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本让;苗丽霞
目的 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肺癌小鼠化疗后免疫功能调节的影响.方法 选取20只健康纯系BALB/c雄性小鼠,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自接种后第14天使用注射用顺铂3 mg/(kg·d)连续腹腔注射7 d,建立肺癌小鼠化疗后动物模型.实验组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60 mL/(kg·d)腹腔注射给药,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60 mL/(kg·d)腹腔注射,疗程为10 d.末次给药后24 h检测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脾淋巴细胞中T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脾淋巴细胞膜、CD3 +CD25 +百分率及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结果 实验组小鼠脾脏指数、脾CD3 +、CD3 +CD4 +CD8 -诱导的脾淋巴细胞比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提高肺癌小鼠化疗后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张勇;郭逸;丁晓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对硅沉着病患者胸部CT影像学表现进行描述,为临床诊断硅沉着病提供参考.方法 以鞍山市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32例硅沉着病患者的胸部CT为研究样本,对现有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硅沉着病的特点.结果 胸部CT可清晰显示硅沉着病患者肺部矽结节的形态和密度、肺纹理、肺气肿以及肺门、纵隔淋巴结的改变.结论 胸部CT对于硅沉着病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瑞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白内障手术相关技术的不断更新,患者对视觉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工晶状体(IOL)已由传统的单焦点IOL向具备矫正散光、降低波前像差、同时达到视远、视近都清楚、保护黄斑等各种特性的功能性IOL发展.以上新型IOL的问世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但现阶段临床上使用的IOL与接近人眼自然功能的IOL还存在一定差距.总结分析具有不同功能的IOL的结构、功能、不足及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有利于促进对IOL的合理选择及应用.
作者:魏树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乳腺癌是女性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对于乳腺癌的诊断临床上有很多方法,影像学诊断始终是临床上应用于乳腺癌诊断的常规手段,对于乳腺癌的筛查和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MRI的多种成像方式、超声弹性成像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出现都极大地提高了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作者:邱琳;赵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血管检查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武警总医院于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诊治的170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组)的临床资料,对其双侧颈部血管内-中膜以及血管内部的硬化斑块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检测斑块导致的管腔狭窄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期选择1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声检查结果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结果 高血糖组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者86例(50.6%),其次为颈内动脉的起始段者16例(9.4%),见于椎动脉者2例(1.2%);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者12例(9.8%),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者2例(1.6%),椎动脉处未见斑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13.18,12.64,14.91,P<0.05).对高血糖组中出现粥样硬化斑块的104例患者进行血流速度与管腔狭窄程度的分析得出,斑块不大时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变,斑块较大时会导致管腔狭窄,血流加快.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的进展速度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判断,可以尽早发现颈部血管病变的存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
作者:梁莉;苏金花;寇海燕;陶丹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既往研究表明,眼压在昼夜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变化,24 h眼压波动现在也被认为是诊治青光眼的一个重要依据.近年来随着研究方法的发展,人们对眼压24 h波动有了更深程度的认识,并发现了眼压波动与体位、灌注压及角膜生物力学间的关系.该文对健康人、屈光不正及各种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相关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靳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原发性肝癌(主要是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高,复发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据报道,HCC根治性切除后5年复发率为54.1% ~61.5%,而局部治疗的转移复发率更高.因此,抗HCC侵袭、转移,减少术后复发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抗HCC的侵袭、转移首先必须了解其侵袭、转移相关因子及其作用机制,由此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予以综述.
作者:邓菊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酒精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中山市三角医院就诊的酒精型消化性溃疡老年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口服兰索拉唑30 mg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45例,口服奥美拉唑20 mg治疗,每日1次.观察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用药第1日和第7日时上腹疼痛消失率在治疗组分别为84.4%和95.6%,对照组分别为55.6%和 82.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942,4.050,P<0.05);经胃镜检查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0.0%和55.6%,总有效率分别为97.8%和80.0%,比较两组消化性溃疡治疗后的愈合情况,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Z=-2.854,P<0.05);两组Hp检测阴性率分别为88.9%和7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老年酒精型消化性溃疡均安全有效,但兰索拉唑在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及根除Hp等方面均优于奥美拉唑.
作者:娄怀宇;刘森;陆愉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疾病,发病率为5% ~10%,是引起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患者多出现慢性盆腔痛、痛经、性交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EMs的病因复杂,其确切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前列腺素E2(PGE2)是一种不稳定型的类花生四烯酸化合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GE2在EMs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如细胞增殖、抗凋亡、免疫抑制和血管生成等.
作者:徐燕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微循环病变始终存在于股骨头坏死的各个阶段.近年来,骨内血管损伤、血供中断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中日益引起重视.目前对于股骨头内微循环研究的新的检测方法不断涌现,主要有血管内放射性微球技术、氢廓清技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动态增强MRI技术、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及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等.虽然这些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但均已朝三维、动态、定量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者:蔡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术中知晓是指患者在全身麻醉手术中存在意识和明确的记忆,是全身麻醉的并发症之一.其中,意识由皮质下介导的大脑觉醒和由丘脑皮质系统介导的主观体验构成,记忆由内隐记忆(无意识记忆)和外显记忆(有意识记忆)构成.其中,具有外显记忆的术中知晓是患者和麻醉医师共同关心的问题,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后遗症,如创伤后应激障碍.该文就术中知晓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国内外发生率、可能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等予以综述.
