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97例维生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朱金平;陈春枚;费燕

关键词:维生素,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 探讨维生素类药物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1月~2011年8月间相关期刊文章,收集维生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报道,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维生素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共297例,维生素K1所占比例大(48.8%),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30 min内,且静脉给药途径致不良反应所占比例大.结论 临床应用维生素类药物应严格掌握用量与疗程,在充分了解该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与特点之后,加强临床用药监测,以确保药物治疗全过程安全、合理、有效.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咬合垂直距离升高对大鼠颞下颌关节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咬合垂直距离升高后成年大鼠颞下颌关节的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 将1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咬合升高组(光固化复合树脂合垫升高后牙咬合),7 d后处死大鼠,取所有动物的颞下颌关节行HE染色光镜观察,并采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关节盘和髁突软骨前、中、后部的厚度.结果 实验7 d后,两组动物的体重无明显差异,关节盘各部的厚度亦无明显改变(P > 0.05);而咬合升高组大鼠髁突前、中、后部软骨全层的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 < 0.05);中带髁突软骨排列紊乱.结论 7d的咬合升高可以影响成年大鼠髁突软骨的组织形态,局部出现关节炎样改变.

    作者:谷旭;柳成林;张国权;杨皓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甲硝唑和替硝唑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甲硝唑和替硝唑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门诊进行治疗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共160例.根据不同的给药途径将患者分为四组:甲硝唑口服组(A组)、替硝唑口服组(B组)、甲硝唑栓剂组(C组)、替硝唑栓剂组(D组).疗程7 d,治疗结束后比较四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A、B、C、D四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8%、46%、50%,口服治疗组的疗效与栓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与A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与D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D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口服甲硝唑和替硝唑对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明显,甲硝唑栓剂和替硝唑栓剂局部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疗效差,临床不推荐局部应用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作者:杨绍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手术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本院收治的120例儿童中耳炎患者来探究儿童患中耳炎的发病机制以及佳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 将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3例,主要是采用全身应用抗生素与激素,局部使用减充血剂以及类胆固醇激素喷雾,耳正负压鼓膜按摩等多种常规性治疗方式;治疗组57例,患者需要进行鼓膜穿刺抽液以及常规性的手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通过多种方式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能取得良好的成效,降低患儿因病情加重引起的并发症.

    作者:胡亿文;张世平;曹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与法规中的应用

    传统教学方法在高职药学专业中的教学效果不理想,而案例教学法能够满足任务驱动教学需要,有助于将药事管理与法规理论知识与药学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药事管理与法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教学趣味性,提高学习效果.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形式主要有导入式案例、注解型案例、课后总结式案例三种形式.案例教学法不同于简单的举例法,教师应注意案例的积累、设计和选用,并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以达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祁秀玲;陈俊荣;李鹏;林忠涛;于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乳腺癌手术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8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期、病理分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行手术治疗.观察术后的临床疗效及生存率.结果 Ⅱ期与Ⅲ期患者共74例,所占的比例为87.07%;病理分型主要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为42.35%;肿瘤直径<3.0 cm者62例,≥3.0 cm者23例.行手术治疗后,甲级愈合72例,5年总生存率为70.59%.其中肿瘤直径<3.0 cm者5年总生存率(87.10%)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0者的26.09%(χ2= 30.08,P < 0.01);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83.67%)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数超过4枚者(35.29%)(χ2=11.49,P < 0.01);而年龄≤40岁者5年生存率(36.36%)显著低于40岁以上患者的82.54%(χ2=16.75,P < 0.01).结论 对临床Ⅱ、Ⅲ期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及肿瘤直径<3.0 cm者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加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是治疗乳腺癌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徐元月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与黄芪注射液,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在临床疗效上,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为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心电图疗效上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则为6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血清肌酸磷酸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Ⅰ(cTnⅠ)、C反应蛋白(CRP)及脑钠肽(BNP)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CK-MB、cTnT、cTnⅠ、CRP及BNP治疗后的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左卡尼汀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勇;汪顺银;王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疗效观察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 观察比较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HBeAg阳性CHB患者按随机分组方法纳入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每天口服替比夫定600 mg,对照组每天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疗程均为48周.治疗前和治疗第12、24和48周分别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定量、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比较两组48周时HBV DNA水平、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48周时,治疗组的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94±0.58)vs(3.52±0.97)](P < 0.01),HBV DNA转阴率优于对照组(65.3% vs 41.2%)(P < 0.01),HBeAg血清转换率无明显差异(18.4% vs 11.8%)(P > 0.05),ALT复常率无明显差异(73.5% vs 68.6%)(P > 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53.1% vs 52.9%)(P > 0.05).结论 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48周,替比夫定对HBV的抑制效果优于阿德福韦酯,而血清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方清;艾丽;刘幼昆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六味地黄滴心丸总糖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六味地黄滴心丸总糖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蒽酮-硫酸比色法,检测波长为625 nm,用葡萄糖为对照品对六味地黄滴心丸中总糖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葡萄糖对照品溶液的线性范围为0.005 4~0.026 8 mg/mL(r = 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30%.结论 本研究确定的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六味地黄滴心丸中总糖的含量测定.

