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模式实施效果的初步评价

卜娟娟;张秀军;吴俊华;李凤丽;王丽雅;陈若陵;胡志

关键词:基础医学, 整合课程, 课程模式, 评价
摘要:目的 基于卓越医生计划,构建医学整合课程模式,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为全面实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从2013年至2015年,每年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入校时,随机抽取2个行政班,3年共选取182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实施整合课程教学模式;以同样的方法抽取2个行政班,3年共选取183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在第一轮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学结束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两组学生和承担3个年级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评价研究.采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录入,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主要运用秩和检验、t检验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整合课程教学模式总体满意度为90.1%,对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模块评分为85分~ 90分.2013级和2015级实验组学生课程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验组师生对教学改革表示支持与赞同,证明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方案具有可行性;同时,在课程内容、教学团队、教材建设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与完善.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构建绿色化机能实验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实现机能实验学课程绿色化,是机能实验教学的新课题和必然趋势.本文从学校院系管理、实验课程自身建设等层面人手,从绿色环保理念培养、制度规范、实验设计、药品管理、废弃物处理、实验室动物管理等环节着眼,探讨了医学院校机能实验学绿色化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及其具体实施方案.

    作者:马月宏;金蓉;王锋;苏晓丽;刘志跃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当代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当代医学生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自我管理能力因素的相关性,为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某医科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医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精神医学专业28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性别、专业、生源地、职务、家庭结构之间的不同,比较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采用Likert 5点量表计分法分析.结果 不同生源地、家庭结构和担任职务的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响自我管理的6个维度中,其得分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知识管理、人际关系管理、时间管理、身心健康管理、网络生活管理、职业生涯管理.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的主要因素是个体的内部因素.结论 医学生个体差异与内因影响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医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总体水平比较高.在高等医学教育活动中,应当重视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医学生的自我管理质量.

    作者:张云;那芷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案例模拟和参与式反馈教学方法在基层儿科医师新生儿复苏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案例模拟和参与式反馈教学方法在新生儿复苏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进修的60名基层医院儿科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实验组采用案例模拟和参与式反馈教学方法进行新生儿复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通过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培训前,两组医师的理论考试成绩、复苏操作步骤正确率、每2人胸外按压与正压通气配合考核成绩及气管插管步骤完成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实验组医师的理论考试成绩、复苏操作步骤正确率、每2人胸外按压与正压通气配合考核成绩及气管插管步骤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医师,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案例模拟和参与式反馈教学方法有效提升了基层医院儿科医师的新生儿复苏操作水平,这种教学方法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教学中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王莉;朱艳萍;丁俐文;李明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普及临床营养学课程教学 重视中医饮食营养学教育

    临床营养治疗的理论和技能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来说不可或缺.长期以来,我国多数医学院校并未设置临床营养学课程,造成医学生临床营养知识缺失,严重影响学生综合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日后面临临床实际问题时的应对能力.因此,在医学院校开设临床营养学课程势在必行.中医饮食营养学是西医临床营养学的有益补充,在医学院校中开设中医饮食营养学课程,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向患者实施营养教育和科普宣传大有裨益.

    作者:佟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学生职业精神的评价与比较分析

    目的 通过对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学生的职业精神的现况调查,比较两者职业精神的差异,为培训机构分层次实施职业精神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住院医师/实习医学生职业精神行为评估表”对122名轮科中的住院医师和90名实习医学生的职业精神进行自评和带教教师评价.结果 在7个职业精神评价要素中,住院医师自评和师评评分均高于实习医学生,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学生的自评结果均是“尊重他人”评分高,“尽职尽责”评分低;住院医师与实习医学生的师评结果均是“尊重他人”评分高,“领导能力”评分低.在29个职业精神评价指标中,住院医师自评与师评的得分均高于实习医学生,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住院医师的职业精神水平明显高于实习医学生,应该针对两者的差异开展适宜的职业精神教育,从而能够使实习医学生在成长为住院医师的过程中其职业精神得到持续提升.

