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张健
骨不连(nonunion)是骨科领域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骨折后约有5%~10%的患者会发生骨不连,治疗上较为困难,植骨及局部内固定为常用的传统治疗方法,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术后无法愈合.
作者:姜川;邢更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120例患有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进行窦性心律震荡分析,揭示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加速即震荡(TO):TO<0正常,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有加速现象;T0>0异常,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无加速现象.测定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减速即震荡斜率(TS):TS>2.5ms/R-R间期为正常,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心率有逐渐减速现象;TS<2.5ms/R-R间期为异常,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心率无减速现象.结果 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病情严重患者的TO、TS明显异常.结论 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震荡的测定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岳梅;程怡;孟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以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的浓度分别为100mg/(kg·d),200mg/(kg·d),300mg/(kg·d),400mg/(kg·d)染毒小鼠,探讨该化合物对小鼠肝脏、心脏的ATP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染毒剂量的增大,肝脏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先呈下降趋势.在200mg/(kg·d)时酶活性下降到低.当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的浓度继续增大时,酶的活性又上升.随着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染毒剂量的增大,心脏的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先呈上升趋势.在200~300mg/(kg·d)时酶活性上升到高.当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的浓度继续增大时,酶的活性又下降.在本实验浓度范围内,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对小鼠内脏的ATP酶活性有一定影响.
作者:鲍利峰;袁均林;丁书茂;杨继文;吴扬;柯翔鸿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消除乙肝表面抗原管状颗粒在乙肝表面抗原定量过程中的干扰.方法 用1.6%NaCl溶液稀释病人血清,使乙肝表面抗原管状颗粒解聚为小球形颗粒后再进行测量.结果 用1.6%NaCl做乙肝表面抗原测量稀释剂,稀释线性良好,r=0.976.检测的精密度可控制在15%以内,回收率>96%.结论 用1.6%NaCl做乙肝表面抗原测量稀释剂,由于能有效排除管状颗粒的干扰,测量准确性大大提高.
作者:尚文章;石宝刚;郭斌;郭长河;罗云杰;赵建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重组干扰质粒对口腔腺样囊性癌多药抗性细胞株(Acc-3/CDDP)细胞中Bcl-2基因表达的干扰效率.方法 按siRNA设计原则设计针对Bcl-2基因的Oligo DNA,体外化学合成Oligo DNA,Oligo DNA退火、连接、转化、筛选克隆,构建针对Bcl-2基因的表达重组RNA干扰质粒(psiB1、psiB2、psiB3),细胞脂质体转染多药抗性Acc-3/CDDP细胞,Realtime RT-PCR的标准曲线、扩增曲线和熔解曲线的数据收集处理,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重组干扰质粒对多药抗性Acc-3/CDDP细胞中Bcl-2基因表达的干扰效率.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psiB1、psiB2、psiB3质粒脂质体转染后Bcl-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siB1、psiB3相对于对照组无明显干扰效果,psiB2的干扰程度达66.20%.结论 针对Bcl-2基因的表达重组RNA干扰质粒psiB2(CCgggAgATAgTgATgAA)能有效沉默多药抗性Acc-3/CDDP细胞中Bcl-2基因的表达.
作者:张福军;季平;李庆姝;张劲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对31例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分别采用导管捣碎抽出血块、球囊导管扩张术、机械性旋切导管血栓旋切术、狭窄段静脉支架种植术和下腔静脉滤器种植术等方法治疗.结果 31例介入治疗术后3~36个月跟踪观察,治疗有效率为96.77%(30/31例),其中下肢功能恢复良好24例(77.42%),残留瓣膜功能异常6例(19.35%).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是治疗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求理;宋侃侃;柴小民;吴安乐;施建国;居洁勤;王兰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大黄素胶囊对地芬诺酯引起的便秘模型小鼠的排便作用以及与大黄苏打片作用的比较.方法 将ICR小鼠分成6组,包括空白对照组、地芬诺酯模型组、大黄素25mg/kg组(小剂量组)、大黄素50mg/kg组(中剂量组)、大黄素100mg/kg组(大剂量组)、大黄苏打片500mg/kg组.除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灌胃蒸馏水外,余4组按剂量给药,观察记录每只小鼠首次排黑便时间和6h排便粒数并称粪便总重量.结果 模型组首次排出黑便时间比对照组显著延长(P<0.001),大黄素25、50、100mg/kg组使排便时间显著缩短(P<0.001),大黄苏打片使排便时间显著缩短(P<0.05).地芬诺酯使排便粒数及排便重量显著减少(P<0.01),3个剂量大黄素及大黄苏打片对小鼠6h内排便粒数及排便重量均显著增加(P<0.05,P<0.01,P<0.001).结论 大黄素胶囊使便秘小鼠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缩短,排便重量显著增加,对便秘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总体效果优于大黄苏打片.
作者:张喜平;程琪辉;王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内分泌性疾病,通常在月经初潮后发生,以月经紊乱、雄激素过多和胰岛素抵抗为特征.
作者:魏丽娜;丛晶;吴效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 选择T2DM患者96例,糖耐量低减(IGT)者33例,及正常对照组(NGT)39例,比较3组血清CRP的浓度.结果 (1)NGT、IGT、T2DM 3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逐渐升高,每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2)血清CRP水平与空腹血糖(FBG)(r=0.753,P<0.01)、OGTT 2h血糖(PBG)(r=0.748,P<0.01)、糖化血红蛋白(HbA1c)(r=0.725,P<0.01)呈正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r=-0.568,P<0.01)、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BCI)(r=-0.489,P<0.01)呈负相关.结论 CRP可能与T2DM的发生有关,可能具有致病作用,T2DM可能是一种自然免疫和亚临床炎症性疾病.