    作者:闫荟;杨立红;王苏会;张瑞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30例宫角妊娠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宫角妊娠诊断中的价值,以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角妊娠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并经宫腔镜或手术后病理证实的30例宫角妊娠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及术前超声诊断资料.结果 声像图表现为孕囊型(11例),包块型(19例).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73.3%(22/30),其中2例2~7 d后随诊演变为宫内妊娠;4例误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例误诊为子宫肌瘤并宫内可疑早孕;1例误诊为滋养细胞疾病.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角妊娠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目前超声仍是诊断宫角妊娠的主要手段之一.

    作者:张利霞;孙怀玉;胡瑞玲;闫国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97例维生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探讨维生素类药物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1月~2011年8月间相关期刊文章,收集维生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报道,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维生素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共297例,维生素K1所占比例大(48.8%),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30 min内,且静脉给药途径致不良反应所占比例大.结论 临床应用维生素类药物应严格掌握用量与疗程,在充分了解该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与特点之后,加强临床用药监测,以确保药物治疗全过程安全、合理、有效.

    作者:朱金平;陈春枚;费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结合素4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结合素4(Nectin-4)是Nectin蛋白家族的一种,属于免疫球蛋超家族(IgSF),是一类新发现的细胞黏附分子.Nectins表达异常能使细胞失去原有的稳定性,从而促进了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其中Nectin-4在成人正常组织中不表达,但是在肿瘤细胞中却高表达,本文阐述了Nectin-4与肿瘤关系的研究现状,提出Nectin-4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为人类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作者:郭明海;赵金鹏;孙岩岩;纪艳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医院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践与思考

    医院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关系职工切身利益,建立、完善一套符合自身特性和行业特点的绩效分配与薪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我院通过用人制度改革和新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实践,探索出了具有医院特色、符合时代特征的绩效与薪酬分配制度.

    作者:周超;张玉洁;蔡晓曼;孙忠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上海市静安区公务员的身体形态指标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静安区公务员身体形态指标的分析,从中发现潜在的健康威胁,促使公务员密切关注自身身体形态指标的变化,达到对某些相关疾病的预防.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上海市静安区机关党工委和税务局262名公务员的身体形态指标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 仅36.2%的静安区男性公务员拥有健康体重,超重和肥胖的比例高达48.3%和11.4%.71.7%的女性公务员拥有健康体重,轻体重比例占8.0%,超重比例占15.9%.结论 静安区男性公务员的体形肥胖趋势明显,女性公务员肥胖和消瘦两极分化趋势显著;静安区公务员腰腹部脂肪堆积比较严重.

    作者:苏坚贞;徐波;王琛夏;毛坚刚;季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07~2010年广州地区35家三甲医院骨科非甾体抗炎药用药分析