    作者:李荣;李亚平;彭杰;黄利辉;张林;张勿杨;曾锋;钱招昕;雷光华;陈翔;田勇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科研训练对医学生创新能力影响的研究

    为了探讨大学生科研训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面向四川大学不同专业学生(理学、工学、文学、医学)发放200余份调查问卷,具体内容包括:了解不同专业、年龄、年级、性别的学生通过科研训练是否提高了创新能力,这些影响是否有差异性;完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内容,首次提出从不同专业和教学模式进行评价的方法,探讨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新标准对于教育改革和培养人才的意义.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科研训练和学生创造性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二,学生主导型科研设计对创新能力的正面影响大.第三,科研设计对医学生的多种能力均有促进作用,而影响大的是思维因素和实践能力.

    作者:肖雪;白鹏;邹娟;孟宜波;陈颖;王和;文帮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美军医职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通过中美两国军医职业教育组织管理、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比较,提出借鉴外军经验,加强军医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以期为我军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秦宇彤;王方芳;沈娟;张守华;陈俊国;罗长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微格教学方法在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沟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微格教学方法对培养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沟通能力的效果.方法 采用实验对照方法.选取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2012级四年制护理学专业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在内科护理学实习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实验组采用微格教学方法,实习时间均为12周.内科护理学实习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方法的评价;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al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对两组学生的内科护理学实习进行出科考核,统计总成绩;采用《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评价微格教学方法对学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微格教学方法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评价(P<0.05).OSCE考核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的内科护理学实习出科考核成绩分别为(82.09±10.19)分和(77.35±2.90)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54,P<0.01).实验组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得分为(84.30±10.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得分(77.65±6.97)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实验组学生在测评量表中的6个项目的得分也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带教中运用微格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临床沟通意识和能力,使护患沟通更加专业、顺畅,并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习效果.

    作者:王艳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在线适应性教学软件设计

    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主导的教学需求,承德医学院构建了网络在线适应性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软件平台.学生运用该系统可以独立自主地进行有效学习,并向教师及同伴寻求帮助,创建共享网络学习资源及空间,使学生积极参与、协作、互动、交流学习.教师利用该系统可以随时修改教学资源,并随时将网络学习资源共享给学生,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时和教师建立学习、互动通道,获取网络学习资源,进行适应性学习.实践证明,运用本系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作者:王清河;王宏润;曹凯;李牧乘;杜少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美国医师执照临床能力考核构成关键要素分析

    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医师执照临床能力考核的发展历程、现状和特点,通过对其组织管理、内容设置、方法和形式、评价方法等构成关键要素的探究,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从真实性、系统性和客观性方面进行了归纳.在借鉴和参考美国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在整合考试大纲分类、调整临床实践能力考查内容分布、增加人文医学内容考查比例、建立科学考试评价指标量表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我国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

    作者:黄竞卓;蔡耘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传统医德视域下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凝练

    医学是仁术、是人学,“德艺双馨”是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必备素养.然而,医学领域的不和谐因素,促使社会各界从不同层面反思其背后的真实原因.从医务人员角度来看,汲取传统医德智慧,将“博学致精”“明德致仁”“践恕致和”内化为核心价值理念并自觉践行,用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医德赢得患者的理解与敬仰,不失为修复医患关系的第一步.

    作者:王汉苗;张其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专业认证对医学院校持续发展的导向与助力思考

    2009年,汕头大学医学院成为中国医学教育标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正式颁布后第一所进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学校.此后,学校根据认证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2011年、2013年、2015年,学校分别向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委员会提交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进展报告与综合报告.认证专家组对汕头大学医学院认证6年来取得的进步给予了高度评价.本文回顾了汕头大学医学院进行专业认证的初衷和步骤,重点阐述了如何针对认证后专家组提出的意见,持续进行改进的过程及其实效,同时比较了学校所经历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以发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导向作用,推动临床医学专业的持续改革与发展.

