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沈健;仇容;张琦;刘丹丹;王征;王索安
为了探讨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帮助在校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选取广东医学院药学专业176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个组,其中一组由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另一组不配备班主任,由专职辅导员任班主任,4年后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情况、社会活动情况和科研情况.结果发现,由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的学生组在学习、社会活动和科研情况方面明显优于无专业教师任班主任的学生组,提示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明显的帮助.
作者:邹丽宜;吴铁;夏海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临床见习教学是医学基础学科教学与临床实习之间的过渡阶段,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实习的效果.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积极探索新的临床见习教学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本文探讨了妇产科学临床见习教学的新型模式,介绍了小班教学、模拟临床诊疗教学和模具教学等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方法.
作者:王大鹏;吴燕;王建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为了提高年轻医师和医学生的诊疗水平,避免诊疗过程中的差错,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骨科探讨、实施了手术前由管床医师做好手术预案并进行科室汇报、讨论的制度(称为手术预案汇报制度).预案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通过管床医师对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的汇报,提出疾病诊断、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并根据所查阅的相关资料,提出选择的恰当手术方式和佳内固定物,了解切口入路、手术要点、术中特殊情况的应对及手术后处理等内容.实践表明,手术预案汇报不仅是重要的临床教学方法,而且是保证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永丰;王达义;常巍;韩瑛;钟声;杜玲;梁炳生;李刚;孙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本文结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研究生教育工作实际,从研究生学习动机的多元化、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以及医院长期发展几个方面提出了强化研究生归属感培养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医院内强化研究生归属感培养的具体措施,包括对医院的认同,科学制定研究生的成长计划、帮助研究生解决困难、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等.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孙亚林;邢茂迎;程传苗;杨美华;宗晓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医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研究课题,胡锦涛主席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对我国大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本文结合辽宁医学院的创新教育实践,从创新机制、创新氛围和理论、实验、床边等教学环节人手,探讨了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对创新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曲巍;王栋梁;席焕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随着传统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卫生人才的整体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卫生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科学知识和医疗技能,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修养.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日常行为管理、就业指导与服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生活辅导等各项工作.作为与医学生接触机会多、接触面广、接触紧密的辅导员,在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医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辅导员的品德和素质会对学生未来的行医模式产生影响,辅导员的信仰、道德、品质、见解等都会对医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作者:李志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和总结以团队为基础学习( team-based learning,TBL)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在外科学教学中应用TBL的理念和方法,观察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实施情况,收集学生反馈信息,分析教学效果.结果 TBL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结论 TBL教学方法是适合外科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作者:朱斌;李晓卉;梁力建;陈创奇;赖佳明;朱家源;王明诗;王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地方医学院校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有利于改进教学管理、激励教学工作者、保证教学质量.安徽医科大学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及医学教育标准的具体指标为指导,以培养创新医学人才为目标,强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着力建设基础教研室(教学系)和临床教研室“两个平台”,初步建立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张蔚;胡志;孙业桓;程益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为了提高医学生儿科学见习效果,针对儿科疾病起病急、发展快、病程相对短的特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儿科学见习教学中,改进病案导入式教学方法,选用见习时病房现有的典型病例,结合以问题为基础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法,对疾病进行全程跟踪见习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提高了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常杏芝;王玉燕;王芳;陈永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病理学网络式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模式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网络式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模式(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张绘宇;宋丽艳;陶黎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为了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基础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对基础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主要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材、教学平台、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创新意识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作者:陈健;沈健;仇容;张琦;刘丹丹;王征;王索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本文论述了皖南医学院不断加强教学督导制度、督导队伍建设,改进督导机制,通过多样化的督导方式,进行教学全过程督导的情况.通过这些改进,学校实现了督导团队的专业化、体系的立体化、运行的常态化、评价的多元化,充分发挥了督导在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中的作用,督导实效不断提高.
作者:杜少陵;王丽;杨解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承受的各种压力日趋增加,各类精神障碍性疾病在我国十大疾病中占了五位,精神科护士的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由此,越来越多的护理教育者关注精神科护士的培养,研究护理专业(精神护理方向)课程的设置.本文分析了我国精神病患病的现状,归纳了国内外精神科护士培养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现行护理专业(精神护理方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目标的设定、课程设置的状况进行了综述,指出护理专业(精神护理方向)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是现代护理教育者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作者:岑慧红;李小平;曾丽智;苏茜;周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人才,根据社会需求、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学校办学方针,南京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建立了新的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此课程体系的基本特征包括采用强化通识教育的“2+5”模式、课常教学和实践培养融通进行、专业训练与科研训练同步和分阶段设置专业课程,形成了既适合我国国情、又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课程结构.
作者:孙卫斌;刘玉;韩利红;阎翔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建设和优化临床教学基地医院是解决地方医学院校临床教学资源不足,保证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川北医学院通过遴选教学基地医院、加强内涵建设、创建直属附属医院和非直属附属医院、改革临床教学运行模式的方式,构建了规范、科学并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临床教学基地模式.
作者:樊国康;杜勇;李春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医学生日常生活事件压力指数,为医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危机的预警提供科学依据,用于指导针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 以湖北省3所医药院校781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法检测医学生日常生活压力指数.结果 对医学生压力大的日常生活事件是父(母)去世,其他生活事件比照该事件得出各自的压力指数.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质的生活事件均能够引起医学生的压力感知.造成医学生心理压力的学习类生活事件数量较多,压力指数较高.结论 医学生日常生活事件压力指数具有群体特点,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探索符合医学院校特色的模式.
作者:陈端颖;孙磊;王娟;庄红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我国医学教育一直以终结性评估为主,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缺乏形成性评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为了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汕头大学医学院在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建立一套有效的形成性评估模式探讨了课堂观察记录、课后作业、学习过程记录和网上自学记录及网络测试等多种形成性评估方法,并分析、探讨了实施中的问题及需要注意的方面.
作者:高分飞;彭青;石刚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加强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全科医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科医学教育贯穿于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全程,开展多层次、多场所、多形式的全科医学课程教学活动,将专业教育和医学人文相融合,关键在于全科医学教育理念的树立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作者:续岩;王维民;王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与国内学生之间存在较多差异,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的临床学科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的眼科学见习教学中,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和眼科学本身的特点,综合运用兴趣激发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和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结合教学方法,营造活泼的教学氛围,提高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的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毛真;梁凌毅;邹玉仙;刘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与美国较为完善的生物医学博士( Philosophy Doctor,PhD)研究生培养模式相比较,我国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起步较晚,尚处于探索阶段,亟待完善和发展.本文以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免疫学博士研究生培养为对照,从入学要求、课程设置、科学研究等方面,对中美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为改革我国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何勇涛;罗长坤;黄国琼;贺加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