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女硕士研究生性行为现状及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认知调查

陈玲;谷灿;廖淑梅

关键词:性行为, 人乳头瘤病毒, 全日制医学女硕士研究生, 疫苗, 认知
摘要:目的:调查医学全日制女硕士研究生性行为现状及对人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的认知,为HPV及宫颈癌的预防和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某综合型大学医学院按研一、研二、研三3个年级分别随机抽取103例医学专业全日制女硕士研究生,共309名,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00份。56.3%(169/300)有性行为经历,33.7%(101/300)无性行为经历,10.0%(30/300)不愿透露相关信息。21.9%(37/169)在年龄<20岁开始性行为,34.9%(59/169)选择非避孕套等其他避孕法。 HPV知晓率为100%(300/300),宫颈癌筛查知晓率为94.3%(283/300),HPV疫苗知晓率为54.3%(163/300),且认知水平随年级升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医学女硕士研究生对宫颈癌患病危险因素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医学女硕士研究生接种HPV疫苗的意愿呈一般水平,有性行为经历的女生更愿意接种 HPV疫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医学女硕士研究生虽然对 HPV 的知晓率很高,但对HPV疫苗、HPV感染等相关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应对其加强健康教育,使之对 HPV 相关知识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肝胆结石性疾病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肝胆结石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27例肝胆结石性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47例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外科保胆取石术( LACC)为 LACC 组,40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为LC组,40例患者行胆管镜外科保胆取石术( CC)为 CC 组;记录3组患者的住院和手术状况,并术后随访,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住院费用 LACC 组高(9247±339)元、LC组次之(8614±322)元、CC 组低(8130±40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LC组的平均手术时间(88±28) min 短,但出血量(112±22) mL 和血红蛋白损失量(17.4±2.1) g/L高;LACC组的手术时间长,(117±32)min,但出血量(87±18) mL 和血红蛋白损失量(7.4±2.1) g/L,均低;CC组手术时间(96±31) min、出血量(105±23) mL及血红蛋白损失量(13.5±1.9) g/L,均位于中间水平;各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此外,LC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2.5%,显著高于 LACC 组的2.3%和 CC 组的17.5%( P <0.05);且LACC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C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肝胆结石性疾病,取石彻底、损伤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洪辉;王笃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低分子肝素对中国人群脓毒症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 LWMH)治疗脓毒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电子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3年6月,收集LWMH治疗脓毒症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学质量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进行评定,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99篇相关文献,经过进一步阅读文献内容后,终纳入8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合计449例患者。提取数据后,进行 Mete 分析。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WMH 治疗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 RR =0.62,95%CI 0.46~0.84,P=0.002];降低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 APACHEⅡ)评分[加权标准差(WMD)=-1.87,95%CI-2.87~-0.95,P <0.0001];提高患者的 D-二聚体水平[加权标准差(WMD)=-0.31,95%CI -0.57~-0.04,P=0.03];增加患者的血小板计数[WMD=15.05,95%CI 10.85~19.25,P<0.00001]。结论 LWMH治疗脓毒症,可以降病死率和 APACHEⅡ评分,提高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

    作者:唐勇;甄玲玲;张蓓;安宏;马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交锁髓内钉配合自主体位治疗模式在股骨骨折中的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配合自主体位治疗模式在股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遵化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98例,采用投掷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后给予自主体位配合协助体位治疗,对照组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后给予协助体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髋关节和膝关节功能、负面情绪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为87.8%,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HSS评分分别为(65±7)分、(90±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5)分、(76±8)分(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4±0.4)分比(4.6±1.6)分,(18.6±2.6)分比(37.6±5.4)分,(14.4±1.5)分比(39.3±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交锁髓内钉配合自主体位治疗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股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关节功能,降低负面情绪。

    作者:张鸿图;孙亚玲;田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CXCL12-CXCR4/CXCR7轴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趋化因子是指由白细胞和某些基质细胞分泌的、可结合在内皮细胞表面、对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具有趋化和激活作用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在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吸引白细胞移行到感染部位的一些低分子量蛋白质。随着对其的深入研究发现,趋化因子与其受体共同构成的网络系统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研究还发现,CXC类趋化因子亚家族的成员之一的趋化因子C-X-C趋化因子配体12及其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趋化因子受体7,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多种生物学过程相关。

