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气活血通络方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白明华;程蕾;张自强

关键词:益气活血通络方,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摘要: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74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7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方.于术前和术后1、7、14d检测患者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小板计数(PLT)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总输血量.随访至术后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经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时间点PT、TT、APTT、FIB、D-D和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因素与时间点间未见交互作用(P>0.05),不同处理因素的PT、TT、APTT、FIB、D-D和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总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观察组脱落7例,对照组脱落5例.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1.25%(17/80)]低于对照组[35.37%(2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通络汤具有明显的抗凝、溶栓作用,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术后引流量,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人参提取物对过氧化氢致人神经母瘤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人参提取物对过氧化氢致人神经母瘤细胞(SH-SY5Y)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确定人参二醇总皂苷(PDS)、人参总皂苷(GS)、人参非皂苷(GN)的佳给药浓度.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Y5Y细胞加入过氧化氢(终浓度为300μmol/L)孵育4h造成细胞损伤模型,然后分为模型对照组、PDS给药组、GS给药组、GN给药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细胞培养液.采用MTT方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Keap1、Bcl-2、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对照组SH-SY5Y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DS给药组、GS给药组、GN给药组细胞存活率均升高,确定1、10、240 μg/mL为PDS给药组、GS给药组、GN给药组实验浓度(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SH-SY5Y中Keap1、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 0.05或P<0.01),Bcl-2、Nrf-2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PDS给药组、GS给药组SH-SY5Y中Keap1、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05或P< 0.01),Bcl-2、Nrf-2表达明显增高(P<0.01).结论 人参提取物中PDS与GS对过氧化氢致人神经母瘤细胞SY5Y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激活SH-SY5Y细胞内Nrf-2通路抑制氧化应激、降低其凋亡发生有关.

    作者:张慧媛;杨擎;孙佳明;刘英娜;林嘉楠;石晓征;李娜;曲晓波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索拉非尼联合局部治疗在晚期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目前肝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肝癌发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进展较快.手术治疗仅可用于不足30%的患者,因此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非手术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索拉非尼作为晚期肝癌的非手术治疗方式之一,仅可延长总体生存期数月.晚期肝癌患者超过2/3由于肝内肿瘤进展而死于肝衰竭,局部治疗可以控制肝内肿瘤的进展,但易复发.目前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索拉非尼联合局部治疗的临床试验.本文通过简述联合治疗的理论以及临床试验的结果,总结出较为可行的结论,为临床医生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熊琳;徐细明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局部应用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引流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氨甲环酸(TXA)局部应用对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引流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12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初次单侧THA的75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25例.A组于缝皮后经引流管逆行注入TXA 1.0 g(生理盐水:100 mL).B组、C组分别以同样的方法注入TXA 2.0 g(生理盐水:100 mL)、3.0 g(生理盐水:100 mL).主要观察项目为术后引流量、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Hb)、输血人数.次要观察项目为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第3天凝血酶原时间、术后第3天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及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观察项目中,术后引流量依次递减,A组显著大于B组、C组(P<0.05),而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Hb依次递增,A组显著低于B组、C组(P<0.05),而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率方面,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次要观察项目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XA局部应用2.0 g减少THA术后引流量的作用优于1.0 g,而与3.0 g相似,故推荐2.0 g TXA局部应用作为减少THA术后引流量的合适剂量.

