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艳玲;于波海;王志国;夏国强;展昭民;马军
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是引起5岁以下婴幼儿侵袭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脑膜炎和肺炎是Hib感染的两种主要疾病.目前使用的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对预防儿童Hib有一定效果.本文通过预防保健工作人员对开展b型流感嗜血杆菌相关疾病危害性和防治知识的宣教,提高了Hib疫苗的免疫效果,降低了Hib感染的危害.
作者:林乃森;何玉英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Apgar评分与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对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10man Apgar评分<7分者进行头颅CT扫描.结果Apgar评分<7分者脑损伤发生率1min(p>0.05)与5min(p<0.05)比较存在差异,但无显著性,1rmin与10min(p<0.01)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与Apagr评分的高低划分与窒息程度无显著相关,而与窒息时间长短有显著相关.
作者:熊锦清;林华梅;陈少梅;李苑娜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威胁中老年健康的疾病之一,也是中老年死亡的首要原因.预防和治疗冠心病、降低其发病率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作者:王鑫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用钛合金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70岁以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7例,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70~92岁,平均79.4岁,在臂机监视下打入3根钛合金空心螺钉.结果2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32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患者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3~7个月,平均4.4个月.无严重合并症出现.结论对于高龄患者的股骨颈骨折,用钛合金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作者:迟玲琦;王金柱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本文运用中医理论对劳淋的病机、证治进行了论述.劳淋的病机以肾气不足为本,膀胱湿热为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在发作期以膀胱湿热为主,兼肾气不足,邪少虚多,在缓解期以肾气不足为主,兼余邪,邪少虚多.肾虚为劳淋反复发作的病理基础及变证之源.应当把发作期与缓解期联系起来认识,看成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阶段,而尤其应重视缓解期的病理变化.劳淋的治疗原则以扶正怯邪为主,发作期以清热利湿,解毒通淋为主,略投补肾之品,缓解期以益气补肾为法,少加清利之品.
作者:冯继伟;高继宁;郁有福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MDR1、GST-π的表达与化疗耐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卵巢癌组织中MDR1(P-gp)、GST-π的表达情况.结果①MDR1(P-gp)、GST-竹阳性表达的患者对化疗的有效率分别为34.5%和34.6%,而阴性患者对化疗的有效率则为77.8%和71.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②复发患者的肿瘤组织中MDR1(P-gp)、GST-π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初治组.③在预后方面,MDR1(P-pp)、GST-π表达阳性的患者比阴性的患者差.结论①MDR1(P-gp)、GST-竹阳性表达的患者化疗疗效差.②复发患者的肿瘤组织中MDR1(P-gp)、GST-π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初治组,提示卵巢癌对化疗药物特别是铂类药物可能有获得性耐药,与肿瘤组织在接受化疗后出现基因激活有关.③MDR1(P-gp)、GST-π的阳阴性表达与化疗预后相关.
作者:徐丹;王绍娟;梁劲荃;吴国新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帆状胎盘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从而及早诊断、及时处理.方法分为两组,帆状胎盘组(52例),随机选取同期非帆状胎盘孕妇为对照组(50例),分析两组妊娠结局.结果帆状胎盘组在新生儿窒息、胎儿内窘迫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在新生儿低体重方面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帆状胎盘组剖宫产及产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及早诊断,及时处理,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吴坚 刊期: 2006年第14期
1病例(1)患者,男,11岁,因腹部打伤伴疼痛1天后入院.(2)体检:神志清,痛苦貌,T28.5℃P130次每分,R28次每分,SpO2 98%,BP 100/80mmng,体重28kg,腹部压痛,反跳痛伴肌卫.
作者:姜建凤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评估翁沥通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引起的各种不适的临床观察.方法给予口服中成药翁沥通胶囊3粒2次/d,加温热水坐浴治疗1个月,总病例为52例,Ⅱ型患者同时服用环丙沙星.根据前列腺液及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P<0.05),NIH-CPSI总分、疼痛不适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WBC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翁沥通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安全,有效,费用低,患者依从性高.