    作者:刘申婷;殷娜(综述);何明生(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微RNA在眼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微RNA( microRNA)为生物体内内源性小分子 RNA,由约22个单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 分子构成。 microRNA参加生物体内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转录调节、能量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及相关病例生理过程。 microRNA是生物(包括人)体内重要的生物调节小分子,在体内行使多种生物学功能。近年来研究显示,microRNA 在眼科疾病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随着 microRNA 及眼科相关疾病的研究逐步深入,micorRNA有望成为眼科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开辟新的领域。

    作者:张万红(综述);焦慧英(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弱视的治疗进展

    弱视是眼科常见病,不仅使患儿视力低下,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双眼视觉功能的发育,从而影响患儿立体视的建立。部分弱视经过及时适当的治疗是可逆的,其疗效与年龄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国内外在弱视的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屈光矫正、遮盖疗法、药物治疗、压抑疗法、手术治疗、知觉学习及综合治疗等。不同类型的弱视治疗方案的选择各有不同。

    作者:赵倪(综述);张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酒精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与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酒的频率和饮用量都明显增加,由此引起的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酒精性心肌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表明,酒精损害心肌潜在的机制包括乙醇及其代谢产物对心脏的直接毒性作用、氧化应激、细胞死亡、脂肪酸代谢紊乱、蛋白质合成、分解障碍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等。

    作者:汝晓雪(综述);周立君(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预测循环衰竭患者的容量反应性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塌陷指数( cIVC)预测自主呼吸条件下急性循环衰竭患者的容量反应性。方法选取60例有自主呼吸的急性循环衰竭患者,根据补液后主动脉流速时间指数( VTI)的变化分组,VTI≥15%为有反应组(30例),VTI<15%为无反应组(30例),根据相应的 cIVC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然后再使用ROC曲线评估cIVC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补液前后VTI分别为(12.5±4.2) cm、(15.9±4.1) cm;补液前 IVC的呼吸变异度分别为(23.1±18.3)%、(24.7±19.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 cIVC 预测急性循环衰竭患者容量液体反应性的 ROC 曲线下的面积为0.843(95%CI 0.62~0.84),佳界值为40%,特异度为68%,灵敏度为71%。结论对于有自主呼吸的急性循环衰竭患者,cIVC >40%可能提示有容量反应性,可予积极液体复苏。而cIVC<40%,补液需慎重。

    作者:麦叶;黄钰财;贺志飚;李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Pin1抑制剂胡桃醌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 Adr增殖、迁移及血管新生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Pin1抑制剂胡桃醌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Adr增殖、迁移及血管新生能力的影响。方法培养乳腺癌细胞株MCF7Adr,分别用不含药物的DMEM(对照组)、Pin1抑制剂胡桃醌处理(处理组),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周期、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blot检测 Cyclin E的蛋白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水平。结果处理组的G2/M期比例高于对照组(t=21.848,P<0.01),G0/G1比例、S 期比例低于对照组(t=6.234,6.658,均P <0.05),Cyclin E 蛋白含量、(A0-A24)/A0值低于对照组(t =17.586,26.679,均P<0.01),处理组细胞的上清液中VEGFA、VEGFB、VEGFC水平低于对照组(t=15.237,13.894,16.382,均P<0.01)。结论 Pin1抑制剂胡桃醌能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CF7Adr的增殖、迁移和血管新生能力,Pin1抑制剂可作为乳腺癌治疗的备选药物。

    作者:王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亲环素A与慢性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进展

    在全球范围内,心力衰竭仍然是一个常见的、致残的、致死性的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和早期患高血压、缺血性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人口的存活,心力衰竭负担逐渐加重,与此同时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治如在无症状综合征期改善血流动力学的研究报道也不断增多。新研究表明,亲环素A通过CD147分子、血管紧张素Ⅱ等在心血管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有可能成为心力衰竭研究的新靶点。

