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与临床治疗

薛梦霞;赵耀真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 早期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角膜炎患者首诊常规涂片检查,将临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的20例轻症患者进行局部清创、碘灼、结膜下注射0.2%氟康唑0.5ml,酮康唑及两性霉素B眼水点眼,qid,口服斯皮仁诺0.2g,qn.视病情轻重及变化调整用药种类、数量及给药方法.结果:18例痊愈,2例恶化手术治疗.结论:FK的首诊涂片检查是FK明确诊断的捷径.清创、碘灼及抗真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使绝大多数早期轻症FK患者临床治愈.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作用量表(TESS).健康状况问卷(SF-36)进行疗效、副作用和生存质量评估,并对影响生存质量的某些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组PANSS评分治疗前[(71.7±17.50),(66.03±14.13)]、治疗后[(41.27±9.39),(38.93±7.68)]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同期相互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后,利培酮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4个因子分及生存质量总评分均明显高于氯氮平组,且治疗前后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精神症状、药物、副作用、病程.结论: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生存质量优于氯氮平.

    作者:周子军;夏克志;杨开颜;许晓明;李松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实习护士静脉输液时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实习护士在静脉输液时的心理变化、实习护士特点及相应对策.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86名实习护士为评价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实习护士在静脉输液时的心理变化进行调查、分析,并找出相应对策.结果:实习护士在静脉输液时会产生种种不良心理状态从而导致整个操作失败,直接影响患者对实习护士的信任感.结论:实习护士在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只有调整好心态,端正态度,放松情绪,才能使静脉穿刺成功,取得患者的认可.

    作者:郑莲姬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对应谐音联想记忆法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神经病学是为临床医学生提供的一门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它具有更加专业、更加抽象的内容,这就给临床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而我们应该寻找多种教学方法以改进神经病学临床教学质量.在本文中,我们介绍对应谐音联想记忆方法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帮助学生较好、较快地理解、记忆神经病学症状,进而掌握神经病学其他相关知识.更好地为神经病学教学服务.

    作者:隋汝波;张磊;闵连秋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Crohn病14例临床综合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8年3月,经外科治疗的14例克罗恩病资料.结果:克罗恩病经药物治疗后,其复发率、急诊再手术率显著低于行急诊手术的克罗恩病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也远低于急诊手术患者.结论: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多样,术前较难确诊,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合理的外科治疗可提高克罗恩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冰;高文明;林格;王欣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卵巢肿瘤蒂扭转程度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判断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判断卵巢肿瘤蒂扭转程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卵巢肿瘤蒂扭转后形成的实性团块内血流信号,记录血流频谱,计算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11例蒂扭转患者中,6例探查到动脉血流频谱,RI为(0,57±0.29);5例探查到动脉及静脉血流频谱,RI为(0.44±0.31).结论:蒂内检出静脉血流频谱时,见于卵巢肿瘤不完全性蒂扭转;蒂内检出动脉血流频谱而无静脉血流频谱时.见于卵巢肿瘤完全性蒂扭转.

    作者:孙文东;刘研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肝硬化并低渗性脑病49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腔积液并低渗性脑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49例患者均予护肝、补充白蛋白、限水、利尿治疗,进正常人含钠饮食,并根据血钠检测结果,联合3%-5%氯化钠溶液静脉序贯治疗,疗程3-5 d.结果:联合高渗氯化钠溶液综合治疗后,所有患者意识恢复,症状逐渐消失.明显好转44例(89.8%),腹腔积液消退时间19-63 d,平均29.6 d.无效或死亡5例(10.2%).结论:联合高渗氯化钠综合治疗肝硬化并低渗性脑病患者,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和病情预后.

    作者:邵玉芬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苯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组进行治疗.结果:联合用药组疗效明显优于苯那普利组、缬沙坦组.结论:苯那普利与缬沙坦联用可改善肾脏病理结构.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延缓肾脏损伤.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李震生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

    目的:了解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9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m=48)和对照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给予常规疗法加氯吡格雷.比较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胸痛、胸闷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4%)优于对照组(80.85%),临床上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且副作用未增多.结论: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静;郝东升;李树仙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肺结核球中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肺结核球中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指导肺结核球的临床治疗.方法:采用手术切除肺结核球并对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除异烟肼外肺结核球中结核分枝杆菌对其他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均在81.13%以上,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组合后的敏感性也较好.结论:绝大部分肺结核球的治疗不需要采用复治和耐多药方案,应尽快手术切除,手术后仍可采用2HRZS/4HRZ方案治疗且效果满意.

