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陈世忠

关键词:胸腰椎, 爆裂性骨折, 脊髓损伤, 手术时机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手术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价值,以选择佳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2008年4月手术治疗的新鲜胸腰椎爆裂性骨折68例,按伤后接受手术时间(72 h以内及72 h以后)将患者分为A、B两个治疗组,进行术前及术后影像学观察指标与神经损伤恢复程度比较.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伤椎高度恢复、Cobb角及椎管占位情况,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按ASIA2000标准进行分级及评分.结果:68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68例患者的伤椎高度、Cobb角及椎管占位均获得明显改善;组间比较.A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损伤恢复结果提示,A、B两组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A组患者的恢复程度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显著,伤后手术时间越早,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越好;在全身情况允许时,对脊髓损伤患者尽可能在早期行内固定减压手术,以大程度地恢复脊髓神经功能.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穿孔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5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术后死亡1例,姑息性胃癌切除和胃癌穿孔修补术术后各死亡1例,死亡原因主要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穿孔缝合后发生胃漏及严重腹膜炎.本组31例出院,获随访30例,单纯穿孔修补术存活时间14 d~10个月,平均(7.50±1.22)个月;穿孔修补加胃空肠吻合术存活时间3~14个月,平均(8.45±1.25)个月;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存活时间4~30个月,平均(13.20±1.30)个月;胃癌根治术平均8~30个月,平均(27.24±1.35)个月.结论:胃癌穿孔的临床特点复杂,熟练掌握其诊断要点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锦远;姜杰;曹锡朝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抑癌基因FHIT和PTE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FHIT和PTEN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FHIT蛋白及PTEN蛋白在44例HCC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44例肝细胞癌组织中FHIT和PTEN蛋白的阴性表达率分别为38.6%(17/44)和47.7%(21/44),10例正常肝组织中FHIT和PTEN蛋白的阴性表达率均为0,两种抑癌基因在肝细胞癌组织与正常肝组织中的阴性表达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CC中FHIT基因的阴性表达率与HCC的病理分级、TNM临床分期和肿瘤直径有关(P<0.05),与AFP水平、HBsAg(+)和有无包膜无关(P>0.05).PTEN蛋白的阴性表达率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与TNM分期、肿瘤直径、AFP水平、HBsAg(+)有无包膜无关(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FHIT和PTEN在HCC中的阴性表达呈正相关(r=0.427,P<0.01).分别比较FHIT和PTEN在HCC中蛋白阳性和阴性表达者的术后1、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HIT和PTEN蛋白的异常表达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两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FHIT可能是判断HCC恶性程度、侵袭能力和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PTEN可能是判断HCC恶性程度和不良预后的指标.

    作者:齐明;陈国林;全宝库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护理质量对ICU医院感染控制因素的影响

    目的:通过沈阳市医疗机构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探讨护理质量对医院感染控制各项因素的影响,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对2008年12月11日0:00~24:00 ICU 87例住院患者采用填写调查表、查阅病历、床头查看及询问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87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占33.3%.医院感染发生与侵入性操作及环境因素等关系密切.结论:ICU的特殊环境、收治的特殊对象及侵入性操作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提高护理质量是控制这些因素的关键,手卫生是预防ICU医院感染简单有效的措施.

    作者:魏迎东;穆金萍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126例股骨颈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99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26例,在手术复位固定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分期治疗,观察疗效和随访结果.结果:患者痊愈115例,良好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3%;无一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大部分患者皆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结论:中药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明显的效果,但应重视对患者的可靠复位和准确固定,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治疗股骨颈骨折并预防术后股骨头坏死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万汉森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小儿输液风险管理

    分析目前小儿输液存在的诸多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如输液前实行编号、屏幕显示叫号、双人核对;输液中加强巡视、观察、宣教、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输液风险纠纷明显减少.

    作者:胡翠萍;李怡兰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医学生理学的典型病例教学策略

    生理学是医学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然而由于多种客观原因,学生对生理学有畏学心理及生理学成绩难以提高的现象较为普遍.本文针对生理学课程的特点,提出医学生理学典型病例教学策略,并探讨了该教学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法及其在生理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牛淑冬;赵堃;王滨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舒适护理在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总结19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的舒适护理.结果:19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对术后舒适护理比较满意.结论:重视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的舒适护理,对手术的成功非常重要.

