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李青;陈丽英;郑强荪

关键词: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卡维地洛, 超声心动图
摘要:目的 评价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7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卡维地洛治疗组和基础治疗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左心室功能和病情变化.结果 在试验结束后,两组的射血分数均增高,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均减少;但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在卡维地洛组的改变更明显.结论 在积极控制血压及纠正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是安全和有效的.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2,3-丁二醇改性处理的鞣制牛颈静脉带瓣管道血流动力学研究

    目的 观察2,3-丁二醇改性处理的鞣制牛颈静脉带瓣管道(BJVC)重建猪右心室流出道后的血流动力学性能.方法 应用戊二醛固定(A组)和戊二醛固定、2,3-丁二醇改性处理(B组)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分别进行猪肺动脉与右心室连接,行超声心动图检测牛颈静脉带瓣管道血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 重建术后3个月16头猪均存活,A组跨瓣压差、牛颈静脉反流量及远端吻合口压差显著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3-丁二醇改性处理的鞣制牛颈静脉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重建右室流道材料,但远期效果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龙小毛;林辉;李香伟;周一凡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调节性T细胞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根据来源可将调节性T细胞分为天然调节性T细胞和获得性调节性T细胞,其表达多种特殊标志物,如CD25、CD127、Foxp3等,其中具特异性的是Foxp3.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体内的调节性T细胞的频率升高,与HBV DNA载量、HBeAg呈正相关,并且能抑制HBV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林锦清;江家骥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异位妊娠的关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具有内皮细胞特异性的血管生长因子,由血管内皮细胞、滋养细胞和炎性巨噬细胞分泌.VEGF的表达受多种因素调控,正常情况下,成人与动物组织中的VEGF合成水平较低,但在胎儿及正在进行生理性血管生长的组织中VEGF水平较高,对妊娠及异位妊娠的过程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VEGF与异位妊娠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秦成路;张帝开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华法令在基层医院心内科的应用

    探讨华法令在基层医院心内科的合理应用.结合华法令的药理作用及药效动力学,用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抗凝用法,抗凝强度的监测,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及其处理,影响抗凝作用的因素,长期口服华法令的手术问题处理,总结使用经验.华法令的合理应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全面考虑华法令所能出现的问题是基层医院心内科合理应用的前提.

    作者:李修壮;汤继亮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肿瘤标志物是癌细胞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或几种正常情况下没有的或含量很低的特异性物质,或是宿主细胞因癌细胞入侵而过量产生的正常细胞组分.近年来,肿瘤标志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肿瘤的诊断、预后及疗效判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常用肿瘤标志物、新的肿瘤标志物及其联合检测在肺癌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作者:苗积国;李华兴;刘文叶;梁业民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妊娠期肾病综合征对胎儿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妊娠期肾病综合征对胎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8年7月大理州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妊娠期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期肾病综合征发病孕周小,平均31.7周,早产45例,早产率91.8%(45/49);小于胎龄儿44例,占89.8%(44/49);新生儿窒息26例,窒息率为53.09%(26/49);呼吸窘迫综合征6例,新生儿死亡4例,病死率为8.16%(4/49).结论 妊娠期肾病综合征病情重,对围生儿危害极大,应重视对其早期防治.

    作者:张碧藻;杨宗梅;段元元;茶一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他汀类药物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和病理性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血小板活化参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他汀类药物为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效应已不局限于调脂作用.近年一系列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在有效调节脂代谢的同时,还可通过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等途径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血小板活性.后者可能与他汀类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有一定关系.

    作者:贾圣英;黄全跃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环氧化酶2与食管癌微血管及微淋巴管生成

    环氧化酶(COX)是一种花生四烯酸代谢限速酶,其中一种同工酶环氧化酶2(COX-2)通过多种途径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并和预后密切相关.微血管及微淋巴管的生成在食管癌的生成和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COX-2可能通过促进微血管及微淋巴管的生成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就COX-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与食管癌组织中微血管及微淋巴管生成的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李震;杨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炎性肠病的危险因素

    炎性肠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在世界各国普遍流行,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炎性肠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所广泛接受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牛奶及油炸饮食、吸烟、饮酒、精神紧张、麻疹疫苗接种、阑尾切除术等,本文综述了这些因素在炎性肠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陈明;王承党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LRI)的疗效及细菌对该药的耐药性.方法 LRI住院患者114例,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治疗有效率为91.2%,分离出33株致病菌,药物敏感率为75.7%,中度敏感率为15.2%,耐药率为9.1%.结论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LRI临床疗效好,细菌耐药低,是一种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的抗生素.