作者:焦鹏芳;杨京可;屈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面肌痉挛是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规则、不自主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面肌痉挛为无明显诱因不自觉产生日渐加重,严重者表情肌运动时口角向患侧歪斜、眼睛闭合不能睁开,紧张时明显.继发性面肌痉挛多由先患神经炎及至面神经恢复或不完全恢复之后而发.此病先发生在眼轮匝肌,逐渐扩散到面部口角肌肉及颈阔肌,以偏侧多见.痉挛初为间歇性,以后可能为频繁痉挛.一般多见于中年女性,情绪紧张、疲劳等情况下加重,入睡后痉挛消失.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治疗面肌痉挛,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立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活血降脂颗粒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的调脂作用.方法将28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服用活血降脂颗粒,对照组服用月见草油丸,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其疗效及两组血脂(TC、TG、LDL-C和HDL-C)、血黏度变化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7.14%)优于对照组(49.28%),P<0.01.治疗后两组TC、TG、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TG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全血高、低切黏度有一定降低(P<0.01).结论活血降脂颗粒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有较好的调脂作用,且有一定的降低血黏度的作用.
作者:陈友文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提高手术室聘用制护士的整体素质.方法科室采取了岗前培训、具体工作安排、培养其科学意识、推动学科发展等一系列措施.结果提高了护理质量,取得了一定的管理经验.结论加强聘用护士综合能力培养势在必行.
作者:胡玉华;柳娟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肺栓塞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症状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等.其中以晕厥为主要表现者占10%左右,但首诊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现将临床误诊13例分析如下.
作者:史沛霞;高秀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内血肿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对48例接受微创清除脑内血肿术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及护理对策.结果脑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显效快而安全,疗效满意.结论提高脑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治疗效果与术前准备、护理配合有重要联系.
作者:吴君文;周霞辉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压疮是由于患者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循环障碍、营养不良,而导致的皮肤红、肿、感染、破溃,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5年3月对转入我院的45例中、重度压疮患者,均采用碘伏与贝复济交替应用治疗,与传统的方法相比缩短了时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秀梅;邢佑敏;张厚玲 刊期: 2006年第14期
1概述20世纪30年代,Meyer首次从牛眼玻璃体中分离出的一种高黏性物质,根据其来源和成分,命名为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它广泛存在于高等动物和低等动物的细胞外间质中.已经从结缔组织、脐带、皮肤、鸡冠、关节滑液、脑、软骨、眼玻璃体等中分离得到.在哺乳动物体内,以玻璃体、脐带和关节滑液中含量高[1].
作者:杨红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急性脑梗塞又称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常见的类型,占急性脑血管病的40%,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血液在脑动脉管腔内凝集,造成管腔狭窄或闭塞.在侧支循环不良的情况下,该动脉所供应的脑组织发生缺血变性坏死,并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受损表现.我校附院自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应用肝素钠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6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鑫 刊期: 2006年第14期
为探讨安全可靠、快速有效的头位分娩方式,半卧位头位分娩方式以在足月头位分娩过程中缩短产程,减少难产和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自2002年4月~2005年4月,我们对274例产妇用半卧位方式分娩为观察组,经采用同期平卧分娩274例为对照组对比,证明采取半卧位分娩者分娩过程及母婴状况明显优于平卧位分娩者.
作者:华方方;梁武凤;杨君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为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脑部血流受阻所致病症,分缺血性卒中(中风)和出血性卒中(中风).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150万~180万,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病例的75%.在我国死于脑血管病多于死于心脏病及癌症,脑血管病居3大死因之首[1].脑卒中不但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危害人民健康,而且在存活下来的占80%的中风患者中,仅有10%左右能完全恢复正常功能,绝大多数患者都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从而对社会及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
作者:赵财仕;栾胜凤;石艳;孙修安 刊期: 2006年第14期
1病例介绍某患者,因间断黑便3天,伴乏力、气短,以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入院.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无酗酒史,有高血压病史5年,无出血性疾病史,无乙肝等传染病史.查体:T36.7℃,P108次/min,R22次/min,BP85/40mmHg,贫血貌,营养中等,神情,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瘀斑.
作者:吴学虎;孔凡茂 刊期: 200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