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脂素与代谢内分泌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于海燕;于新艳

关键词:内脂素, 胰岛素抵抗, 血脂异常, 基因多态性, 多囊卵巢综合征
摘要:内脂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广泛存在于人和小鼠的内脏脂肪组织中.新研究表明,内脂素能直接结合胰岛素受体并发挥类胰岛素样作用,它在肥胖相关性疾病中表达增加,其表达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明显相关,内脂素可能为肥胖和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此外,内脂素可能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病理生理学作用.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经眶上锁孔入路的内镜解剖及临床应用

    随着内镜及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神经内镜辅助下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医师的青睐.在熟悉解剖知识的基础上,眶上锁孔入路的已被许多神经外科医师运用于特定部位动脉瘤、垂体瘤和部分颅脑损伤手术中.本文就眶上锁孔入路的内镜解剖及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作者:赵冬;刘祺;王业忠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泮托拉唑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源性溃疡3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源性溃疡(HU)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电子胃镜确诊HU 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常规组30例,采用泮托拉唑40 mg/d口服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在常规治疗组和基础上加用普萘洛尔30~60 mg/d口服治疗,疗程4周,同时比较肝功能不同分级级别的溃疡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肝功能Child分级患者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级溃疡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级与C级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联合普萘洛尔治疗HU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晓周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随访及评价现状

    股骨头坏死作为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其临床疗效随访和评价日益受到重视.查阅近几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对股骨头坏死的近期和中远期疗效统计及分析,并对其疗效评价的回顾,认为目前的评价指标主要是从临床功能Harris评分、影像学分期评分以及髋关节置换的时间三方面进行评价.提出了临床疗效评价标准需要更加人性化,强调了开展远期疗效观察的重要性.

    作者:何海军;陈卫衡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川芎嗪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和机制

    自由基所致的脂质过氧化和继发的钙超载造成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川芎嗪(TMP)应用于AS相关性疾病临床疗效已得到证实.探讨川芎嗪在抗AS尤其是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将为AS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提高新的靶点.

    作者:崔磊;王守训;刘新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白细胞介素1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抵抗(IR)又称IR综合征,是一种异常的病理状态,是许多临床疾病或病征如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的共同危险因素.IR的原因复杂.近年来关于白细胞介素1在IR发生中的作用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就此予以综述.

    作者:黄朝莉;钟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儿童食物过敏的诊疗进展

    儿童食物过敏的发病率较成人高,症状多种多样,可以累及胃肠道、呼吸道及皮肤.诊断食物过敏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和测定食物特异性IgE,但双盲对照食物激发试验是诊断食物过敏的金标准.治疗食物过敏有效的措施是严格避免特定食物变应原的摄入,亦可用免疫疗法、基因治疗及益生菌疗法.

    作者:赵巧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大动脉僵硬及一氧化氮的调节作用

    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均可导致动脉僵硬,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单纯的收缩期高血压和脉压差增大.大动脉僵硬与动脉粥样斑块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评估大动脉僵硬的方法主要有脉压差和主动脉脉搏速度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对大动脉僵硬具有调节作用.本文对大动脉僵硬及NO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朱宝亮;刘梅芳;刘文彦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顺铂耳毒性机制及其防护的研究进展

    顺铂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广谱高效抗癌药,但该药具有严重的耳不良反应,可造成双侧听力损失.本文就国内外近年对顺铂耳毒性的作用机制及其防护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孙伟霞;王爱梅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体会

    目的 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经过.结果 全胃肠外营养(TPN)组(40例)持续营养支持时间平均为(25.58±3.84)d,胰腺和周组织感染率达33.3%.全胃肠外营养+肠内营养(TPN+EN)组(46例)的营养支持时间平均为(17.58±4.2)d,胰腺和胰周组织的感染率为17.3%,5例(10%)的胰腺炎有反弹,无患者死亡.与TPN组比较,TPN+EN组营养支持时间短,住院天数少,平均住院费用低,感染性并发症率低,治疗后前清蛋白和清蛋白值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胰腺炎患者在肠功能恢复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维护肠屏障功能,降低胰腺炎并发症及提高其治愈率.