    作者:逯中民;邢宝春;张丽娟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影像学分析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PUJO)的病因分析、X线、CT表现,提高影像检查对先天性PUJO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排泄性静脉尿路造影(IVU)、CT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诊断PUJO 11例.结果:11例均能够显示梗阻的连接部形态特征及尿路积水情况,经手术治疗后病理确认.结论:尿路造影结合CT扫描是诊断PUJO常用且有效的手段,对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毕井堂;王志清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肝左外叶向肝外生长巨大包虫1例

    现将肝左外叶向肝外生长巨大包虫1例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33岁.因左上腹肿物伴疼痛4月余入院.患者入院前4个月无意间发现左上腹有一大小约5 cm×3 cm的包块.质地较硬.后来包块逐渐增大.并出现腹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体检:左上腹可见约6 cm×8 cm局限隆起,其下可触及一约10 cm×6 cm大小质地较硬的肿物,上界触不清,下界平脐,移动度差,有压痛.

    作者:杨天照;顾亚平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发热儿童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发热儿童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儿科住院的发热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家长在发热患儿表现出的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采用健康教育干预.结果: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后患儿治愈率为100%,平均热程也明显缩短.效果显著.结论:对发热儿童进行健康教育是科学治疗和护理发热成功的关健.

    作者:水青云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腹茧症并发肠梗阻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腹茧症并发肠梗阻的原因、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1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9例腹茧症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中6例诊断为肠梗阻,3例诊断为腹部包块并肠梗阻.9例均行剖腹探查术.手术中均切除包膜.另2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再发肠梗阻3例,经保守治疗缓解.结果:9例均治愈,随访2~3年,全部患者均未再出现肠梗阻症状.结论:腹茧症无特殊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以肠梗阻表现为主,有肠梗阻表现者宜行手术治疗.手术可选择部分或全部包膜切除,肠切除,粘连松解.

    作者:马广友;张锦俐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深圳市宝安区2002~2007年涂阳肺结核流动患者初复治比例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涂阳肺结核初复治比例变化规律,为今后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2002-2007年宝安区肺结核患者疫情报告资料,采用SAS9.0软件进行数据描述,X2检验以及X2分割等统计学方法分析资料.结果:深圳市宝安区2002~2007年涂阳肺结核流动患者初复治比例呈上升趋势,2007年与2002年、2006年的比例有差别.结论:复治比例的上升加大了工作难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结核病的投入等手段来控制结核病的流行.

    作者:张磊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胃十二指肠疡急性穿孔的非手术治疗

    目的:通过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采取保守治疗疗效分析,探讨保守治疗在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通过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静脉高营养及抗感染抑酸等非手术治疗情况,分析疗效.结果:患者为空腹穿孔,腹腔穿刺腹腔渗液不能抽出或较难抽出且少于5ml,住院时急性症状已缓解,无幽门梗阻及出血史,无感染性休克,可以行非手术治疗.结论:掌握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尹殿云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氯沙坦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氯沙坦(LOS)和贝那普利(BEN)联合治疗(COM)早期糖尿病肾病(DN)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62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被随机分成三组,①LOS组21例,LOS 50-100 mg/d.②BEN组20例,BEN 10-20 mg/d.③COM组21例.LOS(25~50 mg)+BEN(5~15 mg/d).三组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疗程为8周.三组在治疗前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UAE,同时还测定血压、肾功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钾等.结果:三组治疗前后血压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UAE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分别为LOS组(138±37)mg24 h与(94±26)mg/24h,BEN组(139±36)mg/24 h与(92±23)mg/24 h,COM组(140±39)mg/24 h与(52±20)mg/24h.治疗8周后,LOS组与BEN组的UA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M组UAE显著低于LOS组和BEN组(P<0.01).COM组副作用发生率低.结论:LOS和BEN联合用药降低DN患者UAE疗效优于单一用药,且副作用少.

    作者:王惠新;窦连军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案例教学法在口腔正畸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口腔正畸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3名口腔本科学生分为实验组(55名)和对照组(5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课程结束后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口腔正畸学教学有利于学生沟通能力、临床实际应对能力的培养.并解决了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的问题.

    作者:胥欣;韩成冰;冀洪海;杨勇;曹雪梅;高玉光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社区居民糖尿病知识调查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城镇社区开展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对策和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公明社区30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随机抽样问卷,对资料作描述性和分析性研究.结果: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患病史分布上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糖尿病病史、有糖尿病家族史、劳动强度、高血压与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密切相关.结论:该社区人群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应根据不同年龄层、性别、文化程度以及家族史等情况,采取不同的健康宣传教育方式.

    作者:王田琪;李振华;邓金刚;樊冰;李阳华;黄彦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深化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使之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为此,笔者及同行在教学方面进行了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法等一系列的改革尝试,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刘会民;于伟凡 刊期: 2008年第33期

  • 眼球摘除术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眼球摘除术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及时、合理的个体化心理护理,帮助患者重建健康心理.方法: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解除疑虑困惑、安抚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与情感支持等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通过心理护理,眼球摘除术患者能面对现实,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手术.结论:行之有效的术前心理护理对手术及预后起积极的作用.

    作者:傅虹 刊期: 2008年第33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