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虎;褚玉会
在中职医药营销专业药物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医药营销专业的岗位定位,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运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和学生授课等教学方法,提高药物学教学效果.
作者:邱建波;徐清 刊期: 2010年第19期
通过深入调研、分析就业市场对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岗位及核心能力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在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学中,开展就业导向下的项目化教学,探讨就业导向下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方法实施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作者:刘宇飞;王小芳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持续输注去氧肾上腺素防治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年龄20~32岁的剖宫产术患者60例,全部患者人室后输入复方乳酸钠注射液,输液速度为15~20 ml/(kg·h).将60例患者随机等分两组.A组为对照组,行腰硬联合麻醉,腰麻成功后调整患者体位为15°~20°的左倾斜位至切皮前;B组为观察组,腰麻成功后立即按100μg/ml的速率静脉输注去氧肾上腺素2 min,然后按0.3~0.5μg/(kg·min)的速率持续输入至胎儿娩出,余方法同A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后2、5、8、10、15、20、25 min的SBP,记录低血压的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新生儿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A组麻醉后SBP 5 min及20 min下降剧烈,组内与麻醉前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1;B组麻醉后血压平稳,组内与麻醉前比较,P>0.05;低血压的发生率及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1;两组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P>0.05.结论:持续输注去氧肾上腺素防治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小林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89例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鼻腔解剖学特点,并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3年,总结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经高分辨率鼻窦CT及鼻内镜检查后发现存在有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经鼻内镜手术后头痛缓解,疗效满意.结论: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系鼻腔解剖结构异常所致,通过鼻内镜手术矫正异常的鼻腔解剖结构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罗大虎;褚玉会 刊期: 2010年第19期
不断提高医院药师专业化服务水平,不仅是医院服务理念转型和患者医疗消费观念转变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适应药学发展的趋势,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药师队伍,确保患者合理用药的必然要求.
作者:熊艳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采用综合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方法:对63例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门诊病例采用中药药物离子透入、电针及穴位注射、中药辨证内服综合方法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随访1年以上,显效26例,占41.2%.有效29例,占47.1%.无效8例(有3例仅治疗1个疗程)占12.7%,总有效率为88.3%.结论: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应用综合疗法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潘泽民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通过护理指导,使居家隔离的甲流轻症患者顺利度过隔离期.方法:采取发放<居家隔离治疗病情观察表>、<甲型H1N1流感患者居家隔离治疗须知>和社区医生上门随访、电话询访相结合.结果:患者100%治愈,家属及同居者无一人被感染.结论:积极的心理护理和细致的护理指导对甲流轻症患者的顺利恢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隋红云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宫腔镜、腹腔镜与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对输卵管性不孕的诊治效果.方法:对HSG诊断输卵管性不孕137例271条输卵管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结果:137例中46例91条双侧输卵管通畅,91例共180条输卵管均存在不同部位的阻塞.HSG与宫、腹腔镜诊断符合率为77.12%.结论:HSG仍是诊断输卵管通畅度较好的一个指标.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可以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输卵管性不孕.
作者:帅建刚;颜莹;董巨浪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炎琥宁每日0.24 g治疗.结果:第一日症状缓解率观察组为85.71%,对照组为47.62%.三日治愈率观察组为95.23%,对照组为76.1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作者:王玮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在门诊儿科输液中,提高患儿及其家长的满意度.方法:对儿科门诊输液室实施护患沟通,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结果:提高输液满意度措施实施后,满意度由90%提高到99%.结论:温馨的护理服务,熟练准确的护理操作技术可促进门诊儿科输液护理质量的提高,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李凤芹 刊期: 2010年第19期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而紧缩性、神经性头痛病情顽固,反复发作,服用镇静、止痛药物只是暂时好转;而采用中药头痛饮治疗,有效率达到95.16%,而且患者的复发率降低.
