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疗器械企业进销存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及数据混沌加密

陈颖

关键词:数据库, 安全, 混沌, 加密
摘要:论述了医疗器械进销存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策略,同时实现了用混沌映射加密数据的新的加密方法.方法实用可靠.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附子重用与久用举隅

    通过重用附子,治疗寒痹重症;常量久服治疗慢性肝胀之症.提示附子虽为有毒之品,只要正确掌握用药法度,效若桴鼓而有故无殒.

    作者:熊新年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持续喂养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l)早期喂养方法.方法将收住NICU的VLBWI 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胃管持续喂养,对照组采用胃管间断喂养,观察胃潴留、胃食管返流和呕吐、腹胀、并发症、经口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胃潴留、胃食管返流和呕吐、腹胀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经口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VLBWI早期给予胃管持续喂养可减少胃潴留、胃食管返流和呕吐、腹胀及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经口喂养时间和恢复出生体重时间.

    作者:孙钦迎;季大洪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流行性腮腺炎的家庭护理及防治

    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占首位,其次为胰腺炎、肝功能损害、睾丸炎、肾炎、心肌炎、血小板减少症等症,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老百姓称之为痄腮,一般很少住院治疗,因此,流行性腮腺炎的家庭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胡立珍;魏学兰;贾秀英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青年血液透析病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终末期肾病(EsRD)的血液透析病人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以期早期发现及干预治疗,延长透析病人的寿命.方法选择1996年1月~2003年12月血液透析合并心脑血管疾病EsRD青年病人5 7例,与同期血液透析74例中老年病人为对照组,分析其存在的心脑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结果57例青年血液透析病人,38.6%,47.3%和35.1%病人存在吸烟、不合理膳食的生活习惯及精神心理状态,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24.3%33.8%和23.0%);而心脑血管病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不良的生活习惯及精神心理状态是青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其是可改变和纠正的,全面控制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多个因素,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作者:张敏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强化对麻醉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麻醉药品政策的调整,麻醉药品医疗使用量逐步扩大.为依法强化对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监督管理,确保在医疗中的安全使用,严防流入非法渠道,依据国食监字[2004]432号文件精神要求,长治市药监局和卫生局共同制订专项检查方案,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本市辖区内35家医疗机构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以下简称麻醉、精神药品)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检查.检查结果表明受检单位均达到检查标准要求,总体情况令人满意,但还存在不足之处.因此,我们要依法强化各医疗机构麻醉、精神药品使用全过程的管理,力求达到规范要求.

    作者:刘智兰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西米替丁配合复方茶碱片治疗小儿顽固性荨麻疹

    荨麻疹是因过敏源引起的一种反复性疾患,随着环境污染加剧,食物丰富及食品添加剂的增多,近年来小儿荨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且反复发作缠绵数月或数年.

    作者:井桂芝;魏学兰;万里华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国有医院改革发展之管见

    现阶段医院的经营模式已逐步从供给型向经营型转变,国有医院的发展应建立现代医院制度,转变经营理念,特别是中小型医院,为了创造生存发展的机会,更应该走在改革的前沿.

    作者:韩雪峰;韩志强;丁建荣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复方氧氟沙星溶液的抗菌效果及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选择复方氧氟沙星溶液的佳组合,用于防治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的感染.方法选用高、中、低三种不同剂量的氧氟沙星、沐舒坦和糜蛋白酶,按正交设计方法配置成复方氧氟沙星溶液的四种组合,采用NCCLS推荐的标准纸片,扩散法进行抑菌试验,经过测试和观察其抗菌效果,选择对呼吸道易感菌抗菌活性高的药物组合,进行药物毒性试验,结果第三批药物组合抗菌活性高,毒性甚少,临床应用安全可靠.结论复方氧氟沙星溶液可进行防治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药物临床试验.

