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霞;王志琼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TCI对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min(T2)、开腹后1min(T3)、及拔管后1min(T4)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剧烈波动时的调控次数、术后24h VAS评分及术后24h镇痛药用量。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1时刻MAP(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P<0.05)。B组T2~T5时刻的MAP、HR变化情况相比较A组T2~T5时刻有显著差异性(P<0.05),B组在术中血压、心率波动的调控次数、术后24h VAS评分及术后24h镇痛药用量均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应用于老年患者的全麻手术,能有效减少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平稳,并且避免了瑞芬太尼导致的术后痛觉过敏现象发生。
作者:季称心;王占强;詹丽春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瓣膜性心脏病的患者39例进行分析讨论,给予人工瓣膜置换术,完善术前各项护理准备,术后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实施人工瓣膜置换术均成功,术后无一例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34.29±6.29d。结论对于瓣膜性心脏病的患者实施人工瓣膜置换术,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满意度上升。
作者:兰丽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护士绩效考核是卫生部医政司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的通知中,要求“各家医院应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在护士的绩效考核各家医院应根据护士工作量,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等要素对护士进行综合考评。同时,忽视的薪酬分配应向临床一线护理工作量大,风险高,技术性强的岗位倾斜”[1]。我科在护理部总体规划与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介绍如下,期望能给共同努力同仁提供微薄经验。
作者:张海燕;魏维;陈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妇科疾病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应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诊治53例妇科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3例患者共施行118项操作,全部在宫腔镜与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30~120min,术后无需镇痛,6h后拔除导尿管,且术后24 h内恢复肛门排气,出院后门诊随访3~12个月,17例不孕症患者术后妊娠8例,妊娠率为47.1%;纵膈子宫8例患者中足月妊娠4例、自然流产1例。结论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解决了单纯宫腔镜或腹腔镜治疗妇科疾病的局限性,可同时诊治盆腔内妇科疾病,在腹腔镜监护下行宫腔镜操作,可提高对妇科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及治疗的安全性与手术的有效性。
作者:蔡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报告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70岁以上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本组除一例术后10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余均好转痊愈出院。
作者:董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简述疟疾的中医诊治。方法对患有疟疾的病人进行中医诊治。结论疟疾及时治疗,可治愈。但日久肝脾肿大,功能损伤,影响健康。采用各种有效措施,消灭蚊虫。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疟区要反复进行普查治疗,直至根治。
作者:李成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致穿刺部位疼痛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妇科进行静脉输液的160例患者,对患者静脉输液的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分析其静脉输液致穿刺部位疼痛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对160例患者静脉输液的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发现,主诉重度疼痛的患者有6例(3.75%);中度疼痛的患者有8例(5%);轻度疼痛的患者有86例(54%);无痛的患者有60例(37.5%)。静脉输液致穿刺部位疼痛的原因:患者自身的因素;药物因素;技术因素;脱水患者血管不充盈,晕血、晕针等其他因素。护理对策: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训练;严格掌握输液的速度。结论对静脉输液致患者穿刺部位疼痛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不但能正确的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还能缓解患者穿刺部位的疼痛。
作者:胥文敏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支架术后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方法我们探讨120例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术的脑血管狭窄病人,术后发生高灌注综合征5例,总结高灌注综合症的护理体会。结果5例高灌注综合征病人痊愈出院。结论脑血管支架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罕见,且凶险,及时发现,给予干预处理,能够大大降低并发症引起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于绍霞;相红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危重患者的医院获得性感染日益受关注,NICU更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院内感染具有多种相关危险因素,因此,在早期对致病菌进行检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个体化的护理,避免感染发生也就成为控制院内感染的主要环节之一。本文将对院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防,以及个体化护理措施进行概述,进而为临床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贺燕;张蕾;李佳;庞江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放射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疑诊冠心病患者134例行放射技术检查,并将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胸部DR平片63例,异常率47.0%。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44例短期内行冠脉造影,40例显示有一支以上狭窄程度超过50%的冠脉病变,准确率为90.9%。64层螺旋CT机冠状动脉造影,三维重建图像对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主干及近中段的显示较满意,达到100%。DSA普通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123例中,受累血管154支181处,显示率约为91.8%。结论对冠心病影像学检查诊断的要求是应该能够为合理的治疗提供决策依据。影像学检查技术的选择应结合本单位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大限度地有利于患者为首要原则。
