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书先;廖秀军;杨关根;沈忠;茅伟明;商善良
近年,全科团队与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相关研究逐步深入,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把握“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医改着力点,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团队服务模式的基础上衍生出的“家庭医生式服务”这一更加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现代医学观念的新型服务模式,以全科医生为责任主体、社区居民及其家庭的健康管理为工作内容、以契约关系为服务形式、提供连续、安全、有效和适宜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这是不断摸索更能贴合居民健康需求服务模式的阶段性创举,充分发挥全科医生团队各角色服务职能的作用,强化个人责任制,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构建以社区作为基础、家庭医生式服务作为核心的基本公共卫生体系,为有序、有效地落实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方案提供针对性的策略建议:增强岗位胜任力,提高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居民参与度;增强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岗位吸引力,订单定向补人力缺口;完善家庭医生首诊、转诊的实现机制等.本研究运用SWOT分析法对“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存在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当前社会环境的机遇和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建议,从而充分利用内部优势及规避外部风险,探讨该模式持续发展的可行性.
作者:张冬莹;郑婵娇;黄翔;赖秀娟;杨华杰;林之喆;余昌泽;周志衡;王家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运用超声心动图结合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分析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左室心肌运动非同步性.方法 将2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n=15)行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术,假手术组(n=10)仅开腹不做处理,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4周、8周、12周时常规超声测量心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运用QTVI技术测量左室十二节段达峰时间Ts,除以R-R间期作为校正,并计算出左室心肌运动非同步性指标:校正后左室同一室壁内达峰时间差(Intra-△T')、校正后左室同一节段内达峰时间差(Inter-△T')、校正后左室12节段达峰时间总差(Total-△T').结果 模型组大鼠术后8周及术后12周时心功能指标较术前及同期假手术组降低(P<0.05),左室心肌非同步化运动指标随手术时间延长逐渐延长,均高于术前及同期假手术组(P<0.05),其中模型组术后12周时较术后8周时前壁及侧壁的达峰时间差进一步延长(P<0.05).结论 运用QT-VI技术可检测到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左室心肌运动不同步性存在于同一室壁内、同一节段内,且早于心功能衰竭出现.
作者:彭珍;厉志洪;刘茹;张佳青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儿腹腔镜下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方法、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用腹腔镜手术治疗9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男72例,女18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2.5岁,双侧疝22例,单侧疝68例,术中发现隐匿疝12例.30例传统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男24例,女6例,均为单侧腹股沟斜疝,年龄5个月~7岁,平均2.5岁.比较小儿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术中、术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为(7.230±3.350) min,传统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8.560±5.23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平均为(0.856±0.753) ml,传统组术中出血(3.225±0.742)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住院时间为(3.125±1.216)d,传统组住院时间为(5.512±0.8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后复发与传统组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组术后并发症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切口小,损伤小,康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安全、疗效可靠;可同时发现及处理对侧隐匿性疝,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凯;杨向东;付晓君;姜磊;张大坤;陈芳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肩峰下撞击综合症是致肩关节功能受限的主要原因,常用X线检查,但图像重叠,细节显示差,为满足临床,本研究探讨MSCT与MRI的应用价值,以期为诊治提供更好的影像学依据.方法 选择经临床证实的97例患者,共97肩行MSCT及MRI扫描.按年龄分A组(39岁以下)、B组(40~ 59岁)和C组(60岁以上);按部位分左、右肩组;按A-H间距分(a组>10 mm;b组5~10 mm;c组<5 mm)组;按各型肩峰肩袖有无损伤分3组.将MSCT数据1 mm薄层重建后在工作站上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处理;MRI斜冠状位及横断位观察肩袖情况.结果 MSCT:Ⅰ型23肩,Ⅱ型30肩,Ⅲ型44肩;Ⅰ、Ⅱ型随年龄增加减少,Ⅲ型随年龄增加增加,A、B组Ⅱ、Ⅲ型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组Ⅱ、Ⅲ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型以右肩居多,左右肩Ⅲ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Ⅲ型及Ⅱ、Ⅲ型A-H间距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型所占比例高.MRI:Ⅰ型肩袖损伤8肩,无15肩;Ⅱ型损伤17肩,无13肩;Ⅲ型损伤39肩,无5肩;Ⅲ型与Ⅰ、Ⅱ型肩袖损伤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T可清晰显示肩峰形态,Ⅲ型右肩多见,随年龄增加增加,撞击综合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型;MRI可弥补MSCT不足,清晰显示肩袖,Ⅲ型较Ⅰ、Ⅱ型易致肩袖损伤.MSCT、MRI可为诊治提供更好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江凯;叶如卿;王蓼;葛明亮;邓生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1064 nm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联合胶原蛋白敷贴治疗面部色素沉着的综合临床疗效,为治疗面部色素沉着的患者寻找一种更加安全、便捷、有效的方法.