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娟娟;张秀军;吴俊华;李凤丽;王丽雅;陈若陵;胡志
医学是仁术、是人学,“德艺双馨”是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必备素养.然而,医学领域的不和谐因素,促使社会各界从不同层面反思其背后的真实原因.从医务人员角度来看,汲取传统医德智慧,将“博学致精”“明德致仁”“践恕致和”内化为核心价值理念并自觉践行,用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医德赢得患者的理解与敬仰,不失为修复医患关系的第一步.
作者:王汉苗;张其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本文以法学(医药卫生)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探讨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作者:邓勇;方乐;陈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临床营养治疗的理论和技能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来说不可或缺.长期以来,我国多数医学院校并未设置临床营养学课程,造成医学生临床营养知识缺失,严重影响学生综合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日后面临临床实际问题时的应对能力.因此,在医学院校开设临床营养学课程势在必行.中医饮食营养学是西医临床营养学的有益补充,在医学院校中开设中医饮食营养学课程,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向患者实施营养教育和科普宣传大有裨益.
作者:佟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医师执照临床能力考核的发展历程、现状和特点,通过对其组织管理、内容设置、方法和形式、评价方法等构成关键要素的探究,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从真实性、系统性和客观性方面进行了归纳.在借鉴和参考美国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在整合考试大纲分类、调整临床实践能力考查内容分布、增加人文医学内容考查比例、建立科学考试评价指标量表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我国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
作者:黄竞卓;蔡耘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微格教学方法对培养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沟通能力的效果.方法 采用实验对照方法.选取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2012级四年制护理学专业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在内科护理学实习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实验组采用微格教学方法,实习时间均为12周.内科护理学实习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方法的评价;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al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对两组学生的内科护理学实习进行出科考核,统计总成绩;采用《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评价微格教学方法对学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微格教学方法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评价(P<0.05).OSCE考核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的内科护理学实习出科考核成绩分别为(82.09±10.19)分和(77.35±2.90)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54,P<0.01).实验组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得分为(84.30±10.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得分(77.65±6.97)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实验组学生在测评量表中的6个项目的得分也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带教中运用微格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临床沟通意识和能力,使护患沟通更加专业、顺畅,并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习效果.
作者:王艳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针对医学院校医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提出将古希腊罗马神话引入到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通过神话中的人物和典故,追溯医学英语术语的词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单词的记忆效果,同时辅助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课后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取得了较高的课堂教学的满意度.
作者:赵云茜;唐健;王莘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医学生临床学习阶段消化系统课程的整合及其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4月~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内科学和外科学学习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1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3名学生为实验组,南京医科大学2011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6名学生为对照组.在学习消化系统内容时,实验组采用整合式课程教学形式,对照组采用传统课程教学形式.课程结束后,对师生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并分析和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消化系统知识内容).结果 实验组师生对消化系统整合式课程的内容设置、授课形式持肯定态度;学生对师资匹配表示满意,临床教师认为其授课能力有所提高,并期望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授课技巧.在内科学消化系统知识的理论考核中,实验组学生的成绩(25.85±4.42)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成绩(24.92±3.69)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科学消化系统知识的理论考核中,实验组学生的成绩(39.82±8.05)分低于对照组学生的成绩(46.69±3.31)分,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学习阶段课程整合教学形式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临床思维能力;同时,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通过建立保障机制、加强师资培训、改进评价方式等加以实现.
作者:周栩;张金彦;徐敏;彭志海;陆伦根;孙晓东;刘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如何改革传统的中医学教学模式,是中医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题.将微信应用于中医学教学中,不仅适应了中医学教学改革,而且也满足了医学生的学习需要.本研究在中医学教学中建立微信互动教学平台,构建微信辅助教学模式,实施课程教学互动.采用教学效果评价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微信辅助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作者:董雁南;汪洋;曾妙;马维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面向健康中国建设对医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近年来,复旦大学医学教育在学校组织机构整合、资源整合和学科整合的基础上,以促进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和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不仅促进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人文等课程的整合,而且推进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整合、科研平台整合和各级医疗资源整合,积极创新“整合式”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作者:包江波;汪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利用主题框架分析方法,使用MAXQDA2007质性分析软件,对国内外临床医学专业培养要求和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等相关资料进行内容分析,编码标记和归类,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学业结果框架.分析国内外临床医学专业学业结果的内容和特点,发现当前国内外基于岗位胜任力需求分析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业结果,涵盖了技能、学术和职业发展的3大领域,具体包含临床技能、实践操作、沟通交流等10个维度,全面反映了临床实践需求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外在技能、内在素质和个人发展方面的培养要求.因此,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应当坚持以卫生系统需求为导向,兼顾学业结果内容的发展性特点,实现卫生人才培养和人才供给的平衡.