    作者:周丽平(综述);吴士礼;包宗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治疗策略进展

    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一直是神经外科的挑战,既要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又要尽量保留运动语言等重要神经功能。近年来诸多新技术的应用使手术有了改观,多模态神经导航引入了功能磁共振成像以及神经纤维束的影像,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术中磁共振成像及术中超声的优势是实时成像;清醒开颅及皮质电刺激术中功能作图技术评估神经功能佳;应用肿瘤特异性荧光成像可在术中依靠荧光辨别肿瘤组织。以上新策略改善了手术效果,给患者带来福音。

    作者:孙立军;王虎(综述);亢建民(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血乳酸水平动态监测在ICU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乳酸水平动态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 ICU)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 ICU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灵山县人民医院 ICU收治的122例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28 d后的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73例)和死亡组(49例)。观察两组患者入ICU 6、24 h后的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 APACHEⅡ)评分及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患者6、24 h的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及 APACHEⅡ评分与死亡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24 h 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水平(6、24 h)呈正相关,与乳酸清除率(6、24 h)呈负相关(P <0.05),≥9.0 mmol/L组和5.0~8.9 mmol/L 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2.5 mmol/L 组(χ2=19.69,12.80,P <0.01)和2.5~4.9 mmol/L组(χ2=15.17,8.80,P<0.01)。结论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是临床判断危重患者病情恶化程度及预后情况的有效指标。

    作者:黄可强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神经肌电图检测应用于臂丛神经损伤诊断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 EMG)检测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河南省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50例,均经磁共振成像( MRI)、术前EMG和术中体感诱发电位( SEP)检查,比较诊断符合率。结果术前神经 EMG检查诊断上臂丛损伤、下臂丛损伤及全臂丛损伤的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极好, Kappa 值均大于0.75。术前神经EMG检查对臂丛神经损伤定性诊断的符合率为82.2%(125/152),显著高于MRI诊断的68.4%(104/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EP诊断符合率80.9%(123/152)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神经EMG检查可有效提高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符合率和正确判断损伤性质,减少漏诊。

    作者:魏天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血清炎性因子联合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血清炎性因子联合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海军总医院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 SAP)、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及体检的健康者各40例,分别纳入研究的 SAP 组、UAP 组、NSTEMI 组、STEMI 组和对照组,检测心肌酶谱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T)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的水平。结果五组受试者心肌酶谱(CK-MB、hs-cTnT)及炎性因子( CRP、MMP9、TIMP1、MMP9/TIMP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SAP 组、UAP 组、NSTEMI组、STEMI组CK-MB为(8.2±0.9) U/L,(8.5±1.1) U/L,(9.2±1.4) U/L,(29.2±4.6) U/L,(71.3±10.4) U/L;hs-cTnT 为(4.3±0.6) ng/L,(4.7±0.5) ng/L,(5.1±0.7) ng/L,(21.8±4.6) ng/L,(34.2±6.3) ng/L。 SAP 组、UAP 组与对照组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STEMI组、STE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UAP组与 SAP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NSTEMI组、STEMI 组显著高于 SAP 组( P <0.05);NSTEMI 组、STEMI 组显著高于 UAP 组( P <0.05);STEMI组显著高于 NSTEMI 组(P <0.05)。对照组、SAP 组、UAP 组、NSTEMI 组、STEMI 组CRP为(5.1±0.7) mg/L,(5.3±0.6) mg/L,(11.8±2.4) mg/L,(31.2±4.2) mg/L,(55.8±6.9) mg/L;MMP9为(14.8±2.1)μg/L,(16.3±2.8)μg/L,(28.4±4.2)μg/L,(40.6±5.9)μg/L,(66.8±9.2)μg/L;TIMP1为(49.2±6.2)μg/L,(48.5±6.8)μg/L,(32.4±5.4)μg/L,(24.4±3.5)μg/L,(15.9±2.4)μg/L;MMP9/TIMP1为0.30±0.08,0.31±0.07,0.87±0.11,1.66±0.19,4.20±0.52。炎性因子: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UAP 组、NSTEMI 组、STE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UAP 组、NSTEMI 组、STEMI 组显著高于 SAP 组( P <0.05);NSTEMI组、STEMI组显著高于UAP组( P<0.05);STEMI组显著高于NSTEMI组( 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CRP、MMP9和TIMP1水平在UAP 阶段即出现明显异常,联合检测是早期诊断疾病的理想指标。