方法 将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的441例面部色素沉着的患者,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随机分为3组,A组148例,B组150例,C组143例;A组用1064 nm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联合胶原蛋白敷贴治疗,B组单用胶原蛋白敷贴治疗,C组单用1064nm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治疗前后要求患者严格防晒、避光.3组分别治疗12周,在治疗0、1、2、4、8、12周分别观察各组色素改变的情况,并记录结果,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总有效例数105例,总有效率70.95%,B组总有效例数49例,总有效率32.66%,C组总有效例数57例,总有效率39.86%;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见复发病例及明显不良反应;B组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5例复发;C组出现激光后色素沉着斑7例.结论 1064 nm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联合胶原蛋白敷贴治疗面部色素沉着疗效确切,治疗效果优于单用胶原蛋白敷贴治疗和单用1064 nm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单用激光带来的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面部色素沉着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方木平;梁虹;王珊珊;吴一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复方甘草酸苷、胱氨酸、哈西奈德与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白芍总苷对外周血CD4+、CD8+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147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胱氨酸,外用哈西奈德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白芍总苷,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比较;记录所有患者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抽取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样,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查外周血中CD4+、CD8+细胞亚群,比较治疗前后CD4+、CD8+细胞亚群变化,并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比较2组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痊愈22例,显效4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复发3例,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39例,有效16例,无效3例,复发9例,治疗组痊愈率、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D4+、CD8+细胞亚群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主要不良反应为低钾、水肿、血压升高,但均不影响治疗.结论 白芍总苷能调节外周血CD4+、CD8+细胞亚群,与复方甘草酸苷、胱氨酸、哈西奈德联合治疗斑秃能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
作者:袁丞达;王小勇;寇霄;王敏磊;应航宇;陶承军;邬成霖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西洛他唑对改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及其对脑内代谢物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治疗100例VCIN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复康800 mg,口服,3次/d,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100 mg,口服,3次/d.2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和认知事件相关电位检查测定认知功能,并进行颅脑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观察2组治疗前后脑内代谢物质的变化.采用SPSS 19.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研究组3个月后MoCA评分(25.5±2.1)分、MMSE评分(25.3±2.1)分、BI评分(43.6±4.8)分、神经递质和P300潜伏期(6.4±2.3)μV及波幅(332.8±24.3) m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数42例,有效率91%,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1,P<0.05).结论 西洛他唑可有效改善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提高认知功能,而颅内递质的改变可能是其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范录平;刘绪明;张有超;张荷慧;潘鹤松;叶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考察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治疗成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8月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成年患者48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7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4.9±18.2)岁.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4例,单药治疗组(A组)接受雾化吸入布地奈德,200 μg/次,早中晚各1次;联合治疗组(B组)接受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布地奈德用法用量与A组相同;特布他林雾化吸入,1.25 mg/次,早中晚各1次.用药10 d后,比较2组患者症状体征(咳喘次数、肺部喘鸣音)和肺功能改善情况[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和FVC/FEV1比值)].结果 用药后,2组喘息缓解时间(Z=-2.0,P=0.04)、哮鸣音基本消失时间(Z=-2.65,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肺功能方面,2组FEV1、FVC无差异,但FEV1/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62,P<0.001).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20,P<0.05).其中,A组临床控制有2例,显效4例,好转11例,无效7例;B组分别是6例,12例,6例,0例.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急性发作状态,较单药布地奈德具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推荐作为临床常规联合用药方案之一.
