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美国医师执照临床能力考核构成关键要素分析

黄竞卓;蔡耘菲

关键词:美国医师执照, 临床能力考核, 关键要素, 分析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医师执照临床能力考核的发展历程、现状和特点,通过对其组织管理、内容设置、方法和形式、评价方法等构成关键要素的探究,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从真实性、系统性和客观性方面进行了归纳.在借鉴和参考美国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在整合考试大纲分类、调整临床实践能力考查内容分布、增加人文医学内容考查比例、建立科学考试评价指标量表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我国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传统医德视域下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凝练

    医学是仁术、是人学,“德艺双馨”是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必备素养.然而,医学领域的不和谐因素,促使社会各界从不同层面反思其背后的真实原因.从医务人员角度来看,汲取传统医德智慧,将“博学致精”“明德致仁”“践恕致和”内化为核心价值理念并自觉践行,用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医德赢得患者的理解与敬仰,不失为修复医患关系的第一步.

    作者:王汉苗;张其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院系合作的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在静脉药物配置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院系合作的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在静脉药物配置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杭州医学院2014级和2015级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的2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级120名学生为对照组,2015级120名学生为实验组.实验组采用基于院系合作的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教学方式.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理论闭卷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来评价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结果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认可度较高;从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结果来看,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院系合作的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方式优于传统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适应了现代教学改革的发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婷;施菁;辛均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上海市近千名教师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2015年上海市千名教师心肺复苏培训项目的实施效果,探讨非医务人员作为“第一目击者”急救的社会培训方式.方法 2015年,对上海市各区县953名教师进行心肺复苏技能的培训.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和理论技能评分表,对受训学员的认知现状、知识和技能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学员培训通过率为99.1%;是否听说过CPR及BLS和接受过培训对于学员心肺复苏的认知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后学员对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认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员对此次培训总体满意度较高.结论 教师对心肺复苏培训的需求程度较高、掌握程度较好,应当提倡培养以教师为主的导师团队;采用标准化的交互式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员的自主能动性;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心肺复苏培训的宣传和投入力度,完善公众急救培训体系和法律法规保障,从而强化公众的急救意识和能力.

    作者:张雨萍;蔡巧玲;秦啸龙;胡燕琪;李晨蕾;唐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学科评估导向下基础医学学科的发展

    为了应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许多高校重视附属医院的发展,给予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以加强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同时却忽视了基础医学学科的发展,甚至将基础医学简单地等同于生命科学,认为有生命科学的学科基础就可以开办基础医学,以致许多大学和研究所开始设立基础医学院.然而,基础医学学科绝不仅限于生命科学研究,它具有重要的人才培养功能,承担着医学生的基础医学教育,其学科发展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生命科学.本文从基础医学的学科构成、学科评估体系、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阐述了基础医学学科的发展问题.

    作者:刘懿萱;徐明;段丽萍;柯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医学微信辅助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如何改革传统的中医学教学模式,是中医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题.将微信应用于中医学教学中,不仅适应了中医学教学改革,而且也满足了医学生的学习需要.本研究在中医学教学中建立微信互动教学平台,构建微信辅助教学模式,实施课程教学互动.采用教学效果评价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微信辅助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作者:董雁南;汪洋;曾妙;马维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医学生血液内科临床带教的反馈分析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血液内科临床带教的反馈评价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学的实效.方法 收集2013年至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实习和见习医学生的108份反馈问卷,从学生的视角和需求,分析血液内科临床带教教师教学、工作和个性特点,科室在教学上的优势和不足.结果 学生对血液内科的临床带教普遍评价较高,教学查房和科室小讲课是主要和有效的教学方式.但血液病房周转快,病种相对较少,不利于全面教学.结论 血液内科临床教学应当结合其固有的特点加以改进和提高.

