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朱琳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老年疾病尤其老年消化性溃疡病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院消化科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收治60岁以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243例,经治疗和护理收到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张红 刊期: 2008年第33期
加强手术室护士慎独修养是提高护士素质的前提,每名护士都应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将慎独精神贯穿于工作中,大限度地避免护理差错,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马士红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了解涂阳肺结核初复治比例变化规律,为今后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2002-2007年宝安区肺结核患者疫情报告资料,采用SAS9.0软件进行数据描述,X2检验以及X2分割等统计学方法分析资料.结果:深圳市宝安区2002~2007年涂阳肺结核流动患者初复治比例呈上升趋势,2007年与2002年、2006年的比例有差别.结论:复治比例的上升加大了工作难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结核病的投入等手段来控制结核病的流行.
作者:张磊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为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对外用中药驳骨黄水进行毒理学研究.方法:按新药的有关要求作如下试验,小鼠腹腔注射急性毒性试验,兔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豚鼠皮肤过敏性试验.结果:该药物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LD50)为9.25 ml/kg;对兔正常皮肤和破损皮肤未见有刺激反应;对豚鼠皮肤无致敏作用.结论:驳骨黄水动物外用是可安全的.腹腔注射有一定的毒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作者:林赤;陈康远;周俊德;覃冬云;周玖瑶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优肝宁胶囊中挥发油的提取及其他成分醇提的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挥发油的提取量为挥发油提取工艺评价指标,以人参皂苷Rgl、Re的含量为醇提工艺评价指标.结果:挥发油佳提取条件是陈皮切成0.3-0.5 cm的细丝,当归、郁金粉碎成直径0.3-0.5cm的粗粉,加8倍量水浸泡6 h,回流提取5 h;醇提佳工艺是加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结论:本提取工艺条件合理可行.
作者:邓晓文;王淑美;刘毅林;李淑芳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分析386例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的HBV-DNA结果,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血清标本同时以酶免法检测乙肝两对半,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大三阳模式中HBV-DNA定量阳性率为95.5%,拷贝数为(4.32±1.63)×106/ml;小三阳模式中HBV-DNA定量阳性率为55.5%,拷贝数为(2.45±2.23)×105/ml;HBsAg、HBcAb阳性模式中HBV-DNA定量阳性率为35.7%,拷贝数为(6.74±1.18)×104/ml;HBsA异、HBeAg阴性模式中HBV-DNA定量阳性率为3.84%,拷贝数为(2.14±1.11)×104/ml.结论: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可以直接反映体内乙肝病毒(HBV)感染状态及病毒载量情况,有利于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传染性,更有利于临床治疗的药物选择和疗效观察.
作者:鲁军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总结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胃小弯浆膜化治疗门脉南压症.结果:37例门脉高压症患者术中(择期手术27例、急诊手术10例)无一例死亡,术后随访1-5年:无一例再出血.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基层医院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一种操作简单、近期及远期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作者:唐德钧;袁婷;杨洁员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影响因素,为有目的性地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异位妊娠患者和同期200例正常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异位妊娠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流产史、妇科炎症、紧急避孕、宫内节育器是异位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异位妊娠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该根据上述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作者:庞茵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对多茎委陵菜Potentilla multicaulis Bunge.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对多茎委陵菜的70%乙醇提取物利用大孔树脂梯度洗脱和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吐叶醇(vomifoliol,1)、乌苏酸(ursolic acid,2)、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3)、2a-羟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4).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乔颖;何立华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判断卵巢肿瘤蒂扭转程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卵巢肿瘤蒂扭转后形成的实性团块内血流信号,记录血流频谱,计算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11例蒂扭转患者中,6例探查到动脉血流频谱,RI为(0,57±0.29);5例探查到动脉及静脉血流频谱,RI为(0.44±0.31).结论:蒂内检出静脉血流频谱时,见于卵巢肿瘤不完全性蒂扭转;蒂内检出动脉血流频谱而无静脉血流频谱时.见于卵巢肿瘤完全性蒂扭转.