作者:叶军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选择性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钠对断肢再植术后吻合血管及其成活率的影响,探究其再植术后镇痛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 实验选用成年SD大鼠共60只,雄性,随机分为3组,安慰剂组、对照组、治疗组,分别把左侧大腿中上1/3水平环形离断,然后再将断肢进行再植,对照组用吗啡注射液,治疗组用帕瑞昔布钠镇痛,术后连续给予3d,并术后3d、5d、7d、10 d观察肢体成活情况,并根据血管造影及显微镜下观察吻合血管的通畅及血栓等情况.结果 60例大鼠断肢再植术后出现断肢坏死,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安慰剂组5例,其余均成活.对照组及治疗组成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活肢体血管吻合口处内膜生长良好,吻合口通畅,无血栓形成.结论 帕瑞昔布钠对大鼠断肢再植术后治疗不影响对吻合血管通畅,不损伤内膜,未增加血栓形成,可提高断肢成活率.
作者:宋永焕;丁健;封晓亮;杨景全;王安远;李士;陈星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80岁以上急腹症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较高,本研究主要探讨提高80岁以上急腹症患者围手术期生存率的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2012年7月-2014年3月收治的135例接受急诊手术治疗的80岁以上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资料随访至2014年7月,分析总结提高80岁以上患者围手术期生存率的处理方法.结果 135例80岁以上急腹症患者年龄80 ~101岁,平均(83.6±2.0)岁,其中男性73例,女性62例;治愈99例;好转24例,经随访现生存22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或转院)5例,经随访现生存2例,死亡2例,失访1例;院内死亡7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例死于心肌梗死,2例死于急性肺栓塞,1例死于脑干出血,院内病死率为5.19%;共随访117例,随访率91.41%.随访至2014年7月患者生存率为91.85%.术后并发症46例次:手术切口感染20例,肺部感染10例,术后认知障碍9例,应激性溃疡出血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结论 积极地术前准备、防治感染和休克,适当地选择手术时机、手术和麻醉方式,加强营养支持,合理处理并存病是提高急诊手术成功的关键步骤,是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手段.
作者:杜召辉;王振杰;邱兆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疗法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46例DTC术后、放射性131I治疗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3)与对照组(n=73),观察组给予TSH抑制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后3年及5年肿瘤复发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以及远处转移率.所有患者均于全身麻醉下实施甲状腺切除术,其中112例行甲状腺全切术,其余34例患者行甲状腺次全切术,对于术中快速病理提示淋巴结转移患者,给予颈部淋巴结功能性清扫术.结果 观察组术后3年肿瘤复发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以及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4%、2.7%、2.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0%、15.1%和12.3% (P <0.05或P<0.01);术后5年观察组肿瘤复发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以及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1%、2.7%和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5%、19.2%和16.4%(P<0.05或P<0.01).结论 DTC患者术后的TSH抑制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肿瘤复发率、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徐校成;王可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本研究探讨近3年温州市三级综合医院成年住院患者死亡原因及其分布特点,为目前该市的疾病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近3年温州市综合医院同期存活(231 752例)、死亡(9546例)患者的一般情况、死亡原因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采用ICD-10疾病和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统计标准(卫统8表-1)进行分类;通过卫生部死因登记报告专用软件deathReg2005进行统计,用Excel和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温州地区三级综合医院近3年住院死亡率为4.12%.第一死因分别是损伤与中毒(~ 50岁),恶性肿瘤(50~ 60岁),心脏病(60 ~ 70岁),脑血管病(70 ~80岁),自然死亡(80岁~).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损伤中毒和呼吸道疾病是近3年温州地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男性心脏病死因顺位提前,女性死因顺位中损伤与中毒提前.脑出血、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癌、脑栓塞为前四位单种死因.结论 改善交通与环境,加强饮食卫生;减轻男性公民的社会心理压力,戒除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女性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做好社区老年人医疗保健工作,提高其自我保健能力,这些将是以后预防保健的重点.
