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羟丁酸钠诱导用于小儿有呼吸气管插管的比较

周灿华;徐鹏;孟庆友;刘聪霞;智宗协

关键词:雷米芬太尼, 芬太尼, 丙泊酚, 羟丁酸钠, 气管插管
摘要: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羟丁酸钠在小儿麻醉慢诱导保留呼吸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4~11岁ASA Ⅰ级的患儿,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F组)和芬太尼复合羟丁酸钠组(F组),两组均给予术前用药及局部表面麻醉,两组药物注射速度均大于60 s,注药后90 s由固定麻醉医师行气管插管,观察插管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两组均能完成气管插管,RF组和F组插管满意率分别为80%和50%,RF组比F组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在保留患儿呼吸的条件下进行气管插管,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羟丁酸钠均能提供较好的气管插管条件,前者优于后者.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丹参注射液联合腹腔注入利尿剂治疗肝硬化腹腔积液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结合利尿剂治疗肝硬化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肝硬化并腹腔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配合腹腔注入利尿剂,B组仅使用利尿剂腹腔注入,两组均对患者加强护理.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85.00%,B组为65.00%,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结论:丹参注射液静滴配合腹腔注入利尿剂对肝硬化腹腔积液有确切的治疗作用.

    作者:余丹惠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肾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HBV相关性肾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方法:我站2003~2008年收治的HBV相关性肾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共1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例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8例用西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性别比例、身体的一般状况、肝功能受损程度,无显著性差异.通过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对照,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2.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总有效率治疗组客观存在着疗效优于对照组的趋势.结论:中医药在该病的治疗中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吴会智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针刺配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2007-2008年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应用针刺配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0例,并与单纯应用弥可保治疗的患者做对照观察.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血流变指标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改善.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的显效率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针灸配合灯盏细辛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明显改善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亚龙;何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谈医院制剂的可持续发展

    分析我国制剂室普遍存在的问题,介绍我院制剂室面临问题所采取的对策及经验教训,探讨我国医院制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作者:周晓兰;程晋兰;陈长贤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急、慢性荨麻疹及丘疹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的检测分析

    目的:研究徐州及周边地区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生与过敏原之问的关系.方法:采用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榆测试剂盒(ELISA 法)对586例吸入组及食物组急、慢性荨麻疹及丘疹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进行过敏原特异性lgE抗体检测.结果:所有病例总IgE均阳性,72.70%(426/586)的患者检测到过敏原,其中257例(43.86%)患者对2项或2项以上过敏原过敏:在所检测的特异性过敏原项目中,急、慢性荨麻疹检测阳性率及过敏强弱无显著性差异.丘疹性荨麻疹过敏原主要为螨虫、蟑螂、蚊子.结论:徐州及周边地区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生与过敏原之间关系密切: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能帮助临床医师作出病因诊断,指导患者正确防治.

    作者:马海军;魏志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适当调整血液净化(灌流+透析)中的肝素、温度、血流量防止灌流器凝血堵塞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适当调整血液净化中的肝素、温度、血流量,防治灌流器凝血堵塞.方法:将药物中毒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上机时给与肝素首剂.透析液温度采用常温的36.0~36.5℃.血流量在150 ml/min以下.治疗组:采取上机前10~15 min给予肝素首剂,透析液温度采用37.0℃,血流量在150~180 ml/min.观察两组在透析过程中灌流器凝血堵塞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有20%的患者在净化过程中发生灌流器凝血,需更换灌流器.而治疗组在净化过程中无一例发生灌流器凝血.对照组在下机后灌流器明显堵塞者大于50%,治疗组只占20%.结论:即适当调整血液净化中的肝素、温度、血流量可有效防治灌流器凝血堵塞.

