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悦宁;黄鸿;陈珍
随着社区医疗的广泛开展,很多老年人会首先选择去社区医疗中心就诊.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老年人心血管病在社区诊断中有代表性的失误举例分析如下,以期吸取经验教训,提高社区全科医生的诊断水平.
作者:王悦宁;黄鸿;陈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因鼻腔结构复杂,病因众多,对鼻出血的定位诊断难易程度差别甚远,有些病例处理相当困难.
作者:陈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例1 男,54岁,干部.因面部及双下肢水肿伴少尿5 d来诊.无发热、皮疹及关节痛等症状.查体:体温36.5 ℃,脉搏82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50/105 mm Hg(1 mm Hg=0.133 kPa),体重70 kg.双眼睑浮肿.
作者:吴恩亮;白秀芝;高广美;谢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回顾分析我院1985年至2006年抢救的895例临床资料完整的危重中毒病例资料发现,以往屡屡抢救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忽略了一些看似繁琐而的确是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
作者:许志强;晁耀烁;李永锋;韩鹏;连晓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调查徐家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中心团队与塘子泾团队在社区开展慢性病管理的情况,发现社区全科团队在工作中面临以下问题:①随访工作任务繁重和医务人员相对不足;②社区居民健康理念不科学,对开展慢性病预防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③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滞后,效率不高.针对慢性病管理工作相关问题,对提高社区慢性病管理效果的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徐光铮;张惠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胰腺内含有多种大量的消化酶,在临床工作中,主要的有3种胰酶,即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α-amyJase,AMY).
作者:刘凤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患者男,68岁,农民.因面部、双手等暴露部位红斑肿胀伴瘙痒5年就诊.5年前患者出现颜面、颈后、手背红斑肿胀伴瘙痒,抓后渗出,曾在某医院诊断为湿疹,治疗有好转但未痊愈.其后疾病反复发生,范围逐渐扩大,皮肤变黑增厚,有色素脱失,波及后背及股外侧,夏重冬轻.近5 d来,由于病情加重,来我院就诊,发病以来无全身症状.既往体健,否认家族类似疾病史.
作者:俞新民;吴莉菲;吴绍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测定血浆脑钠素水平对鉴别肺源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意义.方法 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各30例,测定平均心率和PaO2,通过快速免疫荧光定量分析法测定血浆脑钠素水平,与30名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肺源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两组患者在心力衰竭时血浆脑钠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组脑钠素[(597±68)ng/L]明显高于肺源性心脏病组[(179±34)ng/ml,P<0.01].结论 肺源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力衰竭时均表现出呼吸困难,血浆脑钠素可以作为鉴别两者的指标之一.
作者:黄蓓洁;罗艳蓉;徐晓雯;李海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进一步了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特点.方法 分析我院1998年至2006年间收治的138例经肠镜、病理学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而确诊的UC的临床特点.结果 UC的发病以20~60岁者多见(108例,78.3%),病程小于1年者较多(63例,45.7%),轻中度多见(100例,72.4%),血便为常见表现.红细胞沉降率、血红蛋白、白蛋白及α1、α2:球蛋白水平与病情相关,血小板平均值居于正常值的上限.肠镜见病变部位以全结肠病变为主(78例,56.5%).病理学检查均有炎症细胞浸润,慢性炎症者多见.大多数患者用柳氮磺胺吡啶和(或)5-氨基水杨酸治疗有效(70例,50.7%).结论 国内UC患者病情较轻,病程较短,并发症以及肠外表现很少,疾病临床特点尚比较典型.α1、α2球蛋白与本病有相关性.国内UC患者对于柳氮磺胺吡啶和(或)5-氨基水杨酸敏感.
作者:彭涛;刘玉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动物实验证实通心络可改善大鼠缺血心脏的血管内皮功能,临床研究表明该药对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有良好疗效[1-3].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内皮素、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一氧化氮、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变化率等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郭靖涛;张树良;周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一、医师开具处方可使用哪些药品名称?<处方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医师开具处方可使用的药品名称:(1)药品通用名称,即药品制剂通用名称.(2)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即原研发企业生产的药品专利药品名称.(3)复方制剂药品名称(含中成药).(4)医院制剂室配制的制剂药品名称.(5)以上各项的药品名称,都应是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的.