    作者:郝申申;栾彦军;刘志斌;王飞;刘延雄;刘军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氟比洛酚酯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超前镇痛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氟比洛酚酯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超前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时间限制为自建库到2017年3月,检索关键词:“氟比洛酚酯”“凯纷”“超前镇痛”“人流术”“人工流产”“人流手术”.提取有效数据后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值比(OR)、加权均数差(WMD)及95%可信区间(95%CI)描述相应合并值.根据异质性选择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结果 终纳入14篇相关文献,共涉及126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可以缩短麻醉诱导时间(WMD=-1.87,P=0.02),稳定术中、术后的平均动脉压(P=0.04、P=0.00)和心率(P=0.00、P=0.03).另外,有效减少丙泊酚注射痛(OR=0.56,P=0.04)及术中患者体动的发生(OR =0.23,P=0.00),降低患者术中呼吸抑制发生(OR=0.10,P=0.00),总体上减少丙泊酚的用量(WMD=-31.16,P=0.00).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患者术后苏醒恢复时间短(WMD=-1.54,P=0.00),术后恶心(OR=0.56,P=0.04)以及宫缩痛发生率(OR=0.15,P=0.00),术后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低(WMD=-2.18,P=0.00).结论 氟比洛酚酯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超前镇痛是安全和有效的,但仍需要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的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张恒;饶坤林;黄隽敏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相关基因及功能.方法 分析基因表达数据库中与心梗后心室重构有关的数据集.结果 在GSE47495数据集中共筛选出611个差异表达基因(DEG).在基因本体论分析中对DEG按照生物途径、分子功能、细胞定位注释.对DEG涉及的信号通路进行Pathway分析.蛋白与蛋白互相作用网络确定的核心基因有:酰基辅酶A氧化酶1(Acox1)、膜联蛋白A1(Anxa1)、凝血因子XⅢA1链(F13a1).药物筛选结果表明棕榈油、姜黄素可能调节这些基因.结论 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发生过程中,出现表达变化的基因功能主要集中在代谢、细胞外基质、炎症、凝血方面,其中Acox1、Anxa1、F13a1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棕榈油、姜黄素可能调节这些基因,发挥改善心室重构的作用.

    作者:牛小伟;张晶晶;彭瑜;白明;张钲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管炎灵颗粒治疗胃热气滞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管炎灵颗粒治疗胃热气滞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收治的胃热气滞型NERD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管炎灵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的治疗效果、反流性疾病问卷(RDQ)积分变化情况、临床症状(反流、胃脘闷胀、口干口苦、咽部异物感、胸闷胸痛、心烦易怒和烧心)积分、不良反应和血清脑肠肽激素Ghrelin、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RDQ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RDQ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6.05%、5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Ghrelin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LP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除口干口苦外,其他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2例患者发生轻微腹泻,对照组有3例患者发生腹胀.结论 管炎灵颗粒治疗NERD患者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黄河;黄福斌;张阳;刘柱成;仇玕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病证模型大鼠Id4和p21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维药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在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病证大鼠模型中的抗肝癌作用.方法 90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组、对照肝癌组、异黑肝癌组和成熟剂高、中、低剂量组6组,每组各15只.正常组正常饲养,对照肝癌组正常饲养21 d后给予二乙基亚硝胺(DEN)20周诱导肝癌.异黑肝癌组和成熟剂高、中、低剂量组大鼠通过干寒属性饲料、干寒气候环境、足底电刺激,夹尾以及强迫游泳等多因素复合作用21d建立异常黑胆质证载体动物模型,再加用DEN20周诱导建立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病证模型;DEN诱导的同时,成熟剂高、中、低剂量组用异常黑胆质成熟剂按高、中、低(6.0、3.0、1.5 g/kg)剂量进行干预.提取肝组织中mRNA,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的大鼠肝脏差异表达的Id4和p21候选基因并用RT-qPCR法验证.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对照肝癌组肝组织Id4基因表达下调(P< 0.01);与对照肝癌组比较,异黑肝癌组肝组织Id4基因表达下调(P< 0.01);与异黑肝癌组相比,成熟剂高、中、低剂量肝组织Id4基因表达均上调,其中成熟剂高、中剂量组升高显著(P<0.01).与正常组相比,对照肝癌组肝组织p21基因表达上调(P<0.01);与对照肝癌组比较,异黑肝癌组肝组织p21基因表达上调(P<0.05);与异黑肝癌组相比,成熟剂高、中、低剂量肝组织p21基因表达均下调,其中成熟剂中、低剂量组下降明显(P<0.01).结论 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可影响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病证模型大鼠肝脏Id4和p2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

    作者:祖力皮喀尔·阿卜杜热合曼;王延蛟;娜孜拉木·玉苏甫江;古丽尼格尔·雪合拉提;斯坎德尔·白克力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武当山区市售重楼饮片中总皂苷含量分析研究