作者:马继红;朱峰;陈浩然;李德泉;吴青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经阴道无痛取卵术的效果.方法 将90例行阴道穿刺取卵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n=30).A组:依托咪酯0.1 mg/kg;B组依托咪酯0.15 mg/kg;C组组依托咪酯0.2 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患者保留自主呼吸,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术中发生体动反应或者皱眉时,追加依托咪酯诱导量的1/5~1/3来加深麻醉.当血压低于基础血压30%或心率低于50次/min时分别给予麻黄碱或阿托品处理,当血氧低于90%时给予托下颌,面罩加压给氧,人工辅助呼吸,以保证呼吸道通畅.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5 min(T1),手术结束时(T2),患者清醒时(T3)的MAP、HR和SpO2变化;同时进行麻醉效果评定;并对麻醉相关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在T0、T1、T2和T3各时间的MAP、HR和Sp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评价B组和C组评定为优的例数明显多于A组(P<0.05).C组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肌阵挛均高于A组和B组(P<0.05).而宫缩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咪酯0.15 mg/kg复合瑞芬太尼1μg/kg用于经阴道穿刺取卵在达到满意麻醉效果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
作者:杨鸿源;蔺杰;白耀武;钱金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心理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56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银屑灵冲剂,1包/次,3次/d,冲服;皮损部位采用氯氟舒松软膏涂抹治疗,2次/d;观察组(n=5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言语交流、医患共同研究分析、宣传教育及心理安慰等各种措施予以心理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银屑病评分标准(P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痊愈32例,显效16例,好转6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痊愈21例,显效18例,好转12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9.6%,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ASI、DLQI、SAS和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3.32±2.21,7.41±2.17,35.85±4.82,40.34±5.12)降低较对照组(8.65±3.45,10.79±3.22,40.54±5.73,45.36±5.53)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 心理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可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琳;王婷;刘晓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高专培养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能适合社会岗位所需,做好社区康复事业.方法 遴选32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生,进行社区康复各项技能培训,教学和实践内容都紧密结合社区康复的特点,改变坐等患者上门求医的方式,让学生走出学校,跨进社区,走进家庭,参与社区医院-家庭康复综合模式的实践,对患者和家庭给予简易康复技术指导,把以“人”为中心的全科医学理念渗透到社区康复的服务中.结束后发放调查表,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00%的患者满意;93.75%的学生觉得学习收获很大或较大;78.13%的学生掌握社区康复技术;75%的学生掌握家庭资源的评估;100%的学生掌握康复档案的建立;81.25%的学生熟悉医患沟通的技巧;71.88%的学生熟悉康复训练方案的制定.结论 在社区职场环境中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进行社区康复各项基本技能的培训与实践,把康复治疗技术教育与社区康复紧密结合,既能在社区康复中强化全科医学理念,体现“以家庭为单位”和以“人”为本连续性服务的全科医疗专业特征;又能改变传统康复医学教学模式的单调性,有助于学生在基于行业的情境实践中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能力培养体系.
作者:王静;钭慧敏;谢华南;来春燕;吴梅娟;徐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介入栓塞治疗对胎盘植入、疤痕子宫妊娠、引产、顺产、剖宫产、前置胎盘妊娠等相关妊娠预防和治疗出血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以来宿州市立医院收治103例妊娠有关出血,19例胎盘植入,6例疤痕子宫妊娠,6例引产后出血,17例顺产后出血,5例前置胎盘妊娠,50例剖宫产后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用明胶海绵颗粒及明胶海绵小条在庆大盐水输送下,缓慢注入子宫动脉,以子宫动脉远段及分支血流消失作为栓塞目的.应用于清宫或产后出血.结果 79例出血患者,77例介入治疗后止血效果理想,止血率97.46%,2例止血失败,术后仍出血行子宫切除,24例预防性栓塞,1周内清宫,出血量40~ 100 ml不等,平均70 ml,除子宫切除者,其他患者没有出现较为严重合并症.患者出院后随访,除子宫切除病例,其他患者月经均在2月内复潮,周期月与经量与以前相比变化不明显.结论 介入栓塞术对患者起效迅速,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较快,能保留女性子宫,维持女性正常生理功能,特别是要求再次生育的年轻女性,对女性心理能起到极大安慰,是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极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孔辉;丁勇;芦亚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乡级儿童保健队伍是儿童保健工作的具体操作者和执行者,是妇幼保健网络基础的一环,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的正常开展,进而影响整体儿童保健工作的质量.