作者:吴永佩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事故回放:2007年11月21日4:00左右,在北京打工的肖某带着已有9个多月身孕的妻子李某来到北京朝阳医院京西分院,要求治疗感冒.经医生诊断,发现肺炎已经导致孕妇的心肺功能严重下降,必须马上进行剖宫产.
作者:张晓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临床表现为复发缓解和功能障碍进展.患者早期可表现为孤立的脱髓鞘事件发作,称作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CIS).
作者:李海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20世纪70年代,奥地利学者:Messeklinger首创针对鼻腔外侧壁的系统内镜诊断方法.他的著作<鼻内镜检查>(Endoscopy of Nose)成为鼻内镜解剖和病理生理研究方面的基础参考书.他发现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与鼻腔、鼻窦,特别是鼻腔外侧壁的病理和解剖变异等密切相关.
作者:周兵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患者女,57岁.因左侧腰部及臀部疼痛1年,加重2月余,于2006年6月7日入院.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左侧腰部及臀部疼痛,近2月余有加重,并伴有左下肢的放射痛.体检腰椎棘突及两侧压痛(±),双下肢感觉肌力正常,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双膝踝反射正常.腰椎平片示退变,骨盆平片未见异常,腰椎MRI示第5腰椎与第1骶椎间盘左后突出.给予卧床,腰椎牵引以及对症镇痛治疗.
作者:孙骏;张如明;张琥;史萌;陈俭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随机将480例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单纯高压氧治疗和高压氧+尼莫地平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了解高压氧和尼莫地平对CO中毒患者的治疗作用.480名中毒患者迟发性脑病的总发生率为14.0%(67/480),单纯高压氧治疗组的发病率为19.2%(46/67),高压氧+尼莫地平组的发病率为8.8%(21/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配合高压氧治疗CO中毒患者及防止迟发性脑病的发生有一定效果.
作者:万金娥;王培嵩;王淑珍;刘学玲;吕秋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患者女,43岁.2型糖尿病史3年,因近2月余血糖控制不佳,于2007年3月10日来我院就诊,检测空腹血糖9.8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4.O%(正常参考值4.2%~6.2%).患者自述平时用快速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其值多在7.8~10.2 mmol/L之间,因HbA1c检测结果与患者血糖水平相矛盾,对患者进一步检查.患者面色苍白,呈贫血貌,乏力、心悸、食欲不振,伴月经过多,并有胃溃疡.
作者:肖国辉;张铭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两种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新诊断的空腹血糖(FPG)≥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8.0%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行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持续皮下组,36例)或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多次皮下组,32例)治疗,强化控制血糖达标后,比较两组胰岛素日用量,治疗前后体重指数、稳态模型计算的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结果 两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胰岛素日用量持续皮下组(0.53±0.06)U·kg-1·d-1,多次皮下组(0.71±0.04)U·kg-1·d-1(t=11.100,P<0.01);两组治疗前后HOMA-β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HOMA-I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发生,中等程度低血糖发生率持续皮下组为0.34%(13/3806人次),皮下多次组为1.09%(44/4045人次).结论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皮下多次与持续注射胰岛素治疗可以短期内有效控制血糖,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而不增加胰岛素抵抗.持续注射给药所用胰岛素量小、中等程度低血糖发生率低.
作者:郭志芹;张靖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脑卒中患者常伴有严重的意识障碍和吞咽困难,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影响疾病的预后.鼻胃管饲是临床上脑卒中患者常用的肠内营养途径,但常有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导致喂养受阻.我院对32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采用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临床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李瑞红;李德春;李洁;胡献礼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患者男,61岁,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无发热、恶心、呕吐、乏力,无腹痛、腹泻,无尿量减少、体重下降等.2个月前于外院查血ALT 18 U/L,尿素氮6.36 mmol/L,肌酐116μmol/L,血糖4.9 mmol/L.对症处理症状改善不明显.
作者:叶秋月;吴东;郭毅;杜薇;周道斌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