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当代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云;那芷菁

关键词:医学生, 自我管理, 影响因素, 培养
摘要:目的 探讨当代医学生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自我管理能力因素的相关性,为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某医科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医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精神医学专业28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性别、专业、生源地、职务、家庭结构之间的不同,比较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采用Likert 5点量表计分法分析.结果 不同生源地、家庭结构和担任职务的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响自我管理的6个维度中,其得分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知识管理、人际关系管理、时间管理、身心健康管理、网络生活管理、职业生涯管理.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的主要因素是个体的内部因素.结论 医学生个体差异与内因影响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医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总体水平比较高.在高等医学教育活动中,应当重视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医学生的自我管理质量.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在线适应性教学软件设计

    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主导的教学需求,承德医学院构建了网络在线适应性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软件平台.学生运用该系统可以独立自主地进行有效学习,并向教师及同伴寻求帮助,创建共享网络学习资源及空间,使学生积极参与、协作、互动、交流学习.教师利用该系统可以随时修改教学资源,并随时将网络学习资源共享给学生,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时和教师建立学习、互动通道,获取网络学习资源,进行适应性学习.实践证明,运用本系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作者:王清河;王宏润;曹凯;李牧乘;杜少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消化系统整合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目的 探讨医学生临床学习阶段消化系统课程的整合及其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4月~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内科学和外科学学习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1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3名学生为实验组,南京医科大学2011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6名学生为对照组.在学习消化系统内容时,实验组采用整合式课程教学形式,对照组采用传统课程教学形式.课程结束后,对师生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并分析和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消化系统知识内容).结果 实验组师生对消化系统整合式课程的内容设置、授课形式持肯定态度;学生对师资匹配表示满意,临床教师认为其授课能力有所提高,并期望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授课技巧.在内科学消化系统知识的理论考核中,实验组学生的成绩(25.85±4.42)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成绩(24.92±3.69)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科学消化系统知识的理论考核中,实验组学生的成绩(39.82±8.05)分低于对照组学生的成绩(46.69±3.31)分,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学习阶段课程整合教学形式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临床思维能力;同时,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通过建立保障机制、加强师资培训、改进评价方式等加以实现.

    作者:周栩;张金彦;徐敏;彭志海;陆伦根;孙晓东;刘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海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生岗位胜任力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影像学专业教育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对海南医学院2008届~ 2014届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生和在岗6年以上影像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 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与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关系密切,考试通过率与考生在校学习成绩、临床技能和影像学知识有关;毕业生中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和三级医院工作经历者,其岗位胜任力的多项指标评价均更加优秀.影像科医生更加注重职业精神、沟通能力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岗位胜任力指标;在综合能力评价中,教学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评分居前.结论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职业精神、临床技能、临床基础知识和医学影像学知识与综合能力,是构成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岗位胜任力的主要因素.

    作者:涂蓉;吴玲;颜剑波;孙琼芳;弥龙;万江花;冯佳宇;魏胜超;戴干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潮汕文化对医生医德医风的影响研究

    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深层的精神内涵.源远流长的潮汕文化作为地方特色文化,对潮汕地区各行各业影响极为深刻.医生这个较为特殊的职业,更是受到潮汕文化的熏陶,怎样弘扬潮汕优秀文化,并以此调动医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促进医生以更加良好的服务态度、更加规范的专业形象服务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摒弃潮汕文化中的不良之处,也有利于医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从潮汕文化对于医生的影响这一方面来看,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第一,在潮汕地区工作的医护人员有必要初步了解潮汕文化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潮汕话对话的能力,以求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第二,应该加强潮汕地区医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于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尽可能把“收红包”“让亲友插队”之类的行为扼杀在摇篮里.第三,大力推行医护人员对于学术问题的讨论和推动医生利用业余时间了解并掌握医学领域的新发现,对于医护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第四,医护人员内部应当去除地域的屏障,互帮互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作者:黄思琳;郭秋怡;王璞玉;陈锦纯;林岳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传统医德视域下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凝练

    医学是仁术、是人学,“德艺双馨”是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必备素养.然而,医学领域的不和谐因素,促使社会各界从不同层面反思其背后的真实原因.从医务人员角度来看,汲取传统医德智慧,将“博学致精”“明德致仁”“践恕致和”内化为核心价值理念并自觉践行,用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医德赢得患者的理解与敬仰,不失为修复医患关系的第一步.