为了解长沙市乡级儿童保健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长沙市乡级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对长沙市9个县(市)区在岗的300名乡级儿童保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MicrosoftExcel对原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乡级儿童保健人员基本情况:69%年龄<35岁;89%为专科学历以下学历,仅11%为本科及以上学历;99.4%为初、中级职称;从事儿童保健工作年限<3年者占64%,而>10年者仅占8%.结论 乡级儿童保健队伍存在人员数量不足、学历层次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些情况导致儿童保健工作难以高质量完成.政府要加大对儿童保健工作的投入力度,通过多种途径改善乡级队伍的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确保《两纲》规定的儿童保健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作者:朱琳;侯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脑肿瘤手术患者特别是输血后,并发术后感染的危险性显著增加,给临床治疗与术后恢复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脑膜瘤手术输血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相互因果关系,揭示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观察2012年3月-2014年3月360例患者(男性患者192例,女性患者168例)的术后感染情况,以患者是否并发术后感染为因变量,同时以选择术后感染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自变量,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 =3.318,P=0.032)、手术时间(OR =3.281,P=0.028)、术中出血量(OR=5.133,P=0.001)、术中输血量(OR =4.518,P=0.003)、术前合并呼吸(OR=2.993,P=0.016)、肝(OR=2.905,P=0.046)、肾(OR=3.020,P =0.047)功能障碍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OR=2.872,P=0.044)、术中出血量(OR=3.000,P=0.026)、输血量(OR=3.013,P=0.021)与术前合并呼吸疾病(OR=3.018,P=0.035)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与术前合并呼吸疾病等是脑膜瘤手术输血患者并发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的关键在于做好术前评估与围术期输血管理.
作者:许宏亮;刘玮;方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考察在脊柱转移瘤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的临床效果,并与应用低黏度骨水泥的临床效果作比较.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8月收住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外科行PVP手术的脊柱转移瘤患者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2例),治疗组在手术中给予高黏度骨水泥,对照组给予低黏度骨水泥.结果 全部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时,2组患者疼痛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疼痛症状改善、脊柱功能评分的改善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分别是P=0.0283,P<0.001);治疗组患者止痛药的使用等级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并发症更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治疗组有2例(12.5%)渗漏,对照组有4例(33.3%)渗漏,1例(8.3%)肺栓塞,2例(16.7%)毒性反应和1例(8.3%)邻椎骨折].结论 在脊柱转移瘤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较低粘度骨水泥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疼痛症状和脊柱功能评分得到良好的改善,且手术并发症更少,推荐在临床合理应用.
作者:何齐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心电学及生物标志物动态变化在急性肺栓塞诊疗和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住院确诊的17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电学特点及动态变化,结合D二聚体(D-D)、肌钙蛋白I(cT-nI)、B型脑利钠肽前体(Pre-BNP)、C反应蛋白(CRP)等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①入院时心电图变化主要包括SI >0.1 mV者9例,SⅠQⅢTⅢ者4例,aVR终末呈R波者10例,胸前导联T波倒置6例,窦性心动过速6例,完全/或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者2例.有效治疗后心率下降、心前区导联T波演变、TⅢ倒置变浅或转直立、QⅢ减小或消失,aVR终末R波振幅下降,QTcd降低.②3例死亡病例SⅠ、QⅢTⅢ、avR终末R波以及广泛心前区导联T波倒置发生比率明显增高.死亡患者较存活病例QTcd明显增大[(80.2 ±34.5)ms/(74.8 ±33.7)ms].③生物标志物DD(78.6%)、Pre-BNP(64.3%)、LDH (64.3%)、CK-MB(50.0%)升高为常见.④死亡组DD、Pre-BNP和肌钙蛋白I/T的异常升高发生率均为100%,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 分析心电学及其动态变化,并结合血生物标志物,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疗效评估、危险分层、预后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吴晶晶;王炳银;陈润祥;何振山;刘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