    作者:闫百智;阴建兵;陈炜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房间隔缺损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报道

    临床常见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报道,但本例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就诊中发现患有房间隔缺损,与介入封堵术无关.查阅过去20年中、英文文献,仅见一例类似报道[1].

    作者:王新敏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Dysadherin蛋白的研究进展及其与胰腺癌的关系

    Dysadherin是位于细胞膜的一种糖蛋白,能够促进癌症细胞的转移,属于FXYD(FXYD do-main containing ion transport regulator)家族成员.它主要表达于包括胰腺癌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仅在少数几种正常人体细胞表达.近年研究发现,dysadherin可能在胰腺癌细胞的入侵及转移发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综述旨在阐述dysadherin蛋白的作用机制及其与胰腺癌的关系,并为胰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方向.

    作者:谢宏民;张厚德;杜冀晖;李佳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口腔扁平苔藓与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

    目前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与遗传、环境、代谢、免疫、细胞凋亡等多个因素有关,其中细胞凋亡因素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口腔扁平苔藓上皮角质细胞凋亡指数增高,上皮固有层出现凋亡小体.而凋亡小体的出现表明了细胞凋亡的存在,由此推测,口腔扁平苔藓病变形成及发展部分归因于凋亡.本文对口腔扁平苔藓发病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作者:程曼莉;何克新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老年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胰岛素抵抗(IR)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96例CHD患者及78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评价IR,并对CHD患者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HD患者的空腹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HOMA-I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D患者与体质量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危险因素聚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CHD患者与IR密切相关,对CHD的治疗须对其发病基础IR及多种代谢异常进行全面的防治.

    作者:刘兴萍;王钧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与肠道炎症关系研究进展

    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和IL-10各有其显著的特点,在肠道炎症性的免疫反应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IL-8是一种致炎因子,同时也是一种趋化因子,在致炎过程中,它与其他的炎性因子有相互促进的作用;IL-10是一种抑炎因子,在炎性反应中它可以抑制炎性免疫反应,使机体或细胞免受进一步的损害.深入研究这两种细胞因子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及慢性末端回肠炎的治疗、预防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利国;周国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PAI-1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是血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重要组成物之一,对维持血浆纤溶系统的稳定起重要作用.PAI-1的水平升高或者减低容易导致纤溶系统失衡,促使血栓形成或出血.PAI-1水平受基因调控,其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和恢复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黄芩;唐玉兰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肿瘤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

    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在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VEGF-D是具代表性的淋巴管生成因子,肿瘤组织可以生成大量的淋巴管生成因子,它们与相应的受体VEGFR-3结合诱导肿瘤性的淋巴管生成.实体瘤播散的早途径是经淋巴道的区域性淋巴结播散,所以对肿瘤组织中淋巴管生成的研究有助于肿瘤转移的预防和开展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郑海燕;张娜;杜华欣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又称为连续性血液净化,一般定义为每天连续24 h或接近24 h的一种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CRRT早应用于重症急性肾衰竭的治疗,现已应用到各种临床常见危重症的抢救上,各种危重的急、慢性肾衰竭、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都是CRRT治疗的适应证,它是急性肾衰竭,尤其是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李静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丙泊酚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丙泊酚是一种常用全身麻醉药,对多种器官组织具有保护作用.研究发现,丙泊酚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保护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损伤.围手术期的心肌保护是临床麻醉研究的焦点之一.为了更好地认识丙泊酚对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从而对临床麻醉药物选择提供参考,本文就此予以综述.

    作者:龙海林;徐昆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慢性炎症:高血压的一种发病机制

    高血压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炎症在多数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慢性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关键性作用已经确定,高血压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也可能是一种慢性低级别炎性反应.慢性炎症可能是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多种机制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胜利;刘应才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检测对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急性脑梗死后可出现交感神经反射活动的抑制.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测技术可以定量评价急性脑梗死后交感神经的功能状态;体感诱发电位(SEP)体现了中枢感觉传导通路的功能,并在预测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方面有重要的I豳床应用价值;运动诱发电位(MEP)主要反映锥体柬的功能状态,故所有影响到运动中枢和运动传导通路部位的梗死,患者MEP异常率高.MEP检查对判断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MEP可定量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缺损情况,并作为运动功能恢复的早期预测指标.

    作者:刘萍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