    作者:王汉苗;张其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国立中正医学院人才培养及其启示

    国立中正医学院创建于抗日战争时期,在短短的13年办学时间里,大多处于战火纷飞、颠簸流离的状态,却培养出大批优秀医学人才,在我国医学和医学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从分析国立中正医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生源状况、学制、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和实践活动等内容人手,提取凝练其人才培养的历史经验,对推动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启示和指导作用.

    作者:王媛;王云贵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面向健康中国需求 创新“整合式”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健康中国建设对医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近年来,复旦大学医学教育在学校组织机构整合、资源整合和学科整合的基础上,以促进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和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不仅促进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人文等课程的整合,而且推进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整合、科研平台整合和各级医疗资源整合,积极创新“整合式”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作者:包江波;汪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学科评估导向下基础医学学科的发展

    为了应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许多高校重视附属医院的发展,给予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以加强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同时却忽视了基础医学学科的发展,甚至将基础医学简单地等同于生命科学,认为有生命科学的学科基础就可以开办基础医学,以致许多大学和研究所开始设立基础医学院.然而,基础医学学科绝不仅限于生命科学研究,它具有重要的人才培养功能,承担着医学生的基础医学教育,其学科发展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生命科学.本文从基础医学的学科构成、学科评估体系、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阐述了基础医学学科的发展问题.

    作者:刘懿萱;徐明;段丽萍;柯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医学影像学慕课教学模式探索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慕课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在阐述慕课的内涵、特点和国内外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医学影像学慕课教学实践,阐述了慕课在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医学影像学诊断思维、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的价值,分析了医学影像学慕课建设的方向,以期为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黄萨;陈鹏;佟丹;曹殿波;张秀梅;王景宇;郭淑华;钟阳;张惠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上海市近千名教师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2015年上海市千名教师心肺复苏培训项目的实施效果,探讨非医务人员作为“第一目击者”急救的社会培训方式.方法 2015年,对上海市各区县953名教师进行心肺复苏技能的培训.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和理论技能评分表,对受训学员的认知现状、知识和技能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学员培训通过率为99.1%;是否听说过CPR及BLS和接受过培训对于学员心肺复苏的认知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后学员对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认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员对此次培训总体满意度较高.结论 教师对心肺复苏培训的需求程度较高、掌握程度较好,应当提倡培养以教师为主的导师团队;采用标准化的交互式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员的自主能动性;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心肺复苏培训的宣传和投入力度,完善公众急救培训体系和法律法规保障,从而强化公众的急救意识和能力.

    作者:张雨萍;蔡巧玲;秦啸龙;胡燕琪;李晨蕾;唐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微格教学方法在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沟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微格教学方法对培养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沟通能力的效果.方法 采用实验对照方法.选取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2012级四年制护理学专业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在内科护理学实习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实验组采用微格教学方法,实习时间均为12周.内科护理学实习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方法的评价;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al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对两组学生的内科护理学实习进行出科考核,统计总成绩;采用《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评价微格教学方法对学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微格教学方法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评价(P<0.05).OSCE考核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的内科护理学实习出科考核成绩分别为(82.09±10.19)分和(77.35±2.90)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54,P<0.01).实验组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得分为(84.30±10.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得分(77.65±6.97)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实验组学生在测评量表中的6个项目的得分也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带教中运用微格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临床沟通意识和能力,使护患沟通更加专业、顺畅,并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习效果.

    作者:王艳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专业认证对医学院校持续发展的导向与助力思考

    2009年,汕头大学医学院成为中国医学教育标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正式颁布后第一所进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学校.此后,学校根据认证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2011年、2013年、2015年,学校分别向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委员会提交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进展报告与综合报告.认证专家组对汕头大学医学院认证6年来取得的进步给予了高度评价.本文回顾了汕头大学医学院进行专业认证的初衷和步骤,重点阐述了如何针对认证后专家组提出的意见,持续进行改进的过程及其实效,同时比较了学校所经历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以发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导向作用,推动临床医学专业的持续改革与发展.

