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面向健康中国需求 创新“整合式”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包江波;汪玲

关键词:健康中国, 整合式教学, 医学人才, 培养模式
摘要:面向健康中国建设对医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近年来,复旦大学医学教育在学校组织机构整合、资源整合和学科整合的基础上,以促进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和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不仅促进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人文等课程的整合,而且推进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整合、科研平台整合和各级医疗资源整合,积极创新“整合式”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当代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当代医学生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自我管理能力因素的相关性,为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某医科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医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精神医学专业28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性别、专业、生源地、职务、家庭结构之间的不同,比较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采用Likert 5点量表计分法分析.结果 不同生源地、家庭结构和担任职务的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响自我管理的6个维度中,其得分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知识管理、人际关系管理、时间管理、身心健康管理、网络生活管理、职业生涯管理.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的主要因素是个体的内部因素.结论 医学生个体差异与内因影响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医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总体水平比较高.在高等医学教育活动中,应当重视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医学生的自我管理质量.

    作者:张云;那芷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美军医职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通过中美两国军医职业教育组织管理、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比较,提出借鉴外军经验,加强军医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以期为我军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秦宇彤;王方芳;沈娟;张守华;陈俊国;罗长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医学影像学慕课教学模式探索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慕课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在阐述慕课的内涵、特点和国内外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医学影像学慕课教学实践,阐述了慕课在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医学影像学诊断思维、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的价值,分析了医学影像学慕课建设的方向,以期为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黄萨;陈鹏;佟丹;曹殿波;张秀梅;王景宇;郭淑华;钟阳;张惠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的实证研究与思考

    根据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改革的要求,本文对第一阶段考试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分阶段考试的考试设计、组织实施的可行性,分析了考试成绩与初步效果,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分阶段考试改革能够达到有效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目的,也能够为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申请医师资格评价考试的整体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肖建忠;张新华;曾国;田英;周娟;杨科;姜志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在线适应性教学软件设计

    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主导的教学需求,承德医学院构建了网络在线适应性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软件平台.学生运用该系统可以独立自主地进行有效学习,并向教师及同伴寻求帮助,创建共享网络学习资源及空间,使学生积极参与、协作、互动、交流学习.教师利用该系统可以随时修改教学资源,并随时将网络学习资源共享给学生,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时和教师建立学习、互动通道,获取网络学习资源,进行适应性学习.实践证明,运用本系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作者:王清河;王宏润;曹凯;李牧乘;杜少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医学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材建设实践

    随着全球化逐渐推进和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外语教学的重点逐步转向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教材编写是ESP教学与研究的关键环节,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医学院校而言,ESP即医学英语.尽管医学英语教材不断增多,但较为成熟实用的医学英语教材仍然较为缺乏.本研究以新ESP理论为指导,将教材定位为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展示语言规律、培养医学英语交际能力,随后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并根据动态需求变化调整设计与任务设置,终编写完成适用于医学院校本科生教学的ESP教材——《医学英语基础教程》,以期为我国医学院校ESP教材建设提供借鉴.

    作者:谌谐婉;谭雪焦;詹小青;廖荣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特色研究

    各国医学教育标准所表达的医学教育理念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因而形成各自的特色.通过对一些主要国家医学教育标准的研究,挖掘其特色,分析其特色形成的原因及所表达的医学教育理念,这对于完善我国医学教育标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邢舟;王维民;谢阿娜;曹德品;杨立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模式实施效果的初步评价

    目的 基于卓越医生计划,构建医学整合课程模式,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为全面实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从2013年至2015年,每年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入校时,随机抽取2个行政班,3年共选取182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实施整合课程教学模式;以同样的方法抽取2个行政班,3年共选取183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在第一轮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学结束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两组学生和承担3个年级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评价研究.采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录入,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主要运用秩和检验、t检验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整合课程教学模式总体满意度为90.1%,对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模块评分为85分~ 90分.2013级和2015级实验组学生课程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验组师生对教学改革表示支持与赞同,证明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方案具有可行性;同时,在课程内容、教学团队、教材建设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与完善.

    作者:卜娟娟;张秀军;吴俊华;李凤丽;王丽雅;陈若陵;胡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消化系统整合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目的 探讨医学生临床学习阶段消化系统课程的整合及其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4月~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内科学和外科学学习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1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3名学生为实验组,南京医科大学2011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6名学生为对照组.在学习消化系统内容时,实验组采用整合式课程教学形式,对照组采用传统课程教学形式.课程结束后,对师生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并分析和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消化系统知识内容).结果 实验组师生对消化系统整合式课程的内容设置、授课形式持肯定态度;学生对师资匹配表示满意,临床教师认为其授课能力有所提高,并期望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授课技巧.在内科学消化系统知识的理论考核中,实验组学生的成绩(25.85±4.42)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成绩(24.92±3.69)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科学消化系统知识的理论考核中,实验组学生的成绩(39.82±8.05)分低于对照组学生的成绩(46.69±3.31)分,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学习阶段课程整合教学形式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临床思维能力;同时,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通过建立保障机制、加强师资培训、改进评价方式等加以实现.

    作者:周栩;张金彦;徐敏;彭志海;陆伦根;孙晓东;刘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学科评估导向下基础医学学科的发展

    为了应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许多高校重视附属医院的发展,给予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以加强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同时却忽视了基础医学学科的发展,甚至将基础医学简单地等同于生命科学,认为有生命科学的学科基础就可以开办基础医学,以致许多大学和研究所开始设立基础医学院.然而,基础医学学科绝不仅限于生命科学研究,它具有重要的人才培养功能,承担着医学生的基础医学教育,其学科发展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生命科学.本文从基础医学的学科构成、学科评估体系、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阐述了基础医学学科的发展问题.

