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学术型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

刘涛;苑媛;张晶晶;文磊;李文霞;万毅;何婀妮;李晓康

关键词:学术型医学硕士研究生, 课程体系, 研究
摘要:汇总整理近年7所国内和7所欧美日等国外医学院校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了解国内外医学研究生培养现状,并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分析我国学术型医学硕士研究生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及重要性、授课方式及考核方式,为优化我国学术型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提升其整体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担任外科学见习带教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在外科基地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陪)学员能否胜任外科学基础技能操作的见习带教任务.方法 采取实验对照方法.随机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外科基地规培学员及高年资外科临床医师各6人作为临床带教教师;将在医院参加见习的广州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20名见习学生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由规培学员带教的为实验组,高年资外科临床医师带教的为对照组.两组学生接受两组不同师资授课后,比较两组学生的外科学基础技能操作,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学效果.结果 两组学生技能考核成绩无明显差别,P>0.05;实验组学生对其带教的规培学员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对临床医师的评价,P<0.001.此外,带教的规培学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学员所获评价明显高于本科学历的学员,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培学员在外科学基础技能操作的教学效果与高年资医师无明显差别,能够胜任外科学基础技能操作的见习带教任务,并且更受见习学生的认可与欢迎.

    作者:王军伟;赵伟;夏金堂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口腔材料学“融合临床”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口腔材料学是口腔医学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与口腔临床专业课程关系密切.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口腔材料学课程与口腔临床专业课程分开进行教学,割裂了口腔医学知识的系统性.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材料学“融合临床”的教学模式将口腔材料学的授课分散、整合到相关临床专业课程中,加强了口腔材料学与口腔临床的联系,同时编写出版了适合于该模式的教材.采用该教学模式后,教师在课堂上用于背景知识及相关临床概念讲解的时间减少了60% ~ 70%,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显著提高,口腔材料学的考试成绩平均提高8.1%.

    作者:赵信义;唐立辉;李石保;龚旭;王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北医接收境外交换生参与临床轮转项目的管理与优化

    目的 比较中外接收境外交换生参加短期临床轮转的管理模式,借鉴国际经验,分析北京大学医学部(北医)在接收境外短期交换生参加临床轮转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通过工作资料总结和相关人员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比较北医与其22所境外合作院校接收境外短期交换生参加临床轮转管理中的异同.结果 北医的项目在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规模较小、教学安排有待优化、申报机制落后、校内管理不尽完善、评估认证机制不健全、宿舍欠缺、安全和保险要求有待提高等问题.北医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如设立临床轮转项目小学期、明确申报规定和要求、建立申报信息化系统、将境外交换生纳入校内人员统一管理系统、完善评估认证体系、提高人文关怀、审核必备的疫苗和保险材料以加强安全管理等.结论 接收境外交换生来华短期临床轮转是医学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医应当借鉴国际经验,优化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的质量和规模.

    作者:杜伟伟;刘焰葳;张蕾;孙秋丹;能伟刚;李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模拟教学效果探析

    追踪和比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入第二阶段培养即住院医师轮转期间的表现,分析探讨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模拟教学课程改革的成效和未来改进的方向,从而就模拟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病例教案设计、高端智能模拟人系统应用开发等方面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作者:梁书静;姜冠潮;张斯琴;叶辉;钱晓伟;陈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医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短期综合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短期综合干预模式在医学生智能手机成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辽宁医学院(2016年3月更名锦州医科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大班20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际完整参与研究过程的有169名学生,其中实验组84名学生,对照组85名学生.教学前后,分别使用中文智能手机成瘾量表和Barratt冲动量表以及智能手机使用时长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调查.结果 短期综合干预后,实验组学生每天智能手机使用时长显著缩短(P<0.05),智能手机成瘾各因子得分和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 短期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医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同时在调节负性情绪、自我控制、应对挫折和人际沟通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丽;牛志民;梅松丽;宋玉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我国预防医学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效果的Meta分析

    分析评价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考克兰图书馆、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国内关于对比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和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应用效果的研究,共检索出244篇文献,所有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1月.经过筛选终纳入9篇文献,共计1539例教学对象,使用软件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12.0对提取数据进行分析.本次Meta分析结果表明,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在理论考核方面两种教学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总体上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值得推广.但是,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在我国医学教育的应用仍然不普及,且现有研究质量普遍不高,未来需要更大规模的多中心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其教学效果.