    目的 对广州地区35家三甲医院骨科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s)使用情况进行用药分析与评价,为该类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州地区35家三甲医院骨科2007~2010年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0年骨科NSAIDs的使用品种、购药金额、用药频度均逐年增加,总用药金额增长率分别为17.2%、11.4%和17.6%,其中,塞来昔布和布洛芬的用药金额一直稳居第1位和第2位,不良反应较小的COX-2抑制剂的市场份额迅速上升,但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尚待观察.结论 NSAIDs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新型COX-2选择性抑制剂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作者:陈姗;季爱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多孔细菌纤维素-聚乳酸乙醇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目的 制备多孔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聚乳酸乙醇酸(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复合支架并研究其相关性能.方法 溶液浇铸/粒子沥滤法制备多孔BC-PLGA-HA复合支架,扫描电镜观测所得支架表面形貌并测定其抗张强度和孔隙率;体外接种成骨样细胞MG-63培养,以细胞培养板作对照组,通过扫描电镜(SEM)、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以及碱性磷酸酶(ALP)检测来初步评价支架对MG-63细胞黏附、增殖活性以及ALP活性的影响.结果 多孔BC-PLGA-HA支架抗拉强度为(8.923 1±0.901 2)N/mm2,孔隙率为(64.73±5.65)%;扫描电镜、MTT及ALP检测结果显示支架对成骨样细胞MG-63具有较高的增殖活性及ALP活性.结论 多孔BC-PLGA-HA复合支架具良好的力学性能、孔隙率和生物相容性,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作者:姚志文;王红忠;蔡琛;杨安;刘唯;李红玖;程由勇;李春华;陈治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互动模式随访在糖尿病患者饮食和运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互动模式随访在糖尿病患者饮食和运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74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对其使用互动模式的饮食和运动健康教育随访,并与75例常规健康教育的患者(对照组)比较,出院后6个月,饮食和运动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情况,并评估互动模式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对饮食治疗的意义、食物热卡计算、食物搭配的了解程度在一般了解以上者分别为56例、60例和54例,观察组对运动疗法的意义、运动处方、运动疗法注意事项的了解程度在一般了解以上者分别为68例、58例和62例,观察组患者出院后随访发现其对饮食和运动疗法的了解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复诊时发现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血糖值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互动式饮食和运动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调节和运动控制效果是一种较好的干预措施,并且其能达到更好地控制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效果.

    作者:付英;孙悦芬;陈志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牙周牙髓联合治疗120例重度牙周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根管治疗结合局部缓释抗菌治疗重度牙周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8月~2011年6月我院门诊重度牙周炎患者60例,患牙共84颗,随机分为三组:根管治疗+派丽奥-布洛芬缓释凝胶治疗组、根管治疗+碘甘油组及碘甘油组,每组各28颗牙.分别记录比较治疗前、治疗后的第4周、第7周、第12周患者的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探针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值.结果 ①根管治疗+派丽奥-布洛芬缓释凝胶治疗组与根管治疗+碘甘油组的PLI、SBI、GI、PD指标均优于碘甘油(P < 0.05);根管治疗+派丽奥-布洛芬缓释凝胶治疗组优于根管治疗+碘甘油组(P < 0.05).②根管治疗+派丽奥-布洛芬缓释凝胶治疗组与根管治疗+碘甘油组总有效率高于碘甘油(P < 0.01);根管治疗+派丽奥-布洛芬缓释凝胶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根管治疗+碘甘油组(P < 0.05).结论 根管治疗结合派丽奥-布洛芬缓释凝胶治疗重度牙周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季旭东;马丽华;高黎;张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陀螺旋转式钴60立体定向放射系统治疗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陀螺旋转式钴60立体定向放射系统(陀螺刀)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急慢性毒副反应.方法 采用国产陀螺旋转式钴60立体定向放射系统治疗食管癌120例,全组处方剂量4 200~4 800 cGy,中位处方剂量4 500 cGy,350 cGy/次,5次/周,对其近期疗效及急慢性毒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①1年局部控制率为72.50%,1年总生存率为79.25%,1年无瘤生存率为71.18%.②全组患者完全缓解81例(67.50%),部分缓解38例(31.67%),无缓解1例(0.83%),肿瘤总有效率为99.17%.③急性放射性肺损伤0级101例(84.16%),1级19例(15.83%),无2、3、4级发生;晚期放射性肺损伤0级112例(93.33%),1级8例(6.67%),无2、3、4级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损伤0级20例(16.67%),1级98例(81.67%),2级2例(1.7%),无3、4级发生.晚期放射性食管损伤0级101例(84.17%),1级17例(14.17%),2级2例(1.67%),无3、4级发生.结论 陀螺刀治疗食管癌初期疗效较好,急慢性放射性食管和肺损伤发生率较低,是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韩文峰;郑亚珍;陈艳蕊;李献亮;张洪涛;安树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和护理组30例.60例患者全部为行胸腔闭式引流手术后,观察组只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化护理.3个月后进行随访记录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8例,占手术人数的60%;而护理组随访后,无一例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观察组相比,护理组日平均引流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两组引流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疗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患者大程度的恢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邓国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微创穿刺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5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采用微创穿刺治疗(微创组),25例采用保守方法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 微创组的血肿、水肿改善情况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且微创组的再出血率、生活能力及神经缺损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疗效肯定,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如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