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羟甲基糠醛的研究概况

赵颖;张璐欣(综述);李越(审校)

关键词:5-羟甲基糠醛, 来源及转化, 检测方法, 药理作用, 毒理作用
摘要:5-羟甲基糠醛(5-HMF)是具有呋喃环结构的醛类化合物,该化合物在制剂中存在过多时临床上可能会出现类过敏反应,因此全面了解5-HMF的现有研究成果对于降低药品中5-HMF含量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背景。近年来关于5-HMF 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5-HMF 可能是一种隐藏在中药背后新的活性成分,深入研究既可提高药品安全性,也可为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提供新的思路。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红细胞的流变学行为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地中海贫血(地贫),临床上为常见的是其β分型。近年来随着血液流变学发展,关于β-地贫红细胞流变学行为的研究也愈发受到关注,其变形性、聚集性和细胞膜稳定性则是较为重要的三种流变学性质。目前对β-地贫红细胞的研究已证实,其变形能力下降、聚集性上升、细胞膜稳定性明显降低,三者性质同时发生改变提示其红细胞流变学行为异常。而通过对该方面更加深入的研究,将会指引一个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新方向。

    作者:曾颖(综述);陈仲巍;曾臻(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参考文献的重要性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屈昔多巴治疗体位性低血压研究进展

    体位性低血压( OH)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可增加心血管事件和跌倒的风险。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典型症状包括头昏、视物模糊、乏力甚至晕厥等。诊断上需通过症状及病史筛查后进行详细体格检查、测量血压等,确诊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屈昔多巴作为一种合成的儿茶酚胺,是2014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该病的新药。该文就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治进展及屈昔多巴在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马文文(综述);邓辉胜(校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铁蛋白与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铁蛋白是一种由多个亚基组成的储铁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动植物、微生物细胞中,它能够清除自由铁并消耗氧气,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血清铁蛋白可反映体内铁存储量及机体的营养状态,是判定体内铁代谢异常的可靠指标。此外,铁蛋白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肝脏疾病诊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因此,研究铁蛋白结构、功能,不仅有助于揭示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对其特异性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向璟;陈虹亮;滕文友(综述);代国知(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尾状叶与非尾状叶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手术切除尾状叶与非尾状叶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邢台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尾状叶肝癌手术切除的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行非尾状叶肝癌手术切除的3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病死率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阻断血管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33±8) min比(22±5) min、(198±18) min比(124±16) min、(14.2±2.5) d比(10.0±2.1) d],输血量、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614±82) mL比(351±46) mL、(842±102) mL比(522±7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肝衰竭、术后出血、胸腔积液、膈下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年的病死率高于对照组[70.3%(26/37)比43.2%(16/37)],3年的复发率也高于对照组[56.8%(21/37)比32.4%(1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尾状叶肝细胞癌患者行手术切除后的疗效相对差于非尾状叶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可能与尾状叶肝癌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切缘不足等因素相关。

    作者:张昆鹏;李少一;任怀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不同疾病背景下慢性肾脏病的流行趋势及危险因素

    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肥胖、高尿酸血症、年龄及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贫血、营养不良、氧化应激、炎症状态等。慢性肾脏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周围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疾病的危险因素具有相似性及重叠性,导致该人群中慢性肾脏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同时慢性肾脏病亦影响着原有疾病的进展及预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寿命。

    作者:李珊珊(综述);解汝娟;包宇实(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Septin9基因与结直肠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Septin9是一类具有三磷酸鸟苷酶活性的保守基因家族成员之一,与染色体分离、DNA 修复、迁移和凋亡等许多细胞功能有关。 Septin9与诸如恶性肿瘤等人类疾病发生密切相关,且 Septin9已成为现阶段肿瘤相关研究的新热点。 Septin9基因在结直肠肿瘤组织中高度甲基化,其甲基化异常是结直肠癌的重要分子特征,而其在外周血和粪便中的改变可用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刘志永(综述);徐心(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百合抗抑郁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百合是药食同源植物,具有抗抑郁作用。百合类复方抗抑郁疗效肯定,与西药联合应用既能增强疗效还可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百合类复方还能够改善抑郁动物的行为学变化,升高海马单胺类递质5-羟色胺水平,下调亢进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HPA)轴功能。百合的有效成分百合皂苷也具有升高5-羟色胺、多巴胺水平,降低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的作用。对百合进行深入研究,为开发抗抑郁新药、提高抑郁诊治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张颖;陈宇霞;陈朝(综述);黄世敬(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环加氧酶2、前列腺素E2的关系

    慢性炎症为肿瘤发生的关键促进因子,炎症相关基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AMPK)、核因子κB(NF-κB)、环加氧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凋亡、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之间相互调节,启动相关信号通路,共同参与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促进NSCL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研究AMPK/NF-κB/COX-2/PGE2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相互关系,可能为NSCL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为 NSCLC的三级预防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作者:张相民(综述);李韶今(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5-羟甲基糠醛的研究概况