    作者:臧贵明;曹毅;王洪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创伤性凝血病与大量输血的研究进展

    创伤性凝血病( TIC)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病率较高,大量输血后,如处理不当,会加重凝血病,凝血功能障碍是大量输血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早期识别TIC,适时合理启动大量输血方案,合理使用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等可有效纠正TIC,提高输血效果,改善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袁玉荣(综述);潘修银(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

    目的:观察华法林抗凝应用于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选择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华法林抗凝,初始计量为3 mg/d,根据国际标准化率维持于2.0~3.0调整剂量,维持1周。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200 mg/d,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3例发生出血,对照组4例发生出血,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8%(1/36)比8.3%(3/36)、2.8%(1/36)比8.3%(3/36)、5.6%(2/36)比16.7%(6/36),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1.1%(4/36)比30.6%(11/36),P<0.05]。结论华法林应用于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临床效果较佳,安全、有效。

    作者:陈晖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IL-10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10(IL-10)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且参与多种细胞生物调节功能的细胞因子,在儿童哮喘、结核病、肺炎支原体肺炎、呼吸系统病毒和细菌感染中,通过调节其他细胞因子的作用而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作用,从而影响着疾病的转归和预后。目前已成功研制了重组IL-10肽病毒样颗粒疫苗,通过提高体内外IL-10的生物活性来治疗IL-10不足的相关疾病。

    作者:张华娟(综述);李悦;崔振泽(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晚期结直肠癌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靶向治疗在其治疗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中的关键环节,针对新生血管的靶向药物在肿瘤综合治疗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在临床中被批准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抗血管药物主要有贝伐单抗、阿柏西普、瑞格非尼等。该文就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晚期结直肠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伟林(综述);闻浩(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降钙素原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抗生素治疗的研究进展

    急性加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进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而且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生物标志物(如降钙素原)的检测已经成为诊断及指导 COPD抗生素治疗的一种重要工具。然而,关于降钙素原指导COPD治疗的潜在作用仍在临床研究阶段。该文将通过目前国内外现有的证据证明降钙素原可以用于指导COPD的抗生素治疗。

    作者:高巍(综述);霍建民(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颈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2月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或门诊治疗的177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58例,中度狭窄62例,重度狭窄57例,同期选择185例颈动脉未发生狭窄的门诊体检者作为颈动脉无狭窄组。比较各组受试者认知功能评分及完成时间,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中各指标变化和合并症情况。结果中、重度狭窄组 MMSE 评分[(25.5±1.4)分、(23.8±1.3)分]显著低于轻度狭窄组[(28.7±1.7)分]和颈动脉无狭窄组[(29.2±1.6)分](P<0.05),而中、重度狭窄组完成时间[(8.1±1.1) min、(12.2±1.2) min]明显慢于轻度狭窄组[(5.6±1.3) min]和颈动脉无狭窄组[(4.8±1.5) min](P <0.05),重度狭窄组 MMSE 评分则明显低于中度狭窄组(P <0.05),而完成时间明显慢于中度狭窄组(P <0.05);颈动脉狭窄组患者MMSE评分中定向力、延迟回忆力、注意计算力、即刻回忆力、语言能力显著低于颈动脉无狭窄组(P<0.05),且随着狭窄程度加重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颈动脉狭窄组患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脑白质病变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颈动脉无狭窄组( P <0.05或P<0.01)。结论认知功能障碍与颈动脉狭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随着狭窄程度的逐渐加深,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也越严重。

    作者:王廉昌;程利萍;王颖;霍瑞民;牛海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