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贫血110例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梁勇;井丽萍;宋文秀;付蓉;瞿文;李丽娟

关键词:老年人,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病因,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再生障碍性贫血,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病性贫血, 患者, 合并症, 肝肾功能损害, 多发性骨髓瘤, 缺铁性贫血, 急性白血病, 合并高血压, 肾性贫血, 临床资料, 临床医师
摘要:对110例老年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其中缺铁性贫血39例(35.5%),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24例(21.8%),肾性贫血10例(9.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8例(7.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7例(6.4%),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4.5%),混合性贫血6例(5.5%),慢性病性贫血5例(4.5%),急性白血病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各2 例(各占1.8%),多发性骨髓瘤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各1例.39例(35.5%)患者同时存在一种以上合并症,其中合并高血压18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8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肝肾功能损害3例、老年痴呆2例.提示老年贫血患者病因复杂,合并症多,表现不典型.临床医师应开拓思路,避免漏诊或误诊.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以自发酮症起病的新发糖尿病患者的胰岛自身抗体检测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b)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在以自发酮症起病的新发糖尿病患者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起病状况、胰腺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61例以自发酮症起病的新发糖尿病患者,以放射配体法测定GAD-Ab、IA2-Ab和IAA.比较胰岛自身抗体在不同发病年龄组、不同体重指数(BMI)组、不同程度酮症组及不同空腹C肽(FCP)水平组的阳性率,比较胰岛自身抗体阳性与阴性组起病状况和胰腺β细胞功能的差异.结果 161例患者中,共68例(42.2%)被检出存在1种或多种胰岛自身抗体,其中胰岛自身抗体在起病年龄≤20岁、BMI≤18.5、FCP水平较低患者中阳性率较高;与胰岛自身抗体阴性组相比,抗体阳性组存在发病年龄较轻、BMI较低、发病时酮症程度较严重、胰岛分泌功能较差等特点.结论在以自发酮症起病的糖尿病患者中,发病年龄较小、BMI较低、C肽水平较低的患者胰岛自身抗体的阳性率较高,属于1A型糖尿病的可能性较大,属于1B型或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较小.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的患者β细胞分泌功能较差,应尽早予胰岛素治疗.

    作者:张冬梅;周智广;黄干;王建平;金萍;魏佳莉;胡白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序贯联合应用雌孕激素调节月经周期与缓解绝经相关症状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雌孕激素复方制剂(诺康律)用于控制月经周期与缓解绝经相关症状的临床疗效与副作用.方法采取开放、多中心、自身对照临床研究方法,观察对象为有绝经相关症状或同时有月经紊乱的绝经过渡期或绝经早期妇女.共入组153例,完成观察146例.所用的雌孕激素复方制剂诺康律,含17β-雌二醇与醋酸炔诺酮两种成分,连续治疗3个周期.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2、3个月时采用Greene评分进行绝经相关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心理症状、躯体症状和血管舒缩症状等评分指标均有显著降低,症状总分从治疗前19±9降低至1个月时的10±7,2个月时的6±6,3个月时的5±10.在用药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95.4%、96.7%和98.6%的人出现规律性月经;不规则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3%、2.7%和0.7%;闭经者分别为1.3%、0.7%和0.7%.副作用中,治疗前乳房胀发生率9.6%(14例),治疗1个月时38.2%(58例),2个月时36.7%(55例),3个月时21.9%(32例).治疗1个月时消化道反应5例(3.3%),2个月时2例(1.3%),3个月时1例(0.7%).无其他严重副作用发生,用药依从性较好,退出率低(4.6%).结论序贯联合应用雌孕激素能够显著缓解绝经相关症状,调整月经周期.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

    作者:孙爱军;孔桂英;张忠兰;迟闺珠;魏杨;赖爱鸾;高晓秋;戴兆亨;王凤英;林守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女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

    目前尿失禁的种类及定义尚未完全统一,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分类是,压力性、急迫性、混合性、充溢性尿失禁,它们属于功能性尿失禁;而由尿瘘和畸形所致的尿失禁属于结构异常性尿失禁.通常意义上的尿失禁主要是指功能性尿失禁.

    作者:罗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老年人贫血110例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对110例老年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其中缺铁性贫血39例(35.5%),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24例(21.8%),肾性贫血10例(9.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8例(7.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7例(6.4%),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4.5%),混合性贫血6例(5.5%),慢性病性贫血5例(4.5%),急性白血病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各2 例(各占1.8%),多发性骨髓瘤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各1例.39例(35.5%)患者同时存在一种以上合并症,其中合并高血压18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8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肝肾功能损害3例、老年痴呆2例.提示老年贫血患者病因复杂,合并症多,表现不典型.临床医师应开拓思路,避免漏诊或误诊.

    作者:梁勇;井丽萍;宋文秀;付蓉;瞿文;李丽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按系统整体论理念抢救一起毒蕈中毒事件的体会

    2003年9月,我市发生一起毒蕈(毒蘑菇)中毒事件,先后30人出现中毒症状,我院收治重症患者10人,其中4人死亡.本次抢救工作中,我们以全科医学理论中的系统整体论为指导,收效良好,得到了患者、家庭、社会、政府等方面的认可,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景山;韩佩孚;王景文;王志清;刘兴海;孙桂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结核诊断中无病理学依据易造成误诊

    临床上以找到结核杆菌作为诊断结核病的金标准,以病理学诊断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如果在缺少细菌学和病理学依据的情况下采用诊断性治疗时,应注意无病理学依据的诊断容易造成误诊.