    作者:秦占芬;王欣淼;李贤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多发伤救护的组织管理工作探讨

    现代创伤中多发伤发生率高[1],其临床特点是应激反应严重、伤情变化快、死亡率高、易漏诊和误诊、伤后并发症和感染发生率高.初的几分钟决定了早期救治伤员的质量和速度[2],我院急诊科在总结临床救护工作的基础上,规范了多发伤患者救护的组织管理,2004年3月至2005年5月共抢救了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小香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医院评审与病案质量管理

    医院评审对病案质量的持续改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病案质量与医疗质量密切相关.病案质量是医院在医疗市场上的立足之本.病案质量可以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

    作者:刘秀春;宋翠梅;朱壮华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宫颈癌放疗后阴道炎症的护理

    女性生殖系统与外界相通,易受细菌、原虫、霉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急性期外阴肿胀而导致行走困难.进入慢性期,局部干燥,奇痒难忍,往往影响睡眠,甚至将外阴搔破.宫颈癌放射治疗后可以引起阴道放射性炎症改变,老年宫颈癌放疗后阴道炎症出现早,症状重,治疗困难.近几年我们对这些老年宫颈癌放疗后阴道炎症采用阴道冲洗加维生素E和雌激素局部用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局部用药可以增加阴道粘膜抵抗力及抑制细菌生长.

    作者:陈丽洁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维护

    静脉留置套管针由于其外套管的柔韧、无害及低刺激性,可保持静脉的通畅,保证持续或间断给药,使病人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并减少了普通头皮针反复多次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及对浅表静脉的损伤,减轻了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置管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为许多患者所接受及许多护士所掌握,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郑丁星;粱顺妹;陈淑莺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ARF)是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常见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及时、合理的辅助通气治疗是成功抢救这类病人的关键措施.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辅助通气抢救AOPP致ARF6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斌;刘其国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基层医院HIV抗体阳性2例的临床处理评析

    2004年,某基层医院先后在住院病人医疗需求艾滋病毒(HIV)抗体筛检中发现二例HIV抗体阳性病例,因为他们是该工作开展以来发现的第1、2例,其临床处理的经过难免疏漏,现报告并评析如下:

    作者:胡寒平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四诊合参在中医病房的临床应用

    病情观察是指对病人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病史方面,包括病人患病前后的精神体质状况、环境及可能引起疾病的有关因素等情况;现状是指病人对当前病状的诉述.护理人员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对病人的精神、音容、举止、言谈等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为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张继红;毋桂兰;史晓霞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促进母乳增多的家庭食疗二方

    母亲的乳房是婴儿的粮库,粮库丰满则婴儿健壮.妇人产后无乳汁或量太少叫乳汁不行.

    作者:井桂芝;魏学兰;赵德成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分析

    目的探讨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5年7月我院急诊科1 4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临床资料.结果1 4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复苏成功率为78.9%,创伤病死率为21.1%.结论创伤早期合理扩容,把握创伤后第1 h黄金时刻,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素文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胸腹联合伤漏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胸腹联合伤的漏、误诊原因.方法回顾1993年5月~2005年5月间收治的7例胸腹联合伤漏、误诊病人,分析术前、术中造成漏、误诊过程.结果本组7例漏诊、误诊病例,主要原因为对胸腹联合伤警惕性不高、满足于胸部或腹部的单一诊断,同时对本病认识不足1例,缺乏合理的辅助检查1例,术中未仔细探查膈肌2例,对饱食后高位胸部刀刺伤可致胃、膈肌破裂认识不足2例.结论提高认识、完善检查、术中仔细探查是避免漏、误诊的关键.

    作者:李硕贤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应用五常法管理急诊抢救室物品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室物品管理新方法.方法成立五常法推行小组,将五常法运用于急诊抢救室的物品管理.结果开展五常法活动后,急救仪器完好率达100%,急救物品齐全,无缺漏现象,存取物品迅速有效,创造了整齐、清洁的环境,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增强了团队精神.结论五常法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急诊抢救室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刘丽芳;伍玉琴 刊期: 2005年第23期

  • 外用双黄连粉治疗带状疱疹34例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病毒引起的,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其特点是:常突然出现集簇性水疱,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区出现,伴有刺痛或痛如火燎,附近淋巴结肿大.近年来临床发现,外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带状疱疹显示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永霞;张庆香 刊期: 2005年第23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