作者:王倩;郝在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碎石术(URSL)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联合治疗肾盂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妇幼保健院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肾盂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URSL联合ESWL治疗,对照组给予URSL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 vs 56.7%)(P<0.01);术后尿路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RSL与ESWL联合治疗肾盂结石疗效可靠,损伤小,术后尿路感染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於焱生;刘任成;刘文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术后出现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它是在患者自身病理生理改变的基础上由麻醉以及手术诱发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发生POCD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在临床上并非少见.POCD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的患者因此而不能自理生活且干扰药物治疗效果,延长患者住院周期.近年来,麻醉与POCD的关系备受关注,可能为临床上防治POCD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左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帕瑞昔布钠是临床上唯一可静脉注射的高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其术后镇痛已在口腔科、妇科、骨科等多个临床科室应用,临床镇痛疗效均已得到了证实.但在神经外科疗效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争议.该文就帕瑞昔布钠镇痛机制,其对血小板、胃肠道、心血管系统、肾功能的安全性评价,神经外科术后疼痛评估以及在开颅及经蝶入路术后镇痛临床应用效果,及减少颅脑手术术后并发症进行综述.
作者:赵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研究显示,内皮功能紊乱是冠心病早期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一氧化氮合酶有三种亚型:神经型、内皮型、诱导型,其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该文对eNOS的生理作用、机制及其基因治疗与冠心病的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吴淳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记忆功能和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探讨其对A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并被确诊为AD的患者220例,用随机抽取号码法分为对照组110例和治疗组11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治疗,治疗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评分、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素显像检测各个脑区放射性比值(RAR).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MMSE评分及RAR的各项指标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MMSE评分及RAR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提高AD患者记忆力并改善局部脑组织血流量的功效.
作者:王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与肿瘤TNM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的关系,探讨其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胸外科2004 ~2008年手术切除的60例NSCLC患者的标本(其中鳞癌26例,腺癌34例),并同期选取15例正常支气管肺黏膜组织作为对照,所有标本均切片做HE染色,显微镜下作出病理诊断.运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亲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S-P法)研究肿瘤组织、正常肺组织中VEGF-C的表达情况,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EGF-C在NSCLC中存在较高表达,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而与患者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别无关.结论 NSCLC组织中VEGF-C高表达,提示恶性度高,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其有助于评估肺癌的转移趋向,分析病期,指导术后治疗方案.
作者:陈苏娟;陈苏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建立靶向甲胎蛋白(AFP)基因的人工microRNA(amiRNA)稳定表达HepG2细胞来评价AFP-amiRNA的沉默效果.方法 构建靶向AFP基因的amiRNA慢病毒表达质粒,将其转入HEK293T细胞包装为慢病毒并感染HepG2细胞,嘌呤霉素筛选2周后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间接免疫荧光及AFP定量试剂盒检测amiRNA对AFP的抑制效果.结果 成功构建靶向AFP的amiRNA慢病毒表达质粒,并建立稳定表达AFP-amiRNA的HepG2细胞,RT-PCR、间接免疫荧光与上清AFP定量结果显示稳转细胞AF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高效稳定表达AFP-amiRNA的HepG2细胞株建立成功,并能有效抑制AFP的表达.
作者:谢佩雯;张秀娟;黄海;王学军;王升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尖锐湿疣(CA)转归与众多因素相关,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序列不同导致其致病力、发病部位及预后各不相同,高危型CA与外阴、生殖器肿瘤发生关系密切,对HPV型别的检测是治疗CA有力的风向标.HPV对免疫系统的攻击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异常,CD4 +和CD8 +细胞及其比值发生变化,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L-12、IL-18、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改变及其他免疫细胞活性降低.HPV亚临床感染作为疾病系谱发展过程,在临床中更为常见,其转归因素的研究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王晓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浆胃泌素、胃动素和骨钙素在溃疡病中的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取30只制作胃溃疡模型,每组10只,分别于术后10、20、40 d时采血;10只制作假溃疡模型,术后10 d时采血.分离血浆后采用双抗法检测胃泌素、放免非平衡法检测胃动素和骨钙素水平.结果 血浆胃泌素在胃溃疡形成时下降,溃疡愈合时反弹.胃动素在溃疡形成后第10天升高,第20天开始愈合时呈高峰,第40天溃疡愈合后恢复至正常水平.骨钙素在溃疡活动期迅速升高后在愈合期快速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在大鼠胃溃疡形成和愈合过程中,血浆胃泌素、胃动素和骨钙素水平显示出明显的时相变化,这可能与溃疡的发生、愈合过程及其症状的产生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刘超群;崔立红;浦江;付山峰;李欣;孙涛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