作者:李博一;文磊;罗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人工血管置换术的围术期监护.方法 收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8例,给予绝对卧床,术前严密观察疼痛的性质及进展、控制血压在适当水平、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以有效预防动脉瘤破裂,为患者赢得手术时机;均实施人造血管置换术,术后加强各系统功能监护,密切观察病情,严格控制高血压,预防并发症.结果 围术期监护(3.3±2.2)天,27例患者经围术期监护安返病房,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围术期监护是保证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柴琼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胰腺癌是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之一,特点为病程短、进展快、病死率高,中数生存期6个月左右[1]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的机会,胰腺癌放化疗不敏感,我们于2004年5月~2006年6月对23例进展期胰腺癌采用吉西他滨联合亚叶酸钙和5-FU(5-氟尿嘧啶)动脉灌注化疗,分析其疗效和毒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明涛;罗福申;张娜;李文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急性应激对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发生与发展的影响.方法 利用急性束缚的方法建立急性应激模型,处理C57小鼠2h后,用荧光底物实验、ELISA和westernblot方法等检测比较急性应激组与对照组之间的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水平、γ-分泌酶(γ-secretase)活性及Tau蛋白磷酸化的变化,并用Sigmaplot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急性应激能使C57小鼠海马中γ-分泌酶的活性增强、Aβ产生增加及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 急性应激可能对AD的发生与进展有重要作用.
作者:段宝玉;腾林;康九红;聂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纯化兔抗人RBBP10多克隆抗体.方法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PTC-hRBBP10融合蛋白,表达产物以直链淀粉树脂亲合柱和superose 12凝胶柱过滤纯化,将纯化的PTC-hRBBP10偶联于NHS-activated SepharoseTM上,制备亲合层析柱,纯化兔抗人RBBP10多克隆抗体.结果 ①表达、纯化的PTC-hRBBP10的相对分子质量(Mr)为80×103,纯度为95%;②从抗血清中纯化获得可与PTC-hRBBP10特异性结合的兔抗人RBBP10多克隆抗体.结论 获得了特异性较好的纯化兔抗人RBBP10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质的功能提供了条件,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手段.
作者:李侃;刘华;费克香;张道明;郑小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基于全球工业化的发展、军事装备的提高,包括角膜化学烧伤、视网膜光损伤在内的特种眼外伤发病率明显提高.由于目前对此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中存在着许多难题.
作者:燕振国;岳红云;孙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至今,为科学家寻找致病基因和探究发病机制发挥了关键性作用.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尚未启动之时,人类仅仅发现了不到100种疾病.2003年这个数据跃升至990种,在990种疾病中,有639种可以开展临床治疗,而其余的351种则正在寻找发病机制.
作者:黎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本文所说的人类基因组研究是广义的,包括对人类基因组自身的研究(例如对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和绘图,以及对其功能、调控的研究),以及与人类基因组相关的研究(例如人类遗传数据库).
作者:邱仁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不同组合模式的HBeAg、HBeAb与血清、唾液HBV-DNA之间关系及其在临床、流行病学上的意义.方法 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精确定量、配对检测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唾液HBV-DNA含量;以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HBeAg、HBeAb水平.结果 HBeAg(+)、HBeAb(-)模式血清、唾液HBV-DNA检出率分别为96.75%、83.22%,均值为7.02±1.31、4.92±1.44 log copies/ml,与其余模式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01).HBeAg水平与血清、唾液HBV-DNA水平间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48、0.40;P均<0.001);HBeAg(-)、HBeAb(+)模式中,血清、唾液HBV-DNA检出率分别为67.44%、39.53%,均值为4.84±1.89、3.51±1.29 log copies/ml.HBeAg(-)、HBeAb(-)模式中,血清HBV-DNA检出率也达到66.67%,均值为4.64±2.06 log拷贝/ml.结论 HBeAg(-)、HBeAb(+)CHB患者,其血清、唾液中有很高的HBV-DNA检出率,临床、流行病学上仅以HBeAg作为复制的血清学指标,来判断HBV复制和评估传染性有明显局限性,需结合HBV-DNA的检测.
作者:谌翠容;潘红英;张永乐;娄国强;叶荣夏;施军平;李冰茹;卢德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医院获得性肺炎中需氧革兰阳性菌感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医院血行感染中更为明显,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感染已居医院血行感染病原菌的1~3位[1].
作者:李敏;张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英美科学家在2006年5月18日出版的Nature (2006,441:315)上报告,人类后一个染色体,也是破译难度大的一个染色体--1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完成.该测序确定出人类1号染色体中的3141个基因,在破译过程中,至少发现了1000个新基因.这标志着历时16年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宣告完成.有科学家预言,之后的10~20年内,基因医学将进入黄金时代.
作者:程书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TSH受体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Graves病(GD)的相关性.方法 (1)以一GD家系的12个成员(包括3例患者、9例家系成员)为研究对象,抽提外周血DNA,设计引物,扩增TSHR的全部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PCR产物纯化后测序,对TSH受体的SNP进行筛查.(2)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检测筛查出的SNP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变化频率与GD有无相关性.结果 共发现8个多态位点,其中第8外显子上的多态位点在SNP库中未见报道,为首次发现.这些多态位点的变化频率在患者与正常组间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新发现的SNP及其他多态位点与GD不连锁;提示汉族人TSH受体基因与GD无相关性;该基因的多态位点在不同的人种间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梁军;高聆;盛燕;宋怀东;赵家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