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短期综合干预研究

李丽;牛志民;梅松丽;宋玉婷

关键词:医学生, 智能手机成瘾, 短期综合干预, 应用, 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短期综合干预模式在医学生智能手机成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辽宁医学院(2016年3月更名锦州医科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大班20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际完整参与研究过程的有169名学生,其中实验组84名学生,对照组85名学生.教学前后,分别使用中文智能手机成瘾量表和Barratt冲动量表以及智能手机使用时长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调查.结果 短期综合干预后,实验组学生每天智能手机使用时长显著缩短(P<0.05),智能手机成瘾各因子得分和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 短期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医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同时在调节负性情绪、自我控制、应对挫折和人际沟通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担任外科学见习带教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在外科基地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陪)学员能否胜任外科学基础技能操作的见习带教任务.方法 采取实验对照方法.随机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外科基地规培学员及高年资外科临床医师各6人作为临床带教教师;将在医院参加见习的广州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20名见习学生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由规培学员带教的为实验组,高年资外科临床医师带教的为对照组.两组学生接受两组不同师资授课后,比较两组学生的外科学基础技能操作,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学效果.结果 两组学生技能考核成绩无明显差别,P>0.05;实验组学生对其带教的规培学员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对临床医师的评价,P<0.001.此外,带教的规培学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学员所获评价明显高于本科学历的学员,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培学员在外科学基础技能操作的教学效果与高年资医师无明显差别,能够胜任外科学基础技能操作的见习带教任务,并且更受见习学生的认可与欢迎.

    作者:王军伟;赵伟;夏金堂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健康管理与促进类专业设置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通过对健康管理与促进概念内涵的界定,分析了《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在医药卫生大类中增设健康管理与促进类的必要性,阐释了健康管理与促进类专业体系的构建,并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实践为例,提出了在大健康背景下,卫生类高职院校开展健康服务相关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实践路径.

    作者:祁义霞;任光圆;董晓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利用品管圈活动提高临床护士论文撰写能力的探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临床护士论文撰写能力的作用.方法 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内分泌科23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成立护士品管圈小组,通过文献检索和院内调研,调查护士撰写、发表论文的困难因素.品管圈开展了邀请专家辅导、圈员自学与交流、期刊信息收集、医院论文政策了解、论文经济奖励、建立论文查新与检索条件、订阅整理护理期刊和戴明环(PDCA循环),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等持续改进措施,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的论文撰写情况.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1年后,护士论文投稿数、正刊录用篇数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后的科技核心期刊录用篇数、中文核心期刊录用篇数和普通期刊录用篇数高于实施前,但是实施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名圈员科研能力进步情况自评,实施后分值均高于实施前;护士参加医院护理知识竞赛和主持医院护理知识讲课人数在实施后均有提高,其中主持医院护理知识讲课人数实施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护士学习与科研理论水平,促进护士论文撰写与发表.

    作者:杨贵云;郑超;李滕;刘霞;胡汉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积分制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积分制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7班和8班8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积分制考核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考核方式.通过对比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和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积分制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学生在期末考试各类题型的单项成绩和总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学生,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88.1%的学生对积分制表示满意.结论 积分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了病理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唐群;吴华;雷久士;余颜;刘春燕;陈丽;张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等医学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高等医学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深入到校园的各个领域中,是现代医学院校发展的关键.在医学院校普遍使用管理软件的情况下,如何改变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是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的关键.信息共享机制的研究和建立,既是对现行信息管理体制提出的新要求,也引发了管理职能的变革.本文在深入分析医学院校现有管理信息模块、系统工作状况和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组织机构、服务功能、队伍培养和战略规划4个方面人手,提出了适合医学院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作者:温晓磊;陈欣;张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地方医药院校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困境与对策

    地方医药院校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困难现象普遍存在.为了顺利完成招生任务,确保研究生招生工作取得成效,地方医药院校应当坚持特色发展,提升学科实力,通过明确招生专业范围、调整二级学科目录、完善考试内容和方式等完善跨学科招生体系.同时,积极争取招收优秀的推荐免试学生,加强与一流大学和医药企业的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并做好招生制度建设、招生队伍建设和招生宣传工作等,吸引优质生源和扩大生源来源.

    作者:王志斌;吴东方;梁韶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美国继续医学教育模式的特点与启示

    20世纪80年代初,继续医学教育的概念引入我国.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的建立借鉴了美国继续医学教育的经验.本文从7个方面阐述了美国继续医学教育模式的特点:①继续医学教育与医师执照再注册挂钩;②医师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必修内容;③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学时要求;④认证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主办单位;⑤医学学术团体为医师成功再注册提供支持;⑥限制继续医学教育的商业赞助;⑦多样化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方式.通过了解美国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及其成功经验,获得3个方面的有益启示,对于完善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将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马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我国预防医学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效果的Meta分析

    分析评价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考克兰图书馆、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国内关于对比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和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应用效果的研究,共检索出244篇文献,所有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1月.经过筛选终纳入9篇文献,共计1539例教学对象,使用软件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12.0对提取数据进行分析.本次Meta分析结果表明,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在理论考核方面两种教学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总体上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值得推广.但是,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在我国医学教育的应用仍然不普及,且现有研究质量普遍不高,未来需要更大规模的多中心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其教学效果.

    作者:姜红;许芳;范孟楠;杨敏;杨柳;黄宏伟;党少农;马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同济大学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

    2010年10月,上海市正式启动了教育部批准实施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同济大学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从2011年开始,将招收的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实行“5+3”培养模式.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该模式下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及毕业后状况的调查分析,查找问题,总结经验,为提升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改进方案.

