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的临床治疗观察

刘春华

关键词:胃, 十二指肠, 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46消化道梗阻均已解除,消化道通畅,随访一年病情无复发。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吻合口破裂瘘2例、术后梗阻1例、胃排空障碍1例。结论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患者,早期对其进行手术治疗,解除梗阻,同时配合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肠道外营养、纠正贫血、积极预防并发症处理,临床效果满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房间隔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房间隔膨突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膨突瘤的形态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20例病人膨突瘤均位于房间隔卵圆窝处,向右房侧呈囊状膨出,随心脏舒缩而变化,无穿瘤体壁的心房水平分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房间隔膨突瘤的有效的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作者:董晓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孟鲁司特钠口服辅助治疗婴幼儿喘息临床体会

    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期,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当感染发展到下呼吸道时,分泌物阻塞狭窄的气道,易出现喘息,可引起呼吸困难,气促、缺氧等症状,且喘息常常反复发生,我科观察口服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婴幼儿喘息临床体会。

    作者:王云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用于中期引产

    目的:探索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引流的流产率,发现其配伍联用完全流产率高。方法第一天早晨150mg,第二天早晨75mg,口服米非司酮片,第三天早晨口服米索前列醇片600umg。如无宫缩或宫缩乏力,4小时后阴道后穹窿放米索前列醇50ug,视宫缩情况2小时后追加1~2次,所有患者服药前2小时空腹。结果52例孕中期引产中完全流产者49例,无需行清宫术;52例者均未发生大失血,产后2小时出血少约50ml,多300ml。结论米非司酮的主要作用是拮抗孕酮,主要作用于子宫内膜受体,能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而米索前列醇片有促进宫颈成熟和诱发宫缩的双重作用,两者合用,用于中期引产有出血少、组织残留率低、引产成功率高的优点。

    作者:刘艳红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

    0 引言护理风险主要是指患者在临床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安全情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寿命逐渐延长,医院收治的老年患者亦越来越多,由于老年人的身体因素可出现很多症状,甚至引起严重后果,故在临床护理中应对老年手术患者进行安全防范。

    作者:吴锦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两种利尿方案对老年肺心病右心衰的利尿效果及电解质影响观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失代偿的主要表现是心力衰竭,以右心功能不全为主,体循环瘀血,常需要使用利尿剂才能达到降低心脏前负荷纠正心衰和消除水肿的目的。临床采用利尿方案有多种,以噻嗪类利尿剂、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三类药物的口服或静脉注射组合,各种方案的利尿效果和对电解质影响均有差别[1]。尤其老年患者个体差异和敏感性不同,使临床很难把握一个固定的剂量,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收治的老年肺心病右心衰患者112例,采用快速利尿和缓慢利尿两种方法进行对照,观察利尿效果及对电解质影响。

    作者:邵克锐;许玮琦;尹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口服益玛欣黄体酮胶囊在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口服益玛欣黄体酮胶囊在治疗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肌肉注射黄体酮针剂;观察组口服益玛欣黄体酮胶囊。观察两组之间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之间的效果无显著性的差异。结论口服益玛欣治疗先兆流产临床效果满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于推广。

    作者:林奕媛;孙成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46消化道梗阻均已解除,消化道通畅,随访一年病情无复发。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吻合口破裂瘘2例、术后梗阻1例、胃排空障碍1例。结论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患者,早期对其进行手术治疗,解除梗阻,同时配合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肠道外营养、纠正贫血、积极预防并发症处理,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刘春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推拿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进行疗效分析。结果106例肩关节周围炎推拿手法治疗效果优59例,良好43例,减轻4例,无效为0例。结论推拿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安全、有效、快速。

    作者:张丽波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压疮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 VSD 材料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压疮的效果与护理的措施。方法对21例压疮患者使用 VSD 覆盖,并予负压持续吸引的治疗护理。结论 VSD 更能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加快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节约人力物力,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罗碧华;廖月荣;李健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67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67例白内障患者,按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7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30例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视力以及并发症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46眼(88.5%)视力恢复,对照组35眼(87.5%)恢复,两者差异无显著(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仅5例(13.5%),对照组14例(46.7%),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白内障患者视力,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值得推广。

    作者:宁汉姣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浅谈羊水栓塞的诊疗

    目的:探讨孕妇羊水栓塞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孕妇病历资料的全面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征观察和临床实践,总结出系统全面的诊疗方案。结论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治疗主要做到纠正呼吸循环衰竭、抗过敏、防止 DIC 及多脏器功能障碍、适时终止妊娠。

    作者:姚永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抢救及实施复苏技术对改善窒息患儿的预后影响

    目的:研究探讨抢救实施复苏技术对改善窒息患儿的预后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3年我院60例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窒息患者抢救及实施复苏技术对改善窒息患儿的预后的影响情况。结果本组60例患儿中,59例患儿经抢救及实时复苏技术而抢救存活,仅1例患儿因重度窒息终抢救不利而死亡。结论及时地抢救及实施复苏技术对改善窒息患儿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权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血栓通注射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10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51例患者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1例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做对比性分析。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且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血液粘稠度,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因其疗效显著,使用方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赵淑慧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浅谈颈椎病的护理