作者:伍钊华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在脑卒中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将21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两组,循证组108例采用循证护理进行护理,对照组108例采用常规护理.结果:两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循证组再入院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或<0.01).结论:循证护理运用于脑卒中患者中,提高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降低了患者的再入院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贺朝里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腩钠肽(BNP)水平在诊断心力衰竭以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8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水平,以纽约心脏功能NYHA分级评定心功能.结果:按NYHA分级,从Ⅰ~Ⅳ级,血浆BNP水平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和心功能的恶化,BNP水平逐渐增加,二者呈正相关;血浆BNP>800 pg/ml患者2年内死亡率为75.00%,明显高于血浆BNP<200 pg/ml患者的心力衰竭死亡率(5.26%).结论:血清BNP水平对慢性心衰患者的诊断、病情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汪应涛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妇科肿瘤术后并发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经血 D-二聚体检测并结合双源CT、彩超静脉检查确诊,采用全身或者局部抗凝、溶栓等药物治疗或手术取栓治疗.结果:21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4例并发PE的患者呼吸系统症状消失.结论:对妇科肿瘤术后的患者并发DVT的高危人群,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地降低DVT的发病率.
作者:陈萍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NTG)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期补充一氧化氮(NO)供体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取36只大鼠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离体大鼠心脏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分为用药组(18只)及对照组(18只).用药组于缺血期给予4.4×10-3mmol/L硝酸甘油,碳酸氢盐缓冲液灌注.对照组仅给予碳酸氢盐缓冲液灌注.全部心脏均测定NO释放量、肌酸激酶漏出量及(或)心脏功能.结果:用药组大鼠心脏使用NTG后表现为两种效应.其中,非心室颤动组10只,NTG增加肌酸激酶漏出量,减弱再灌注期心脏功能的恢复,伴随缺血期NO释放量的增加;心室颤动组8只,NTG减少肌酸激酶的释放,但心脏于再灌注期持续心室颤动,缺血期NO释放量无明显增加.结论:缺血期给予同一剂量NTG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双重效应,既可增加心肌损伤,又可减轻心肌损伤.
作者:严孚莹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爱若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治疗组51例采用爱若华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西乐葆治疗,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8.62%,总有效率为90.20%;对照组显效率为35.85%,总有效率为69.8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爱若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较佳,且副作用较少,安全可靠.
作者:王晓娟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基层护士短期培训的有效临床教学方法.方法:87名临床护士随机分两组,分别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和临床典型案例教学集中短期脱产培训,通过测试成绩及满意率对比评价两种教学效果.结果:两种教学模式在短期内提高护士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创新思维及防范意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无论知识点还是综合能力测试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临床案例教学,促进基层护士专科知识交互渗透,培养多角度思考、全方位剖析、全过程跟踪的思维模式;引导护士在具体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是短期内提高基层护士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锦蓉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结合临床患者诊疗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经临床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社会认知和生活自理能力大为改善.结论:护理干预可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现实,提高精神活动的防御能力,控制和恢复对环境的适应水平.
作者:范玉霞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使用胰岛素笔的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20例非初次住院、需要注射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胰岛素笔使用的掌握程度、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血糖代谢指标、住院天数及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接受健康教育后,患者正确掌握胰岛素笔使用、胰岛素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住院天数、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种科学的、综合的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认知及使用的依从性,提高胰岛素笔的正确使用率,从而有效控制血糖,使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提高,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及提高住院满意度.
作者:周敏平 刊期: 2010年第19期
目的:初步判断阳桃叶所含化学成分的类型.方法:通过试管反应法和滤纸反应法,对其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酸水提取液及石油醚提取液分别进行化学成分预试验.通过与多种试剂反应,观察反应现象.结果:阳桃叶可能含有糖、皂苷、有机酸、黄酮、挥发油、鞣质及酚类成分.结论:此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阳桃叶的活性成分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廖彭莹;卢远飞;何俞勤;杨省;王柳 刊期: 2010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