    目的 比较武当山区市售重楼饮片中总皂苷的含量,考察医院、药店等医药市场上销售的重楼饮片质量情况,为中药重楼的生产、经销、临床使用和监管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武当山区(以湖北省十堰市为主)医院、药店中重楼饮片样品,用高氯酸显色,在406 nm波长处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重楼饮片中总皂苷含量.结果 市售重楼饮片中重楼总皂苷的含量差异明显,收集到的23个样本中总皂苷含量低的只有1.79%,高达11.79%.结论 市售重楼饮片的质量参差不齐,会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需要加强对中药重楼的生产、经销监管.推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以保证中药质量的稳定可控.

    作者:胡怀明;沈婷;叶方;黄良永;梁文斌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高校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

    国家的教育事业和医疗水平在不断进步,然而当前的医患关系却处于一种紧张状态,高校医院也不例外.本文以高校医院现状为出发点,从医疗大环境、医院、医务人员、就诊师生等方面分析了高校医院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并提出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具体举措:确立高校医院职能定位及发展方向、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完善医疗设施建设、加强医患沟通4个方面.

    作者:尹秀秀;刘晓峰;邢玉娥;陈红艳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地方院校制药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的探索

    在“互联网+”和大健康产业时代背景下,本文探讨地方院校制药类专业通过合适转型发展路径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人才,以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根据市场发展需求设置制药本科和高职两个专业,以学生为中心,重塑中药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实施以实践案例和项目任务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教学和“厂中有校”实践教学.充分挖掘制药企业行业资源,使专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凝练专业优势和特色建设.改革考试和人才成长质量评价方式,培养“过程+结果”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应用型技术人才.

    作者:尹德明;单玉鑫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和广泛清理术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回顾性分析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和广泛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探讨两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KOA患者88例,其中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者45例设为有限组,行关节镜下广泛清理术者43例设为广泛组.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限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广泛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和广泛清理术治疗KOA临床效果相似.有限清理术手术时间短,创伤相对较小,恢复快;而广泛清理术不能进一步改善需要过多手术清理患者的症状;因此有选择的有限清理术要优于盲目的广泛清理术.

    作者:管垒;谭冶彤;田向东;朱光宇;王剑;薛志鹏;杨晨;杜东风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连续性药学监护改善1例VTE患者抗凝效果

    临床药师通过对1例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进行连续性药学监护,对患者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起到积极作用.患者住院期间,临床药师参与制订初始治疗方案并进行药学监护;通过对抗凝效果和患者用药情况,协助医师为患者制订了个体化给药方案,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待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后,临床药师对其进行跟踪随访,根据患者后续情况协助医师再次调整用药方案,使患者国际标准化测量值达标并维持稳定.

    作者:谭红阳;万建伟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南京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医师与药师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与态度调查

    目的 比较南京市二级及以上医院药师与医师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与态度,为二级及以上医院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自行设计封闭式问卷,采用典型抽样法对南京市二级及以上的15家城市医院的医师与药师进行调查.结果 在基本药物目录中的抗生素类药物与中成药的选择中药师正确率比医师分别高1.5个百分点和21.1个百分点.医师基本药物制度熟悉度得分均数为(15.73±3.62)分,药师为(16.15±4.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0,P=0.268).医师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认可度得分均数为(17.31±3.35)分,药师为(18.29±3.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8,P=0.005).医师与药师通过业务培训了解基本药物制度的比例分别为28.3%与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497,P=0.000).结论 药师与医师对基本药物制度的熟悉度、认可度均处于中等水平,在认可度上药师较医师高;两者对于基本药物的可及性的认识存在差异;绝大多数的医师未曾参加过基本药物相关知识的培训或学习,超过一半的药师是通过业务培训了解基本药物制度.