    作者:姜红;许芳;范孟楠;杨敏;杨柳;黄宏伟;党少农;马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利用品管圈活动提高临床护士论文撰写能力的探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临床护士论文撰写能力的作用.方法 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内分泌科23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成立护士品管圈小组,通过文献检索和院内调研,调查护士撰写、发表论文的困难因素.品管圈开展了邀请专家辅导、圈员自学与交流、期刊信息收集、医院论文政策了解、论文经济奖励、建立论文查新与检索条件、订阅整理护理期刊和戴明环(PDCA循环),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等持续改进措施,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的论文撰写情况.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1年后,护士论文投稿数、正刊录用篇数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后的科技核心期刊录用篇数、中文核心期刊录用篇数和普通期刊录用篇数高于实施前,但是实施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名圈员科研能力进步情况自评,实施后分值均高于实施前;护士参加医院护理知识竞赛和主持医院护理知识讲课人数在实施后均有提高,其中主持医院护理知识讲课人数实施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护士学习与科研理论水平,促进护士论文撰写与发表.

    作者:杨贵云;郑超;李滕;刘霞;胡汉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第一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基础外科培训综合考试结果解析

    目的 检验第一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选择2014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学校进行第一年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31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基础知识多选题和临床技能多站式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模式,对外科规范化培训后的住院医师进行综合考核,并在考试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住院医师临床基础知识多选题考试的平均分为(71.41 ±6.12)分,区分度为0.146;临床技能多站式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平均分为(74.66 ±4.39)分,区分度为0.578.结论 综合考试模式可以有效地、客观地评价住院医师的综合能力,同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及考试的评价,有助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帮助住院医师有效地建立临床思维模式,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作者:齐心;刘占兵;翟伟;李岩;李海潮;王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学术型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

    汇总整理近年7所国内和7所欧美日等国外医学院校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了解国内外医学研究生培养现状,并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分析我国学术型医学硕士研究生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及重要性、授课方式及考核方式,为优化我国学术型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提升其整体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刘涛;苑媛;张晶晶;文磊;李文霞;万毅;何婀妮;李晓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以案例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对医学生专业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探讨

    目的 探讨以案例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实验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湖北民族学院2012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学生.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和理论考核方法,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学生局部解剖学成绩及其对该课程学习相关指标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BL教学方法强化了局部解剖学教学实践,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者:谭刚;张莉;吴刚;谭文波;王振富;吴建清;陈龙菊;李国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转化医学虚拟实验室课件在医学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转化医学实验教学在医学生培养中日益重要.针对传统的单一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医学生学习转化医学实验的现状,尝试将新的虚拟实验教学方式应用于医学生教学,结合虚拟转化医学实验技术和课程的特点,努力探索转化医学实验教学的新模式.方法 将自主开发的转化医学虚拟实验室课件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80名本科生教学中进行展示、试用和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 98.3%的学生对转化医学虚拟实验室课件持肯定态度,82.2%的学生对其整体教学效果予以肯定.学生对于该课件在虚拟教学方式、实验技能掌握和考核方式等3个方面的教学效果的评分在3.64分~4.35分之间(满分为5分).学生对于该课件使用体会的评分在3.50分~4.12分之间(满分为5分);同时,学生提出了改进课件技术细节等意见.结论 转化医学虚拟实验室课件可以显著提高医学生实验教学效果,使实验教学更为直观、更具有可感知性,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蒋平;周琼;余一旻;傅迎美;李春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骨科学临床教学视频资源库的规范化建设与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骨科学临床教学视频资源库规范化建设流程和效果的初步评价.方法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随机选取的临床医学专业40名毕业生进行骨科学临床教学视频资源库的需求调查和分析;采集和规范整理视频资源,调查学生对骨科学视频资源库的满意度;随机选择临床医学专业80名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方法并利用骨科学临床教学资源库,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测试并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学生均希望得到临床教学资源库的帮助,学生对骨科教授查房视频和骨科手术视频为需要,占比分别为77.5%和72.5%,有65.0%的学生希望通过固定网站平台获得视频资源,有57.5%的学生希望视频时长为20分钟~30分钟;共采集并整理得到132个视频短片,按照骨科学分类,每个类别设置7个维度;学生对视频资源库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例依次为生动形象(82.5%)、实用性(82.5%)、高效性(70.0%)、权威性(57.5%)和全面性(52.5%).实验组学生的问诊测试、体格检查测试及实践操作测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学临床教学资源库的规范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优质的教学资源库应当以需求分析和教学大纲为基础,进行广泛、科学地采集和整理,定期反馈评价和优化,还要结合网络进行开发利用.