    作者:钱曙蕾;赵苗苗;余佳;林琳;李金慧;李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医科类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科类研究生的生涯规划现状.方法 以上海市某高校2015届全体医科类研究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部分研究生对自己就业的优劣势等较为清楚,且普遍认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然而,多数研究生并未实际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且在医学各细分学科研究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数研究生认为,应该在入学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选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式是讲座,尤其是成功校友的讲座.在职业选择上,多数研究生首先考虑的是发展空间.结论 推进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加强研究生的自我认知、提早规划开展,并应该在医科细分专业间实现均衡发展.

    作者:白鸽;李颖;王盛;张镭;杨晓雯;于专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知识管理视角下的诊断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诊断学是临床课程的基础,是医学生从基础学习转向临床学习的必修课程.本文针对教学活动中知识转化的特性,依据知识管理的概念模型,构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诊断学课程教学模型,模型中设计了组织结构、学习目标、学习文化环境、信息技术支撑等要素,以保障教学活动的知识转化.此模式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的隐性知识共享交流,对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培养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翟倩倩;雒保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标准化病人在妇产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妇产科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取锦州医科大学(原辽宁医学院)2009级和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四年级24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引入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采用考核和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其可行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学生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90.0%以上的学生对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法表示赞同.结论 将标准化病人引入妇产科学实践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值得深入探讨和推广应用.

    作者:肖莉;孙雪竹;李亚娟;曹芳蕾;张欢;李立红;苏畅;倪晓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第一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基础外科培训综合考试结果解析

    目的 检验第一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选择2014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学校进行第一年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31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基础知识多选题和临床技能多站式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模式,对外科规范化培训后的住院医师进行综合考核,并在考试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住院医师临床基础知识多选题考试的平均分为(71.41 ±6.12)分,区分度为0.146;临床技能多站式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平均分为(74.66 ±4.39)分,区分度为0.578.结论 综合考试模式可以有效地、客观地评价住院医师的综合能力,同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及考试的评价,有助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帮助住院医师有效地建立临床思维模式,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作者:齐心;刘占兵;翟伟;李岩;李海潮;王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慢性病管理认知和能力培养的年级差异分析

    目的 对比研究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对慢性病管理的认知和能力培养状况的年级差异,为提高预防医学慢性病管理能力,改进预防医学教学模式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我国中部地区某部属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277名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预防医学专业各年级学生对我国当前慢性病管理情况认知不足,对慢性病防控责任和管理能力培养必要性的认知趋于一致,都希望通过社区实践和临床技能培养提高自身慢性病管理能力.仅有24.9%的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愿意从事慢性病预防的相关工作,从业意愿是影响学生慢性病管理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结论 调查对象对于慢性病管理的认知情况不太理想,但知晓意愿较强;当前预防医学教学模式并不完全有利于本科学生慢性病管理能力的培养,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革新.

    作者:吴晶;吴溢帆;刘军安;梁渊;王齐;孙奕;卢祖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院管理人员现况调查与培训需求分析

    目的 了解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院管理人员现状和培训需求,为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调整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举办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院管理基础课程培训班,培训后对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并整理分析.结果 医院管理人员学历层次不高,职业化管理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兼职现象普遍;认同率较高的培训内容为公立医院改革、医院等级评审、医院品牌建设、领导艺术、医患沟通策略.结论 改善医院管理人员的专业结构和学历层次,科学规范地开展管理培训,推进管理队伍职业化进程,有助于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曾晓燕;黄建强;李瑶;兰光明;杨小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心理与职业发展特点研究

    目的 探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的心理与职业发展特点.方法 以进入综合医院进行规范化培训的95名住院医师为实验组,以从事多年医疗工作的48名临床专家为对照组.借助问卷和量表,对他们的职业兴趣、职业责任感、职业心理素质、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等进行评定,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对照组医师职业责任感、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心理素质量表的得分明显高于实验组医师,其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实验组医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医师职业兴趣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住院医师的积极应对方式优于年资高的临床专家,但是其职业心理素质、责任感、自我效能感有待提高,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与重视.

    作者:金文岚;陈志青;陈敏生;陈进;孙锦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医学形态学整合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效果

    实践教学是保证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为了实现教育部、原卫生部提出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大连医科大学进行了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和七年制医学形态学整合实验课程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器官为中心,以疾病为主导,以病例为主线,进行解剖学、组织学和病理学等相关实验课程纵向和横向的整合,建立医学形态学整合实验课程模式,实施综合性实验、应用性实验、微型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创新设计性实验和医学科学前沿课题讲座,注重多元化考核方法.建立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此课程模式有助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为探索建立“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深化长学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宏颖;孙雷;宋波;王华新;李连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加强医教协同 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

    本文作者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文章根据其2015年10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医学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反思——面向21世纪医学人才培养国际会议”上的讲话改编而成.本文从6个方面概括了近年来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取得的显著成绩,同时阐述了为促进医学教育健康发展所需要着力做好的7个方面的工作.

    作者:张大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美国特色医学课程研究

    美国的医学教育引领着世界医学教育的发展,其课程设置极具特色.美国的医学院校积极进行课程改革,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课程.我国的一些医学院校学习美国的医学教育,研究其课程设置及其所蕴含的先进医学教育理念.本文通过对美国某些医学课程的研究,挖掘其特色,为我国医学院校提供借鉴.

    作者:白诗萌;朴杰;肖海;曹德品;杨立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学术型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

    汇总整理近年7所国内和7所欧美日等国外医学院校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了解国内外医学研究生培养现状,并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分析我国学术型医学硕士研究生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及重要性、授课方式及考核方式,为优化我国学术型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提升其整体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刘涛;苑媛;张晶晶;文磊;李文霞;万毅;何婀妮;李晓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