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岩
目的:分析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我院治疗的56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尿液培养结果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37株,占66.07%,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检出高,占48.21%;革兰阳性球菌11株,占19.64%,真菌8株,占14.28%。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有较高的敏感性;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拉考宁有较高的敏感性;未检出亚胺培南耐药的肠杆科菌株及耐万古霉素和耐利奈唑胺的肠球菌。真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伏力康唑敏感率均为100%。结论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但球菌和真菌感染的比例升高,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因此,医院应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王娜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究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评估。方法对胃食管反流病住院的患者进行跟踪式的治疗,并在预后进行回访,总结哪一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更好。结论近年来,GERD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饮食的变化、社会老龄化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导致GERD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也可能是与人们对GERD认识的不断加深有关。由于采用的诊断标准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报道的患病率亦有较大差异。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可采用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李庆岩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的面积痉挛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面积痉挛患者60例,采用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病情立即缓解、疗效优者54例(90%);术后延迟缓解、疗效良者(4%)。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愈率高,长期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病死率极低,是目前治疗原发性面积痉挛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金凤 刊期: 2013年第15期
0引言手术室是一个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和服务性很强的外科医疗工作场所,性质及所涉及的护理技术等与其他病房不同,护生在手术室实习四周,让她们在四周内熟悉工作环境、性质,掌握术中配合等较为困难。随着现代化手术室管理观念不断新,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涌现,手术技术不断向更细微更复杂方向发展,对手术室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术中配合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为确保手术室护生圆满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针对手术室带教存在的难点,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取得了预期的带教效果,笔者将带教工作中对策与体会分享给大家。
作者:王许平;张利婷;刘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儿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对患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取本院自行设计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在本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1年内对100名患儿家属进行调查,调查的方法与实施前一年的调查方法相同,将患者满意度调查的结果与实施前一年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1%提高到98%,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表扬和感谢明显增多。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的发展。
作者:胡慧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0引言现代化手术室不仅需要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还要有规范化的管理[1]。随着现代外科学的发展,外科手术治疗日益精细和复杂,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理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根据外科手术需要,设置专科护理小组,形成“手术室护士长-专科组长-组员”管理模式,对手术配合、理论和技能培训、仪器设备使用与保养实行专科化,固定化,定岗定责,分工明确,极大地提升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郝凤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研究血常规室内质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方法分别用四川迈克及上海伯乐血细胞质控物进行室内质控检测。比较上述2种不同质控物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Hb、HCT、MCV、MCH、MCHC 2个月的变化情况。结果四川迈克及上海伯乐两种质控物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Hb、MCH 2个月均无显著变化,四川迈克的HCT、MCV、MCHC 2个月有显著性变化,而上海伯乐质控物HCT、MCV、MCHC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用以上两个厂家的质控物进行血常规室内质控检测时,个别指标的稳定性不同。
作者:姜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前期病变筛查对女性健康的重要意义。方法针对我区的妇女进行研究,实施宫颈癌前期病变筛查方法。结果对于妇女宫颈癌前期病变进行筛查,宫颈癌前期病变采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手段。结论宫颈癌前期病变筛查能够加强女性身体健康,更能够提高女性健康意识,对宫颈癌疾病有相应的了解。
作者:盘芳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1临床资料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127例,年龄21岁~72岁,平均51岁;30岁以下6例,31岁~40岁14例,41岁~50岁41例,51岁~60岁58例,60岁~72岁8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全身化疗和局部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