    作者:国春玲;戚拥军;崔秀娴;张春林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妇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留置尿管时机探讨

    目的:探讨妇科择期手术患者留置尿管的佳时机.方法:选择妇科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取进手术室后在硬膜外麻醉状态下留置尿管,对照组在病房于术前在非麻醉状态下留置尿管.结果:实验组术前紧张焦虑情绪6例,留置尿管时无疼痛,无膀胱刺激征;对照组术前紧张焦虑情绪30例,尿道疼痛16例,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无泌尿系统感染,对照组有6例泌尿系统感染,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停留尿管的时间实验组亦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选择进手术室后在硬膜外麻醉状态下留置尿管为妇科择期手术患者留置尿管的佳时机.

    作者:彭婉文;蔡平;陈月玲;王晓飞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产房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要点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医院工作人员、探视者造成的损害.产房是观察产妇产程及接产的场所,具有工作压力大、变化快、风险高的特点,是临床风险事件高发区,不只会加重患者负担,危及患者生命,也会影响产房护理工作的开展,造成护患关系恶化.因此,认识潜在的产房护理风险,对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效回避护理风险,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阿丽亚·阿斯哈提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胃肠道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对胃肠道术后经鼻肠管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治疗的观察,评价其疗效、并发症及可行性.方法:68例胃肠道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瑞素,持续7d,胃肠外营养组(PN组)从外周静脉输入卡文,观察临床表现和测定营养支持前后患者的血糖、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及其他有关营养状况的指标,比较吻合口瘘和腹腔感染发生率及肝功能情况,并对比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肝功能、血糖无明显差异;EN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早于PN组.各组术后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略有下降,差异不明显,前清蛋白PN组较EN组有明显下降.结论:胃肠道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两种营养支持方法对于改善胃肠道术后营养状况、降低蛋白质分解均有一定的作用,总体效果相当,短期内缓解负蛋平衡EN组略优,EN在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方面具有优越性.

    作者:何明刚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羟丁酸钠诱导用于小儿有呼吸气管插管的比较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羟丁酸钠在小儿麻醉慢诱导保留呼吸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4~11岁ASA Ⅰ级的患儿,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F组)和芬太尼复合羟丁酸钠组(F组),两组均给予术前用药及局部表面麻醉,两组药物注射速度均大于60 s,注药后90 s由固定麻醉医师行气管插管,观察插管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两组均能完成气管插管,RF组和F组插管满意率分别为80%和50%,RF组比F组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在保留患儿呼吸的条件下进行气管插管,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羟丁酸钠均能提供较好的气管插管条件,前者优于后者.

    作者:周灿华;徐鹏;孟庆友;刘聪霞;智宗协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足月妊娠应用普贝生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普贝生对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00例初产妇、足月、活胎、头位,宫颈Bishop评分≤6分,有阴道分娩适应证,无引产禁忌证,无严重内科合并症的单胎孕妇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采用普贝生1枚放置于阴道后穹隆;对照组50例,用小剂量缩宫素静脉微量泵泵入.比较两组用药后的宫颈Bishop评分、宫缩、分娩情况及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结果:试验组用药后12 h宫颈评分(7.9±1.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8)分(P<0.01);24 h临产率为84%(42/50),对照组为10%(5/50)(P<0.01),阴道分娩率为80%(40/50),对照组为32%(16/50)(P<0.01);两组间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宫缩过强为主要副作用,但取药后好转.结论:普贝生能够有效地促进宫颈成熟,缩短临产时间,增加阴道分娩率,可安全地用于临床.

    作者:张凯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哈医大二院组织文化建设与企业形象识别策略

    通过分析新时期对医院组织文化的要求及其意义、CIS战略对医院组织文化的巨大推进作用及借鉴作用,论述了医院组织文化和医院文化的关系,提出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哈医大二院)建没良好医院组织文化应该遵循的原则,确定了哈医大二院组织文化的具体目标,并以CIS策划为手段,以MI设计和BI设计为重点,提出了哈医大二院组织文化理念灌输技巧及行为系统导入上的设想,力争突出哈医大二院组织文化建设的个性特色.

