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与消化道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成向廷

关键词: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能量代谢, 肿瘤, 靶向治疗
摘要:哺乳动物的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属于蛋白激酶级联系统的中心元件.作为细胞的能量感受器,AMPK调节多条代谢途径,AMPK异常导致多种代谢异常综合征,且活化状态的AMPK可通过多条途径抑制细胞生长并诱导凋亡,包括抑制在人类绝大多数肿瘤细胞中激活的mTORCI激酶.因此,它已经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症甚至肿瘤的良好药物靶.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代谢综合征内皮功能紊乱与大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代谢综合征包括一些代谢性病理状态,如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等.代谢综合征常伴发大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心、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引起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有关联.现对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及代谢综合征相关性进行阐述.

    作者:卢细娇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抵抗素与炎症相关性疾病研究进展

    抵抗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及代谢相关酶的转录参与机体的代谢调节.近年来研究表明抵抗素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高表达,并与多个炎性标志物相关,提示抵抗素是一种前炎性细胞因子,可能以一种代谢信号的方式表达潜在的炎性作用,引起多系统炎性相关性疾病.但抵抗素与多种炎性因子的共同通路及其拮抗途径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乔智慧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异位妊娠声像图分析及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的声像图表现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9例异位妊娠患者的声像图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9.4%(151/169),其中破裂型为96.4%(81/84),流产型为82.0%(41/50),未破裂型为87.9%(29/33),陈旧型为0%(0/2),误漏诊为10.7%(18/169).结论 超声检查是诊断异位妊娠的首选方法,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确定手术时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谢汝林;符晓云;梁斌;谭丽莲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软腭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关系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病因是复杂的和多因素的.大量研究表明,软腭的形态和组织病理学的很多改变都与OSAHS密切相关,软腭后移造成腭帆间隙消失,呼吸道扩张肌的肌纤维分布异常导致的肌肉活动减弱,软腭中脂肪分布增加,肌肉呈现的炎症改变及腭咽部神经纤维的损伤等一系列解剖形态及显微结构上的诸多改变,构成了OSAHS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但软腭与OSHAS发病更为确切的因果联系,有待于作大规模的临床调查,在分子水平更进一步地研究.

    作者:黄轶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1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时脑代谢的研究进展

    1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胰岛素及其他降糖药物治疗时,低血糖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不同于非糖尿病人群,长病程的糖尿病患者往往不能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来维持机体血糖水平的稳定,同时也不能感知低血糖的发生,从而导致血糖进一步降低,引发低血糖脑损伤.而近期的相关研究揭示,上述现象的存在和槠尿病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脑组织的代谢方式改变有密切联系.

    作者:栗俊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麻醉药物对神经外科术中诱发电位监测的影响

    神经外科术中诱发电位监测是减少神经损伤、维护神经功能完整性、提高手术质量的重要手段.麻醉药物直接影响术中神经监测的质量和成功率:吸入麻醉药对诱发电位的抑制作用较静脉麻醉药更为显著, 并且均表现出荆量依赖性;持续输注阿片类镇痛药对诱发电位的影响较小;肌松药会导致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大幅降低,在进行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时应尽量避免使用.

    作者:刘海洋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糖尿病合并认知障碍的相关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它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越来越受到重视.糖尿病合并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除了与高血稽状态、低血糖有关外,还与胰岛素作用不足、胰岛素抵抗、血管因素及糖尿病病程有关.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学习记忆障碍,早期识别糖尿病认知障碍对早期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韦睛霏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已由初的单纯运动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呃逆,逐渐发展为交感神经阻滞用于增加移植术后上肢血流,直至目前以感觉神经阻滞为目的 用于缓解术后急性疼痛.常用的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方法包括非刺激导管技术、刺激导管技术和超声引导下导管技术.输注方法包括固定速率持续输注、持续输注+单次患者自控镇痛剂量和单次患者自控镇痛剂量.该方法用于围术期镇痛,镇痛时间长,不良反应少,术后功能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马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静态、动态磁共振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指盆底支持系统因退化、损伤所致松弛而引发的一类疾病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排便困难和盆腔器官脱垂.目前,对于盆底解剖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态解剖学,功能性解剖受到更多关注.盆底作为一个动态平衡的整体系统,易并发多个盆腔脏器功能异常,而临床物理检查常常不够全面、准确,术后复发率较高.盆底功能磁共振全面评价盆底形态及功能性病变,为术前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临床依据,明显减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李敏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研究进展

    孤立性肺结节(SPN)的CT诊断一直是影像诊断学的研究热点,根据CT扫描中SPN的大小、边缘情况、内部结构特征、周围征象,并结合SPN薄扫+动态增强形式的分析,仔细观察结节的密度、边缘切迹的深浅、周围毛刺的长短、钙化斑的有无及多少、增强造影后结节的强化情况等等,对SPN的良、恶性作出比较准确的诊断.