    作者:谢江涛;谢远龙;雷军;蔡林;王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医科类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科类研究生的生涯规划现状.方法 以上海市某高校2015届全体医科类研究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部分研究生对自己就业的优劣势等较为清楚,且普遍认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然而,多数研究生并未实际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且在医学各细分学科研究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数研究生认为,应该在入学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选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式是讲座,尤其是成功校友的讲座.在职业选择上,多数研究生首先考虑的是发展空间.结论 推进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加强研究生的自我认知、提早规划开展,并应该在医科细分专业间实现均衡发展.

    作者:白鸽;李颖;王盛;张镭;杨晓雯;于专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知识管理视角下的诊断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诊断学是临床课程的基础,是医学生从基础学习转向临床学习的必修课程.本文针对教学活动中知识转化的特性,依据知识管理的概念模型,构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诊断学课程教学模型,模型中设计了组织结构、学习目标、学习文化环境、信息技术支撑等要素,以保障教学活动的知识转化.此模式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的隐性知识共享交流,对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培养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翟倩倩;雒保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心理与职业发展特点研究

    目的 探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的心理与职业发展特点.方法 以进入综合医院进行规范化培训的95名住院医师为实验组,以从事多年医疗工作的48名临床专家为对照组.借助问卷和量表,对他们的职业兴趣、职业责任感、职业心理素质、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等进行评定,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对照组医师职业责任感、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心理素质量表的得分明显高于实验组医师,其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实验组医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医师职业兴趣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住院医师的积极应对方式优于年资高的临床专家,但是其职业心理素质、责任感、自我效能感有待提高,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与重视.

    作者:金文岚;陈志青;陈敏生;陈进;孙锦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健康管理与促进类专业设置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通过对健康管理与促进概念内涵的界定,分析了《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在医药卫生大类中增设健康管理与促进类的必要性,阐释了健康管理与促进类专业体系的构建,并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实践为例,提出了在大健康背景下,卫生类高职院校开展健康服务相关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实践路径.

    作者:祁义霞;任光圆;董晓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优秀妇产科住院医师应当具备的素质

    妇产科住院医师要经历严格的训练、耐受高强度的负荷,才能更好地协助上级医师完成临床各项诊治工作,维系广大女性健康.通过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中心妇产科的实习经验和观察,归纳国内外在该领域新研究所发表的成果和相关文献,通过访谈交流及临床工作观摩指导等方式,结合妇产科导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优秀妇产科住院医师应当具备的团队精神、得道守信、积极高效、勤奋严谨4个方面的素质,具体分析了每个方面的重要性、特征、工作内容和学习方法,为培养和考核优秀妇产科住院医师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何艺磊;李蓉;范大立;乔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013年~2015年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招生情况分析

    医学人才培养作为整个医疗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对于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2013年~ 2015年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招生统计数据等资料,展示了现今我国重点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招生的实际状况.目前,这些院校本科招生能够保持规模稳定、顺利完成招生计划,而且呈现出生源质量逐年提高、男女学生比例均衡、招生名额分配日趋合理、临床医学专业热度不减等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地区生源分布不均、生源质量有待提高、非临床和技术类专业吸引力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高等医学院校需要加强招生宣传工作,提高专业吸引力;加大自主招生力度,优化自主招生选拔方式;兼顾质量与公平,调整和优化生源结构.

    作者:张雪原;利冠廷;肖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临床技能竞赛对五年制和七年制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技能竞赛对五年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国医科大学2009级、2010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59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临床实践中增加临床技能竞赛内容,比较七年制和五年制医学生对临床技能掌握的情况.结果 七年制医学生的多数技能操作优于五年制医学生;但是,比较两种不同学制医学生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动脉采血、静脉采血、静脉输液、皮内注射、导尿术、心电图操作、婴儿喂养等操作成绩,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年制医学生在临床思维和团队合作方面的能力均明显优于五年制医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能够强化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临床思维和增加团队合作意识.

    作者:王学清;陈琦;李艳君;姜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标准化病人在妇产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妇产科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取锦州医科大学(原辽宁医学院)2009级和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四年级24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引入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采用考核和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其可行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学生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90.0%以上的学生对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法表示赞同.结论 将标准化病人引入妇产科学实践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值得深入探讨和推广应用.

    作者:肖莉;孙雪竹;李亚娟;曹芳蕾;张欢;李立红;苏畅;倪晓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