    作者:陈苗;刘超;李航;叶葳;潘慧;庄俊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消化系统整合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目的 探讨医学生临床学习阶段消化系统课程的整合及其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4月~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内科学和外科学学习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1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3名学生为实验组,南京医科大学2011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6名学生为对照组.在学习消化系统内容时,实验组采用整合式课程教学形式,对照组采用传统课程教学形式.课程结束后,对师生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并分析和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消化系统知识内容).结果 实验组师生对消化系统整合式课程的内容设置、授课形式持肯定态度;学生对师资匹配表示满意,临床教师认为其授课能力有所提高,并期望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授课技巧.在内科学消化系统知识的理论考核中,实验组学生的成绩(25.85±4.42)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成绩(24.92±3.69)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科学消化系统知识的理论考核中,实验组学生的成绩(39.82±8.05)分低于对照组学生的成绩(46.69±3.31)分,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学习阶段课程整合教学形式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临床思维能力;同时,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通过建立保障机制、加强师资培训、改进评价方式等加以实现.

    作者:周栩;张金彦;徐敏;彭志海;陆伦根;孙晓东;刘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科研训练对医学生创新能力影响的研究

    为了探讨大学生科研训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面向四川大学不同专业学生(理学、工学、文学、医学)发放200余份调查问卷,具体内容包括:了解不同专业、年龄、年级、性别的学生通过科研训练是否提高了创新能力,这些影响是否有差异性;完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内容,首次提出从不同专业和教学模式进行评价的方法,探讨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新标准对于教育改革和培养人才的意义.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科研训练和学生创造性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二,学生主导型科研设计对创新能力的正面影响大.第三,科研设计对医学生的多种能力均有促进作用,而影响大的是思维因素和实践能力.

    作者:肖雪;白鹏;邹娟;孟宜波;陈颖;王和;文帮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构建绿色化机能实验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实现机能实验学课程绿色化,是机能实验教学的新课题和必然趋势.本文从学校院系管理、实验课程自身建设等层面人手,从绿色环保理念培养、制度规范、实验设计、药品管理、废弃物处理、实验室动物管理等环节着眼,探讨了医学院校机能实验学绿色化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及其具体实施方案.

    作者:马月宏;金蓉;王锋;苏晓丽;刘志跃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法学(医药卫生)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

    本文以法学(医药卫生)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探讨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作者:邓勇;方乐;陈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专业认证对医学院校持续发展的导向与助力思考

    2009年,汕头大学医学院成为中国医学教育标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正式颁布后第一所进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学校.此后,学校根据认证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2011年、2013年、2015年,学校分别向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委员会提交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进展报告与综合报告.认证专家组对汕头大学医学院认证6年来取得的进步给予了高度评价.本文回顾了汕头大学医学院进行专业认证的初衷和步骤,重点阐述了如何针对认证后专家组提出的意见,持续进行改进的过程及其实效,同时比较了学校所经历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以发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导向作用,推动临床医学专业的持续改革与发展.

    作者:林常敏;边军辉;曾旸;杨棉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潮汕文化对医生医德医风的影响研究

    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深层的精神内涵.源远流长的潮汕文化作为地方特色文化,对潮汕地区各行各业影响极为深刻.医生这个较为特殊的职业,更是受到潮汕文化的熏陶,怎样弘扬潮汕优秀文化,并以此调动医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促进医生以更加良好的服务态度、更加规范的专业形象服务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摒弃潮汕文化中的不良之处,也有利于医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从潮汕文化对于医生的影响这一方面来看,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第一,在潮汕地区工作的医护人员有必要初步了解潮汕文化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潮汕话对话的能力,以求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第二,应该加强潮汕地区医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于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尽可能把“收红包”“让亲友插队”之类的行为扼杀在摇篮里.第三,大力推行医护人员对于学术问题的讨论和推动医生利用业余时间了解并掌握医学领域的新发现,对于医护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第四,医护人员内部应当去除地域的屏障,互帮互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作者:黄思琳;郭秋怡;王璞玉;陈锦纯;林岳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在线适应性教学软件设计