    5-羟甲基糠醛(5-HMF)是具有呋喃环结构的醛类化合物,该化合物在制剂中存在过多时临床上可能会出现类过敏反应,因此全面了解5-HMF的现有研究成果对于降低药品中5-HMF含量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背景。近年来关于5-HMF 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5-HMF 可能是一种隐藏在中药背后新的活性成分,深入研究既可提高药品安全性,也可为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赵颖;张璐欣(综述);李越(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他达那非对感音神经性聋潜伏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他达那非对感音神经性聋潜伏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只豚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他达那非组和盐酸氟桂利嗪组(阳性对照组),各20只。阴性对照组、他达那非组、盐酸氟桂利嗪组豚鼠在白噪声暴露1周后分别腹腔注射0.9%NaCl注射液4 mL/( kg· d)、他达那非2 mg/( kg· d)、盐酸氟桂利嗪0.5 mg/( kg· d),连续给药4周。分别测试噪声暴露前1 d、噪声暴露后1、2、4周Ⅰ波潜伏期和听性脑干反应( ABR)阈值,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噪声暴露后4周豚鼠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豚鼠在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给药2周后、给药4周后其Ⅰ波潜伏期较噪声暴露前基本无明显改变,阴性对照组在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给药2周后、给药4周后后较噪声暴露前和噪声暴露后ABRⅠ波潜伏期呈延长趋势,他达那非组和盐酸氟桂利嗪组豚鼠在给药1周后、给药2周后、给药4周后较噪声暴露后ABRⅠ波潜伏期均呈下降趋势[(1.289±0.014)、(1.747±0.020)、(1.698±0.018)、(1.628±0.018)、(1.533±0.021) ms,(1.299±0.011)、(1.760±0.016)、(1.711±0.014)、(1.640±0.015)、(1.545±0.018) ms]。正常对照组豚鼠在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给药2周后、给药4周后ABR阈值较噪声暴露前基本无明显改变,阴性对照组豚鼠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ABR阈值呈延长趋势,他达那非组和盐酸氟桂利嗪组噪声暴露后给药1周后听性脑干反应阈值呈延长趋势,给药2周后其 ABR 阈值均呈不同程度下降[(23.9±0.8)、(41.1±9.9)、(43.2±1.7)、(38.8±1.8)、(29.8±2.8) dB,(24.0±0.9)、(41.1±9.9)、(41.5±10.0)、(39.2±1.7)、(30.1±2.9) dB]。扫描电镜显示,阴性对照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出现听毛紊乱、融合及缺失;而他达那非组及氟桂利嗪组耳蜗病变均较轻,听毛仅有不同程度的轻微倒伏、融合现象。结论他达那非能够减轻感音神经性聋对豚鼠耳蜗毛细胞的损害,缩短其引起的Ⅰ波潜伏期延长。

    作者:梁媛;尹桂茹;马桂琴;范伟;刘春丽;张洁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均给予抗凝、调脂、营养神经以及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1袋/次,3次/d ,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同时检测患者凝血因子Ⅰ、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4.0%(47/50)比80.0%(40/50),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7.4±0.8)分比(10.5±1.0)分,(75.3±5.8)分比(64.5±4.2)分,P<0.01];观察组凝血因子Ⅰ水平、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3.8±0.4) g/L比(4.0±0.3) g/L,(6.12±0.62) mPa· s比(7.82±0.73) mPa· s,(1.32±0.35) mPa· s 比(2.13±0.40) mPa· s,P<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黏度,保护缺血神经组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齐伟静;刘永刚;高爱民;杨帅;张丽;马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布地奈德喷雾剂联合脱敏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喷雾剂联合脱敏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12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n=64)和布地奈德组(n=64)。布地奈德组应用布地奈德喷雾剂(每次1~2吸,每日2次,持续治疗3个月)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布地奈德组的基础上应用脱敏疗法,治疗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免疫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87%(62/64),布地奈德组的总有效率为81.25%(52/64),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布地奈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流涕、鼻塞、喷嚏、鼻痒等症状评分分别为(0.8±0.1)分、(0.7±0.1)分、(0.8±0.1)分、(0.8±0.2)分,低于布地奈德组的(2.0±0.2)分、(1.6±0.4)分、(1.6±0.4)分、(1.8±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 CD4+Th17细胞比率低于布地奈德组[(1.1±0.2)%比(1.8±0.3)%],Th17/Treg、CD4+CD2+5 Treg细胞比率高于布地奈德组[(32.8±4.2)%比(10.8±0.2)%、(27.0±3.0)%比(7.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布地奈德喷雾剂联合脱敏疗法能有效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免疫功能及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任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超声引导下隐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展望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剧烈疼痛对于骨科和麻醉医师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目前,主流的术后镇痛方式是以股神经阻滞为中心的多模式镇痛,与此同时股神经阻滞产生的股四头肌肌力阻滞也成了热议话题,因此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仍在不断探索中。隐神经是股神经的纯感觉分支,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隐神经阻滞展开了研究并将其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

