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兴栋;刘婷婷
胰腺炎并发结肠瘘并不常见,发生率为6.1%,但一旦发生往往是致命性的,国内有文献报道其病死率高达24.0%[1],且治疗和护理难度较大.我科于2006~2008年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坏死组织清除和胰床引流术后并发结肠瘘患者共14例,本文就SAP并发结肠瘘的护理方法探讨如下.
作者:王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6月就诊的甲状腺癌患者34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对甲状腺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CDFI)超声表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癌14例(41.2%),未能确定良恶性11例(32.3%),误诊为良性病变9例(26.5%);本组甲状腺癌声像图表现如下:单发20例(58.8%),纵横比≥1者25例(73.5%),边界不清18例(52.9%),实质性低回声29例(85.3%),有钙化灶23例(67.6%),有血流信号26例(76.5%),伴颈部淋巴结转移10例(29.4%).结论: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浩;邓肖群;管清;李长忠;李海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为防止乙肝病毒的传播,对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和大二1560名学生进行HbsAg检测.本调查所用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操作人员经专业培训合格上岗,故试验结果可靠.虽然检测对象的例数在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之间、男女之间有一定的差别,但对结果影响较小,故本结果颇有一定的代表性.
作者:孙卫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变应性哮喘的疗效.方法:对89例哮喘患儿,采用安脱达脱敏疫苗进行皮下注射,剂量由小到大,浓度由低到高,达到对该变应原佳的耐受量.通过规律的免疫注射使患儿能够适应外界的致敏原,从而达到避免过敏症状的出现或减轻过敏症状.结果:患儿免疫系统Th1和Th2趋于平衡,减轻其暴露在有该变应原环境下的过敏症状,减轻患儿的痛苦,减轻社会、家庭经济负担,提高过敏性疾病患儿的生活质量.结论:安脱达脱敏疫苗对螨虫过敏患儿有显著疗效.
作者:徐俊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评价社区健康促进俱乐部在糖尿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入选114名糖尿病患者,以糖尿病健康促进俱乐部形式进行综合干预,干预前后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微量白蛋白.结果:经过1年的综合干预,患者除高密度脂蛋白外,其余血尿检验指标均有明显下降,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俱乐部的社区综合干预形式能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改善病情发展,在社区推广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吴雯;赵燕萍;刘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永昌县出生缺陷儿发生的率影响因素,为制定和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9年永昌县4家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内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7年共监测围产儿11660例,出生缺陷儿125例,发生率107.20/万;前6位出生缺陷依次为总唇裂;多指(趾);唇裂、并指、脑积水;马蹄内翻足.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和出生缺陷儿发生的监测工作,对降低出生缺陷儿,提高人口出生素质很有必要.
作者:汪燕;赵吉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比较一点穿刺法、两点穿刺法的腰硬联合麻醉和双管持续硬膜外阻滞用于子宫全切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择期经腹子宫全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一点穿刺法),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两点穿刺法),双管持续硬膜外麻醉组组(C组),每组20例.观察三组从起效时间、用药量、阻滞神经节段数、骶神经阻滞完善数、牵拉痛发生数、腹肌松弛情况、麻醉前后BP和HR变化、术后头痛、腰背痛发生率等方面.结果:A、B两组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及程度均较C组迅速且完全,A、B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用药量A、B组少于C组,并发症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C组.结论:子宫全切手术麻醉方式一点穿刺法的腰硬联合麻醉优于两点穿刺法的腰硬联合麻醉和双管持续硬膜外麻醉.
作者:刘英;刘志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前对于慢性病的管理,大部分社区仍然停留在表浅的层面,其管理所带来的获益尚未见有说服力的报道.近来部分地区及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以全科医师为主的社区服务团队管理模式有望提高管理效益.结合近年来在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经历,对以全科医师为主的全科医师团队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些思考,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相应作用.
作者:余音;冯丽霞;史沐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秋冬季节为发病高峰.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逐渐加重.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喘息或气短,尤以清晨或夜间为重,痰量增多.笔者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50例,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ACI患者48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24例和常规治疗组24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血清IL-6(放射免疫分析法)及CRP(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24例作为对照组.结果:ACI组治疗前血清IL-6,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IL-6,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CRP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ACI患者应用辛伐他汀治疗使IL-6,CRP显著降低,有明显抗炎作用.
作者:李小琳;方天舒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抢救治疗过程中,我们运用循证护理(EBN)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陶鸿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葛根素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9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以高压氧联合葛根素为主的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以葛根素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是56.8%和36.5%,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联合葛根素为主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其疗效明显优于以葛根素为主的药物综合治疗.
作者:姜成兴;王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HIV携带者孕妇分娩期护理的心得体会.方法:分析6例HIV感染孕妇在分娩期的治疗,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宣教,术前准备,术后专科护理.结果:6例HIV感染的孕妇,在分娩期间采用剖宫产结束分娩,在此期间采用护理后,增加孕妇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安全的,顺利的度过分娩期.结论:HIV携带者孕妇分娩期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杨桂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垂体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人群发生率一般为1/10万,约占颅内肿瘤的10%,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1].手术切除是治疗垂体瘤的主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显微镜下经鼻蝶窦行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是一项新技术,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精细,创伤小,并发症低,无需开颅等优点.自2008年以来,我科已行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19例,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段惠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我院内镜室2008年胃镜检查700例,其中上消化道出血206例,占胃镜检查人数29.9%;呕血、黑便、血红蛋白<80g/L者32例,全部胃镜或急症胃镜检查,其中12例属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高泽玲;赵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和氯沙坦、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退(IGT)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高血压合并IGT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和氯沙坦、厄贝沙坦3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0周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胰岛素(PINS)变化.结果:替米沙坦组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胰岛素(PINS)均明显下降(P<0.05),和氯沙坦、厄贝沙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除具有降压作用外,还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对改善糖代谢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戴立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产前检查顾名思义为生产前的检查,又称围产保健.在整个孕期通过产前检查及时了解孕妇身体情况及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从而保障母亲和胎儿的健康和安全,做到优生优育.通过产前检查能够对各种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保障孕妇及胎儿健康,从而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
作者:薛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行AHH的临床效能.方法:择期胃肠道肿瘤手术60例,轻度低钠血症患者(Na+125~135mmol/L)20例为A组,余者等分为B组和C组.A和B(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4ml/kg,10ml/分)、C(乳酸钠林格液15ml/kg,30ml/分).记录T0(AHH前即时)、T1(AHH后即时)、T2(AHH后30分钟)、T3(AHH后1小时)、T4(术毕)时Na+、CVP、Lac、Hct、Hb及术中BP、HR、输液量、失血量、尿量、输血例数.结果:A组和B组Na+、CVP明显升高,Hct、Hb、失血量、输血例数明显降低.结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扩容迅速,为理想的血浆代用品;术中可引起Na+一过性升高,特别适用于术前伴低钠血症的患者.
作者:张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疗效.方法:选择本院ACLF患者60例分为抗病毒组(30例)应用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抗病毒药物治疗和未抗病毒组(30例).结果:抗病毒组治疗2个月后,好转23例,病死4例,有3例仍维持现状,未见好转,生存率为86.7%.未抗病毒组治疗2个月后,生存率76.7%.结论: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对于肝衰竭总体疗效较好.
作者:黄明寿;陈郁梅;陈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我院儿科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支原体感染致多脏器损伤患者46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所有患儿均按照<实用儿科学>第7版[1]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46例支原体感染致多脏器损伤患儿中,男28例,女18例,男女比为1.56:1.年龄0.5~12岁,平均5.22±2.58岁.
作者:王小凤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