(脱)出的部位、大小、椎管矢状径、病理特点、机体状态及个体敏感性等不同,其临床症状差异可十分悬殊。

    作者:姜益常;韩慧德;王国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术室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针刺伤是指由手术缝针、手术刀片、注射器等各种医疗穿刺所造成的外伤,引起局部组织的出血。针上所带有的细菌、病毒随着血液循环而侵入伤者的体内,造成医源性的感染。作为一种因职业暴露而造成的损伤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在临床手术中随着社会的开放,越来越多的艾滋病、梅毒患者来医院就诊、手术,加大了医务人员被感染的危害。

    作者:张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在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对诊断和治疗举措进行集体讨论和研究。结论本病出现典型临床表现时,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但此时病情已多属晚期。一部分(约40%)无症状的PBC患者可能因其他相关疾病就诊,对可疑患者应及时作有关检查。检测ALP、AMA及IgM,有助于早期诊断,特别对无症状的患者AMA有一定特异性。

    作者:由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前臂游离皮瓣行舌再造1例报告

    患者,男,55岁。因舌部有肿物伴有疼痛3个月入院。在口腔科进行检查后以舌鳞状细胞癌收住入院。查体:情况较好,无异常,心、肺。肝、肾功能均正常。专科检查:舌体左缘近舌根与舌腭弓基部见有一2.5cm×1.0cm凹坑状的溃疡,边缘隆起,创面没有破损,质地硬,界限不清,肿物不能进行移动,触痛显著,表面糜烂,有异味,舌体运动受限。右颌下可触到2个1.5cm×1.2cm×1.2cm肿大的淋巴结,无压痛,质地较硬,可活动,界限尚清。进行气管切开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施行舌颌颈联合根治舌缺损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术。首先给予颈部扩清术,颈部的淋巴结给予根治性清扫,并将部分结缔组织及颌下腺等切除,将胸锁乳肌、副神经保留,于健侧颌下游离颌面动脉、静脉备用。于正中联合将颌骨锯开,暴漏手术视野要充分,将口内舌体肿物切除,肿物标本大小大概为5.0cm×4.0cm×4.0cm。术中见扁桃体下腭咽、舌腭弓基底部有1.0cm×1.0cm×0.5cm的病灶,进行切除。测量癌肿切除后舌及口底软组织缺损的范围7.0cm×5.0cm。设计以左前臂桡动脉远端为蒂的前臂皮瓣修复舌体及口底创面。桡动脉的体表投影线为肘横纹中点和腕横纹近侧桡动脉搏动点的连线。设计血管蒂在近侧皮瓣10.0cm×7.0cm,蒂长6.0cm。按设计划线切取左前臂皮瓣,将皮瓣移植到口腔内修复舌体与口底创面将血管蒂经口底隧道引到口腔外,将皮瓣蒂的桡动脉、头静脉分别与右颌面动脉、静脉吻合。手术后皮瓣均成活。术0.5年随访,舌外形、进食、语言功能均恢复良好[1]。

    作者:王宏;王晓宣;陈世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论小儿合理用药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解剖生理、病理方面有明显的特点,许多脏器、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对许多药物极为敏感。小儿发育可分为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和儿童期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用药特点。针对儿科用药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应严格按照小儿用药的注意事项的要求正确选择药物并合理使用,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许开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针灸治疗失眠的常用经穴及临床应用

    目的讨论针灸治疗失眠的常用经穴及针刺方法。方法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结论利用针灸治疗失眠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顺;管一鸣;宁伟利;程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4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方法,比较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措施后,肺部感染、压疮以及尿路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时间较长,长期卧床会为并发症发生创造条件,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加强对并发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加快康复速度。

    作者:査勇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骨伤科混合感染的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骨伤科混合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佳治疗方案。方法收集96例骨折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结果骨伤科混合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混合感染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占36.5%)、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占21.9%);与单一菌种感染茵株耐药性相比,混合感染组合菌株耐药性明显升高。结论骨伤科易发生混合感染,且多重耐药和不对称耐药现象较为严重;故应依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有针对性的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免造成菌群失调及耐药菌株的增加而延长带菌状态。

    作者:姜永广;刘文良;王子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