    作者:林常敏;边军辉;曾旸;杨棉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法学(医药卫生)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

    本文以法学(医药卫生)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探讨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作者:邓勇;方乐;陈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上海市近千名教师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2015年上海市千名教师心肺复苏培训项目的实施效果,探讨非医务人员作为“第一目击者”急救的社会培训方式.方法 2015年,对上海市各区县953名教师进行心肺复苏技能的培训.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和理论技能评分表,对受训学员的认知现状、知识和技能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学员培训通过率为99.1%;是否听说过CPR及BLS和接受过培训对于学员心肺复苏的认知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后学员对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认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员对此次培训总体满意度较高.结论 教师对心肺复苏培训的需求程度较高、掌握程度较好,应当提倡培养以教师为主的导师团队;采用标准化的交互式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员的自主能动性;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心肺复苏培训的宣传和投入力度,完善公众急救培训体系和法律法规保障,从而强化公众的急救意识和能力.

    作者:张雨萍;蔡巧玲;秦啸龙;胡燕琪;李晨蕾;唐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古希腊罗马神话在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初步应用与探索

    针对医学院校医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提出将古希腊罗马神话引入到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通过神话中的人物和典故,追溯医学英语术语的词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单词的记忆效果,同时辅助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课后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取得了较高的课堂教学的满意度.

    作者:赵云茜;唐健;王莘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专业认证理念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建设

    专业认证是一种在国际上行之有效的保障专业教育质量的方法.目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认证工作尚未开展,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亟需解决.本文试图通过引入专业认证这一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提高专业教育质量,促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教育的发展.

    作者:马颖;许小妹;秦侠;胡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医学院校大健康人文教育模式的构建

    在健康中国的战略行动中,在“以健康为中心”的战略方向中,在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中,对医学人文局限性和碎片化的认识渐成共识.本文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为基础,创造了大健康人文的概念,提出了“全人、全面、全程、全时、全方位”的“五全”理念,构建了大健康人文教育模式,后者包括研究基础、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和考核评价等4个模块和生命教育、健康教育、核心人文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和考核评价等6个载体.

    作者:段志光;解军;郑金平;邓蕊;张持晨;王志中;章娟;孙俊狮;刘志伟;任胜利;姜峰;骞宪忠;郜亮;糜静;张妍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医学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材建设实践

    随着全球化逐渐推进和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外语教学的重点逐步转向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教材编写是ESP教学与研究的关键环节,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医学院校而言,ESP即医学英语.尽管医学英语教材不断增多,但较为成熟实用的医学英语教材仍然较为缺乏.本研究以新ESP理论为指导,将教材定位为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展示语言规律、培养医学英语交际能力,随后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并根据动态需求变化调整设计与任务设置,终编写完成适用于医学院校本科生教学的ESP教材——《医学英语基础教程》,以期为我国医学院校ESP教材建设提供借鉴.

    作者:谌谐婉;谭雪焦;詹小青;廖荣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竞赛式教学方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竞赛式教学方法应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方法 选取杭州医学院2014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0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竞赛式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学习投入状况、实验考试考核学生技能掌握情况以评价实验教学效果.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教学前后学习投入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差值比对照组均有提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考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教学后的实验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病理学实验教学应用竞赛式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学习投入程度,而且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病理实验技能,其实验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作者:陈健;毕艳丽;王珏;刘丹丹;沈健;仇容;何新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

    医学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分支,培养了大批卫生人才,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各种原因,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却一直落后于全国的发展.本文以地处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昆明医科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学成人高等教育2011年~ 2015年的招生变化、学生学习动机、学习需求等,分析存在的问题,讨论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作者:兰光明;黄建强;杨小蕾;李瑶;王晓昆;曾晓燕;胡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