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霞;吴云霞
建设工程关系到百年大计,直接影响到子孙后代,加强基建档案资料的科学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杜绝不利于基建档案管理因素,为子孙后代积累宝贵的历史财富,是我们每个基建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王映超 刊期: 2008年第28期
创新型医护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本文就中等卫校计算机教学目前的情况,深入探讨了如何扩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郑巍;李亚坤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2002年3月~2007年8月128例HSP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肾损害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发病年龄均>2岁,平均发病年龄(8.2±2.9)岁者占77.8%,71.3%患儿于冬春季节发病,62.5%患儿有明确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胃肠道症状首发时21.3%发生误诊;②所有患儿均有典型紫癜,分布于下肢99.0%,臀部45.3%,上肢17.8%,38.6%反复出现,76.3%紫癜于1个月内消退,胃肠道症状及关节症状发生率是58.5%和45.5%;③紫癜性肾炎发生率为4813%,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和(或)蛋白尿,病理改变主要为Ⅰ~Ⅲ级(80.6%).结论:过敏性紫癜为儿童常见病,以消化道症状首发时易误诊,也较严重,紫癜性肾炎决定预后.
作者:吴冬科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89例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予以认知行为治疗合并利培酮治疗(研究组),另一组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及治疗后2、4、6、8周末分别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结果:研究组第4周末起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及PANSS总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二组间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认知行为治疗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王德刚;李新胜;徐静;尹刚;陈胜华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目的:观察治疗中西医结合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均3周为1个疗程.结果:经过3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结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可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施正康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目的:多角度观察盆腔炎颗粒活血化瘀作用.方法:采用血小板聚集、血液黏度及微循环测定等方法,检测机体血液流变学状态.结果:盆腔炎颗粒可明显降低大鼠血液黏度,显著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状态,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无明显影响.结论:盆腔炎颗粒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作用,可显著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状态.
作者:王静;刘超;黄顺旺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84例急性酒精中毒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结果:治疗组病人苏醒和症状缓解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可迅速缓解病人酒醉症状,促使病人清醒.
作者:姚会珍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0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在全身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补阳还五汤加味泡足,对照组予以温水泡足观察临床表现改善状况.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泡足治疗0级糖尿病足有较好的疗效,能防止0级糖尿病足的进一步恶化,预防足溃疡的发生.
作者:吴刚花;李春艳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术(RFCA)患者心理状态,探讨心理干预对策,促进患者的康复.方法:选择心脏中心行射频消融术(RFCA)患者96例,在手术前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确定影响该类患者焦虑、抑郁的因素,并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两组进行相同的护理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心理干预.结果:96例行射频消融术(RFCA)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职业、婚姻和经济情况是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主要原因.实施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有明显改善.结论:对射频消融术(RFCA)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彩英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沐浴后采集新生儿足跟血的作用,并与不沐浴直接按摩足部采血比较.方法:选择2006年12月~2008年2月在产科足月分娩的21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沐浴后采血,B组为不淋浴但进行足部按摩后采血.结果:A组(沐浴后)采血成功率高于B组(不沐浴).结论:通过新生儿沐浴可使其全身血液循环加快,末梢血管扩张,四肢温暖,新生儿沐浴后采血效果优于单纯足部按摩后采血,提高了一次采血成功率,减少了新生儿痛苦.
作者:李芬 刊期: 2008年第28期
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大多数脑出血患者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除有特殊的意识、运动功能障碍及原发性的临床表现外,常有排尿功能紊乱,因尿失禁或尿潴留而进行留置导尿,临床上在患者留置导尿期间,常出现尿路感染,尿液渗漏等问题,为了尽量减少问题的发生,减少病人的痛苦,本研究对100例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进行相应护理及观察.
作者:司周洁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中的影响.方法:选51例病例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康复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21 d后重新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积极给予康复治疗,改善吞咽障碍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合并有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如极进行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治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作者:韦仕菊;潘冬远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策略.方法:根据病人围手术期各个阶段的临床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护理、康复指导等方法.结果:56例病人术前无焦虑、恐慌,情绪稳定,术后能正确面对现实,改变认知观念,掌握人工肛门的护理方法,能独立完成自我护理,树立了生活信心,增强了社会活动能力.结论:有计划地针对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康复指导,无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魏桂荣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护理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2004级护理学专业两个本科班分为P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对照组,PBL教学组部分章节以临床病例为基础,进行小组讨论式学习,传统教学对照组全部采用传统教学法,采用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PBL教学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模式在护理药理学教学中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作者:杨春光;金威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后予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急诊科2006年6月~2007年12月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例60例均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CPR组治疗效果优于普通溶栓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的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在认真选择适应症的前提下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田巧莲;何海清;郭芹芝;郭静芝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目的:通过耳穴压豆防治化疗药物所致胃肠道反应.方法:将油菜籽或王不留籽粘在耳部相关穴位上并定时按压.结果:试验组68例中显效57例,有效6例,无效5例,有效率92.6%.结论:耳穴压豆可预防和治疗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
作者:周艳丽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白介素-Ⅰ(IL-1)、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寻常型天疱疮(P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2例PV患者活动期和缓解期血清IL-1、IL-10、TNF-α水平.结果:PV患者活动期血清IL-1、TNF-α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缓解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血清IL-10较对照组降低(P<0.01),缓解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IL-10及TNF-α在PV发病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陆茂;叶俊儒;沈跃莉;彭科;唐蓉芳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目的:观察、比较口服胺碘酮、普罗帕酮用于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患者85例,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复律后,甲组口服胺碘酮,乙组口服普罗帕酮,并随机观察.结果:两组均有复发,均有因副作用停药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在维持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方面均有作用,但都有副作用发生,在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上,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副作用发生使治疗停止的危险性方面,胺碘酮占的比例高.
作者:武晓冬 刊期: 2008年第28期
医疗护理纠纷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的难点,有时甚至严重干扰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所有的医疗部门都深刻认识到高品质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是赖以生存的基础,安全质量管理是当前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的主旋律,是代表医院质量的高水平和目标.21世纪是一个安全服务质量的世纪,也是医疗安全质量竞争的世纪.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本文列举了在护理工作中容易发生的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为护理工作人员共勉.
作者:张艳丽 刊期: 2008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经肠镜介入热极治疗肠息肉术后的护理.方法:通过总结50例肠镜下热极治疗肠息肉患者的护理,介绍热极治疗的方法、优点及治疗前后护理的要点,包括治疗前护理重点,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向患者详细讲解肠镜和热极治疗的操作程序、优点、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并进行术中心理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健康宣教.结果:本组50例患者在充分的肠道准备、心理护理及良好的护理中,均7 d好转出院,4周后复查痊愈,无肠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肠镜下热极治疗肠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可靠,安全无副作用,辅助加强患者治疗前后的护理,可以极大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恢复率.
作者:于爱英;王大伟 刊期: 2008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