作者:张振伟;续岩;陈琳;陈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通过研究2010年~2014年黑龙江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的合格率,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的培训合格率高于药学人员,副高级职称人员高于初级职称人员,七台河地区人员高于牡丹江地区人员,县级单位人员高于乡镇级单位人员,女性学员高于男性学员;学员参加知识更新培训连续性不好,以第1年合格率高,之后呈逐年下滑趋势.通过数据比较和分析,基本反映了黑龙江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远程方式参加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的整体情况,为今后在基层医疗单位广泛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提供了改革思路,并为开展其他同类培训提供了经验参考.
作者:刘振洪;尚欣妹;刘振华;杨艳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为了应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许多高校重视附属医院的发展,给予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以加强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同时却忽视了基础医学学科的发展,甚至将基础医学简单地等同于生命科学,认为有生命科学的学科基础就可以开办基础医学,以致许多大学和研究所开始设立基础医学院.然而,基础医学学科绝不仅限于生命科学研究,它具有重要的人才培养功能,承担着医学生的基础医学教育,其学科发展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生命科学.本文从基础医学的学科构成、学科评估体系、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阐述了基础医学学科的发展问题.
作者:刘懿萱;徐明;段丽萍;柯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专业认证是一种在国际上行之有效的保障专业教育质量的方法.目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认证工作尚未开展,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亟需解决.本文试图通过引入专业认证这一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提高专业教育质量,促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教育的发展.
作者:马颖;许小妹;秦侠;胡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2009年,汕头大学医学院成为中国医学教育标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正式颁布后第一所进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学校.此后,学校根据认证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2011年、2013年、2015年,学校分别向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委员会提交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进展报告与综合报告.认证专家组对汕头大学医学院认证6年来取得的进步给予了高度评价.本文回顾了汕头大学医学院进行专业认证的初衷和步骤,重点阐述了如何针对认证后专家组提出的意见,持续进行改进的过程及其实效,同时比较了学校所经历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以发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导向作用,推动临床医学专业的持续改革与发展.
作者:林常敏;边军辉;曾旸;杨棉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学生的职业精神的现况调查,比较两者职业精神的差异,为培训机构分层次实施职业精神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住院医师/实习医学生职业精神行为评估表”对122名轮科中的住院医师和90名实习医学生的职业精神进行自评和带教教师评价.结果 在7个职业精神评价要素中,住院医师自评和师评评分均高于实习医学生,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学生的自评结果均是“尊重他人”评分高,“尽职尽责”评分低;住院医师与实习医学生的师评结果均是“尊重他人”评分高,“领导能力”评分低.在29个职业精神评价指标中,住院医师自评与师评的得分均高于实习医学生,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住院医师的职业精神水平明显高于实习医学生,应该针对两者的差异开展适宜的职业精神教育,从而能够使实习医学生在成长为住院医师的过程中其职业精神得到持续提升.
作者:李荣;李亚平;彭杰;黄利辉;张林;张勿杨;曾锋;钱招昕;雷光华;陈翔;田勇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医学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分支,培养了大批卫生人才,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各种原因,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却一直落后于全国的发展.本文以地处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昆明医科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学成人高等教育2011年~ 2015年的招生变化、学生学习动机、学习需求等,分析存在的问题,讨论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作者:兰光明;黄建强;杨小蕾;李瑶;王晓昆;曾晓燕;胡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实现机能实验学课程绿色化,是机能实验教学的新课题和必然趋势.本文从学校院系管理、实验课程自身建设等层面人手,从绿色环保理念培养、制度规范、实验设计、药品管理、废弃物处理、实验室动物管理等环节着眼,探讨了医学院校机能实验学绿色化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及其具体实施方案.
作者:马月宏;金蓉;王锋;苏晓丽;刘志跃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血液内科临床带教的反馈评价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学的实效.方法 收集2013年至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实习和见习医学生的108份反馈问卷,从学生的视角和需求,分析血液内科临床带教教师教学、工作和个性特点,科室在教学上的优势和不足.结果 学生对血液内科的临床带教普遍评价较高,教学查房和科室小讲课是主要和有效的教学方式.但血液病房周转快,病种相对较少,不利于全面教学.结论 血液内科临床教学应当结合其固有的特点加以改进和提高.
作者:陈苗;刘超;李航;叶葳;潘慧;庄俊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国立中正医学院创建于抗日战争时期,在短短的13年办学时间里,大多处于战火纷飞、颠簸流离的状态,却培养出大批优秀医学人才,在我国医学和医学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从分析国立中正医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生源状况、学制、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和实践活动等内容人手,提取凝练其人才培养的历史经验,对推动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启示和指导作用.
作者:王媛;王云贵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案例模拟和参与式反馈教学方法在新生儿复苏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进修的60名基层医院儿科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实验组采用案例模拟和参与式反馈教学方法进行新生儿复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通过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培训前,两组医师的理论考试成绩、复苏操作步骤正确率、每2人胸外按压与正压通气配合考核成绩及气管插管步骤完成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实验组医师的理论考试成绩、复苏操作步骤正确率、每2人胸外按压与正压通气配合考核成绩及气管插管步骤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医师,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案例模拟和参与式反馈教学方法有效提升了基层医院儿科医师的新生儿复苏操作水平,这种教学方法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教学中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王莉;朱艳萍;丁俐文;李明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