    作者:孙晓娈;张瑜;张恺超;查玥琦;李歆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老年脑栓塞患者高压氧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凝血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老年脑栓塞患者高压氧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凝血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需接受高压氧治疗的86例老年脑栓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两组治疗时间为15 d.治疗后记录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黏附率)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结果 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脑栓塞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林小艳;白金娥;王兴宁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天然维生素E软胶囊中维生素E的含量测定

    目的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天然维生素E软胶囊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Alltima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甲醇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5 nm.结果 在本方法中,维生素E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专属性强,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17%和0.87%;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100.8%,加样回收率良好.含量测定结果显示3个批号样品中维生素E的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101.2%、100.8%、102.7%.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单、快速,可用于天然维生素E软胶囊的含量测定.

    作者:徐文峰;徐硕;何笑荣;姜文清;吴学军;邝咏梅;金鹏飞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围生期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成分血在产科围产期的运用情况,指导临床及时和合理用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7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产科围生期输血的31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输血成分使用情况.结果 在31例输血孕产妇中,输注的血液成分主要为红细胞制品,其次为血浆及血小板.导致输血的产后出血病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结论 成分输血可有效地利用血液,改善凝血功能并止血,是孕产妇救治成功的关键措施;重视产前检查和规范诊治,掌握输血时机、合理用血,有助于降低输血率、减少输血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何飞燕;徐莉;徐恒仕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应用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术和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应用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术和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青海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2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5例行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27例行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出血量、Constant-Murley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Constant-Murley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而言,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术和半肩关节置换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情况无太大差异,应用安全性较高,故此两种术式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索南昂秀;唐炜东;王军;郭强;徐卫松;豆太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毫火针结合按摩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毫火针结合按摩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7年5月在河北省三河市医院中医科和三河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就诊的老年DLSS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采用毫火针结合按摩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结合按摩治疗.两组均为隔日1次,10d为1个疗程,疗程期间休息2d,共3个疗程.随访7~1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腰、腿部的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对患者的主观症状、日常生活、临床体征进行评价,采用标准的SF-36量表中文版对患者的生活健康质量(HQOL)进行评价,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及随访结束时,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及随访结束时,两组H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0.01).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毫火针结合按摩治疗DLSS的效果优于针刺结合按摩,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体征与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研究,为临床提供治疗DLSS的循证依据.

    作者:康广华;刘海永;李学军;杨建强;高福相;李冬辉;张朝东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胎盘组织中IGF-1和IGF-2表达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发生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巨大儿与胎盘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产科住院并确诊为GDM的初产妇分娩的巨大儿40例为GDM巨大儿组,同期健康初产妇分娩的巨大儿40例为健康巨大儿组,同期健康初产妇分娩的正常体重儿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新生儿胎盘组织中IGF-1和IGF-2表达水平,分析IGF-1和IGF-2表达水平与GDM巨大儿发生的相关.结果 GDM巨大儿组胎盘组织中IGF-1、IGF-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巨大儿组及对照组(P< 0.01),健康巨大儿组与对照组间胎盘组织中IGF-1、IGF-2 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IGF-1、IGF-2水平为GDM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OR=3.490,95%CI:2.537~6.928,P=0.017;OR=2.077,95%CI:1.098~4.997,P=0.023).结论 GDM巨大儿患者胎盘组织中IGF-1、IGF-2表达水平显著增高,IGF-1、IGF-2表达水平与GDM巨大儿的发生显著相关.

    作者:蔡满红;程青 刊期: 2017年第30期

  • 改良邻指皮瓣与腹部皮瓣对指端皮肤缺损的修复效果

    目的 探讨对指端皮肤缺损患者行改良邻指皮瓣与腹部皮瓣治疗的修复效果.方法 将2012年2月~2016年8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6例指端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研究.经改良邻指皮瓣治疗患者为99例,称为改良组;经腹部皮瓣手术治疗患者为67例,称为腹部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关节活动能力、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随访评分等各项功能的恢复效果以及围术期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改良组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患者随访评分、关节活动度、外观不满意率、痛觉敏感率、感觉麻木率以及两点辨别实验均优于腹部组(P<0.05).结论 对指端皮肤缺损患者行改良邻指皮瓣治疗,能够改善各项临床指标;与腹部皮瓣治疗方式相比,能够进一步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

    作者:王鹏 刊期: 2017年第30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