    作者:刘懿萱;徐明;段丽萍;柯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法学(医药卫生)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

    本文以法学(医药卫生)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探讨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作者:邓勇;方乐;陈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专业认证理念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建设

    专业认证是一种在国际上行之有效的保障专业教育质量的方法.目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认证工作尚未开展,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亟需解决.本文试图通过引入专业认证这一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提高专业教育质量,促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教育的发展.

    作者:马颖;许小妹;秦侠;胡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传统医德视域下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凝练

    医学是仁术、是人学,“德艺双馨”是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必备素养.然而,医学领域的不和谐因素,促使社会各界从不同层面反思其背后的真实原因.从医务人员角度来看,汲取传统医德智慧,将“博学致精”“明德致仁”“践恕致和”内化为核心价值理念并自觉践行,用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医德赢得患者的理解与敬仰,不失为修复医患关系的第一步.

    作者:王汉苗;张其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海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生岗位胜任力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影像学专业教育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对海南医学院2008届~ 2014届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生和在岗6年以上影像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 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与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关系密切,考试通过率与考生在校学习成绩、临床技能和影像学知识有关;毕业生中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和三级医院工作经历者,其岗位胜任力的多项指标评价均更加优秀.影像科医生更加注重职业精神、沟通能力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岗位胜任力指标;在综合能力评价中,教学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评分居前.结论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职业精神、临床技能、临床基础知识和医学影像学知识与综合能力,是构成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岗位胜任力的主要因素.

    作者:涂蓉;吴玲;颜剑波;孙琼芳;弥龙;万江花;冯佳宇;魏胜超;戴干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专业认证对医学院校持续发展的导向与助力思考

    2009年,汕头大学医学院成为中国医学教育标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正式颁布后第一所进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学校.此后,学校根据认证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2011年、2013年、2015年,学校分别向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委员会提交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进展报告与综合报告.认证专家组对汕头大学医学院认证6年来取得的进步给予了高度评价.本文回顾了汕头大学医学院进行专业认证的初衷和步骤,重点阐述了如何针对认证后专家组提出的意见,持续进行改进的过程及其实效,同时比较了学校所经历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以发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导向作用,推动临床医学专业的持续改革与发展.

    作者:林常敏;边军辉;曾旸;杨棉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主题框架分析方法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业结果探析

    利用主题框架分析方法,使用MAXQDA2007质性分析软件,对国内外临床医学专业培养要求和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等相关资料进行内容分析,编码标记和归类,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学业结果框架.分析国内外临床医学专业学业结果的内容和特点,发现当前国内外基于岗位胜任力需求分析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业结果,涵盖了技能、学术和职业发展的3大领域,具体包含临床技能、实践操作、沟通交流等10个维度,全面反映了临床实践需求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外在技能、内在素质和个人发展方面的培养要求.因此,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应当坚持以卫生系统需求为导向,兼顾学业结果内容的发展性特点,实现卫生人才培养和人才供给的平衡.

    作者:张振伟;续岩;陈琳;陈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案例模拟和参与式反馈教学方法在基层儿科医师新生儿复苏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案例模拟和参与式反馈教学方法在新生儿复苏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进修的60名基层医院儿科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实验组采用案例模拟和参与式反馈教学方法进行新生儿复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通过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培训前,两组医师的理论考试成绩、复苏操作步骤正确率、每2人胸外按压与正压通气配合考核成绩及气管插管步骤完成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实验组医师的理论考试成绩、复苏操作步骤正确率、每2人胸外按压与正压通气配合考核成绩及气管插管步骤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医师,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案例模拟和参与式反馈教学方法有效提升了基层医院儿科医师的新生儿复苏操作水平,这种教学方法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教学中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王莉;朱艳萍;丁俐文;李明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学生职业精神的评价与比较分析

    目的 通过对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学生的职业精神的现况调查,比较两者职业精神的差异,为培训机构分层次实施职业精神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住院医师/实习医学生职业精神行为评估表”对122名轮科中的住院医师和90名实习医学生的职业精神进行自评和带教教师评价.结果 在7个职业精神评价要素中,住院医师自评和师评评分均高于实习医学生,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学生的自评结果均是“尊重他人”评分高,“尽职尽责”评分低;住院医师与实习医学生的师评结果均是“尊重他人”评分高,“领导能力”评分低.在29个职业精神评价指标中,住院医师自评与师评的得分均高于实习医学生,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住院医师的职业精神水平明显高于实习医学生,应该针对两者的差异开展适宜的职业精神教育,从而能够使实习医学生在成长为住院医师的过程中其职业精神得到持续提升.

    作者:李荣;李亚平;彭杰;黄利辉;张林;张勿杨;曾锋;钱招昕;雷光华;陈翔;田勇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院系合作的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在静脉药物配置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院系合作的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在静脉药物配置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杭州医学院2014级和2015级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的2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级120名学生为对照组,2015级120名学生为实验组.实验组采用基于院系合作的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教学方式.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理论闭卷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来评价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结果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认可度较高;从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结果来看,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院系合作的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方式优于传统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适应了现代教学改革的发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婷;施菁;辛均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面向健康中国需求 创新“整合式”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健康中国建设对医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近年来,复旦大学医学教育在学校组织机构整合、资源整合和学科整合的基础上,以促进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和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不仅促进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人文等课程的整合,而且推进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整合、科研平台整合和各级医疗资源整合,积极创新“整合式”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作者:包江波;汪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