    作者:汪其贇(综述);张俊峰;江伟(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结肠癌患者性生活能力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结肠癌患者性生活能力以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4年6月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72例,采用抽签法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36例。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开腹组行常规开腹结肠根治术治疗。通过调查问卷对患者术后性功能情况进行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性生活能力、胃肠道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在术中失血量少于开腹组[(83.2±15.4) mL 比(133.7±16.5) mL]、住院时间、镇痛时间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开腹组[(6.5±1.9) d 比(14.8±2.2) d;(1.2±0.4) d比(3.4±0.6) d;(2.5±0.4) d 比(3.6±0.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进食流质食物时间、进食普通食物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2±0.5) d 比(3.6±0.4) d;(3.5±0.9) d 比(4.7±0.8) d,(2.2±0.3) d 比(3.2±0.5) d,(2.8±0.4) d 比(3.6±0.2) d],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性欲低下评分、术后性厌恶评分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镜组患者并发恶心呕吐、便秘、腹泻、失眠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相比于常规开放手术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对性生活能力的恢复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晋;于海洋;王红禄;赵振生;曹双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以骨流失和骨组织破坏为病理改变,以骨痛、骨质变脆为临床症状。近年来中药防治骨质疏松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中药因其不良反应小、标本兼治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的防治,并取得了较大进展。该文对骨质疏松进行辨证论治,从补阳、补气、补阴、补血等方面对骨质疏松的中药防治予以综述。

    作者:孙玉敏(综述);李媛(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骶前/骶神经切除术在治疗子宫腺肌症痛经中的应用价值

    子宫腺肌症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良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过多、痛经、盆腔痛。目前,根治手段仍为经腹或腹腔镜切除子宫。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及阴道超声等影像医学技术的发展,子宫腺肌症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并呈年轻化。越来越多育龄期患者因生活质量等因素迫切希望保留子宫的完整性和生育能力,因此诸多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骶前/骶神经切除术在缓解子宫腺肌症痛经方面疗效显著。

    作者:江彩霞(综述);程忠平(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小脑扁桃体切除对恢复枕大池脑脊液循环的意义

    目的:研究小脑扁桃体切除对恢复枕大池脑脊液循环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延安市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Arnold-Chiari 畸形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小脑扁桃体切除治疗,对照组给予小脑扁桃体电灼治疗,比较两组的脑脊液流速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2 d观察组脑脊液.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32/32)比87.5%(28/32)],观察组小脑扁桃体下缘水平脊髓背侧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头向流速高于对照组[(8.17±1.56) cm/s比(6.21±1.16) cm/s],尾向流速显著高于对照组[(9.38±1.48) cm/s比(7.10±1.52) 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9%(31/32)比78.1%(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小脑扁桃体切除能够更好地恢复枕大池脑脊液循环,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董永军;宋飞霞;田德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对比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效果与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依据抽签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治疗采用甲巯咪唑(口服,初始剂量30 mg/d,后以5~10 mg/d 的维持剂量继续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对照组治疗采用丙硫氧嘧啶(口服,初始剂量为250 mg/d,后以40~90 mg/d的维持剂量继续治疗,连续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变化、肝功能指标水平变化、肝功能异常率与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甲状腺功能指标(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46±0.14) nmol/L 比(2.78±0.18) nmol/L、(121.64±5.30) nmol/L比(125.73±5.32) nmol/L、(9.21±1.24) pmol/L比(10.28±1.17) pmol/L、(29.16±2.53) mol/L比(30.48±2.41) 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2.18±1.16) U/L比(23.20±1.08) U/L、(37.80±4.12) U/L比(39.85±5.06) U /L、(84.46±5.24) U/L比(87.38±4.30) U /L、(14.41±1.36)μmol/L比(15.28±1.5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肝功能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5%(7/40)比75.0%(30/40)],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5%(39/40)比85.0%(3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运用甲巯咪唑治疗的临床效果较确切,治疗效率与安全性较高,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荐运用。

    作者:沈玉国;仝淼;王晓剑;陈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武汉市普仁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500 mg/次,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艾塞那肽(5μg/次,1次/d )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血压、血糖、血脂情况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臀围、腰围、体内脂肪比、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显著低于对照组[(93±5) cm比(95±6) cm,(80±4) cm比(84±5) cm,(23±3)%比(25±4)%,(23±2) kg/m2比(25±3) kg/m2,(8.3±1.3) mmol/L 比(10.3±1.9) mmol/L,(9.0±2.3) mmol/L 比(11.5±2.9) mmol/L,(2.45±0.24) mmol/L 比(3.02±0.37) mmol/L,(4.7±0.5) mmol/L 比(6.03±1.11) mmol/L,(2.4±0.4) mmol/L 比(3.2±0.9)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1.62±0.42) mmol/L 比(1.23±0.21)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病患者,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安全性高,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罗艳;胡桂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