    作者:杜运华;傅振英;吴迪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心力衰竭患者血脑钠素与心功能相关研究

    心力衰竭患者血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并能较好地反映左室功能状态.

    作者:吴振西;尹欣;王联发;陈训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麻醉与围术期脑电监护的相互影响

    围术期的脑电监测与多种麻醉药之间相关,因手术刺激而变化,能反映患者围术期的意识状态、镇静程度、应激反应水平等变化,有助于指导围术期麻醉用药,脑电监测在研究患者围术期功能状态变化上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常用的脑电监测有一定局限性.本文旨在对脑电图监护与麻醉的相互关系以及围术期应用予以综述.

    作者:张彦;梁禹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麻醉深度监测的研究进展

    麻醉深度监测对提高麻醉质量,保障患者的围术期安全与康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适当的麻醉深度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创造良好手术条件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定量化的检测方法 以其直观方便将成为新的趋势.本文对临床常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周辉;黄宝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生长因子与腹膜纤维化

    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传统非生理性透析液常损伤腹膜的结构和功能,导致腹膜纤维化.多种生长因子相互作用,参与了腹膜纤维化发生、发展和维持,而转化生长因子β1是腹膜纤维化的中心介质,在其下游介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协同下,通过诱导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促进细胞外基质生成及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而导致腹膜纤维化.

    作者:修亦斌;郭汉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基层医院根管治疗失败的临床分析

    感染.认真仔细地操作,有助于避免根管治疗失败.

    作者:张武;张莉;郭王敏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缺血性脑损伤时脑脊液中离子变化的研究进展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检索和归纳,回顾并总结了缺血性脑损伤时脑脊液中各种离子的变化情况.发现脑脊液中各种离子的变化与缺血性脑损伤病理过程有重要的相关性,因此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将为进一步开展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提供借鉴.

    作者:齐悦如;潘彦舒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三氧化二砷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典型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传统疗法以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或免疫抑制剂为主,虽然能够延长存活期限,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严重不良反应,特别是感染,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因此,研究更多经济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仍为当务之急.目前国内外已有用三氧化二砷(As2O3)对SLE动物模型治疗的研究,现将As2O3对SLE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庞贵秀;郑文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双歧杆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双歧杆菌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生物学屏障、控制内毒素血症、预防和治疗细菌性腹泻、抗肿瘤、营养、延缓衰老等作用.双歧杆菌及其表面分子脂磷壁酸、细胞壁肽聚糖已广泛用于抗感染、抗肿瘤、免疫调节等的研究,尚未发现其在应用中有任何不良反应.国内外学者对双歧杆菌预防和治疗疾病,营养和保健的功效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普遍认为对双歧杆菌生态制剂的开发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张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血清胱抑素C在肾功能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 证实血清胱抑素C是反映肾功能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方法 用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胱抑素C的浓度,同时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结果 125例肾脏疾病患者根据肌酐清除率的范围不同分成的4组中,血清胱抑素C异常检出率为56.52%、77.61%、100.00%和100.00%.结论 胱抑素C在肾病患者肾功能不同损害期均能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尤其能敏感提示早期肾功能损害,可成为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的敏感指标.

    作者:金鲜花;齐艳春;陈美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腹部大手术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腹部大手术后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有引起致命性肺栓塞风险.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流缓慢和血管壁损伤状态是DVT的主要原因,而外科手术是DVT的常见诱因.目前诊断DVT主要依靠超声显像及静脉造影技术,而D-二聚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在诊断血栓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预防性物理疗法和药物抗凝治疗能显著降低DVT的发生率.

    作者:曾仲衍;陈幸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