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性治疗进展

胡泊

关键词: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保护性治疗
摘要: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过度凋亡是青光眼病理改变的基础,探讨RGCs的保护性治疗,减慢或防止其凋亡,保持其生理功能,已被公认为是防治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研究方向.该文目前青光眼RGCs保护性治疗在补充神经营养因子及平衡营养因子前体、基因治疗、免疫相关治疗、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治疗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笑气吸入联合宫颈封闭治疗产程中宫颈水肿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笑气吸入联合宫颈封闭治疗产程中宫颈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产程中发生宫颈水肿的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研究组给予笑气吸入联合宫颈水肿部位多点封闭治疗,对照组常规于宫颈水肿部位多点封闭治疗.观察两组产妇总产程的时间、分娩方式、宫颈裂伤、镇痛效果、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产妇总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77.8% vs 50.0%,P<0.01),宫颈裂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4% vs 44.4%,P<0.05),产妇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笑气吸入联合宫颈封闭对消除产程中宫颈水肿疗效确切、方法简单、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黄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5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检查设备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进一步优化,成为冠心病筛查与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256层螺旋CT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和优越的图像后处理功能,近年来在冠状动脉斑块诊断、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的评价、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及旁路移植术后的评价、对冠状动脉先天变异和畸形的诊断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者:井淑艳;陈伟彬;宫凤玲;赵新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替加色罗联用聚乙二醇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替加色罗联用聚乙二醇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38例C-IBS患者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治疗组(50例)采用替加色罗联用聚乙二醇,替加色罗组(43例)仅应用替加色罗治疗,莫沙必利组(45例)仅应用莫沙必利治疗.记录治疗期间三组患者每日的排便次数、大便Bristol分级及腹部胀痛等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三组结肠传输时间均少于治疗前(P<0.05),联合用药组和替加色罗组治疗后的结肠传输时间显著少于莫沙必利组(P<0.05);联合治疗组和替加色罗组腹痛、腹胀改善情况显著优于莫沙必利组(P<0.05);治疗后各组大便Bristol的分级构成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加色罗联合聚乙二醇治疗C-IBS,近期取得较好的疗效,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刘海峰;艾德华;田淑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前列腺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疾病,发病率为5% ~10%,是引起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患者多出现慢性盆腔痛、痛经、性交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EMs的病因复杂,其确切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前列腺素E2(PGE2)是一种不稳定型的类花生四烯酸化合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GE2在EMs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如细胞增殖、抗凋亡、免疫抑制和血管生成等.

    作者:徐燕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研究显示,内皮功能紊乱是冠心病早期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一氧化氮合酶有三种亚型:神经型、内皮型、诱导型,其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该文对eNOS的生理作用、机制及其基因治疗与冠心病的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吴淳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VEGF-C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与肿瘤TNM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的关系,探讨其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胸外科2004 ~2008年手术切除的60例NSCLC患者的标本(其中鳞癌26例,腺癌34例),并同期选取15例正常支气管肺黏膜组织作为对照,所有标本均切片做HE染色,显微镜下作出病理诊断.运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亲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S-P法)研究肿瘤组织、正常肺组织中VEGF-C的表达情况,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EGF-C在NSCLC中存在较高表达,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而与患者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别无关.结论 NSCLC组织中VEGF-C高表达,提示恶性度高,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其有助于评估肺癌的转移趋向,分析病期,指导术后治疗方案.

    作者:陈苏娟;陈苏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氯胺酮预防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应用进展

    氯胺酮作为静脉麻醉药物已经很少在临床中使用,但其在镇痛方面的作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现已证明,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阻滞剂在预防神经病理性疼痛(NP)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有研究显示,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应用在全身麻醉及区域阻滞麻醉中,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并减少围术期疼痛转换为NP的可能.长期应用氯胺酮的不良反应在动物实验上有所体现,因此是否能长期将氯胺酮应用到对于慢性NP的治疗仍然需要更多的实验来证实.

    作者:张依爵;陶伟平;葛培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后腹腔镜治疗肾盂旁囊肿分析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旁囊肿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8例肾盂旁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后腹腔镜下肾盂旁囊肿去顶减压术.结果 1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5 ~70 min,平均55 min,术中出血量20 ~60 mL,平均30 mL,1例患者术中损伤肾盂,予以缝合修补,并放置DJ管.无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5 ~8 d,平均7 d.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6 ~12个月,临床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均无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旁囊肿安全可行,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吴海波;吴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结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结肠癌具有很高的肝转移概率,但与胃癌比较其转移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该文对影响结肠癌转移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癌胚抗原水平和年龄)、结肠癌诊断主要方法(B超诊断、CT诊断以及PET诊断)、常用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法包括肝动脉插管化疗、门静脉化疗、冷冻治疗、中医中药辅助治疗、基因治疗)予以总结概述,以期为临床结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黄忠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前置胎盘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新进展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能危及母儿生命.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研究认为前置胎盘主要的发病原因是流产史、引产史、多产史、前次剖宫产史、高龄、辅助生育技术史、吸烟及盆腔炎史等.积极的期待治疗和适时终止妊娠是改善前置胎盘母儿预后的关键.剖宫产已成为前置胎盘终止妊娠的佳方式.