    作者:林惠岚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前臂骨折术后骨不连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

    目的 分析前臂骨折手术后引起不愈合的影响因素,以期提高手术治疗前臂骨折的愈合率,减少再次手术.方法 对23例前臂骨折术后不愈合病例的手术固定方法、术后处理及二次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探寻影响前臂骨折愈合的内在及外在因素.结果 前臂骨折术后引起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内固定方法不当8例,感染6例,粉碎性骨折未能早期植骨5例,术后功能锻炼不当2例,术后再次外伤2例.所有病例第二次手术后均获得骨性愈合,无感染、内固定物折断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前臂骨折术后发生骨不连的众多原因中,医源性因素仍占大部分.选取合适的固定方法、及时植骨、术后正确处理等是预防前臂骨折术后不愈合、恢复前臂功能的主要手段.

    作者:王茂;孙天胜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浸润肌层膀胱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

    新辅助化疗在治疗浸润肌层膀胱癌中的应用目前还存在争议.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新辅助化疗被考虑作为那些浸润肌层或局限晚期,但仍是可手术患者的一种标准治疗.那些不合适或拒绝做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或不联合放疗可使保留膀胱的患者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现主要综述局限晚期膀胱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富广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统先天发育异常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泌尿系统先天发育异常患者行CT平扫,静脉注入对比剂后行肾皮质期、实质期及延时期扫描,将原始数据后处理后获得完整的尿路影像.结果 肾孟输尿管重复畸形8例,异位肾5例,马蹄肾3例,单侧肾发育不全、腔静脉后输尿管、膀耽憩室各2例,其他5种先天畸形各1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证实.结论 CT尿路造影可以三维显示泌尿系统先天发育异常的解剖结构、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同时合并的其他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璟;邢刚;郭德安;吉涛;孙庆圣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干燥综合征与病毒感染的关系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口眼干燥为特征,主要累及外分泌腺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其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遗传和性激素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机体免疫异常,组织损伤.与该病关系较密切的病毒有EB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反转录病毒等.病毒在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丽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核因子κB和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其关系

    目的 研究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核因子κB(NF-κB)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反转录聚台酶链反应检测子痫前期和正常对照组胎盘中NF-κBp65及HI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子痫前期各组及对照组胎盘中NF-κBp65 mRNA表达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HIF-1α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且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②免疫组化:子痛前期组胎盘NF-κBp65及HIF-1α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③子痫前期各组HIF-1α表达与NF-κB活性呈正相关(P<0.05).结论 NF-κB与HIF-1α参与了子痫前期发病过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NF-κB活性增强,导致HIF-1α表达增多,引起机体进一步的病理生理改变.

    作者:淦蓓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胫骨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40例胫骨骨折患儿,均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所有患儿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无一例发生针道感染,无延迟愈合、骨不连,无旋转畸形及下肢短缩或过度生长,膝、踝关节的功能良好.结论 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胫骨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仲子;赵烽;柳百炼;熊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侵袭性曲霉菌病诊断和治疗进展

    近年来,侵袭性曲霉菌病(IA)发病率逐渐增高,IA的病死率高.对于IA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显得极为重要.除了传统的组织病理学和影像学诊断方法外,新的诊断方法还有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抗真菌药物的不断研究更新,为临床上治疗LA提供了新的手段.

    作者:黄星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与消化道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哺乳动物的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属于蛋白激酶级联系统的中心元件.作为细胞的能量感受器,AMPK调节多条代谢途径,AMPK异常导致多种代谢异常综合征,且活化状态的AMPK可通过多条途径抑制细胞生长并诱导凋亡,包括抑制在人类绝大多数肿瘤细胞中激活的mTORCI激酶.因此,它已经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症甚至肿瘤的良好药物靶.

    作者:成向廷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进展

    烧伤残余创面常常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治疗进程.其主要原因有营养不良、顽固性感染、局部血运不佳等.目前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没有一种单一理想的方法,需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主要治疗方法有全身支持疗法、根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局部或全身选用抗生素、冲洗或浸浴后喷洒碱性成纤维生长园子和表皮生长因子、手术治疗.

    作者:容勇贤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对肺癌介入治疗的价值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已经应用于对支气管动脉的显示,并可以利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技术、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曲面重建等多种三维处理得到支气管动脉图像,在肺癌血供的研究和介入治疗术前评估方面有初步应用.随着CT设备及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对多层螺旋CT造影认识的提高,其临床应用日益增多.

    作者:王强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