作者:徐玉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总结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全麻术后入住ICU的护理观察要点。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入住ICU的8例因各种原因需要接受全麻手术且合并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该类患者实施护理的要点。结果8例患者无非计划拔管、坠床、自残、伤人、暴力事件发生,均在入ICU后顺利转回普通病房。结论对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全麻术后入ICU患者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促进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张晗晖;廖巧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发病、临床表现及转归等特点。方法对2011年6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住院并确诊为过敏性紫癜218例患儿的发病特点、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过敏性紫癜好发年龄段为8岁以上136例(62.3%),发病诱因:幽门螺杆菌(HP)感染150例(68.8%),链球菌感染13例(5.96%),支原体感染10例(4.59%),柯萨奇病毒2例(0.92%),食物药物过敏6例(2.75%),无明显诱因37例(16.9%);临床表现:单纯皮肤型28例(12.8%),关节型26例(11.9%),腹型135例(61.9%),肾型29例(13.3%);腹型135例呼气性C13阳性为111例(82.2%);复发病例11例(5%),腹型复发3例(1.4%),95%患儿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HSP好发年龄为8岁以上,发病诱因以感染为主,HP感染为新疆地区HSP发病主要因素,尤以腹型为显著,腹型HSP病因与HP感染密切相关;临床表现以腹型为主,肾型少,与腹型及关节型早期使用激素减少肾脏损害发生有关;HSP治疗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及时抗感染、抗过敏治疗,并视情况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临床治愈率高,预后较好,针对HP感染给予三联抗HP治疗,有效控制感染,明显降低腹型复发率。
作者:季雪红;李海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简述颅脑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方法对颅脑手术的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结论健康指导能有效减少颅脑手术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武秀丽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女性妇科炎症发病相关因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通过物理、药物和手术等方法治疗的120例妇科炎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患者中手术治疗15例,物理治疗32例,药物治疗73例,治愈90例,有效28例,总有效率98%,无效2例。结论广大女性朋友应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人工流产,切忌长期服用抗生素及避孕药物,每年定时对妇科进行常规检查,以预防妇科炎症的发生,发现妇科炎症时,应积极采取物理、药物等方法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经积极预防及治疗,绝大多数妇科炎症是可预防可治愈的,以减轻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
作者:王昭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究温度和时间对血清标本检验结果的影响,从而来提升血清的鲜活度。方法将血清标本分不密封、密封分别放置在不同的环境中保存1、2、4h后,检测病人11项生化指标ALT、AST、CK、TB、,ITP、Alb、TC、BUN、UA、Glu、P的值,并与放置前测定的值进行比较。结果血清密封放置在各个温度下2h后无显著性改变;而无密封放置2O摄氏度4h后有9项结果增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若要取得准确的资料,必须要及时观察血清的变化。
作者:吕秀程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具体介绍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手术患者的术前与术后护理方法。结论掌握正确的护理流程与措施,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常秀芝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实施腰硬联合麻醉(CSEA),B组60例实施硬膜外麻醉(EA)。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镇痛和肌松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A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B组,A组术中镇痛和肌松效果较B组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EA麻醉起效快,效果确切,克服了EA局麻药用量大、术中镇痛不全及肌松不完善等缺点,可安全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
作者:张剑春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和护理。方法通过对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避免发生并发症,保证医疗及护理质量。结果留置针时间延长,并发症减少,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轻了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1]。结论正确的留置方法及护理可提高留置针使用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每日穿刺的痛苦,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作者:周义琴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9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患者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口服,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口服,治疗8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服药治疗8周后,两组治疗后SBP、DB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降压效果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9.6%,对照组有效率为79.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治疗后心率明显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8.3%。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降压作用稳定,因其效果显著、用药方便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胡述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4月在本院住院的52例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动脉血氧分压较对照组升高明显,二氧化碳分压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且治疗组死亡率低,可见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阿古丽?斯兰木汗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泪囊炎根据不同月龄段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患儿就诊月龄选用三步法综合治疗。对患儿的年龄分为<3月、3~6月、>6月三组,对所有患儿均进行了泪囊区按摩加点抗生素眼液,月龄<3月的患儿仅采用泪囊区按摩加点抗生素眼液;月龄3~6月的患儿按摩无效采用泪道加压冲洗法;月龄>6月泪道冲洗不通畅行泪道探通术。结果就诊月龄<3月的患儿治愈率为100%,3-6月就诊的患儿治愈率为96.2%,就诊月龄>6月的患儿治愈率为78.6%。结论对新生儿泪囊炎的患儿,就诊治疗越早,治疗方法越简单,损伤越小,治疗有效率越高。
作者:林远丽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