    作者:刘娟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46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近几年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我院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时间、用药方法、药品类型以及药品工艺有关.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

    作者:谢东湘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及培养途径探讨

    医学院校研究生科研意识和素质的培养是研究生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目前医学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从注重基础研究、掌握外语、发表学术论文、主持或参加科研课题几个方面探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

    作者:周雪梅;黄云超;苏艳;许玉玲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超声检查在盆腔囊性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女性囊性肿块的超声检查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检查在盆腔囊性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超声诊断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盆腔囊性肿块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9%.误诊率为4.1%,不同疾病导致的盆腔囊性肿块有其相应的声像图特征.结论:超声诊断盆腔囊性肿块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少娟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剖宫产手术心理支持

    目的:针对不同剖宫产产妇的心理,需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情绪稳定,顺应医护计划.方法:分析产妇接受手术的心理状态,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对控制产妇术中紧张、恐惧心理和预防术后的健康恢复是有必要的.结论:通过护理实践,开展的术中心理护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使整个护理队伍的素质得到提高,使手术室护理与病房的整体护理得到了贯通,是现代护理模式的需要.

    作者:黄静;张梅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心理干预对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术前1d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麻醉清醒出现的疼痛,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结果:提前进行心理干预的患者血压心率较少出现异常,睡眠效果好,康复出院的时间也短.结论:术前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有助患者的术后恢复.

    作者:唐文芳;周永威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夜间护理二线排班的实践及效果

    目的:探讨实施夜间护理二线排班对提高夜间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的效果.方法:由4名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承担夜间对低年资护士工作的落实.结果:夜间护理二线排班使夜间护理安全与质量得到保证和提高.结论:护理二线排班提高管理的信度和效度,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作者:宋红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急性脑卒中致偏身舞蹈症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以偏身舞蹈症为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的脑卒中所致偏身舞蹈症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发生后,部分患者以偏身舞蹈症为首发症状和主要表现.按急性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并加用安定和或氟哌啶醇,疗效显著.结论:以偏身舞蹈症为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的脑卒中经药物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张月明;鲁东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总结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统计我科2009年全年发生的小儿静脉输液渗漏126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静脉输液渗漏患儿经2~6 d的治疗和护理后,全部自行吸收治愈,无一例发生局部组织坏死.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加强巡视,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输液故障,能有效地减少输液渗漏的发生,保障患儿输液安全,提高小儿静脉输液护理质量.

    作者:仰明莉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针对老年高血压的发病原因,给予疾病宣教、心理干预、用药干预、行为干预、家庭干预等护理措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不良状况,增强药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何连华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便的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便护理的要点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无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的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便护理并进行试验性改进.结果:38例中,发生便秘者8例,3例出现排便时头昏、心悸,无死亡.结论:通过对38例心肌梗死患者排便的护理,使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减少了因便秘导致患者用力排便而引起的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降低了猝死的发生率.

    作者:王瑞霞;崔文芳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行气止痛、软坚散结法对男性精子质量及生育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行气止痛、软坚散结法对男性生育及精子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 229例男性不育患者随机分为橘核丸组和五子衍宗丸组,治疗后调查孕育人数和采用CASA检测精子各项参数,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治疗前后比较,橘核丸组的治愈率和临床治愈率均高于五子衍宗片组,橘核丸组、五子衍宗片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8%、72.73%,经统计学检验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还发现,橘核丸组对病患者精液液化时间、精子活力恢复和生育能力的改善明显优于五子衍宗片组.结论:行气止痛、软坚散结法在治疗男性不育症方面效果显著.

    作者:程可佳;张忠;周小梅;黎杰运;张书楠;张春雷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早期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价值,以选择佳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2008年4月手术治疗的新鲜胸腰椎爆裂性骨折68例,按伤后接受手术时间(72 h以内及72 h以后)将患者分为A、B两个治疗组,进行术前及术后影像学观察指标与神经损伤恢复程度比较.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伤椎高度恢复、Cobb角及椎管占位情况,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按ASIA2000标准进行分级及评分.结果:68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68例患者的伤椎高度、Cobb角及椎管占位均获得明显改善;组间比较.A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损伤恢复结果提示,A、B两组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A组患者的恢复程度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显著,伤后手术时间越早,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越好;在全身情况允许时,对脊髓损伤患者尽可能在早期行内固定减压手术,以大程度地恢复脊髓神经功能.

    作者:陈世忠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内分泌治疗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诊断与内分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3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初次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6例,确诊率为81.3%,多误诊为冠心病和肾脏疾病;经过内分泌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96.9%.随访0.5~2.0年,患者均身心健康.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正确认识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点,正确诊断及处理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有助于提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廖学权;胡彩珍;黄增祥 刊期: 2010年第13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