    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主导的教学需求,承德医学院构建了网络在线适应性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软件平台.学生运用该系统可以独立自主地进行有效学习,并向教师及同伴寻求帮助,创建共享网络学习资源及空间,使学生积极参与、协作、互动、交流学习.教师利用该系统可以随时修改教学资源,并随时将网络学习资源共享给学生,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时和教师建立学习、互动通道,获取网络学习资源,进行适应性学习.实践证明,运用本系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作者:王清河;王宏润;曹凯;李牧乘;杜少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竞赛式教学方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竞赛式教学方法应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方法 选取杭州医学院2014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0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竞赛式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学习投入状况、实验考试考核学生技能掌握情况以评价实验教学效果.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教学前后学习投入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差值比对照组均有提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考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教学后的实验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病理学实验教学应用竞赛式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学习投入程度,而且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病理实验技能,其实验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作者:陈健;毕艳丽;王珏;刘丹丹;沈健;仇容;何新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模式实施效果的初步评价

    目的 基于卓越医生计划,构建医学整合课程模式,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为全面实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从2013年至2015年,每年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入校时,随机抽取2个行政班,3年共选取182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实施整合课程教学模式;以同样的方法抽取2个行政班,3年共选取183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在第一轮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学结束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两组学生和承担3个年级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评价研究.采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录入,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主要运用秩和检验、t检验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整合课程教学模式总体满意度为90.1%,对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模块评分为85分~ 90分.2013级和2015级实验组学生课程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验组师生对教学改革表示支持与赞同,证明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方案具有可行性;同时,在课程内容、教学团队、教材建设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与完善.

    作者:卜娟娟;张秀军;吴俊华;李凤丽;王丽雅;陈若陵;胡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翻转课堂在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影像科轮转的52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0名住院医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组32名住院医师实施传统课堂教学.采用主观评价量表和出科考试成绩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85.0%以上的住院医师认为翻转课堂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更加贴近临床.出科考试结果显示,实验组住院医师成绩高于对照组住院医师的成绩.结论 翻转课堂的开展有利于住院医师对医学影像学知识的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

    作者:王乐;田芳;秦玲娣;倪肖卫;鲍红;常时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微格教学方法在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沟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微格教学方法对培养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沟通能力的效果.方法 采用实验对照方法.选取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2012级四年制护理学专业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在内科护理学实习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实验组采用微格教学方法,实习时间均为12周.内科护理学实习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方法的评价;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al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对两组学生的内科护理学实习进行出科考核,统计总成绩;采用《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评价微格教学方法对学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微格教学方法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评价(P<0.05).OSCE考核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的内科护理学实习出科考核成绩分别为(82.09±10.19)分和(77.35±2.90)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54,P<0.01).实验组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得分为(84.30±10.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得分(77.65±6.97)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实验组学生在测评量表中的6个项目的得分也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带教中运用微格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临床沟通意识和能力,使护患沟通更加专业、顺畅,并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习效果.

    作者:王艳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特色研究

    各国医学教育标准所表达的医学教育理念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因而形成各自的特色.通过对一些主要国家医学教育标准的研究,挖掘其特色,分析其特色形成的原因及所表达的医学教育理念,这对于完善我国医学教育标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邢舟;王维民;谢阿娜;曹德品;杨立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美军医职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通过中美两国军医职业教育组织管理、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比较,提出借鉴外军经验,加强军医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以期为我军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秦宇彤;王方芳;沈娟;张守华;陈俊国;罗长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面向健康中国需求 创新“整合式”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健康中国建设对医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近年来,复旦大学医学教育在学校组织机构整合、资源整合和学科整合的基础上,以促进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和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不仅促进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人文等课程的整合,而且推进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整合、科研平台整合和各级医疗资源整合,积极创新“整合式”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作者:包江波;汪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