    作者:林常敏;边军辉;曾旸;杨棉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构建绿色化机能实验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实现机能实验学课程绿色化,是机能实验教学的新课题和必然趋势.本文从学校院系管理、实验课程自身建设等层面人手,从绿色环保理念培养、制度规范、实验设计、药品管理、废弃物处理、实验室动物管理等环节着眼,探讨了医学院校机能实验学绿色化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及其具体实施方案.

    作者:马月宏;金蓉;王锋;苏晓丽;刘志跃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的实证研究与思考

    根据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改革的要求,本文对第一阶段考试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分阶段考试的考试设计、组织实施的可行性,分析了考试成绩与初步效果,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分阶段考试改革能够达到有效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目的,也能够为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申请医师资格评价考试的整体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肖建忠;张新华;曾国;田英;周娟;杨科;姜志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医学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材建设实践

    随着全球化逐渐推进和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外语教学的重点逐步转向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教材编写是ESP教学与研究的关键环节,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医学院校而言,ESP即医学英语.尽管医学英语教材不断增多,但较为成熟实用的医学英语教材仍然较为缺乏.本研究以新ESP理论为指导,将教材定位为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展示语言规律、培养医学英语交际能力,随后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并根据动态需求变化调整设计与任务设置,终编写完成适用于医学院校本科生教学的ESP教材——《医学英语基础教程》,以期为我国医学院校ESP教材建设提供借鉴.

    作者:谌谐婉;谭雪焦;詹小青;廖荣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古希腊罗马神话在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初步应用与探索

    针对医学院校医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提出将古希腊罗马神话引入到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通过神话中的人物和典故,追溯医学英语术语的词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单词的记忆效果,同时辅助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课后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取得了较高的课堂教学的满意度.

    作者:赵云茜;唐健;王莘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院系合作的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在静脉药物配置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院系合作的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在静脉药物配置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杭州医学院2014级和2015级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的2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级120名学生为对照组,2015级120名学生为实验组.实验组采用基于院系合作的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教学方式.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理论闭卷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来评价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结果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认可度较高;从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结果来看,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院系合作的交互式远程视频教学方式优于传统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适应了现代教学改革的发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婷;施菁;辛均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当代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当代医学生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自我管理能力因素的相关性,为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某医科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医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精神医学专业28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性别、专业、生源地、职务、家庭结构之间的不同,比较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采用Likert 5点量表计分法分析.结果 不同生源地、家庭结构和担任职务的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响自我管理的6个维度中,其得分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知识管理、人际关系管理、时间管理、身心健康管理、网络生活管理、职业生涯管理.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的主要因素是个体的内部因素.结论 医学生个体差异与内因影响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医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总体水平比较高.在高等医学教育活动中,应当重视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医学生的自我管理质量.

    作者:张云;那芷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模式实施效果的初步评价

    目的 基于卓越医生计划,构建医学整合课程模式,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为全面实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从2013年至2015年,每年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入校时,随机抽取2个行政班,3年共选取182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实施整合课程教学模式;以同样的方法抽取2个行政班,3年共选取183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在第一轮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学结束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两组学生和承担3个年级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评价研究.采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录入,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主要运用秩和检验、t检验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整合课程教学模式总体满意度为90.1%,对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模块评分为85分~ 90分.2013级和2015级实验组学生课程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验组师生对教学改革表示支持与赞同,证明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方案具有可行性;同时,在课程内容、教学团队、教材建设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与完善.

    作者:卜娟娟;张秀军;吴俊华;李凤丽;王丽雅;陈若陵;胡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黑龙江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通过研究2010年~2014年黑龙江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的合格率,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的培训合格率高于药学人员,副高级职称人员高于初级职称人员,七台河地区人员高于牡丹江地区人员,县级单位人员高于乡镇级单位人员,女性学员高于男性学员;学员参加知识更新培训连续性不好,以第1年合格率高,之后呈逐年下滑趋势.通过数据比较和分析,基本反映了黑龙江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远程方式参加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的整体情况,为今后在基层医疗单位广泛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提供了改革思路,并为开展其他同类培训提供了经验参考.

    作者:刘振洪;尚欣妹;刘振华;杨艳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