作者:张成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术前椎体高度及cobb角,采用行后路椎管减压及骨折复位AF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评定脊髓功能。结果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6个月~3年的随访,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均达90%以上,cobb角<10,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良好,均无椎弓根螺钉断裂及滑脱现象发生。除1例脊髓神经功能A级无恢复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AF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良好内固定器械,其复位准确、固定牢靠,能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疗,促进神经功能的有效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白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急性心肌梗死近年来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危重心肌梗死病死率高,预后差。笔者查阅国内外资料,发现C反应蛋白(CRP)、血浆脂蛋白-a(Lp-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成为了AMI患者新危险因素的前三位;60岁以后的女性发病及死亡率高于男性;中青年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比率成上升趋势;负性精神因素同样对心梗的发生起到推动作用;高危人群及时的予以鉴别干预,对提高危重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桐 刊期: 2013年第15期
腹膜透析是一种被全世界广泛应用于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具有透析率高,操作方便,费用低,透析设备简单,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并能保存参与肾功能,比较接近生理状态等优点。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腹透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已有明显的下降,但腹膜炎依然是腹膜透析的首要并发症[1],是引起患者退出腹膜透析及死亡的主要原因[2]。本文主要对近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腹膜炎的治愈率,预防和减少腹膜炎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鞠瑶;李绍莉;万梅;董雅梦 刊期: 2013年第15期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普遍应用,医院的业务运营、实物管理、财务核算都已基本实现网络化,医院经营管理及内部控制措施也已固化于计算机软件操作步骤中,所有这些变化给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环境、审计对象、审计线索等带来巨大冲击,内部审计信息化成为医院内审工作的必然趋势。
作者:王平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当今患儿都是家中的掌上明珠,由于生病,家人更是备爱有加。但患儿患病后口服中药剂汤对患儿有很大帮助,但口服中药汤剂口感很差,加之患儿食欲振,或伴呕吐,中药汤剂的治疗不能被发挥出来,如果护士强行让患儿服药,会给患儿家属带来很坏的影响,甚至产生医患纠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自制一套灌肠工具--中药直肠滴入法,避免了口服中药汤剂带来的不适,并且操作简便、实用,患儿无痛苦,易于接受。
作者:白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新型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治疗组采用氯茴酸(列奈)类联合双胍类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磺酰脲类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治疗组痊愈29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痊愈15例,有效26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3.7%,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氯茴酸(列奈)类药物作为一种新型降糖药物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究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评估。方法对胃食管反流病住院的患者进行跟踪式的治疗,并在预后进行回访,总结哪一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更好。结论近年来,GERD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饮食的变化、社会老龄化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导致GERD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也可能是与人们对GERD认识的不断加深有关。由于采用的诊断标准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报道的患病率亦有较大差异。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可采用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李庆岩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治中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严重创伤103例患者的急诊救治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此组患者经有效的急诊救治和护理措施后显效率75.7%,有效率19.4%,无效率4.9%。结论针对急诊急救严重创伤的患者,抢救过程中要有良好的护理流程,护士要具有抢救的应有素质,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朱敏 刊期: 2013年第15期
0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越来越多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越来越多,已引起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所使用的药品尽可能少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6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1]。在我国,有关部门统计、药品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发生率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以上[2]。
作者:李富荣;金海;马建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研究更昔洛韦水合物晶体的制备方法,以及更昔洛韦片的制备工艺。方法用市售更昔洛韦原料药制备更昔洛韦水合物晶体,再用更昔洛韦水合物晶体制备片剂并与市售更昔洛韦原料药制备的片剂进行溶出度的比较。结果得到的更昔洛韦晶体中含有的结晶水的含量为9.60%,含有1.5个结晶水。用更昔洛韦水合物晶体制备的片剂溶出较快。结论本研究制备的更昔洛韦片剂的制备工艺比较简单,活性成分容易溶解,提高了其生物利用度。
作者:程东方;李明杰;刘明霞;朱玉青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