    作者:严舒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搏骤停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了解心搏骤停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是院前判断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帮助我们在院前急救中尽快明确诊断,针对患者的原发病进行治疗,提高复苏的成功率.

    作者:冯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抗精神病药物和消毒剂污染对尿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对1 265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尿常规检测结果与临床符合率做统计分析时发现,有60例结果与临床不符.主要原因集中在:临床上使用大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占82.4%(14/17);在标本留取过程中被消毒剂污染占82.1%(32/39).

    作者:郭新胜;李玉凤;高元法;高耀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外伤后误诊误治医疗事故争议三例分析

    外伤后误诊误治医疗纠纷,是指患者因外力致身体损伤而接受医疗诊治后发生的一类医疗事故争议.这种既有外伤又有诊治失误的医疗事故争议是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类型,也是法医学鉴定、医疗事故鉴定及其调处或审判的一大难点和重点.现报告3例,供参考.

    作者:陈新山;臧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胸部血管外皮细胞瘤10例分析

    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间质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发生于胸部者罕见[1].为探讨其临床特点,现总结10例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戴捷;高慧;于尧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医院的优质服务战略

    在计划经济时代,医院之间主要靠规模、设备、技术、专家争取发展优势,极少有医院在优质服务上做文章,因为那时的医疗市场是供方市场,而不是需方市场,老百姓没有选择的余地,医院在缺医少药的年代主要以提供技术服务为主.直到现在,优质服务的发展战略还没有引起综合性医院的重视.而老百姓在医疗资源相对过剩的市场经济时代,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多,不满情绪越来越明显,优质服务已经成为老百姓的基本追求,也是老百姓选择就医单位的重要依据.

    作者:吴春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大力发展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临终关怀是人类死亡文明的重大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一个国家或地区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好坏,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这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文明发展的程度.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伦理道德观念的转变,临终关怀已逐步成为一种社会需要.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亟需大力发展.笔者就发展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客观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谈点认识.

    作者:张明生;周云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休克诊治中常见失误

    由于基层医生对休克认识不足或重视不够,在诊治过程中常出现一些失误,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林;彭友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复苏单元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价值

    对我院除外恶性肿瘤、脑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的78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根据其复苏过程中复苏单元是否完整分为复苏单元完整组55例、复苏单元不全组23例,对比分析其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结果提示完整的复苏单元有利于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

    作者:杨耀峰;顾志宏;肖光明;余俊莲;苏庆琳;刘春珍;方红;陈文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北京市牛街社区60岁以上居民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

    为了研究脑卒中在北京市60岁以上人群中的分布规律,探讨该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为制定脑卒中的一、二、三级预防措施提供可靠依据,对北京市牛街社区60岁以上居民脑卒中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分布规律和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作者:胡海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交通伤致闭合性膀胱破裂32例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交通伤有逐渐增多的趋势[1].我院1995年3月至2003年8月共收治膀胱破裂患者56 例,其中交通伤所致32例(57.1%),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敬义;刘永江;苏天赐;邹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青霉素迟发过敏性休克一例

    患者男,40岁,入院诊断为右下肺炎.予生理盐水+青霉素800万U静脉滴注,每日1次.青霉素皮试阴性后,第1日输液过程无不良反应.第2日输液20 min后,患者烦躁不安,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四肢发凉,立即停止输液,测血压60/3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心音低钝.立即予吸氧,0.1%肾上腺素1 ml皮下注射,非那根12.5 mg肌内注射,5%葡萄糖液250 ml+地塞米松10 mg快速静脉滴注.30 min后患者恢复正常,复查血压125/75 mm Hg.

    作者:高连礼;王可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儿童药物性血尿的临床分析及预防对策

    对33例药物性血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示,在引起药物性血尿的药品中,解热镇痛药15例(45.5%),先锋霉素7例(21.2%),氨基糖甙类抗生素5例(15.1%),另外磺胺药2例,苯唑西林1例,氟哌酸1例,中药抗病毒冲剂2例;药物性血尿可能与药物剂量有关,也可能与剂量无关.提示引起药物性血尿的常见原因与不合理用药有关,临床医生应注意药物性血尿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纪泽泉;黄翠雯;李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新生儿畸形380例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本院28年来380例新生儿畸形资料,了解畸形儿的发生率和畸形儿与孕妇的孕、产次、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75年至2002年间出生的380例畸形儿和此后出生的相同性别的对照正常儿38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本院该时期畸形儿的发生率为9.54‰(380/39 833),神经管畸形、消化道畸形与运动系统畸形居前三位.神经管畸形中,母亲为农民者较城市职工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畸形儿组与对照组比较早产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畸形儿组的平均孕产次较对照组高.畸形儿染色体检查率为10.0%,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50.0%. 1980年后致死性畸形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而非致死性畸形发生率无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畸形的发生与孕妇的职业、孕周、孕产次及染色体异常有关,加强产前监测和产前诊断,积极采取出生缺陷干预措施,可减少致死性畸形的发生.

    作者:郑卫红;鲁桦;陈恩玲;郭立杰;马瑛;夏恩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16例

    3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8例),均于出生第4天起口服葡萄糖酸亚铁糖浆(按元素铁9 mg·kg-1·d-1计算)、维生素C 0.2 g/d、维生素E 15 mg/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每周600 IU/kg, 分3次皮下注射,疗程6周.结果示治疗组治疗后网织红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两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均于出生后逐渐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缓慢,在治疗后第1、3、5、7周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程结束后存在贫血者4例(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3例(72.2%),P<0.01;治疗组输血2例,而对照组输血11例.提示rh-EPO加铁剂能有效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

    作者:王广方;杨爱琳;黄凤玲;李玉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