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科研训练对医学生创新能力影响的研究

肖雪;白鹏;邹娟;孟宜波;陈颖;王和;文帮芬

关键词:科研训练, 医学生, 创新能力, 影响, 研究
摘要:为了探讨大学生科研训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面向四川大学不同专业学生(理学、工学、文学、医学)发放200余份调查问卷,具体内容包括:了解不同专业、年龄、年级、性别的学生通过科研训练是否提高了创新能力,这些影响是否有差异性;完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内容,首次提出从不同专业和教学模式进行评价的方法,探讨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新标准对于教育改革和培养人才的意义.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科研训练和学生创造性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二,学生主导型科研设计对创新能力的正面影响大.第三,科研设计对医学生的多种能力均有促进作用,而影响大的是思维因素和实践能力.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学微信辅助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如何改革传统的中医学教学模式,是中医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题.将微信应用于中医学教学中,不仅适应了中医学教学改革,而且也满足了医学生的学习需要.本研究在中医学教学中建立微信互动教学平台,构建微信辅助教学模式,实施课程教学互动.采用教学效果评价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微信辅助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作者:董雁南;汪洋;曾妙;马维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专业认证理念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建设

    专业认证是一种在国际上行之有效的保障专业教育质量的方法.目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认证工作尚未开展,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亟需解决.本文试图通过引入专业认证这一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提高专业教育质量,促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教育的发展.

    作者:马颖;许小妹;秦侠;胡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黑龙江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通过研究2010年~2014年黑龙江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的合格率,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的培训合格率高于药学人员,副高级职称人员高于初级职称人员,七台河地区人员高于牡丹江地区人员,县级单位人员高于乡镇级单位人员,女性学员高于男性学员;学员参加知识更新培训连续性不好,以第1年合格率高,之后呈逐年下滑趋势.通过数据比较和分析,基本反映了黑龙江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远程方式参加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的整体情况,为今后在基层医疗单位广泛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提供了改革思路,并为开展其他同类培训提供了经验参考.

    作者:刘振洪;尚欣妹;刘振华;杨艳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院系合作的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在静脉药物配置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院系合作的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在静脉药物配置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杭州医学院2014级和2015级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的2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级120名学生为对照组,2015级120名学生为实验组.实验组采用基于院系合作的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教学方式.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理论闭卷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来评价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结果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认可度较高;从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结果来看,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院系合作的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方式优于传统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适应了现代教学改革的发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婷;施菁;辛均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学科评估导向下基础医学学科的发展

    为了应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许多高校重视附属医院的发展,给予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以加强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同时却忽视了基础医学学科的发展,甚至将基础医学简单地等同于生命科学,认为有生命科学的学科基础就可以开办基础医学,以致许多大学和研究所开始设立基础医学院.然而,基础医学学科绝不仅限于生命科学研究,它具有重要的人才培养功能,承担着医学生的基础医学教育,其学科发展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生命科学.本文从基础医学的学科构成、学科评估体系、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阐述了基础医学学科的发展问题.

    作者:刘懿萱;徐明;段丽萍;柯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传统医德视域下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凝练

    医学是仁术、是人学,“德艺双馨”是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必备素养.然而,医学领域的不和谐因素,促使社会各界从不同层面反思其背后的真实原因.从医务人员角度来看,汲取传统医德智慧,将“博学致精”“明德致仁”“践恕致和”内化为核心价值理念并自觉践行,用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医德赢得患者的理解与敬仰,不失为修复医患关系的第一步.

    作者:王汉苗;张其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法学(医药卫生)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

    本文以法学(医药卫生)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探讨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作者:邓勇;方乐;陈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海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生岗位胜任力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影像学专业教育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对海南医学院2008届~ 2014届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生和在岗6年以上影像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 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与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关系密切,考试通过率与考生在校学习成绩、临床技能和影像学知识有关;毕业生中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和三级医院工作经历者,其岗位胜任力的多项指标评价均更加优秀.影像科医生更加注重职业精神、沟通能力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岗位胜任力指标;在综合能力评价中,教学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评分居前.结论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职业精神、临床技能、临床基础知识和医学影像学知识与综合能力,是构成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岗位胜任力的主要因素.

    作者:涂蓉;吴玲;颜剑波;孙琼芳;弥龙;万江花;冯佳宇;魏胜超;戴干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构建绿色化机能实验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实现机能实验学课程绿色化,是机能实验教学的新课题和必然趋势.本文从学校院系管理、实验课程自身建设等层面人手,从绿色环保理念培养、制度规范、实验设计、药品管理、废弃物处理、实验室动物管理等环节着眼,探讨了医学院校机能实验学绿色化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及其具体实施方案.

    作者:马月宏;金蓉;王锋;苏晓丽;刘志跃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科研训练对医学生创新能力影响的研究

    为了探讨大学生科研训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面向四川大学不同专业学生(理学、工学、文学、医学)发放200余份调查问卷,具体内容包括:了解不同专业、年龄、年级、性别的学生通过科研训练是否提高了创新能力,这些影响是否有差异性;完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内容,首次提出从不同专业和教学模式进行评价的方法,探讨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新标准对于教育改革和培养人才的意义.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科研训练和学生创造性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二,学生主导型科研设计对创新能力的正面影响大.第三,科研设计对医学生的多种能力均有促进作用,而影响大的是思维因素和实践能力.