    作者:韩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B型超声对中老年脂肪肝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B型超声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Medis加SA600实时B型超声显像仪通过观察肝大小、形态、包膜、边界,肝区回声光点是否增密增高及分布均匀与否、后轮廓显示情况、管道结构的变化等,诊断37例脂肪肝患者.结果:本组37例脂肪肝患者中弥漫性脂肪肝29例(78.4%),局限性脂肪肝8例(21.6%).其中,≥40岁22例,占59.5%;<40岁15例,占40.5%.37例患者血脂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三酰甘油升高26例(70.3%),卵磷脂升高3例(8.1%),胆固醇5例(13.5%),正常3例(8.1%).结论:B超作为脂肪肝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经济、迅速、准确、无创等优点.根据B超探查和对血脂含量的分析,再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往往可以对脂肪肝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作者:于红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中药片剂压片工艺探讨

    随着新辅料、新设备的开发和应用,中药片剂制备技术不断提高,但由于中药固有的特性,在生产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中药片剂压片工艺的分析,阐述了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作者:何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芬太尼透皮贴联合布桂嗪注射液足三里穴注对癌痛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芬太尼透皮贴联合布桂嗪注射液足三里穴注对控制癌痛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4.2 mg芬太尼透皮贴外贴联合布桂嗪注射液足三里穴注,对照组予以4.2 mg芬太尼透皮贴外贴联合布桂嗪注射液肌肉注射,3d为1个周期.结果:在治疗周期疼痛缓解程度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便秘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透皮贴联合布桂嗪注射液足三里穴注能有效控制癌痛,而且有效减轻芬太尼止痛贴致便秘的不良反应.

    作者:李少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四种牙科陶瓷材料细胞毒性研究

    目的:初步评价牙科陶瓷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根据ISO标准采用体外细胞毒性试验(MTT法)测试不同材料和浸提时间的浸提液对L929小鼠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影响,从而对全瓷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行初筛.结果:各组A490nm值均与阴性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材料毒性级别除培养48 h后金属烤瓷粉浸提液组的细胞毒性为1级外,其他各浸提液组均为0级.结论:四种材料体外细胞毒性实验阴性,初步认为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张晓伟;罗晓晋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骨痛消刺散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骨痛消刺散的制备,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骨关节疼痛病症患者389例(其中,颈椎病125例,腰椎骨质增生58例,腰椎间盘脱出23例,膝关节炎153例,肩周炎30例)进行观察,15 d为一疗程,随访3个月.结果:临床治愈率为90.23%,总有效率为98.46%.结论:骨痛消刺散治疗骨关节疼痛病症,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舒筋止痛的作用.

    作者:张桂艳;韩铁军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

    针对目前我校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分别从实验课程的设置、考试方式及教学模式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作者:谢彩侠;崔永霞;胡亚楠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两种治疗方法在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治疗中的比较

    目的:探讨两种治疗方法在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治疗中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2008年5月40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中,处于妊娠早、中期33例,晚期7例.38例表现为右下腹痛,40例均有腹部压痛及消化道症状,33例伴发热.25例诊断后立即手术者均治愈,术后切口感染1例,流产1例.15例行保守治疗,其中,早、中期妊娠12例,治愈5例,好转4例,保守治疗失败3例症状加重转手术治疗,3例均流产,其中1例合并切口感染;晚期妊娠3例,均症状加重转手术治疗,3例均早产,2例早产儿死亡.无一例孕妇死亡.结论:对于妊娠期合并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处理本病的关键,手术治疗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伟民;杨绿舜;郑定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洁阴净洗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洁阴净洗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洁阴净洗剂中苦参、百部、黄柏进行定性鉴别,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洁阴净洗剂中主药黄柏中所含的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法能准确鉴定出制剂中的苦参、百部、黄柏;盐酸小檗碱在3.84~38.4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32%,RSD为1.07%(n=9).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可准确地对该制剂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作为洁阴净洗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李雁玲;李秀英 刊期: 2009年第22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