作者:孙文东;刘研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结合本院抗震救灾中在医院新闻发布方面的实战经验,就医院需要发布信息的内容、原因,以及如何发布等问题进行了阐述,说明了医院抗震救灾期间信息发布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作者:刘琴;廖志林;朱方;杨绍林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建立注射用头孢唑林钠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要求进行实验.结果:注射用头孢唑林钠的内毒素限值应定为0.067 EU/mg,该药浓度稀释为7.46mg/ml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结论:鲎法检测注射用头孢唑林钠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
作者:闫丽芳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实习护士在静脉输液时的心理变化、实习护士特点及相应对策.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86名实习护士为评价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实习护士在静脉输液时的心理变化进行调查、分析,并找出相应对策.结果:实习护士在静脉输液时会产生种种不良心理状态从而导致整个操作失败,直接影响患者对实习护士的信任感.结论:实习护士在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只有调整好心态,端正态度,放松情绪,才能使静脉穿刺成功,取得患者的认可.
作者:郑莲姬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研究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5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53例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年龄大,并且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等病史和吸烟嗜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频率增加,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就增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有脑梗死发生时C-反应蛋白含量(CRP),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无脑梗死发生患者.结论: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能尽早采取措施,避免其进一步的发展.
作者:凌国喜;荣阳;凌云;荣根满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国产爱克赛尔药物洗脱支架、进口 Cypher药物洗脱支架、金属裸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或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将126例在我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爱克赛尔药物洗脱支架组(65例),进口 Cypher药物洗脱支架组(36例),金属裸支架组(25例),分析支架置入后6个月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及6个月再狭窄率.结果:三组患者在术后血管通畅.心功能和住院期间心脏事件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8个月后随访时,均无支架内血栓发生,国产爱克赛尔药物洗脱支架组的支架内再狭窄率为5.9%:进口 Cypher药物洗脱支架组的支架内再狭窄率为3.7%;裸支架组的支架内再狭窄率为33.3%.结论:国产爱克赛尔药物洗脱支架、进口Cypher药物洗脱支架治疗AMI患者并未增加6个月内支架内血栓的发生,再狭窄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裸支架相比.两者6个月的再狭窄率显著降低.
作者:轲利东;樊宏杰;吴海艳;孙本琴;韩雪玲;杜明华;许春艳;樊玉林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角膜炎患者首诊常规涂片检查,将临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的20例轻症患者进行局部清创、碘灼、结膜下注射0.2%氟康唑0.5ml,酮康唑及两性霉素B眼水点眼,qid,口服斯皮仁诺0.2g,qn.视病情轻重及变化调整用药种类、数量及给药方法.结果:18例痊愈,2例恶化手术治疗.结论:FK的首诊涂片检查是FK明确诊断的捷径.清创、碘灼及抗真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使绝大多数早期轻症FK患者临床治愈.
作者:薛梦霞;赵耀真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氯沙坦(LOS)和贝那普利(BEN)联合治疗(COM)早期糖尿病肾病(DN)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62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被随机分成三组,①LOS组21例,LOS 50-100 mg/d.②BEN组20例,BEN 10-20 mg/d.③COM组21例.LOS(25~50 mg)+BEN(5~15 mg/d).三组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疗程为8周.三组在治疗前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UAE,同时还测定血压、肾功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钾等.结果:三组治疗前后血压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UAE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分别为LOS组(138±37)mg24 h与(94±26)mg/24h,BEN组(139±36)mg/24 h与(92±23)mg/24 h,COM组(140±39)mg/24 h与(52±20)mg/24h.治疗8周后,LOS组与BEN组的UA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M组UAE显著低于LOS组和BEN组(P<0.01).COM组副作用发生率低.结论:LOS和BEN联合用药降低DN患者UAE疗效优于单一用药,且副作用少.
作者:王惠新;窦连军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单人指导和集体教育相结合的形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对健康教育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教育后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掌握优于教育前(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利于治疗和康复.
作者:李瑾;朱琳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善宁联合洛赛克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76例经内镜证实为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用善宁联合洛赛克治疗,对照组用垂体后叶素联合洛赛克治疗,同时采用补液、输血等对症支持疗法.比较两组的止血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5%.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善宁联合洛赛克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显著,副作用小,优于垂体后叶素联合洛赛克的治疗效果.
作者:唐明 刊期: 2008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在乙肝五项常见模式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USA方法检测4 500例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比较不同血清模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阳性率.结果:前S1抗原在大三阳HBsAg(+)+HBeAg(+)+HBcAb、HBsAg(+)+HBcAb、小三阳HBsAg(+)+HBeAb(+)+HBcA-b模式中的阳性率显著增高,依次为83.78%、74.7%、60.21%.HBeAg阳性模式组的前S1抗原的阳性率与HBeAg阴性模式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检测,可起到提示病毒是否复制的补充作用,与其他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同时检测对临床更有意义.
作者:王怀莲;岳枫 刊期: 2008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