    作者:肖雪;白鹏;邹娟;孟宜波;陈颖;王和;文帮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模式实施效果的初步评价

    目的 基于卓越医生计划,构建医学整合课程模式,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为全面实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从2013年至2015年,每年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入校时,随机抽取2个行政班,3年共选取182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实施整合课程教学模式;以同样的方法抽取2个行政班,3年共选取183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在第一轮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学结束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两组学生和承担3个年级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评价研究.采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录入,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主要运用秩和检验、t检验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整合课程教学模式总体满意度为90.1%,对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模块评分为85分~ 90分.2013级和2015级实验组学生课程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验组师生对教学改革表示支持与赞同,证明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方案具有可行性;同时,在课程内容、教学团队、教材建设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与完善.

    作者:卜娟娟;张秀军;吴俊华;李凤丽;王丽雅;陈若陵;胡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案例模拟和参与式反馈教学方法在基层儿科医师新生儿复苏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案例模拟和参与式反馈教学方法在新生儿复苏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进修的60名基层医院儿科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实验组采用案例模拟和参与式反馈教学方法进行新生儿复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通过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培训前,两组医师的理论考试成绩、复苏操作步骤正确率、每2人胸外按压与正压通气配合考核成绩及气管插管步骤完成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实验组医师的理论考试成绩、复苏操作步骤正确率、每2人胸外按压与正压通气配合考核成绩及气管插管步骤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医师,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案例模拟和参与式反馈教学方法有效提升了基层医院儿科医师的新生儿复苏操作水平,这种教学方法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教学中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王莉;朱艳萍;丁俐文;李明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上海市近千名教师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2015年上海市千名教师心肺复苏培训项目的实施效果,探讨非医务人员作为“第一目击者”急救的社会培训方式.方法 2015年,对上海市各区县953名教师进行心肺复苏技能的培训.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和理论技能评分表,对受训学员的认知现状、知识和技能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学员培训通过率为99.1%;是否听说过CPR及BLS和接受过培训对于学员心肺复苏的认知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后学员对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认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员对此次培训总体满意度较高.结论 教师对心肺复苏培训的需求程度较高、掌握程度较好,应当提倡培养以教师为主的导师团队;采用标准化的交互式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员的自主能动性;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心肺复苏培训的宣传和投入力度,完善公众急救培训体系和法律法规保障,从而强化公众的急救意识和能力.

    作者:张雨萍;蔡巧玲;秦啸龙;胡燕琪;李晨蕾;唐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竞赛式教学方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竞赛式教学方法应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方法 选取杭州医学院2014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0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竞赛式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学习投入状况、实验考试考核学生技能掌握情况以评价实验教学效果.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教学前后学习投入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差值比对照组均有提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考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教学后的实验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病理学实验教学应用竞赛式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学习投入程度,而且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病理实验技能,其实验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作者:陈健;毕艳丽;王珏;刘丹丹;沈健;仇容;何新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医学影像学慕课教学模式探索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慕课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在阐述慕课的内涵、特点和国内外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医学影像学慕课教学实践,阐述了慕课在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医学影像学诊断思维、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的价值,分析了医学影像学慕课建设的方向,以期为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黄萨;陈鹏;佟丹;曹殿波;张秀梅;王景宇;郭淑华;钟阳;张惠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特色研究

    各国医学教育标准所表达的医学教育理念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因而形成各自的特色.通过对一些主要国家医学教育标准的研究,挖掘其特色,分析其特色形成的原因及所表达的医学教育理念,这对于完善我国医学教育标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邢舟;王维民;谢阿娜;曹德品;杨立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微格教学方法在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沟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微格教学方法对培养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沟通能力的效果.方法 采用实验对照方法.选取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2012级四年制护理学专业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在内科护理学实习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实验组采用微格教学方法,实习时间均为12周.内科护理学实习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方法的评价;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al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对两组学生的内科护理学实习进行出科考核,统计总成绩;采用《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评价微格教学方法对学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微格教学方法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评价(P<0.05).OSCE考核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的内科护理学实习出科考核成绩分别为(82.09±10.19)分和(77.35±2.90)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54,P<0.01).实验组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得分为(84.30±10.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得分(77.65±6.97)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实验组学生在测评量表中的6个项目的得分也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带教中运用微格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临床沟通意识和能力,使护患沟通更加专业、顺畅,并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习效果.

    作者:王艳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

    医学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分支,培养了大批卫生人才,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各种原因,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却一直落后于全国的发展.本文以地处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昆明医科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学成人高等教育2011年~ 2015年的招生变化、学生学习动机、学习需求等,分析存在的问题,讨论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作者:兰光明;黄建强;杨小蕾;李瑶;王晓昆;曾晓燕;胡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当代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当代医学生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自我管理能力因素的相关性,为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某医科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医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精神医学专业28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性别、专业、生源地、职务、家庭结构之间的不同,比较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采用Likert 5点量表计分法分析.结果 不同生源地、家庭结构和担任职务的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响自我管理的6个维度中,其得分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知识管理、人际关系管理、时间管理、身心健康管理、网络生活管理、职业生涯管理.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的主要因素是个体的内部因素.结论 医学生个体差异与内因影响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医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总体水平比较高.在高等医学教育活动中,应当重视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医学生的自我管理质量.

    作者:张云;那芷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面向健康中国需求 创新“整合式”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健康中国建设对医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近年来,复旦大学医学教育在学校组织机构整合、资源整合和学科整合的基础上,以促进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和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不仅促进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人文等课程的整合,而且推进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整合、科研平台整合和各级医疗资源整合,积极创新“整合式”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作者:包江波;汪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