    目的:探讨颈椎病的社区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临床观测,结合患者的病况以及社区护理的实际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并做出系统的经验总结。结论社区护理对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有显著的作用,必须要深入的探讨,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水平。

    作者:朱丽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单排螺旋 CT 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其应用

    目的:探讨单排螺旋 CT 在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肺栓塞患者的单螺旋 CT 检查结果。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肺动脉增强检查,血管截断征9例,肺动脉腔内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27例,肺动脉管壁增厚14例,肺梗死8例,楔形或不规则形磨玻璃样高密度影15例。结论螺旋 CT 肺动脉增强检查能较好的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对肺动脉栓塞能及时准确的进行诊断,对判断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春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纳洛酮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应用纳洛酮联合阿昔洛韦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医院就诊的50例病毒性脑炎小儿患者的资料,再将这50例小儿患者随机分为一组和二组各25例,两组都给予常规治疗外,一组只给予阿昔洛韦治疗,而二组给予纳洛酮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小儿患者的抽搐、头痛、呕吐等症状消失的时间以及意识清醒的时间和各种症状消失的总有效率。结果经一段时间治疗,观察分析两组小儿患者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可以发现一组的治疗效果较二组差,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时应用纳洛酮联合阿昔洛韦法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且少,安全程度高。

    作者:贺云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晚期肿瘤病人的临终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晚期肿瘤病人实施临终护理来提高病人生命质量。方法对25例晚期肿瘤病人实施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和基础护理,指导家属参与临终关怀护理。结论对晚期肿瘤病人的临终关怀护理能有效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维护病人的尊严。

    作者:钱美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颈部巨大甲状腺肿1例

    0引言我科2013年7月5日收治颈部巨大甲状腺肿一例,经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2岁。30年前发现颈前有一肿物,约核桃大小,因无疼痛不适,不影响日常生活,一直未予治疗,近5年来,肿物增大趋势明显,且伴有压气、颈部活动受限、声音嘶哑等症,为求诊治入住我科。入院查体:患者一般情况可,颈前偏右可见一约10*10*8cm 肿物(图一),上极达下颌处,下极至胸骨上窝,外侧至胸锁乳突肌后缘,肿物表面静脉充盈明显,局部无红肿、破溃,质地偏硬,无压痛,活动度差,肿物随吞咽移动度较小,左侧亦可及一2*3cm 大小肿物,质韧,边界清,颈部及周围未及肿大淋巴结。入院颈部增强CT 检查提示:双侧甲状腺体积明显增大,右侧可见一约10.0*8.5*8.3cm 团块影,可见包膜,内密度混杂,有多发钙化灶,肿块血供丰富,右颈外动脉可见参与供血,左侧可见一约直径2cm 团块影,亦可见钙化灶及斑片状低密度影,喉咽部结构受压左移,气管受压变窄。心肺肝肾功能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3.61pg/mL(参考值2.3~4.2),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1.32ng/dL(参考值0.89~1.76),超敏促甲状腺素(TSH)0.504uIU/mL(参考值0.64~6.27)。于2013年7月9日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颈部肿物切除术,术中所见:颈前带状肌已明显变薄,与肿物表面粘连,颈动脉、颈内静脉均有参与血供,肿块包膜完整,右侧颈总动脉、颈内静脉明显受压,气管明显偏移、狭窄,右侧喉返神经受压、与肿物背面有粘连,较对侧喉返神经纤细,分离、松解喉返神经后,将肿物完整切除,称重约2.0kg,术中失血约50ml,术中探查气管无软化,术后病理:双侧腺瘤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钙化、囊性变。术后病人恢复良好(图二),无饮水反呛、颜面四肢麻木等症状,声音嘶哑症状较前有改善。

    作者:王明军;毛秋粉;侯永强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基层医院手卫生执行率的现状调查与对策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手卫生执行率的现状,寻找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医院感染的防控能力。方法选择我院临床一线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我医院不同科室121名医护人员列入本次调查,包括医生46名,护士52人;医技人员23人。观察过程由院感科人员隐蔽观察手卫生的执行情况。判定标准:应洗手次数: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要求的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标准统计应洗手次数;实际洗手次数:医生和护士在进行各项治疗操作前后实际洗手或卫生手消毒的次数为实际洗手次数。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情况。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在接触患者前低为27.9%,在接触患者后高为72%,基层医院手卫生依从性较低。结论基层医院手卫生依从性需要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胡俊英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射频加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28例

    目的:探讨射频加加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49侧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的压痛点进行射频加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19例患者术后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9例仅有轻度疼痛,腰部活动不受限,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本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合并症。结论射频加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卓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