    作者:刘德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自体膀胱黏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体会

    目的 对自体膀胱黏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进行评价,对其适应证及手术方法进行讨论,以认识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采用自体膀胱黏膜一期尿道成形术进行治疗的16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患儿均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阴茎伸直满意,外形好,尿线粗,开口近似正常位置.无尿瘘发生.1例患儿于术后半年发生尿道口膀胱黏膜增生,小便分叉,予以二次手术切除尿道口多余黏膜外翻缝合后正常排尿.结论 自体膀胱黏膜尿道成形术为治疗尿道下裂较理想的方法,此术式成功率高,外形效果良好.

    作者:黄青;赵虎;吴斌;袁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麻醉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术后出现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它是在患者自身病理生理改变的基础上由麻醉以及手术诱发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发生POCD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在临床上并非少见.POCD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的患者因此而不能自理生活且干扰药物治疗效果,延长患者住院周期.近年来,麻醉与POCD的关系备受关注,可能为临床上防治POCD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左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鼻咽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营养干预

    鼻咽癌患者在放化疗治疗时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问题比较普遍,营养不良反过来影响患者体质与行为能力,限制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耐受性.对住院的鼻咽癌患者进行营养筛查,能早期识别和确定存在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患者,从而给予及时有效的营养支持.营养干预的时间是个体化很强的问题,不同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不同也决定了干预时间的个体化.营养干预的方式、干预的时机及持续的时间仍需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明确.

    作者:韦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影响尖锐湿疣HPV亚临床感染转归的因素分析

    尖锐湿疣(CA)转归与众多因素相关,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序列不同导致其致病力、发病部位及预后各不相同,高危型CA与外阴、生殖器肿瘤发生关系密切,对HPV型别的检测是治疗CA有力的风向标.HPV对免疫系统的攻击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异常,CD4 +和CD8 +细胞及其比值发生变化,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L-12、IL-18、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改变及其他免疫细胞活性降低.HPV亚临床感染作为疾病系谱发展过程,在临床中更为常见,其转归因素的研究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王晓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酒精型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目的 观察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酒精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中山市三角医院就诊的酒精型消化性溃疡老年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口服兰索拉唑30 mg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45例,口服奥美拉唑20 mg治疗,每日1次.观察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用药第1日和第7日时上腹疼痛消失率在治疗组分别为84.4%和95.6%,对照组分别为55.6%和 82.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942,4.050,P<0.05);经胃镜检查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0.0%和55.6%,总有效率分别为97.8%和80.0%,比较两组消化性溃疡治疗后的愈合情况,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Z=-2.854,P<0.05);两组Hp检测阴性率分别为88.9%和7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老年酒精型消化性溃疡均安全有效,但兰索拉唑在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及根除Hp等方面均优于奥美拉唑.

    作者:娄怀宇;刘森;陆愉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钠肽与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进展

    脑钠肽作为利钠肽中的一种,又称为B型利钠肽或脑利钠肽.脑钠肽有十分重要的病理生理学作用,不但可以快速排除患者体内水分和钠离子,而且还具备舒张血管、稳定内分泌的功效,尤其是对心功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脑钠肽的大量释放可以大程度地激活体内利钠肽的生成,促进人体系统恢复平衡.该文就脑钠肽与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并探讨脑钠肽对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

    作者:金朝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病记忆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记忆功能和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探讨其对A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并被确诊为AD的患者220例,用随机抽取号码法分为对照组110例和治疗组11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治疗,治疗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评分、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素显像检测各个脑区放射性比值(RAR).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MMSE评分及RAR的各项指标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MMSE评分及RAR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提高AD患者记忆力并改善局部脑组织血流量的功效.

    作者:王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长期铅暴露后果的研究进展

    体内的铅90%以上贮藏于骨骼中.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K-X线荧光技术使得对数10年沉积于骨组织中铅的定量测定成为可能,而血铅水平仅反映近期铅暴露.研究表明骨铅水平升高的效应与老年人的认知力下降相关,因为铅毒性被认为是老年人退化性痴呆的可能原因之一.有证据表明升高的骨铅水平与肾病和变性疾病(如白内障)有关,并提示与血压和高血压有关.因此,强烈推荐进一步降低目前允许的血铅水平,使慢性铅蓄积中毒降到少.

    作者:陈永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随着白内障手术相关技术的不断更新,患者对视觉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工晶状体(IOL)已由传统的单焦点IOL向具备矫正散光、降低波前像差、同时达到视远、视近都清楚、保护黄斑等各种特性的功能性IOL发展.以上新型IOL的问世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但现阶段临床上使用的IOL与接近人眼自然功能的IOL还存在一定差距.总结分析具有不同功能的IOL的结构、功能、不足及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有利于促进对IOL的合理选择及应用.

    作者:魏树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血液净化在脓毒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脓毒症的救治是重症医学面临的棘手问题.脓毒症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仍然是危重症患者首要的死因.血液净化是借助体外循环,通过人工合成的半透膜清除血浆炎性介质、毒素及过多水分等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项脏器功能支持手段.近年来,围绕高容量血液滤过提出了3种理论,以解释脓毒症患者经血液净化治疗后的临床变化.

    作者:何本让;苗丽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